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文化產業現實困境與創新邏輯探討

2023-09-04 19:12李朝暉
農業經濟 2023年5期
關鍵詞:文化產業傳統農村

◎李朝暉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三農工作轉向以鄉村振興為重點的關鍵時期。作為鄉村發展的重要資源,鄉村文化既關系到農村文化振興,也是新時期農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資源基礎。通過文化注入,鄉村文化振興具有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是鄉村經濟發展的精神指引。在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農村文化振興離不開文化產業的穩定有序和深入發展。

一、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農村文化產業獲得了歷史發展機遇,也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突破口。尤其是一些具有文化特色資源的鄉村,其文化產業的發展成為鄉村產業結構優化和現代化鄉村產業形成的重要依托,對推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具有現實意義。

首先,農村傳統文化是農民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文化產業也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居民的整體文化素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而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為農村文化建設注入市場動力和內在驅動。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出發點和落腳點均是農民,農民整體文化素養的提高將會最終決定鄉村文化振興和鄉風文明建設的最終效果。作為農村傳統文化的市場化應用,文化產業通過市場驅動和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為農村文化建設注入內在驅動力,以產業經營賦予農民文化內涵,并最終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智力保障與文化支持。

其次,作為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動能,農村文化產業賦予了農村經濟重要的推動力。農村傳統文化是重要的生產力來源。我國具有豐富的農村傳統文化,各民族與各區域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民俗特色是農村經濟發展的資源基礎。文化產業轉換了文化的價值功能載體,通過市場運作將無形的文化產業化,打造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產業鏈形態,具有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和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很多地區借助當地傳統文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文旅結合的形式推動當地產業對接和產業融合,不僅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關聯效應,還通過產業融合形成了新的產業業態,不僅為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賦能,還有效解決了農村就業和農民收入問題。

最后,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有利于優化鄉村振興的人文社會環境。通過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夠發揮文化的價值功能,凝聚農村人心,激發農村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為鄉村振興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對傳統文化的再塑造與再發展,通過賦予文化更多的功能,實現文化傳播與傳承,挖掘農村文化的道德底蘊來源,并根據時代發展,實現新的創新,讓傳統文化的內涵更加適用新時期農村發展的需求,賦予傳統文化更多的時代內涵,強化文化的道德約束作用和道德示范作用。同時,將農村文化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強化農民的市場意識,推動新的生產生活理念和方式,為鄉村振興打造有序的經濟環境和充滿創新活力的社會環境。

二、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困境

1.農村現代化水平制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雖然我國實現了脫貧攻堅戰的勝利,但是,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仍然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農村工作的重點。由于農村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各類產業發展程度不高。特別是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大多也處于探索發展階段,缺乏對本地區傳統文化特色的深度挖掘,更多的是模仿與重復已有模式,產業特色和發展新意都有待提升。例如,在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熱潮下,很多地區為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簡單模仿重復已獲益的文化產品或產業形式,導致文化產業發展逐漸走向爛俗,漸漸失去特色,一定程度上威脅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也不利于農村整體產業的振興發展。

2.配套政策滯后于產業發展需要。盡管各地政府積極響應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的號召,推出諸多有利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同時也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和科學引導。但是,由于我國農村地區文化產業起步晚,產業發展基礎不牢固等因素,大部分農村地區文化發展的產業支撐力不足,產業體系建設不夠完善,政府各類政策存在滯后現象,在探索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無法及時制定相關政策以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由此導致文化產業發展困難,還有些地區的政策在落地過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也影響了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3.文化產業發展的配套設施與制度影響發展動力。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和各類大政方針戰略導向,農村文化產業的風頭炙手可熱。但是,在鄉村振興戰略影響下,農村各類基建以及政策、方案等尚待完善,文化產業發展體系尚未成熟,導致諸多外部影響因素還沒有實質性進入農村文化市場,大多仍舊呈觀望狀態,農村地區的文化產業,尤其是一些影響力比較小的文化產業面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農村文化市場發展的滯后導致了融資渠道的狹窄。與此同時,文化產業本身高風險、長投資周期的特點也加劇了文化市場發展不完善帶來的不利影響,較大的投資規模導致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很難獲得外部力量的支持,農村文化產業突破市場瓶頸較為困難。并且,在很多文化資源較為豐富的農村地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善,不管是社會資本投資于農村文化產業,還是外部市場力量都很難進入農村,這也影響了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4.城鄉發展失衡沖擊了農村文化的發展。我國很多農村地區仍然保留著豐富的傳統文化,越是偏遠地區,傳統文化的影響越大。但是,在城鄉發展不均衡前提下,傳統文化保留較為完整的農村地區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較為普遍,農村人口流失問題不斷加劇,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缺乏有力的人力支持,農村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后繼無人,很多非遺文化逐漸消逝,遑論產業發展。這也加劇了農村文化產業人才短缺的局面。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更是需要綜合性人才的有力支撐。但是,農村地區不僅年輕勞動力的流失導致現有人員難以支撐農村文化產業發展,較低的人才吸引力也導致外部人才難以扎根,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缺乏內部創新推動力和外部發展力量。

三、基于鄉村振興的農村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建議

1.加大政府投入,推動農村文化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必須要做好科學的統籌規劃,政府部門需要高度重視上層架構的建設,關注鄉村文化的發展。為此,政府需要大力發展農村地區的經濟,以強大的經濟基礎支持農村地區的文化發展,保證文化傳承后繼有人,確保文化發展有方向、有目標、有市場。其次,還要加大對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和政策傾斜力度,引導社會資本、金融機構等增加對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打通城鄉、文化和產業之間的投融資渠道,在農村地區,充當文化和產業銜接發展推進的潤滑劑,形成多元發展、多措并舉的投融資格局,以保證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有足夠的資源和資金,解決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支持力度和資金不足等問題的影響。

2.發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區域性文化產業影響力。在農村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對農村特色文化的發掘,重視本地自然環境以及人文環境,尊重當地農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將農村文化的發展,作為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同時,在全面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要積極挖掘市場需求,結合時代發展特色與趨勢,根據市場規律本地文化進行適當的再加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開拓互聯網市場以及資源,開公眾號、直播、電商等,打造互聯網市場體系,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化產業體系,擴大農村文化的傳播廣度,并讓特色文化走出去,擴大區域性、全國性乃至世界影響力,打造農村文化產業品牌,推動農村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3.加強傳統文化宣傳,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農村文化市場。要想實現農村文化的繁榮發展和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必須從文化振興的角度,加大地區文化開發和文化保護,擴大傳統文化影響力。首先,加強對非遺傳承人、特色文化符號等的保護,擴大優質傳統文化宣傳力度,逐步提高傳統文化的滲透傳播與傳承創新,讓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社會市場經濟體制下,迸發出新的活力。其次,以政府為主導適當引進社會資本向農村文化產業轉移,通過傳統文化傳播,向外界展現鄉村文化的魅力和市場潛力,利用強大的市場力量調動各類產業發展資金和資源,促進農村文化產業與當地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發揮社會資本對農村文化產業的帶動作用,使之成為推動農村文化產業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4 積極引進文化推廣人才,為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活力。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的文化產業效能不高,各類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因素不僅是影響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約相關人才到農村發展的原因。雖然農村具有傳統文化資源優勢,但是在目前的市場經濟發展環境下,城市發展差距帶來了導致農村發展陷入沒人愿意留下、產業凋零更留不住人的局面。對此,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必須著重關注人才問題,既要制定一系列的文化優惠政策以及文化補貼政策,吸引外部人才和投資進入,為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人才活力和資金血脈,推動農村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猜你喜歡
文化產業傳統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文化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