?

“從瘀論治”理論分析冠心病的中醫病機和診療思路

2023-09-04 17:51葛召波張福壘
當代醫藥論叢 2023年11期
關鍵詞:心脈胸痹胸悶

葛召波,張福壘

(1.聊城市人民醫院,山東 聊城 252000;2.聊城市東昌府人民醫院,山東 聊城 252000)

冠心病是心血管內科的常見病。4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冠心病的高發群體,且此病的發病率可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而增高。胸悶、胸痛是冠心病患者的典型癥狀,且活動后癥狀會進一步加劇。通過心電圖檢查可見部分冠心病患者的心電圖出現異常ST-T 改變。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我國每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達130 萬,且正在以每年20% 的速度增加[1]。冠心病的基本病因為冠狀動脈壁斑塊的累積,引起動脈管腔狹窄,導致血流受阻,這一過程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諸多,如遺傳、吸煙、高血壓、糖尿病及飲食習慣不良等。近年來,中醫在冠心病的診斷及治療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現代醫學中發揮著重要的補充作用。中醫學將冠心病歸屬為“胸痹”“厥心痛”等范疇?!端貑枴け哉撈分杏性疲骸靶谋哉?,脈不通?!薄肚Ы鸱健分杏性疲骸靶乇杂薪g痛如刺……”“不治數日死”。心脈瘀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礎,治療上強調急治標、緩治本[2]。心主血脈,為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主;血為氣之母,血瘀則氣機升降出入受阻。脈者,血之府也,濇則心痛,血凝不流而致“心痛”,由此形成了心臟脈絡不通的血瘀理論?!皬酿稣撝巍笔侵嗅t治療冠心病的基本方法?!皬酿稣撝巍睆娬{,冠心病作為臨床急癥,治療時應堅持“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從疾病直接因素“血瘀”出發,氣血兼治、祛瘀生新。本文基于“從瘀論治”理論,分析了冠心病的中醫病機與診療思路,旨在為中醫治療冠心病提供依據。

1 冠心病的中醫病機

祖國醫學認為冠心病屬于“胸痹”“心痛”等范疇,其發病是氣虛、陰虛、氣滯、血瘀、寒凝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血瘀貫穿疾病的始末,與冠心病關系最為密切。氣,血之帥,血,氣之母,心氣不足、虛弱無力,血行受阻,導致心血瘀滯,形成胸痹。元氣虛無法抵達血管,血中無氣,瘀滯而不前;或氣虛無法充于脈道、不得生化,由此產生瘀滯,所謂不通則痛,故發為心絞痛。年邁者心腎虧虛,津液難以填充脈道,血滯則瘀,心脈瘀阻則表現為心痛?!堆Y論》中關于“胸痹”有如下描述:“肝屬木,木氣沖和條達,不致遏郁,血脈暢通?!比艋颊唛L期氣郁、憂思、惱怒,會導致氣滯、肝郁,疏泄不得,長此以往會導致氣機郁滯,形成血瘀,使心脈受阻,致胸痹、心痛。若患者為陽虛體質,受到寒邪侵襲,可引起血脈凝滯,胸痹生痛[3]?!端貑枴づe痛論》中對“胸痹”的病機也作出了說明,認為經脈流行不止,寒氣入經,引起稽遲,客于脈外,血流減少;客于脈中,氣流受阻,卒然而痛。胸有清陽之府之稱,長期飲食不節,進食肥甘,脾胃受損,內生痰濁,致使脈絡受阻;血滯生瘀,痰瘀交互,導致心脈痹阻,典型表現為心痛?!靶乇浴钡牡湫捅憩F為心絞痛,并呈現發作急、預后差的特點。臨床治療“胸痹”往往以“急則治標”“祛瘀為先”為原則。眾多中醫學家認為,“胸痹”急性期多為“標實”,主要病機為血瘀;緩解期主要為“本虛”,病機為心陽、心氣虛衰。綜上,血瘀貫穿“胸痹”的始末,同時也是最具危害、治療需求最緊迫的病理產物[4]。另外,血瘀在“胸痹”后續發展的繼發因素中還具有主導作用,心脈受到瘀血阻滯,引起氣血失和,使得心氣受損,形成“本虛”狀態,因瘀致虛,與西醫冠心病的病理過程不謀而合?!把觥奔仁恰靶乇浴钡闹匾±懋a物,同時又是“胸痹”的致病因素,形成了冠心病的主要矛盾。中醫認為祛邪可通瘀,血行通暢,通過消除直接致病因素,能夠遏制疾病的進展,采取“活血化瘀”治法可使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

