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理工類高校一流英語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調查研究

2023-09-06 12:50陳琳段君義馮慶華
高教學刊 2023年25期
關鍵詞:課程設置課程教學

陳琳 段君義 馮慶華

摘? 要:該研究重點考察全國13所擁有省級以上一流英語專業建設單位的理工類高校,對1 072位英語專業在讀學生開展問卷調研,旨在了解一流專業建設過程中,理工類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對于目前課程設置的滿意度,以及對于課程教學的反饋意見。調研結果顯示,學生對課程設置總體持積極評價,認為注重拓展英語語言文學知識是專業課程教學典型教學優點,在素質、知識、能力3個維度上,對教學總體效果普遍評價較高。但是,調研結果也顯示一些不足,包括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踐課程等,其中,結合新文科新工科建設拓展跨文化國際視野、夯實英語基本功、培養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是課程教學需要改進的主要方面。

關鍵詞:一流英語專業;理工類高校;課程設置;課程教學;教學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5-0021-04

Abstract: Focusing on 13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first-class English major construction units at or above the provincial level, this research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1,072 English majors, with the purpose of investigating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current curriculum and their feedback on curriculum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have adopted a generally positive eval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at the typical advantage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is focusing on expanding knowledge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that the overall effect of teaching is highly evaluated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quality, knowledge and ability. However, the survey also reveals some weak points includ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practical courses that need improvement. Furthermore, what needs to be improved mainly in course teaching is to expand cross-cultural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and new engineering, to consolidate basic English skills, and to cultivate problem-research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Keywords: first-class English majors;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rriculum;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survey

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直接反映專業學科定位,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載體,英語類專業課程設置是否科學,關系到整個英語類本科專業輸出人才的質量能否提升[1];而一流專業建設的希望在于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革新[2],即課程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始自1993—1994年召開的首屆和第二屆全國理工院校英語專業教學研討會[3],專業課程設置一直是理工類高校英語專業建設的重要關注點之一。有關理工類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已有一些寶貴的實證性研究[4-8]。上述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圍內探究了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劣,但是,主要聚焦課程設置或課程體系本身,有關學生對于課程設置的態度,以及依據課程設置開展教學情況的反饋關注不多。2017—2022年,尤其是一流專業建設以來,相關調查研究更是鮮見。

一? 研究目的和過程

本研究針對理工類高校英語一流專業建設過程中,學生對于專業課程設置的滿意度,以及學生對于課程教學的反饋情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調查研究,為理工類院校及其他類型高校的英語一流專業建設提供參考借鑒。概言之,本研究主要解決如下2個問題。

一流專業建設過程中,理工類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對于目前課程設置的滿意度如何?

一流專業建設過程中,理工類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對于課程教學有哪些反饋意見?

在“雙一流”背景下,本研究根據一流英語專業建設和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有關文獻自主設計“理工類高校英語一流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問卷調查表”學生問卷。問卷主體部分采用里克特量表形式,主要考察課程設置、課程教學、教材和教學效果等方面。為使調查盡可能全面、客觀,調研范圍立足安徽、聚焦長三角、輻射全國。抽樣盡可能兼顧高校類別、隸屬關系、地區分布等多方面因素,重點考察全國13所擁有省級以上一流英語專業建設單位的理工類高校,獲取第一手寶貴數據。2021年6—7月期間,項目組通過問卷星發放相關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1 072份。利用軟件工具分析問卷信度, 發現整卷擇答部分(43項)科隆巴赫系數為0.862,參與本文分析題項部分(30項)的系數為0.893,整個問卷內部一致性良好。

二? 研究發現

(一)? 課程設置

針對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主要考察通識類課程、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特色課程和實踐課程,并進行模塊化分類統計。發現上述5類課程“基本滿意”“滿意”“非常滿意”等正面評價累積比分別為91.30%、92.10%、91.40%、91.90%、88.80%;負面評價除實踐課程外(11.20%),其余課程模塊均在10.00%以下。為了研究課程設置滿意度在哪些維度上具有普遍性或者差異性特征,項目組開展了方差分析。英語專業本科4個年級學生對專業課程設置總體滿意度評價無顯著差異(sig值均為1.000),表明在年級維度上專業課程設置滿意度評價具有普遍性。

高校類別、隸屬、片區的不同對課程設置總體滿意度的影響也不同,其中高校類別(是否為985/211/雙一流高校)、高校隸屬(是否為教育部直屬)對評價無顯著影響(sig.=0.245/0.467),而院校所在地區的不同則對課程設置的評價產生顯著差異(sig.=0.015),見表1。

