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教學方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探究

2023-09-06 05:25楊樂樂
成才之路 2023年24期
關鍵詞:教學能力教學評價教學管理

楊樂樂

摘要: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的前提是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這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能為優質人才培養提供支撐。信息化教學方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可采取以下策略:加大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視力度,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全面開展信息化教學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實踐,營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學氛圍;合理開展信息化教學評價,注重師生的互動交流;有效實現教學環節優化,強化課堂教學管理。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方式;教學能力;教學實踐;教學評價;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3.58;G4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4-0077-04

現階段國家對教師發展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以加快教育教學改革進程,通過高質量教師人才推動教育創新,以提高整體教學水平。信息化教學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可以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多元化學習情境,豐富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學習效能得到提高,綜合素養得到提升。教師要靈活運用信息化教學方式,促進教育教學改革。

一、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概述

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對教育領域產生重要影響,為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新型教學模式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推動了教育教學改革。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將其與現代教學相結合,形成全新的教育體系,培養高質量人才,以促進我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是教師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教師要融合信息化資源、現代教育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科學合理地確立教學目標,努力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以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營造優良的學習環境,促進教學活動高效開展。要對信息化教學工具進行靈活運用,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對復雜抽象的知識內容進行轉化,以降低理解難度,為學生的高質量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教師可利用信息化優勢對網絡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網絡視頻資料庫、電子教材等進行備課,也可利用視頻編輯軟件制作微視頻,使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得到拓展,讓學生以全新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此外,教師要注重個性化教學設計,以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為此,教師的個性化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融入全新的教學理念。

2.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

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是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同時也是核心內容。特別是在當前的背景下,多媒體環境對教育教學效果影響很大,需要教師有過硬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掌握多媒體應用技術,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運用。教師可以智慧校園為基礎,構建優質的網絡教學平臺,開展高質量的信息化教學。教師可靈活運用當前的虛擬仿真技術開展教學,為學生構建虛擬仿真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對其課堂主體地位進行認知,增強學生課堂參與度。教師要將教學實踐與信息化教學相結合,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率[1]。

3.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

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也是教師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對教學效果進行多元化評價,以此來達到了解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的目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強,可以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調節,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合理的教學評價,能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強化整體的課堂互動與課后互動,把多元化教學評價作為基礎,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優勢和不足,有針對性地對教學評價進行創新,以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教師可靈活開展相應的在線測試、在線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分析,明確學生的學習狀態,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計劃,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2]。

二、信息化教學方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意義

隨著網絡技術與計算機軟件的開發、創新,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逐漸成熟,被廣泛應用在教育教學體系中,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要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就要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以強化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具體而言,信息化教學方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具有以下意義。

1.滿足教育信息化改革要求

教育部在2018年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要求現階段應進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形成全新的互聯網+教育體系,以現代化教學媒體優勢促進教學水平提升。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以滿足教育信息化改革要求。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高了,可對與教學相關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條件,可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變革的內在變量,支撐教育現代化發展,實現理念與模式的變革,以保證各項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2.滿足現代化教學媒體發展需求

信息化教學改革步伐加快,促使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開發技術被廣泛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為教育信息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媒體優勢,整合現有的教育體系與資源,提高整體教學水平?,F代化、信息化教學媒體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無論是在功能上,還是在操作上都具有一定的教學優勢,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使其學習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對現代化教學媒體進行靈活運用,積極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使信息化教學價值得以充分發揮,使教育教學體系得到不斷優化和完善[3]。

3.滿足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需要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增強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為此,教師要積極參與相應的信息化培訓與講座,保持對先進的信息化教學媒體工具和相關軟件的濃厚學習興趣,從而掌握其應用技巧,如超星學習通APP、云班課APP以及相關的視頻制作工具等。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以使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到提升。

三、信息化教學遇到的問題

1.對信息化教學重視程度不夠

現階段,部分教師對信息化教學存在偏見,重視程度不夠,未能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部分教師對現代化教學媒體認知不足,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無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難以發揮信息化教學價值。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對先進的信息化教學工具應用較少,即使應用,也是簡單地進行視頻播放,對相關的先進工具應用較少,如幻燈機、投影儀、計算機軟件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未注重各設備之間的關聯性,使得整體協調性不足,難以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2.信息化教學媒體設備運用水平較低

受自身客觀因素、專業能力等影響,部分教師對現代化信息教學媒體設備運用水平較低,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尤其是現階段各類教學媒體層出不窮,功能復雜,操作難度較大,對專業素養要求較高,如果教師缺少應有的專業素養,就會對新媒體工具設備運用不熟練,難以充分發揮其優勢與性能,使得教學媒體的運用形式比較單一,甚至會出現無法使用等情況。這會對課堂活躍度產生不良影響,影響學生相互交流與溝通,使得整體教學效果低下。

3.缺乏相應的創新

受傳統教育理念束縛,部分教師在現代化教學媒體應用過程中缺乏相應的創新,導致課堂運用方式單一、生硬,未能靈活利用其優勢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學習熱情難以激發,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較少,課堂氛圍沉悶,難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4.教學評價形式化