2 “從瘀論治”理論下冠心病的治療原則

2.1 氣血兼治,通補并用

中醫理論認為,氣血與冠心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冠心病患者機體免疫力低,虛弱無力,呈現出明顯的“多虛、多瘀、多疾”特征。治療時不僅要關注機體的血行狀態,還要保障氣充足、血通達。除活血化瘀外,還應兼顧補氣、調氣,氣行則瘀除,能夠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針對“血瘀”一味“通之”效果有限,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配合補氣、運氣,鼓動胸陽,以補為通。由此可知,基于“從瘀論治”理論,治療“血瘀”病灶,應以氣血理論作為指導,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實現全方位、多靶點治療。

2.2 祛瘀生新,血管新生

近年來,中西醫對血管新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強調通過對癥治療產生血管因子,有利于血管的再生,使缺血組織的代償性側支循環得以重建。這不僅能使病變血管的供血轉向發生改變,而且還能建立新的血管支路,有利于血流量的增加,對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的缺氧缺血狀態有顯著的改善作用。目前,中醫在促進血管新生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體現出鮮明的優勢與發展潛力。中醫以活血化瘀為基礎,配合疏肝、化痰、益氣,能夠有效祛瘀生新?!端貑枴め樈馄酚性疲骸拜谊悇t除之者,去惡血也?!鼻宕t學家唐榮川認為,祛瘀是生新的重要基礎,也是新法,生新則為祛瘀之法,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由此可見,“從瘀論治”冠心病應充分考慮新生血管的作用[5]。

2.3 心肝兼治,身心同調

藏醫在研究中發現,瘀血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與肝臟疏泄異常有關?,F代西醫研究認為,肝功能異常會引起脂質代謝紊亂,與冠心病的形成與發展密切相關,可見肝疏泄功能在冠心病中的重要性。相關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中60%以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精神、心理問題,精神因素與心血管病的病理因素相互作用,互為因果,被稱為“雙心病”[6],對患者的預后有著直接的影響。肝氣郁滯誘發的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機,治療應兼顧活血化瘀、疏肝解郁,通過柔肝養血,以促情志條達。

3 “從瘀論治”理論下冠心病的辨證論治

“本虛標實”是“胸痹”的主要病理變化,正氣虧虛是此病之本,心脈瘀阻為標。目前,中醫治療“胸痹”主張的活血化瘀并非活血化瘀類中藥的單純集合,而是結合患者的癥狀進行辨證論治,將活血化瘀作為基礎,注重通補結合,合理配伍各類中藥,以達到滿意的療效。

3.1 正氣虧虛,瘀血阻滯

中醫理論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陽氣日漸虛衰。陽氣的主要功能為“主溫熙”、推動氣血運行。正氣虧虛日久,會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血瘀滯于體內,氣滯血瘀,滋生細菌、斑塊。部分斑塊附著于血管壁,容易引起血管狹窄,減少了供給心臟的血流量。正氣虧虛、瘀血阻滯者,癥多見心前區隱痛、胸悶乏力、氣促,活動后有加重趨勢,自汗增多,舌脈象表現為舌淡苔白、瘀斑,脈細澀。治療上主張補養心氣、通脈活血,方用保元湯合丹參飲加減,組方如下:人參15 g、丹參15 g、桂枝6 g、炙甘草10 g、紅花6 g、檀香6 g、砂仁6 g、黃芪15 g。針對合并嚴重氣虛者,重用黃芪,可配伍白術、五味子以益氣;胸痛甚者合失笑散,以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7]。