通過進一步開展ANOVA事后檢驗(因南部高校僅1所,暫且忽略),發現東部地區與北部地區之間無顯著差異(sig.=0.157),但是,東部和北部院校的課程設置滿意度評價明顯高于西部院校(sig.=0.001/0.000,MD=0.345 09/0.503 55)。

(二)? 課程教學

1? 教學優點與不足

學生問卷反映英語專業課程教學在優點和不足方面的典型特征。表2左列數據顯示專業課教師最顯著的教學優點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按照占比高低排列分別是:“注重拓展英語語言文學知識”“靈活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強調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所占百分比均超過20.00%。表2右列數據顯示英語專業課教師在教學中表現的首要不足之處。其中,“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習興趣”“教學模式傳統不能激發創新”“拘泥課本,不能拓展跨文化國際視野”3項依次占比達到27.30%、21.00%、15.60%。

2? 授課方式和改進空間

問卷反映學生認為目前專業課程授課方面首先需要改進的空間,以及其所期待的英語專業課程授課方式。表3左列數據顯示學生期待的英語專業課程授課方式是“基于教材,在課內外活動實踐中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該項所占比重遠遠超出其他選項,高達43.60%。其次,“不受制于教材,培養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教材拓展英語語言文化知識”所占比例依次為21.50%和14.20%,在學生所希望的授課方式中占比較高。

表3右列數據顯示學生認為教學中首先需要改進之處。其中,“結合新文科新工科建設拓展跨文化國際視野”和“基于教材與專業課程夯實英語基本功”名列前茅,所占比例分別為40.80%和22.60%。而“培養探究和解決問題能力”單項占比不高,達11.10%,這與表2中“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首要教學優點”中位列靠后相符合。

3? 教材評價

本項目重點考察教材實用性、時代性、難易度和吸引力4個評價指標。統計數據顯示,在實用性、時代性、難易度3個評價指標中,正面評價累積比分別高達91.40%、90.30%、95.00%。但是,吸引力指標的比值稍遜一籌,為87.80%,說明教材吸引力方面還有一定提升空間。皮爾遜相關分析進一步表明,專業教材建設總體評價較好,在0.001級別,與高校隸屬和高校類別2個變量之間無顯著相關性(r=0.031,p=0.317;r=0.061,p=0.045);與所在年級或學生性別之間也無顯著相關性(r=0.004,p=0.888;r=0.046,p=0.132)。但是與院校片區之間有顯著相關性(r=0.110,p=0.000):東部高校與北部高校之間無顯著差異(sig.=0.955),西部與東部、北部院校之間差異顯著(sig.=0.000/0.000),西部院校對教材建設總評價低于東部和北部高校(MD=-0.401 70/-0.485 56)。

4? 教學效果評價

有關素質培養,學生問卷反饋通過專業培養,在“思想道德素質提高”“擴大國際化視野”“提升人文科學素養”方面的積極評價分別為94.30%、91.30%和93.40%。有關知識培養,在“擴充各類知識”指標中,學生作出了92.20%的積極評價。有關能力培養,在“語言運用”“跨文化交際”“創新”“科學研究”“自主與終身學習”等方面的提升,應答比例分別為93.40%、92.30%、92.50%、89.30%和 93.10%??梢?,一流專業建設高校教學效果,在素質、知識、能力等指標上均有很高評價。

此外,將素質、知識、能力三者合并為新變量“教學效果”進一步考察發現:首先,皮爾遜相關分析顯示,教學效果與學生所在年級、性別之間無顯著關系(r=0.004,p=0.903;r=0.073,p=0.070),進一步表明教學效果滿意度具有一定普遍性;其次,院校類別與院校隸屬情況對教學效果總評價無顯著影響(sig.=0.387/0.225),但是北部高校教學效果評價顯著高于東部和西部(sig.=0.049/0.000,MD=0.187 72/0.492 17),而西部高校顯著低于東部和北部(sig.=0.002/0.000,MD=-0.304 45/-0.492 17)。

(三)? 研究結論

基于前文分析,針對本項目的2個研究問題,得出如下結論。

有關課程設置,學生總體持積極評價滿意度高。相比之下,實踐課程具有一定提升空間。對于教學效果,學生普遍評價高。注重拓展英語語言文學知識、能靈活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等,是當前理工類英語一流專業建設高校的典型教學特征,而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習興趣、教學模式傳統不能激發創新,是當前課程教學主要不足之處。結合新文科新工科建設拓展跨文化國際視野、基于教材與專業課程夯實英語基本功等,是當前一流英語專業建設背景下課程教學中需要改進的主要方面。學生對于教材實用性、時代性、難易度等方面滿意度高,但認為在吸引力方面有一定提升空間?;诮滩?,在課內外活動實踐中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是學生最期待的授課方式。如上結論在高校類別、隸屬和學生性別、年級諸維度具有普遍性特征,但是在地區分布方面表現出顯著差異。

