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筋混凝土結構課堂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

2023-09-06 05:07王立成王吉忠董偉曹旗
高教學刊 2023年25期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建設教學實踐

王立成 王吉忠 董偉 曹旗

摘? 要:針對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的特點,特別是將其與我國近年來工程建設領域取得的飛速發展和舉世矚目的新成就相結合,建立針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完備課程思政資料庫、素材和案例集等思政教育資源,并積極探索與課程知識內容的深度融合,將重大工程案例和校友們的勵志經歷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課程專業知識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和統一,達到課程思政潤物無聲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課程思政;鋼筋混凝土結構;教學實踐;工程建設;專業思政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5-0050-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 Structures,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new achievements in field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China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 media database and case set for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built up.Then, the collected documents are deeply integrated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course of RC structures. The achievements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experiences of teachers or fellow students currently studying in the campus or already graduated,are used to explore the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inforced Concrete(RC) Structures; teaching practic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ideology and politics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互聯網等新的傳播渠道的迅速發展,使得國內外不同思想文化進行著交融融合,甚至發生著激烈交流和交鋒,社會思潮的多元化、多樣性和多變性,在對社會思想文化領域帶來復雜影響的同時,也給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有調查發現,近年來,大學生總體上熱愛祖國、思想活躍,主體意識、獨立意識和擔當意識較強,但也有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心理素質欠佳、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學習動力不足和學習風氣不濃等問題,這些思想深處的問題,不僅影響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還會使其畢業、就業后面對復雜的社會現象、工作壓力時無所適從,甚至給個人、家庭生活帶來更為嚴重的困擾,因此如何在大學期間科學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學生們的思想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給高等教育及其從事高等教育的所有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傳播知識和進行思想溝通的“主戰場”。從古至今,“傳道、授業、解惑”是千百年來對師者角色的最好闡述,這里講的“傳道”,對當代大學生來講,其實就是進行思想教育,也就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大學生,從而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客觀科學的世界觀,實現人文、科技知識的內化和道德情操的升華,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政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方面,是“立德”的關鍵路徑。在信息爆炸和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代,高校的課堂教學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認知和學習環節已經不能僅限于傳統的、顯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其他課程同樣需要承擔思政教育的功能。這就要求全體教師、特別是專業課老師積極探索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和育人手段,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的同時,實現思政教育的潤物細無聲。因此,要對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梳理和改革,及時擯棄一些不合時宜的理念、內容和形式,吸納便于學生吸收和消化的素材和元素。

進入21世紀,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在投資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也對我國高校土木、水利類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不僅要加強、拓展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更要激發、培養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和時代責任感,引導青年學生牢牢把握堅定“四個自信”,實現道德情操和專業知識的雙重提升。土木、水利類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都具有非常強大的工程背景和時代特征,并且與我國的政治、經濟甚至外交政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以上這些鮮明特點,使得土木、水利類專業課程成為了開展課程思政的良好載體和平臺。本文以筆者在講授鋼筋混凝土結構過程中開展課程思政的一些實踐和探索,提供具體化的實踐經驗,分享思政教育的收效和成果,以提升該課程在服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時的角色和地位,使學生在提高專業素質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出卓越的科學精神和堅定的愛國情懷。

一? 專業課開展思政建設的目標和定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改革是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載體,其目標是形成全課程育人、踐行“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服務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高等教育的光榮使命。

課程思政的實質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其主旨是通過結合、挖掘高校專業課教學中蘊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客觀科學的世界觀,實現人文、科技知識的內化和道德情操的升華。

長期以來,國內各高校在制定大學生培養計劃時,往往將專業課和思想政治課分類進行教學安排,這種將思政教育和專業知識培養割裂的結果,造成從學校管理者到專業課任課教師都認為,對專業課教學應注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培養與傳授,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由專門的思政課程和思政老師來完成。大家對通過專業課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重視不夠,更缺乏相應的制度規定和保障,在教學考核中也沒有發揮相應的教學引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在專業課教學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