3.2 氣滯肝郁,心脈瘀阻

中醫認為冠心病的病位在心,與肝、脾、腎有關。心脈瘀阻者,臨床表現為胸部刺痛,痛有定處,入夜尤甚。肝郁日久、氣滯心胸者,癥見心胸滿悶,陣發隱痛,常因情志不遂誘發或加重,情志變化而致胸悶憋氣、急躁易怒,舌脈象:舌紅苔薄白,脈弦。脾虛生痰,痰濁閉阻者,表現為胸部悶重,痰多氣短,形體肥胖,伴倦怠乏力,納呆便溏。久病及腎者,可見心悸而痛、胸悶氣短、動則更甚、四肢不溫或腫脹等心腎陽虛的癥狀,針對此類患者建議心與五臟通調,病在心,根在于五臟功能失調,強調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可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組方包括:柴胡9 g、香附9 g、陳皮12 g、甘草6 g、白芍12 g、枳殼12 g、當歸15 g、紅花9 g、川芎15 g。柴胡的主要功效為疏肝解郁、退熱、補陽;香附能起到疏肝解郁、理氣寬中的作用;陳皮可健脾開胃、燥濕化痰,對胸脘脹滿、脾胃氣滯有顯著的療效;白芍、枳殼可疏肝理氣、柔肝止痛;當歸、紅花為活血化瘀類中藥;川芎可祛風止痛、鎮靜;甘草能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之效[8]。對于氣郁日久者,可加用梔子、丹皮,以清熱、疏肝;合并失眠多夢者,可加炒酸棗仁、遠志,以寧心安神。

3.3 陽虛寒凝,瘀血阻滯

人至中年,體質下降,五臟漸衰,多伴臟腑功能失調,這也是“胸痹”的發病基礎。素體陽氣缺乏,受寒暑邪氣入侵,或飲食不節,或憂思勞碌,或情志失調,容易引起瘀血阻滯。病位在心,與肝、脾、腎、肺等密切相關。氣血陰陽失調、心血不足,引起寒凝、痰濁、氣滯,心脈痹阻,而發病。本虛標實為本病的主要病機,本虛即心血、心氣虧虛或心腎陽虛;標實則為氣滯、寒凝、痰濁,本虛與標實互為因果,導致病情加重。本病的主證為心胸冷痛,遇冷更甚;次證為四肢冷寒,舌質淡、脈沉緊。所謂“寒則凝,溫則通”,治療當以溫經散寒、通脈活血為主,尤重溫補心腎,方選參附湯合桂枝甘草湯加減,組方如下:人參10 g、附片10 g、生黃芪20 g、桂枝10 g、淫羊藿10 g、菟絲子10 g。合并腰酸腿軟、畏寒肢冷者,加熟地,與附片配伍可陰中求陽;合并脘腹脹滿者,配伍香附、砂仁、干姜等;胸悶重者,加栝樓,以通陽宣痹;胸悶刺痛者,加赤芍、降香,以活血止痛[9]。

3.4 瘀血痰濁,心脈受阻

瘀血痰濁、心脈受阻者,可見胸悶、刺痛,有形體肥胖之勢,部分伴倦怠乏力、納呆便溏,舌脈象表現為苔白膩、舌質暗紅,脈弦滑。治療上主張泄濁化痰、止痛活血化瘀,方選瓜蔞薤白半夏湯合血府逐瘀湯,組方如下:瓜蔞15 g、當歸15 g、半夏12 g、生地15 g、赤芍15 g、桃仁12 g、川芎12 g、牛膝9 g、紅花9 g、薤白9 g、桔梗6 g、甘草6 g、枳殼6 g。合并痰濁者可配伍活血化瘀藥物,以清熱化痰;合并脾虛者加四君子湯,以健脾益氣、祛濕化痰。

3.5 心腎陰虛,瘀血阻絡

心腎陰虛、瘀血阻絡者,以心胸隱痛久發不愈為主證,多伴心神不寧、盜汗乏力、腰膝酸軟,部分可見氣短氣促,耳鳴,舌脈象表現為舌紅苔少、脈細數。治療上主張滋養心腎、活血通絡,方選左歸飲合丹參飲加減,組方如下:丹參15 g、淮山藥12 g、熟地黃15 g、枸杞12 g、檀香6 g、茯苓15 g、山茱萸12 g、砂仁6 g、炙甘草6 g。合并陰虛者加石決明、珍珠母,以重振潛陽;嚴重瘀血者加桃仁、紅花,以活血化瘀、止痛[10]。