三? 研究討論

(一)? 課程設置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改進

學生對于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總體持積極評價,尤其是結合校本定位、突出理工類特產的特色課程,滿意度相當高。相比較前期研究中出現的理工類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課程豐富程度不足、特色不鮮明的狀況[7],這應該是英語一流專業建設中課程設置優化的階段性成果。但是,也應注意到實踐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空間。實踐課程的開發和改進、與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緊密相關的實踐實習基地的建設和發展,以及產學研用協同育人的探究和深化,是理工類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所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5],依然存在不足,需要重點關注。

(二)? 課程教學需要持續改革和創新

英語專業老師教授的學生是新世紀誕生的一代,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對教學方法和模式提出諸多新要求和新挑戰。如何突破原有教學模式、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拓展跨文化國際視野,是每位專業老師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譬如“教師在備課授課中較為頻繁地使用信息化設施和資源,但未能同樣頻繁地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約束了設施和資源的潛能”[9],這提醒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當認真鉆研信息技術,利用技術真正革新課堂教學,而非僅僅停留在線上簽到、點名和發布作業等簡單技術操作層面。

(三)? 學生綜合能力需要夯實和提升

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是素質、知識、能力一體化的培養過程。其中,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是人才培養的一個考察項。問卷結果顯示,學生英語專業基本功和英語應用技能有待夯實、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有待培養、跨文化國際視野有待拓展;而在最期待的授課方式選項中,學生提出了較為強烈的訴求和期望,即“在課內外活動實踐中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這些都是英語專業課程教學中亟待關注和改進的方面。

(四)? 地區之間資源配置尚需進一步優化

分析顯示,高校地區分布對數據造成顯著差異。譬如,東部和北部院校的課程設置滿意度評價明顯高于西部院校,北部高校教學效果評價顯著高于東部和西部,而西部高校顯著低于東部和北部高校等。近期,也有研究發現當前我國高校外語教育信息化設施和資源建設因高校所在地區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9]。因此,有必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統一部署,統籌歸化外語教育和布局,在外語人才的類型與規格方面突顯地區特色[10],為我國社會發展鍛造大批具備良好的外語語言技能,又懂專業的復合型外語人才。

四? 結束語

本研究重點考察全國13所擁有省級以上一流英語專業建設單位的理工類高校,聚焦學生對于課程設置和課程教學的反饋和意見。經過對1 072位英語專業在讀學生問卷的分析,認為學生對于課程設置的總體滿意度較高,對于教學效果普遍好評,這些具有一定普遍性,但是院校的地區差異也需要引起充分關注。此次問卷調研數據表明,在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全國理工類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均做出了積極努力,并取得較好效果。當然,問卷調研也暴露出課程設置和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包括實踐課程滿意度相對不高;教學模式傳統,不能激發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亟待結合新文科新工科建設拓展學生跨文化國際視野、夯實學生英語基本功、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等。因此,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理工類高校英語專業需要進一步找準定位,堅持內涵發展守正創新,積極發揮校本優勢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持續開展教學改革,在復合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開辟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羅衛華.“雙萬計劃”背景下的一流英語專業建設思考[J].外語教育研究,2020(4):85-87.

[2] 韓曉蕙,劉克東,張瑾,等.“一流專業”背景下理工類高校英語專業新文科建設的思考[J].外語教育研究,2020,8(2):1-6.

[3] 秦秀白,吳古華.發揮理工院校的辦學優勢努力培養復合型的英語專業人才——理工院校英語專業辦學模式綜述[J].外語界,1999(4):10-14.

[4] 崔巍,夏日光.工科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以長沙理工大學為例[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0,10(2):137-140.

[5] 杜鳳秋,陳紅,楊麗霞.河北省理工類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調查與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11(10):119-122.

[6] 付紅霞,郝玫.理工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J].外語界,2008,129(6):25-33.

[7] 黃永新,張黎黎.理工類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6):92-95.

[8] 王巍巍,仲偉合.“國標”指導下的英語類專業課程改革與建設[J].外語界,2017(3):2-8,15.

[9]? 方秀才,陳堅林.中國高校外語教育信息化現狀與規劃建議[J].外語教學,2018,39(2):57-62.

[10] 束定芳.關于我國外語教育規劃與布局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45(3):426-435.

猜你喜歡
課程設置課程教學
創業創新導向下的高校動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關于提高軍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幾點思考
小學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淺談微課在PHOTOSHOP課程教學中的實踐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國際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職物流專業“物流費用結算實務”課程開發研究
高職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探討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與物流崗位職業證書的有效對接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