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研究

2023-09-06 08:29謝云
成才之路 2023年24期
關鍵詞:價值意蘊黨史教育融合發展

謝云

摘要:黨史教育與思政教育,二者目的相通、思想貫通、內容融通,在理論價值、實踐價值、育人價值上高度統一。廣大高校要圍繞黨史教育,進一步創新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課程教學主渠道作用;要進一步創新教學載體,主動融入互聯網、新媒體教學大格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研究,不斷夯實理論根基;要進一步加強第二課堂建設,發揮實踐育人積極作用;要進一步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夯實融合教學工作基礎。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學;黨史教育;融合發展;價值意蘊;規范化;科學化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4-0025-04

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財經大學2021年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專項課題(項目編號:2021SZKB13)階段性成果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將“四史”學習教育作為加強政治引領的重要內容[1]。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盵2]因此,全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已成為各級各部門思政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黨史學習教育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對于教育引導廣大青年進一步了解黨的光輝歷史與豐功偉績,吸取黨的奮斗經驗,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砥礪初心使命、奮力擔當作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廣大高校作為培養新時代四有新人、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主戰場”,培養愛黨、愛祖國、愛人民,有理想、有抱負、有擔當、善作為的新一代大學生,是義不容辭的神圣使命與重要任務。思政課是高校思政教學的主渠道,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程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理論、實踐與育人價值。而進一步探索高校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教育課融合路徑,對于提升高校思政教學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二、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

1.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1)黨史學習教育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史料資源。黨的歷史是一本最珍貴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講話精神是具有時代意義的重要教學資源。黨的歷史,承載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奮斗征程,記載了中華民族歷史足跡,見證了從弱小走向崛起、從弱小走向強大的全過程。黨史資料中的歷任領導人講話、重要決議文獻都是思政教學重要資源的來源。比如,鄧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所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對于我國實行改革開放,走什么樣的道路具有劃時代意義,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3]。教師將《鄧小平理論》引入課程教學中,結合時代背景展開教學,可發揮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既有利于學生在思政課堂上知史知事,又有利于學生對抽象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感。

(2)黨史學習教育蘊含著深邃的思想政治理論。黨史學習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學習工程,其本身就蘊含著深邃的思想理論,可進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政教育課深入融合,有助于進一步理清馬克思主義發展脈絡,更加清晰地看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現在與未來,深入貫徹學黨史悟思想的基本要求,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歷程中深刻感悟思想偉力,充分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黨史學習教育,可以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為高校思政課教學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3)黨史學習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導向作用。黨史學習教育素材蘊含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與價值導向,具有充分的典型示范與引領帶動作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向革命先輩看齊,并通過英模的先進事跡,讓學生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將國家發展命運與個人發展結合起來,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價值觀,防范不良思想的消極影響。

2.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1)黨史學習教育可以進一步豐富思政課堂教學。黨史學習教育是思政教學最好的養料,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可通過一系列真實可觸的事實,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加課堂維度,改進教學模式,拓展教學場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高??刹欢ㄆ陂_展老戰士后代講黨史、西柏坡精神宣講進課堂等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引入黨史教育內容,借助開放性課堂模式,引導大學生了解革命歷史人物的光輝人生和豐功偉績,達到心靈上的升華和觸動,從而更好地把握理想信念與人生航向,推動個人理想與國家前途協調一致。

(2)黨史學習教育可以進一步豐富實踐育人環節。黨史資料中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可為高校實踐育人提供豐富的內容。黨史學習教育,可進一步開發黨史與紅色資源,拓展第二課堂,實現多層次、立體化、全方位育人,引導學生在紅色實踐活動中重溫黨史國史,砥礪初心使命,賡續紅色血脈,激發奮進精神。比如,高??梢劳屑o念館、博物館、紅色景區景點等,拓展實踐教育基地,在潤物無聲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讓黨史學習教育真正入腦入心,真正促進學生成長成才,達到育人的目的。

3.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

(1)黨史教育推動大學生“明理增信”。黨史學習教育系統涵蓋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征程,系統描繪了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過程。在這一征程中,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理論,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開拓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理論。黨史學習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導大學生信服馬克思主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在新形勢下,國際環境、國際輿論風云變幻、波云詭譎,推動黨史教育與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在黨的帶領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更深刻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

(2)黨史教育推動大學生“崇德奮進”。黨史學習教育素材,是中華英模與革命事跡的百科全書。黨史的豐富內涵,可為當代大學生提供道德引領與綿綿不斷的精神動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程深度融合,有助于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向先烈英??待R,延續黨的優良作風、光榮傳統與奮進精神;有助于大學生始終堅守為國奉獻、為民服務的崇高理想道德;有助于大學生身體力行,自覺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前途命運結合在一起,勇擔當、善作為,努力奮進新時代。

三、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路徑

1.創新教育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高校開展思政教育課,傳統課堂教學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深度融合,必須發揮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教師要圍繞具體的教學大綱,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具體課程中,并進行科學系統整合,進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教法。比如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學中,可提取黨的百年奮斗征程中有代表性意義的事件進行分析,如遵義會議、七屆二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等,分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實踐,教育引導大學生感受馬克思主義的豐功偉績,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4]。教師要進一步創新教學模式方法,堅持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從大學生的切身需求和思想實際出發,多結合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多使用翻轉教學、分組討論、演講式教學等更加開放、更加靈活的課堂教學模式,多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增強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大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在思想碰撞中、在充分表達中感受科學理論與中國共產黨的“好”,弘揚革命精神,激蕩奮進力量。教師要進一步強化課程思政,針對理工、文史、藝體等不同門類,深挖課程中以黨史為內容的思政教學元素,在專業課堂中穿插黨史教育,讓大學生在潤物無聲中學好黨史。