二? 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和探索

(一)? 鋼筋混凝土結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條件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土木、水利、港口及交通工程等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對培養學生的工程概念、設計方法、工程意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將使學習者掌握鋼筋與混凝土的基本材料力學性能,掌握各類土木工程中基本構件的構造措施、力學行為和設計方法,從而使學生具有設計鋼筋混凝土各類構件的初步能力,為繼續學習后續課程以及畢業后從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施工打下基礎?;纠碚撌窃炀腿瞬诺幕A,決定了人才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和未來發展的潛力;而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學習過程中,對工程標準、規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則反映為對工作的適應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教學內容與國家政策方針、技術進步及國際交流合作具有緊密聯系,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工程建設領域取得的飛速發展和舉世矚目的新成就,為培養、激發學生們愛國、愛校和對所學專業的認可感和自豪感,為實現“專業自信、中國自信、未來自信”的思政教育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課程思政建設的模式和途徑

針對目前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內容隨意性大、切入點困難、與相關課程聯系不夠緊密的特點,不搞一刀切、大包干等“大水漫灌”“一哄而上”的強制性規定,“因課”制宜,尋求符合課程內容和知識結構體系的思政教育手段,充分挖掘不同課程的德育功能分工,并不斷優化課程思政建設內容和手段,在實現課程對學生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努力建立并探索適合本課程特點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模式,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豐富課程思政的資源和素材,完善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使非思政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具體模式和途徑如下。

1? 課程思政資料庫、素材和案例集建設

目前在工程建設領域,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應用最多的一種結構形式,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最多的國家,其主要原材料水泥產量已于2017年達到23.2億t,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近20年來,我國在工程建設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一批處于國際領先甚至世界第一的重大工程相繼建成。這些重大工程,一方面反映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經濟發展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工程建設技術水平大幅提高的體現,使得我國工程建設的技術水平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近65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東亞、西亞、南亞、中亞和中東歐等)擁有承建項目6 000多項,建設了一大批增進當地民生福祉的重點項目,如鐵路、橋梁、商業和公共建筑、機場等。

深入挖掘整理這些重大工程建設的背景、建設過程及技術指標,建立以視頻、圖片、文字等為主要內容的資料庫,特別是與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施工、管理相關的技術創新、發明創造,一方面提高學生學習課程內容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將這些最新的科技進展和技術進步傳授給大家,保持課程內容的時效性和先進性。尤其是廣大一線工程技術人員在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時,那種“咬定青山不放松”“舍我其誰”的拼搏和奉獻精神,能夠更加緊密地貼近在校學生,成為實實在在接地氣的思政教育資源。例如,2019年9月25日通航的北京大興機場,從2014年12月開工到通航,僅用了4年多時間。機場建得有多快?據機場建設負責人介紹,工程施工方在10個月內建完了整個主體工程,相當于每個月完成25座18層高樓;高峰時,每天要完成一座18層高樓的建筑量。民航總局負責人曾表示“大興機場共創造40余項國際、國內第一,國產化率達到98%以上,工程驗收一次合格率100%,13項關鍵建設指標全部達到世界一流”。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 km的港珠澳大橋2018年底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于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港珠澳大橋建設前后實施了300多項課題研究,創新項目超過1 000個、創建工法40多項,形成63份技術標準、創造600多項專利。先后攻克了人工島快速成島、深埋沉管結構設計、隧道復合基礎等10余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帶動20個基地和生產線的建設,形成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建立了中國跨海通道建設工業化技術體系。

以上這些我國在建設工程領域和“一帶一路”倡議中取的重要成果,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取得的歷史性成果,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基石和體現?;谶@些重大工程建設成果,凝練、總結形成歷史成就、國家戰略、制度自信、家國情懷、工匠精神及紅色基因等思政元素和價值塑造目標,建設包含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多種媒體資源的課程思政教學素材資源和案例庫,使之成為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校、愛專業、愛學習,增強“四個自信”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的有效教育載體。

2? 課堂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素材的實現途徑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課堂教學中,不僅要精細設計課程的知識體系,更要從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歷史變革、發展歷程和創新思想上進行深入挖掘,特別是將我國工程建設領域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研究和應用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融入課堂教學內容中,使課堂思政緊跟專業特色,全面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對每章節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規劃和設計,利用建立的資料庫和案例集,建立緊密結合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大綱和專業知識內容的思政教學新模式。比如在第一章緒論中,介紹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工程案例時,以港珠澳大橋為例,強調其工程規模和難度的世界之最,又從專業角度指出鋼筋混凝土用量之龐大;在學習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相關內容時,給學生們介紹“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年限達120年,是國內首次,國際上也很罕見”,進一步增強同學們對這一超級工程的認識。

