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農村住房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

2023-09-04 19:12張協奎唐文倩于保成
農業經濟 2023年5期
關鍵詞:住房農民建筑

◎張協奎 唐文倩 于保成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于居住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與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編制縣域村莊布局規劃,保護傳統村落,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農房建設質量,完善建設標準和規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意見。農村住房面貌今非昔比,但也隱藏著諸多問題,要根據具體實際堅持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我國正處于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起始之年,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必須考慮提升農村住房質量和居住環境,進一步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風貌,這有利于增強農民實現鄉村振興的信心。

一、我國農村住房發展現狀

1.農村住房面貌明顯改善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住房面貌明顯改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體現在農村新建住房越來越多,裝修更加豪華,各種家用電器更加齊全,甚至很多農民住上了二層樓房。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進步,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體現在農村交通更加便利,用水用電更加方便,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2.人均住房面積不斷增長

2019 年,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增長到48.9 平方米,居住空間不斷擴大,較1978 年增長約5 倍。東中西部都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從2008 到2019 年,人均住房面積增加50%左右。從全國來看,人均住房面積東西部差距較大,根據Wind 數據庫和各省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 年,中東部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遠大于西部省區。

3.農村住房價值明顯提高

對于農村居民而言,住房價值是農民財富的重要體現。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新建一棟房屋(一層或二層住房)的價值也達到了15-40 萬元,且多為大于120 平方米的大空間住房,而大多數縣城的商品房的價格為每平方米3000-5000元,一百平方米的住房約為30-50 萬元,可見兩者的差距并不大。隨著2021 農村住房改革的推進,農村住房價值還將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是靠近中心集鎮與公路的地區。據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地區竣工住宅平均造價呈現上升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原材料價格上升,到2017 年,農村地區竣工住宅平均造價達到882.2 元/平方米。但農村住房造價呈現出較大的區域性差異,造價最高的為浙江,達到了1464.5 元/平方米,山東農村住房造價最低,僅為486.6 元/平方米。

4.農村住房進一步分化

從住房人群來看,到2019 年,我國農村人口約55162 萬,家庭規模以1-5 人戶為主,約占總體的90%以上;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流動,一人戶家庭占比近年來呈現上升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結果,2013 年占比14.4%,2019 年上升到約18.5%?!吨袊r村發展報告2020》預測,到2025 年,鄉村60 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25.3%,約1.24億人。從住房數量與結構來看,農村住房以磚混結構為主,部分農戶擁有兩處及以上的住房。隨著70 后、80 后的農二代群體返鄉建房,90 后的青年選擇城市買房,農民已經明顯分化為城鎮有房戶、城鄉兼房戶和農村有房戶三個階層,不同住房類型的農民存在住房條件改善的差異化訴求。

5.農村住房發展潛力巨大

隨著農民進城落戶人數不斷增加,進城農民退出農村住房宅基地和在鄉農民提升農村住房質量兩大意愿均十分強烈。目前,鄉村振興的主要目標是為無法進城的農民提供基本生產生活秩序的保障。進城務工的農二代,由于專業技能的缺乏,大都會回到農村養老。根據《鄉村建設調查報告2020》數據顯示,村民對養老院的需求占最急需基礎設施總需求的7.8%,對住房保障的需求是最急需的公共服務的10.89%。

假設到2035 年,選擇在農村定居的農戶下降到1 億戶左右,按照日韓、歐美農村住房的面積、品質等改造農房,每年改造約700 萬戶,即使每戶投資20 萬元,每年改造的投資總額也有1.4 萬億元。顯然,農村房地產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二、我國農村住房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房屋空置化導致資本浪費

在進城置房落戶困難與鄉土情結作用下,農民工回鄉建房,越來越多的農民同時擁有城市和農村兩處住房。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20 年由農村流向城鎮的人口總量達2.49 億人,較2010 年增加1.06 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明顯提高,但兩者存在較大差異。人口流動導致農民工辛苦多年形成的資本積累變成了農村閑置住房,房屋利用率極低,導致資本浪費;農民重新選址新建住房,導致原有宅基地的閑置荒廢。相當一部分閑置的舊房被空置廢棄,不僅影響農村美觀,還浪費土地資源。同時,很多農村由于區位關系和缺乏產業支撐,但依舊盲目進行住房規劃建設,鄉村美了但人空了,造成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