4 病案舉隅

患者張某某,男,56 歲,于2021 年6 月初診?;颊哂? 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悶、刺痛,時而發作、時而緩解,就診于當地醫院,經臨床檢查確診為冠心病,給予對癥支持治療,5 d 后好轉出院?;颊哂? d 前出現不明原因胸悶、胸痛加重,發作時持續8 ~10 min不等,同時伴心悸、頭暈?;颊咂綍r自備速效救心丸,服用后癥狀緩解?,F癥見:肢體乏力、納呆寐差,二便正常;舌質暗、苔厚膩。查體:血壓(BP):134 mmHg/89 mmHg,心率(HR):72 次/min,體溫(T):36.7℃。經心電圖(ECG)檢查提示有S-T 改變。冠狀動脈造影(CTA)示: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多出現鈣化,局部重度狹窄。生化指標檢測顯示:總膽固醇(TC):6.6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79 mmol/L。經詢問,患者平素多食肥甘厚味,有25 年吸煙史,每天吸煙超過20 支。中醫診斷:胸痹,辨證分型:痰濁血瘀,治以大柴胡湯加減,組方如下:柴胡15 g、枳實12 g、大黃9 g、黃芩12 g、清半夏12 g、赤芍12 g、白芍12 g、白術15 g、柏子仁20 g、紅花12 g、桃仁15 g、澤瀉10 g、黨參15 g、陳皮15 g、當歸15 g。上述中藥以水煎煮,取汁4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1 劑/d,連續服用15 劑。15 d 后復診,患者訴胸悶、胸痛癥狀不明顯,睡眠質量改善,二便正常;舌質暗、苔薄,脈細。繼服原方治療,患者堅持用藥,期間遵從醫囑保持良好的休息,膳食規律,飲食清淡,低脂低鹽,配合運動鍛煉。2 個月后復查,患者訴上述癥狀基本消失,血脂指標恢復正常。

按:本例患者確診為“胸痹”,臨床辨證分型為痰濁血瘀?;颊咂剿囟嗍撤矢屎裎?,有多年的吸煙史,脾胃功能不佳,脾失健運,生痰濁,侵犯心胸,引起心脈瘀阻。痰屬陰邪,損傷陽氣,氣機失調,痰瘀滯于血脈,血行受阻,痰濁、瘀血相互作用,痹阻心胸,所謂不通則痛,因此可見胸悶、胸痛。大柴胡湯的主要功效為化痰祛瘀,可達到通腑降濁的目的。方中黨參、白術均為健脾益氣藥物,對脾虛導致的肢體乏力、納差等作用顯著;陳皮、當歸配伍可起到理氣活血、健脾養胃的作用;紅花、桃仁為活血化瘀類中藥;大黃、芍藥、半夏既能蕩滌胃腸實熱積滯,又有活血化瘀之功。全方諸藥配伍,可豁痰宣痹、祛邪通脈。

5 結語

“從瘀論治”理論下對冠心病進行病機分析,將治療中心歸為“血瘀”,強調辨證論治,通過活血與益氣、局部兼整體、生理與心理的多維度診療,有利于清除病理產物,遏制病情進展。體質虛弱者,主張氣血同治、通補并用;肝氣郁滯者,重在疏肝行氣,情志暢達則氣暢瘀除。中醫治療冠心病具有多靶點、多維度的優勢,未來還可以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為本病的治療提供更加豐富的理論支持,發揮中醫的優勢與價值。

猜你喜歡
心脈胸痹胸悶
胸悶氣短就醫前先做五項功課
張艷治療胸痹臨床經驗
活血化瘀法論治胸痹
胸悶 疾病發病前兆
《思考心電圖之166》
胸悶,疾病發病前兆
胸痹氣虛證療效評價量表探討
心脈隆注射液熱原檢測方法的比較
心脈隆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
二參降香湯治療心脈瘀阻型冠心病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