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教學評價對學生整體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使得課堂教學評價形式化,導致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情況不夠了解,難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缺乏針對性學習。課堂教學評價形式化,使得師生互動交流較少。學生對自身缺乏清晰的認知,難以及時獲得學習反饋。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降低學習的主動性[4]。

5.教師的角色定位模糊

現代教學媒體的發展,促使教學模式不斷創新。計算機網絡技術與多媒體軟件技術的完善,對課堂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以保證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課堂管理水平較低,角色定位模糊,使得學生的主體作用難以發揮,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不僅是現代教學媒體的使用者和享用者,還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需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然而,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舊占據著課堂主體地位,采用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知識轉化效率較低。

四、信息化教學方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策略

信息化教學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才能有效開展信息化教學,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教學媒體的優勢作用,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為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助力。具體而言,信息化教學方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可采取以下策略。

1.加大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視程度,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

加大對信息化教學重視程度,要明確教育背景,通過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創新,以教學要求為基礎,將其合理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媒體優勢,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以教學媒體功能特點以及技術為基礎,構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內容。教師要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使抽象復雜的知識內容直觀化,以降低理解難度,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思路,靈活應用信息化教學,將課前自學、課中導學、課后擴展三段教學相結合,實現教學重點、難點的凸顯。教師要將直觀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與信息化教學相結合,進一步強化知識內容的轉化,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將復雜抽象的知識內容分解為簡單易懂的知識內容,實現教學做合一,以使整體教學實效性得到提高。

2.全面開展信息化教學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學校要全面開展信息化教學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對相關的信息化教學培訓,教師要積極參加,以逐漸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技能和水平,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同時,教師要積極進行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的自學,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能,創新信息化教學方式,使現代多媒體技術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教師要通過科學的培訓提高自身學習的實效性,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在短時間內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靈活應用信息化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對知識內容進行分析,并將其有效傳遞給學生,促使學生學習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以達到教學目標。與此同時,教師要合理應用信息化手段,使其與教學相契合。例如,教師可利用幾何畫板對幾何問題進行講解,以提高教學的直觀性,讓學生更容易找到解題思路。

3.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實踐,營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學氛圍

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實踐,營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學氛圍,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以信息化教學媒體手段為基礎,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與教學活動相關聯,熟練操作教學媒體,將知識內容劃分為不同的模塊,實現教學分解,激發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主動探索。教師可靈活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優勢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以平臺功能為基礎,對教學任務、教學測試、教學講解等進行落實,以便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在應用網絡教學平臺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學情設計教學活動。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探討交流,實現多種思維的碰撞,從而提升思維能力、探索能力和專業素養。

4.合理開展信息化教學評價,注重師生的互動交流

合理開展信息化教學評價,注重師生的互動交流,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開展信息化教學評價,注重師生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及時了解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從而進行改進,以提高學習實效。教師也可根據反饋的信息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和調整,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對于學生存在的不足,教師要進行正確引導,切不可呵斥和指責,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學生答疑解惑,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教師要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注重師生關系的構建,通過情感互動對學生的學習意識進行強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媒體優勢對教學評價進行優化,引導學生積極互動,以真實的情感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言行變化進行細致觀察,注重師生協調,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5.有效實現教學環節優化,強化課堂教學管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教學環節的重要性,有效實現教學環節優化,強化課堂教學管理。為提高課堂教學管理實效,教師要注重信息化教學方式的運用,整合現有教學資源,為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教師要加強自身與媒體、環境、學生之間的關聯性,整合現有的各項因素,促使學生與教師建立良好的關系,形成良好的雙向互動,順利推進教學。教師要靈活應用教學實踐對學生進行引導,正確處理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關系,通過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對課堂秩序進行優化,要求學生遵守規則,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要創建信息化教學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促進教學活動效果的提升。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學會自我實踐和自我創新。

五、結語

綜上所述,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的前提是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這也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能為優質人才培養提供支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信息化教學方式逐漸成熟,被廣泛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轉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與理念,營造出全新的教學環境,構建起全新的教學體系。教師要積極進行創新,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以適應課堂教學需要,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邱娟.人工智能技術促進高職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現狀和對策[J].中阿科技論壇,2023(03):138-141+146.

[2]朱翠紅,李英軍.促進高職院校貫通項目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路徑———以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 2020,33(07):53-55.

[3]程慶梅,馬斌斌.提升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促進教育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20(39):367-368.

[4]邱嬌緣.小學數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J].亞太教育, 2022(24):40-43.

Exploration of the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Yang Lele

(Chongxing Town Wanquan Primary School,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The prerequisit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s to enhance teachers information based teaching ability, which i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Th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method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by adopting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increasing the emphasis on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nd flexibly using modern teaching tools; fully carry out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training and improve teacher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actively carry 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practice and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asonably carry out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ffectively carry out optim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teaching processes and strengthen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teachingmethods;teachingability;teachingpractice;teachingevaluation; teachingmanagement

猜你喜歡
教學能力教學評價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信息化問題研究
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看法
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課程多維度評價方式研究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與途徑
小學體育教學管理七要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