2.住房布局缺乏合理規劃,違規建房普遍

農村住房建設從依水依地而建的傳統村落布局轉變為依路而建的社會形態,大部分村莊布局逐漸發展成沿道路呈帶狀分布,這是一個基于交通便利的社會人口遷移的表現。

但農村住房建設缺乏科學規劃,農民缺乏相關法制觀念,自發建設,亂搭亂建,侵占公共土地建房、超大面積建房、占用耕地建房等亂象屢見不鮮,很多農民擁有兩處及以上宅基地;有的農村雖然有住房布局規劃,但農村住房規劃農民參與度不高。有些農村干部強迫農民上樓,忽視了農民意愿。

3.住房功能體現不全

首先,農村新建住房施工缺乏圖紙,憑借農民經驗建造;受限于收入、傳統觀念、自然條件及知識的局限等因素,農民自建住房一味求大而忽視住房功能布局,不能滿足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需求。目前大多數農村自建住房雖體現了廚房、客廳、臥室的功能,但布局還不夠合理,只是空間內擺上了需要使用的家具,嚴重缺乏收納儲藏功能,導致許多雜物放置混亂。其次,從結構和功能來看,采暖或制冷設施、洗浴設施距離城鎮住房也有一定距離,磚混結構導致冬季取暖耗能大,夏季更熱。

4.建筑質量參差不齊

隨著農村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由于農民盲目攀比,住房設計不規范,設計不適應居住需要的變化,住房蓋的極大,外觀極其奢華,造成了能源和資源的極大浪費。而相對貧困群體受限于資金有限,建筑質量相對較差,甚至邊緣貧困群體居住在危房之中。同時建筑施工隊伍不夠專業,建筑材料質量無法保證等種種原因也導致了建筑質量參差不齊。很多農戶還住在土木結構的老房子里,即使是磚混結構或鋼混結構的住房,相比于城鎮居民住房,檔次也普遍偏低,建筑質量提升空間巨大。

5.鄉村住房特色不夠凸顯

很多農村住房同一種外墻,同一種樣式,簡陋的裝飾使人審美疲勞。由于農民傳統建筑文化保護和傳承意識不強,缺乏對傳統建筑文化的認同,盲目建設各種各樣的“小洋房”,地方材料和有科學價值的傳統技術方法被棄用,忽視了山水田園與村落住房的結合與協調,導致建筑形式缺乏自然美感,房屋的建筑風貌雜亂。目前,撤村合并的新一輪農村建房模式呈現樣板化、城市化的趨勢,導致地域建筑文化特色正在逐漸消失。

6.居住環境有待改善

農民環保意識淡薄,人居環境較差,農村住房環境整治與管理機制體制還存在不少短板。近年來農村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一些農民對住宅建造非常重視,投入較大,但住房建造忽視了住區綠化的配套設計。大部分村莊污水處理及垃圾收集等基礎設施建設還不能適應農民現代生活的需要,排水多為道路兩側明溝排水,污水肆意流淌現象普遍存在,“室內裝修豪華,室外環境差”的局面依舊存在。畜棚、旱廁也比較隨意搭建等,對居住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住房整體環境有待改善。

7.農村建筑能耗偏高

據《中國建筑節能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2018年,我國農村建筑建造能耗為5.2 億tce,約占全國能耗的11%;農村居民建單位面積碳排放量從2000 年的8.13m3增長到2016 年的18.74m3,且一直保持增長的趨勢。

從建筑節能角度講,農村住房總能耗主要消耗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制冷上,沒有考慮到新農村住房建設所需的新能源、新材料的應用。北方建筑住房以磚混結構為主,面積大,超過80%缺乏采暖節能設施,能源利用率低,冬冷夏熱,冬季采暖成耗能之首。南方地區夏熱冬暖,炎熱持續時間長,室內降溫全面依賴空調;同時農村住房忽視了空間布局、建筑材料對降溫、通風的影響,忽略了農村建筑節能減排問題。

三、著力提升農村住房發展質量

1.堅持政策保障、規劃先行

要堅持“”政策保障、規劃先行”的原則,各省市縣政府要加快出臺《關于加快改善農民住房條件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辦法》等政策性文件及配套措施,建議以市農業農村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積極履行法定職責,融入新發展理念出臺農村住房建設審批流程,質量安全、技術和建設標準,監管體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強相關建房政策法規宣傳,禁止亂搭亂建??茖W精準的農村住房建設規劃要站在鄉村振興和民族文化復興的高度,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推進城鄉融合中塑造新村新貌。合村并鎮規劃要立足現有基礎,通過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分配“新村民”新的宅基地,提高農民的積極性。