又如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一章中,將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以及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成功運用作為課程思政的內容:為落實和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我國近年來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已經形成了成熟的設計標準、生產建造和驗收規范,擁有大批成熟的設計團隊,具備了自主研發的生產流水線和自動化生產全套設備,以及一批有著豐富理論和實踐經驗的高級專家和熟練產業工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實施,裝配式技術率先代表中國建筑業走出去,實現了在國內工廠預制部分或全部構件,然后運輸到海外施工現場,通過輸出標準技術成套裝備和技術服務來造?!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

作為中國共產黨為了迎接全國解放后的經濟和文化建設的需要而創立的第一所正規大學,70多年來大連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大工”)廣大教師和校友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和科研工作,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的多項第一: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艘核潛艇,第一座現代化油港,第一根無縫鋼管,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第一臺激光器……都有大工人的身影。學校建校時就創建了土木工程系,歷經水利工程系、土木建筑學院、建設工程學部等幾個階段的發展,走過了70多年的光輝歷程,涌現了像錢令希、林皋、趙國藩和張哲等在鋼筋混凝土基本理論和工程應用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學術大師和工程設計專家,其從事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背后的思想故事、感人瞬間,彰顯了大工的“歷史成就”“大國建造”“大國工匠”“大工貢獻”等精神實質,是培養學生“四個自信”、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校、愛專業”的鮮活素材和第一手資料。比如,79歲高齡的林皋院士在汶川地震發生后立即親赴災區為紫坪鋪大壩“會診”的事跡;趙國藩院士在工程結構可靠度及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方面敢于創新,為我國工程結構設計規范的制定和編寫作出了突出貢獻,為大連理工大學爭得了榮譽,被學界尊稱為“北趙”,等等。以上這些學生們耳邊、身邊或眼前的“大師們”表現出的愛國敬業、求真務實、敢于創新、不畏艱苦的堅定信念和科學精神,正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最佳素材。圖1展示的是鋼筋混凝土課程中,代表性教學內容和課程思政有機融合的課件節選,體現了大工老科學家貢獻、科研精神和紅色基因傳承。

近年來,大工師生、校友更是積極參加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比如水利工程學院承擔的“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沉管定位及沉放物模試驗”項目為大橋施工過程中方案選擇、設備參數論證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經理、常務副總尹海卿就是大工水利系海洋石油建設工程專業1983屆校友,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設計負責人梁桁是大工土木系港口及航道專業1991級校友……這些工程項目,以及參與項目的老師、校友既是工程建設的參與者,更是我國創新發展的見證者和實踐者,更是激勵在校大學生們奮發有為、刻苦求學所追求的榜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將這些重大工程案例和校友們的勵志經歷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給同學們留下身臨其境的印象,遠遠勝過單純的口頭說教。

三? 結束語

課程思政作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有益補充,應該時刻保持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并結合不同專業課程的特點,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資源,從而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協同效應,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針對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的特點,特別是將其與我國近年來工程建設領域取得的飛速發展和舉世矚目的新成就相結合,建立了完備的課程思政資料庫、素材和案例集、校友成就事跡匯編等思政教育資源,并積極探索與課程知識內容的深度融合,將重大工程案例和校友們的勵志經歷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課程專業知識教學與課程思政內容的有機結合和統一,達到了課程思政潤物無聲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燕莉,李浩野,陸濤.“思政融通”——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與實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57-63.

[2] 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3] 徐麗娜,牛雷.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思政現狀及實效性提升路徑探討——以《地下工程災害與防護》為例[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21,19(4):205-209.

[4] 徐有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混凝土結構教學的建議[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4(S2):7-10.

[5] 楊勇,薛亦聰,史慶軒,等.依托“名師、名課、名專業”,打造“專業與思政”雙核心課程——混凝土結構設計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3):100-107.

[6] 毛洪濤.“裝配式”中國制造和技術要率先走在“一帶一路”上[J].施工企業管理,2018(7):38.

[7] 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中貢獻大工人的智慧[EB/OL].http://news.dlut.edu.cn/info/1003/53692.htm.

猜你喜歡
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建設教學實踐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新型軍隊工程建設管理模式研究
混雜纖維材料加固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現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