2.升級理念思維,拓展教育載體,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引領作用

大學生朝氣蓬勃,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在當前互聯網、大數據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已成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思想政治課深度融合的重要措施。高校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樹立互聯網思維,注重技術創新,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宣傳教育,將之融入思想政治教學課堂,并充分利用MOOC、微課等專業學習平臺載體,梳理總結黨史中的代表性事件、人物、理論成果,錄制黨史教育專題網課,開發黨史學習專題思政課堂,以方便學生自主學習[5]。高校要加強與地方宣傳部門的溝通聯系,積極共享黨史學習教學線上資源,探索推出導向正確、質量過硬、形式鮮活的黨史題材作品,創新創作吸引力感染力強的融媒體產品,努力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料。高校要用好學生融媒體中心等平臺,開展切合實際的學習教育活動,引導師生更好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并充分利用校園網、微信、QQ群、微博等社交平臺媒體發布黨史知識、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學習內容,搜集轉發高質量的網絡學習資源,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進而推動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良好銜接,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引領作用,擴大教學成果。

3.分析教學對象,創新教育理念,充分發掘“0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優勢

自媒體時代,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給青年人的行為、習慣帶來了全新變化?!?0后”大學生在思想意識方面有正確的理想信念、明確的價值觀、較強的道德意識、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認同感,同時思維活躍,接受文化多元,個性意識較強。但是當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忽略“00后”大學生群體的個性特點,脫離“0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實際,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思政課教師應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充分了解和分析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對象,充分發掘“00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引導大學生自主探索黨史教育新模式,創造思政課教學新載體,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例如,思政課教師可充分發揮“00后”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自我意識較強、表現欲望明顯的特點,引導其開展關于黨史教育的短視頻錄制,表演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舞臺劇,以及進行黨史教育學習的直播等,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進行黨史教育內容的創作和傳播,創新思政治教育的形式。這樣,能讓“00后”大學生在親自參與和創作中獲得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成就感和內驅力,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4.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用好紅色資源,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實踐育人重要作用

傳統的思政課面臨的最大困局是理論性過強,相對乏味,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不強。推動黨史教育、思政教學深度融合,必須解決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問題。高校要充分開發并用好各類紅色資源,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政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實踐育人重要作用。首先,一些高校本身就具備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如哈爾濱工業大學、井岡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因此高校要充分開發、利用自身的紅色基因并融入黨史教育中,提高教育質量。高校還要充分利用本校所在地的紅色博物館、紅色旅游景區等,積極組織“重溫黨史”“瞻仰英烈”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砥礪初心,不辱使命。其次,高校要賦予大學生實習、實踐活動的紅色因子。高校要抓住大學生寒暑假社會實踐、畢業實踐的窗口期,強化與實習單位的合作,在實踐教學中加強黨史教育,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再次,高校要積極開展黨史知識競賽、征文、攝影、演講等黨史教育實踐活動,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從次,高校要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本校志愿服務體系,積極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下鄉、進工廠、進社區活動,讓大學生在身體力行中得到思想升華。最后,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生基層黨組織在黨史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以基層黨支部為單位,深入思政課堂開展黨史教育。要利用“黨建+”模式開展黨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政理論學習拓展到各學生基層黨組織,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網,真正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5.加強教育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全面夯實黨史思政融合教育之基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堂,教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決定性作用。高校要充分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把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入思政課,持續開好“四史”選修課,推動黨史更好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發揮好黨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教育廣大學生學黨史、聽黨話、頌黨恩、跟黨走。要明確把黨史學習列入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首先,作為高校教師必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忠實擁護者和踐行者,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黨史觀,只有自身真信、真懂,才能教好學生。其次,高校教師要“打鐵自身硬”,應充分了解黨的歷史和光輝征程,并善于運用歷史思維分析社會問題,推動歷史與思政教育的良好融合。再次,高校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政治導向,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主動權,堅決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最后,高校教師要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豐富學識、提升修養、錘煉人格,利用專題培訓、集中宣講、媒體傳播等多種形式,及時深入解讀國際國內形勢,解讀黨和政府的政策措施,讓學生提高站位,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高校教師要努力發揮自身的模范榜樣和示范帶動作用,以身作則,引領學生更加關注黨史課、學好黨史課。

四、結語

總之,黨的歷史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當前,我國已全面步入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期的高校黨建、思政工作也呈現出很多新形勢、新特點。廣大高校必須堅持與時俱進,以深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發展為契機,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推動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專業教育深度融合,持續鞏固黨在高校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筑牢全體師生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教育引導大學生了解黨的歷史,學習黨的知識,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與智慧。這樣,學生才能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張巖,程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邏輯理路[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23(03):49-50.

[2]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1:1.

[3]張丹,孫碩,韓義民,王學志.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及實踐路徑[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9(04):37-40.

[4]段娟娟.民辦高校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研究[J].教師,2022(24):3-5.

[5]李丹陽.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輿論監督節目的變化和創新———以連云港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行風熱線》為例[J].新聞潮,2021(07): 34-36.

Research on the Value Meaning and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Xie Yu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the same purpose, consistent thinking, and integrated content, and are highly unified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value, practical value, and educational value.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further innovate teaching models, and fully leverage the role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s the main channel; to further innovate teaching carriers and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Internet and new media teaching landscape; to further strengthen teaching research and continuously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actical education; we ne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 team and continuously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work.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value impl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scientific

猜你喜歡
價值意蘊黨史教育融合發展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讀懂名師
長征時期黨堅持群眾路線的價值意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