2.協同提升建筑質量與功能完善

完善建設標準和規范,提高農房設計水平和建設水平,推進安全宜居。第一,支持地方有實力的建筑隊伍合并擴大規模,對農村建筑工人組織專業化培訓;發揮市場力量,給予財政及稅收優惠,鼓勵有能力的“設計-施工企業”合并轉型,積極參與農村住房建設。第二,以政府主導,專家參與的形式,因地制宜,根據當地自然和經濟特點,設計提供能滿足農民生產生活、功能完善的農村住房設計方案,免費提供農民選擇。第三,應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抓好農村住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通過農戶自籌資金為主、政府予以適當補助方式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根據保障對象的實際情況,明確補助標準,給予政策支持。

3.農村住房向適老化改造發展

農村住房改造應向適老化方向發展,完善各種養老服務設施、醫療護理等。在住房改造方面,要全面評估老人的身體狀況、室內環境等,堅持“一人一策”原則,增加便于老年人生活的設施,如圍繞住房衛生間和廚房等展開改造工作,在衛生間安裝扶手及防滑設施等。在引導集中居住或重新規劃鄉村布局時,應因地制宜,鼓勵推廣適合老年人居住的住房設計布局,推進農村養老院建設。

4.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農村住房金融體系

第一,加大面向農村的普惠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向農民提供低息貸款,使他們能夠建造、改善或更換住房和其他農場建筑;農民改建,修補或新建住房要滿足政策標準,符合條件的農戶可進行貸款。第二,政府要加快通過完善鄉村住房更新財政計劃等政策立法,對剛實現脫貧的鄉村地區和脫貧農戶,要重點加大住房改造財政補貼支持力度。第三,推動農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為農民提供貸款信用擔保。同時農戶貸款的用途并不局限于住房,還應包括農業生產、生產性的設備資金、耐用消費品的添置等,只要是農民需要的,以助力鄉村振興。

5.因地制宜塑造農村住房地方特色

要站在鄉村振興和民族文化復興的高度提升鄉村住房風貌,鄉村住房要適度高標準提前打造,不搞千村一面,注重建筑文化傳承與發展。政府部門可邀請農村住房建設和文化保護方面的專家學者、設計大師,成立專家隊伍,進行專題調研,開展當地農村住房特色研究,重點指導建筑風格,根據不同自然肌理編制住房設計示范圖集,滿足不同經濟水平地區的農民需求,向農民免費提供。建議由住建部門牽頭,與設計單位、建筑高校等優勢資源通力協作,通過補貼、稅收減免等方式,結合大學生實踐活動,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

6.發展農村節能建筑,建設綠色宜居住房

第一,加強政策引導,完善綠色宜居住房建造標準,推廣應用新型建筑技術和綠色節能建材,如裝配式技術等新技術;可給予財征稅收優惠,鼓勵當地建材企業研發制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態環保型建筑材料。第二,抓好農村住房節能改造工作,推進北方農村清潔采暖改造,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超低能耗建筑示范農房;南方農村應從防潮、通風角度考慮,按照自然通風為主、空調為輔的原則考慮建筑朝向和間距,注重發揮綠色植物配置對改善居住環境的作用,推廣使用當地的土、木、竹、石等成本低廉的傳統建材,體現鄉村住房的地域特色。第三,地方政府可聯合商業銀行推行“農房綠色建筑貸”,專項支持農村住房綠色化發展。

7.提升農民主體地位,統籌推進農村住房建設

美麗鄉村住房建設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村民意愿。村莊規劃制定要充分聽取村民意見,形成村民參與農村住房建設的機制,防止村民的意愿、權益被邊緣化。要注重發揮村民小組、鄉村精英、新鄉賢等多方的力量,做好村莊規劃編制,鼓勵他們參與到農村住房建設監管中。同樣對存在住房質量提升需求的農戶,根據在住房改善的時間需求和性質需求方面的差異,突出相對貧困群體、群眾意愿強烈的村,按照輕重緩急,統籌推進。

四、結語

提升農村住房質量要與鄉村振興融合推進,要具備完善的農村住房政策和法律,制定能落實到位科學的鄉鎮住房建設規劃,完善體制機制,完善城市新市民落戶政策,鼓勵農民進城入鎮,引導集中居住,尊重農民留鄉意愿,多舉措統籌推進。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發展好鄉村配套產業,積極推進農民就地城鎮化,進而實現農村住房有新貌有特色。

猜你喜歡
住房農民建筑
聚焦兩會!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產稅!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走街串巷找住房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住房保障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