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中小學生學業成績的外界環境因素分析

2023-09-04 06:36孟雯娉李杏楊丹
教育實踐與研究·理論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親子關系中小學生

孟雯娉 李杏 楊丹

摘 ? 要:為了解外界環境因素對中小學生學業成績的具體影響,依據近年來石家莊市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質量監測獲得的相關數據,詳細闡述了建立良好的師生、親子、同伴關系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學校要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營造積極的學校心理環境,家長要多關注和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等,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搭建積極的外界環境。

關鍵詞:中小學生;外界環境因素;親子關系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21/24-0060-03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認為,影響個體發展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環境,兩者在個體發展過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紛雜的環境系統中,微觀環境對個體的影響最直接也最重要。個體所接觸到的最早的微觀環境是家庭,然而隨著個體的成長,影響其發展的微觀環境逐漸從家庭擴大到學校。個體在學校教育階段所能接觸到的最主要的微觀環境就是學校和家庭。個體在和家庭的相互影響下產生了親子關系,與學校在相互作用下產生了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本文依據質量監測研究數據分析學生學業成績與師生、親子、同伴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為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議和對策。

一、親子關系對中小學生學業成績的相關影響分析

近年來的監測數據結果顯示,親子關系的好壞并不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而是在親子關系中表現出來的情緒和行為間接的影響了學生的學業成績。本研究主要從父母參與子女的學習和日常生活兩方面來考量親子關系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

(一)父母參與子女學習的程度高低與學生學業成績的關系

研究中將學生按照父母參與子女學習的程度高低分為兩組:一組是父母參與子女學習的程度較高;一組是父母參與子女學習的程度較低。圖1和圖2分別呈現了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在不同組別下的平均成績。

從圖1看,四年級父母參與子女學習程度較高的子女平均學習成績比參與程度較低的多22分,這種差異具有統計顯著性。從圖2看,八年級父母參與子女學習程度較高的子女平均學習成績較參與程度較低的多6分。這種差異具有統計顯著性。由此,對于四年級學生和八年級學生來說,父母參與子女學習程度較高的學生成績顯著高于父母參與子女學習程度較低的學生成績,而且四年級學生的父母參與子女學習程度較高與較低的學生成績差值較大。

(二)父母參與子女日常生活的程度高低與學生學業成績的關系

研究中將學生按照父母參與子女日常生活的程度高低分為兩組:一組是父母參與子女日常生活的程度較高;一組是父母參與子女日常生活的程度較低。圖3和圖4分別呈現了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在不同組別下的平均成績。

從圖3看,四年級父母參與子女日常生活程度較高的學生平均成績較參與程度較低的多14分,這種差異具有統計顯著性。從圖4看,八年級父母參與子女日常生活程度較高的學生平均成績較參與程度較低的多16分,這種差異也具有統計顯著性。由此可知,對于四年級學生和八年級學生而言,父母參與子女日常生活的程度對學生的成績具有顯著的影響。

二、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對中小學生學業成績的相關影響分析

學生在學校環境中面對的主要人際關系就是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因此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對學生的學業成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一)師生關系與中小學生學業成績的關系

按照師生關系的融洽程度,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將被測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是師生關系較好,另一組是師生關系一般。

通過表1得知,在四年級學段,師生關系處理較好的學生其學業成績也越高。具體看來,師生關系處理較好的學生,其語文、數學和科學學科的平均成績比師生關系處理的一般的學生分別高36分、32分和30分。T檢驗結果可知,這種差異在統計上顯著。在八年級學段,也同樣存在這種趨勢。語文、數學、科學、英語和人文師生關系好的學生,其平均成績比師生關系一般的學生分別高37分、38分、55分、63分和45分。并且由T檢驗結果可知,四、八年級存在的這種差異在統計上顯著,即師生關系較好的學生學業成績顯著高于師生關系一般的學生。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提高中小學生的學業成績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

(二)同伴關系與中小學生學業成績的關系

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將學生按照同伴關系的融洽程度分為兩組:一組是同伴關系好,另一組是同伴關系一般。

通過表2中陳列的研究數據可以得知,無論是四年級的學生還是八年級的學生,同伴關系越融洽,學生的學業成績就越高。同伴關系好的學生比同伴關系一般的學生在平均成績上分別高41分和23分。且通過T檢驗結果可知,這種差異在統計上顯著。因此,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同樣對提高中小學生的學業成績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

三、建議

(一)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是短暫且寶貴的,既不能重來也不能回放,更不能彌補,父母每一次的缺失參與都將成為一種遺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陪伴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任何其他的教育都不能取而代之。因此,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合理地安排自身時間,協助規劃、安排和參與子女的學習時間和校外活動,學會與孩子融洽的相處和溝通,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在輕松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健康茁壯地成長。

(二)學校要營造積極向上的心理教育環境

開展并普及團體輔導活動,督促學生轉變人際交往觀念,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格特質,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的技能。使學生在良好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中獲得對學校學習生活的積極態度和感受,從而有助于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和進步。

(三)教師要轉變自身觀念

教師要轉變自身觀念,積極創造雙方平等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建立與學生平等對話的機制;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將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補充完善自身在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并將其運用科學有效的途徑向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做到真正的感悟并理解人際交往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影響,讓學生產生建立并維護良好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的動力,從而為提高自身的學業成績助力。

猜你喜歡
親子關系中小學生
微信朋友圈中大學生屏蔽父母現象探析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中小學生視力狀況分析
《誰害怕弗吉尼亞·伍爾夫》中親子關系解讀
親子舞蹈特定價值的研究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代孕子女親子規則認定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淺談涼山彝區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