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思想下徐州市賈汪區鄉村轉型發展的實踐探析

2023-09-07 13:26趙貝妮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6期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鄉村轉型發展

趙貝妮

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要始終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立和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為了開辟一條從生態重災區向生態示范區轉型的道路,給我國鄉村轉型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重要參考,以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對潘安湖、馬莊村的環境治理,以及對本土產業的轉型升級為例,介紹了賈汪區型發展的成功實踐,并從生態轉型、產業轉型、治理轉型3個方面總結了“賈汪經驗”。

關鍵詞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鄉村;轉型發展;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

中圖分類號:X22;F3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71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充分發揮領導作用,并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推進一系列具有可持續性、創新性、根本性的工作,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大力高效地推進生態文明思想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飛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盵1]這些寶貴的指導方針既是生態文明思想的進一步凝練總結,又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當前,要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困難、最繁重的工作依然在農村地區。鄉村要突破振興瓶頸,就必須要實現轉型發展。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加快鄉村發展綠色轉型,以“綠水青山”鑄造“金山銀山”,用生態文明建設助推鄉村振興。

1 賈汪區概況

賈汪區位于江蘇省徐州市東北部,清光緒八年(1882年),胡恩燮在此掘井建礦,由此揭開賈汪區百年煤田開采史;1898年,賈汪煤礦公司成立,“賈汪”也因此得名。作為名副其實的“百年煤城”,長期的煤炭開采給賈汪區帶來過財富與榮光,然而繁華褪盡,只留下滿目瘡痍。賈汪區早在2011年就被列為國家資源枯竭城市,全區共有采煤塌陷地

0.882萬hm2、裸露荒山283座,環境治理迫在眉睫。面對這樣一道難題,賈汪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開展綠色轉型的創新實踐。賈汪區找準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的突破口,把握轉型時機,讓江蘇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復試點工程的效用最大化,堅持“宜農則農、宜湖則湖、宜建則建”的原則方針,投資金額累計達27億。通過治理采煤塌陷地、修復再造生態環境、系統打造濕地景觀、建成開放的濕地生態公園及暢通區域水循環,全面構筑生態命運共同體,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華麗轉身,為全國的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打造“賈汪樣板”。

2 賈汪區鄉村轉型發展實踐

2.1 潘安湖

潘安湖的前身為權臺礦和旗山礦采煤塌陷區域,是賈汪區塌陷面積最大、最集中的區域之一。由于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潘安湖地面塌陷,民房倒塌,常年積水深度可達8 m,整片區域坑塘遍布、荒草叢生、了無生機。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商討,2010年3月,賈汪區人民政府正式著手對這片塌陷區實施改造。改造不僅要有決心與魄力,還要用智慧來引領,依托以“挖深填淺、分層剝離、交錯回填”為核心的土壤重構技術,對由于煤炭開采而塌陷的土壤進行重新建構,恢復其自身的生態調節功能。潘安湖項目以打造濕地生態公園為目標,總規劃面積約53 km2。兩期建設累計整治塌陷土地0.2萬hm2,構成了潘安湖與京杭運河、屯頭河、不牢河相通相連的天然水循環系統,建設具有上千種水生陸生植被、近百種候鳥群在此棲息繁衍的濕地生態保育區,設置潘安古村島、神農氏雕像、二十四節氣柱等文化景觀,實現由采煤塌陷地向濕地生態景區的綠色轉型。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潘安湖畔的神農碼頭,夸贊賈汪轉型實踐做得好,現在是“真旺”了。

潘安湖的成功改造,標志著賈汪區進入了綠色發展的新階段:督公湖、月亮湖、解憂湖等生態恢復工程相繼完工,不老河、不老湖、清泉湖以及5座廢棄露天煤礦等生態恢復工程也逐步落實?!鞍倌昝撼恰笔帨斓裘夯?,重現了河流繞城、人水相親的“泉城”風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里得到了生動印證。從滿目瘡痍的采煤塌陷地到如今年均接待國內外游客200萬人次的生態濕地公園,潘安湖是蘊含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偉大作品,是鄉村綠色轉型的一次成功實踐。潘安湖不僅在實現生態效益的同時收獲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還成為賈汪區和徐州市對外交流的亮麗名片。另外,潘安湖在全國范圍內最早提出以“基本農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復墾、生態環境修復、濕地景觀開發”為主要內容的四位一體治理模式,為全國采煤塌陷地的環境治理工作、資源枯竭型城市生態修復工作提供了可靠經驗。

2.2 馬莊村

馬莊村地處潘安鎮煤礦塌陷區邊緣,是賈汪區成功實現綠色轉型的又一“力作”。20世紀80年代,馬莊村憑借豐富的煤炭資源開始建煤礦,通過全力開發煤炭資源促進其工業經濟迅猛發展。但是,馬莊村由于在早期的工業化發展階段過分依賴煤炭資源,后期逐漸陷入資源枯竭、缺乏發展動力的困境之中。馬莊村發展的短板越來越明顯:簡單粗暴、不加節制的煤炭開采的確在短時間內帶動了馬莊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但隨后,資源枯竭、產業結構單一、生態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逐一暴露出來。由于煤炭的過度開采,村內坑洞隨處可見,道路斷裂、房屋沉降、耕地損毀,村莊被迫數次遷徙,生態環境極其惡劣。2001年,在賈汪區“7·22特大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的警示下,馬莊村正式關停礦井,對采煤塌陷地進行綜合整治,實現村落的逐步轉型[2]。近年來,馬莊村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綠色建設,成功構建“河湖相通、山水相融”的美麗鄉村。

結合附近潘安湖的旅游發展,馬莊村讓原先從事煤炭工作的村民實現就業轉型,發展旅游相關的多種經營模式,拓寬收入渠道。馬莊村針對美麗鄉村建設進行科學規劃,并以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打造宜居宜業的鄉村、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為目標,進行了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對3個自然村展開了基礎設施的提升和綜合環境整治工作,依托香包產業鏈打造水文景觀、藥香園、生態草坪,同時還將大地藝術、特色種植等元素與旅游線路充分融合,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另外,馬莊村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五清一改一完善”為重點,扎實開展百村整治、十村示范活動,對照江蘇省基本公共服務十條標準,逐項進行整治,確保在村級污水處理、垃圾分類處理等方面取得突破[3]。充分利用農田每年產生的大量麥秸,開展以麥秸為主要原料的沼氣工程建設,積極解決焚燒麥秸所導致的空氣污染問題,實現污染整治與能源再生的雙贏。

2.3 本土產業

產業始終是實現鄉村綠色轉型的重要一環。賈汪區全力推動產業升級,實現從“黑色賈汪”到“綠色賈汪”的生態轉型。黨的十八大以來,賈汪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基于對自身的準確定位,重點發展了以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和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打造了優勢產業鏈。加快推進工程機械、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建設,按照用龍頭企業帶動區域產業鏈發展,從而催生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圍繞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吉麥新能源車業有限公司等高端制造核心企業,以產業鏈和產業生態為關鍵環節,重點打造高端設備與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兩大產業集群。為徐州市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與自主可控優勢的機械工程基地和淮海經濟區最大規模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注入強大的發展動能。此外,賈汪區依托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大力打造以滑雪、滑草、滑翔傘、漂流為主要內容的“三滑一漂”特色旅行項目;充分挖掘土地資源潛力,把握區位優勢,積極發展水蜜桃、火龍果、草莓、葡萄等具有觀光性的特色采摘農業,創建淮海牌大蒜、老農民牌水蜜桃、茱萸寺石榴、汴塘無籽西瓜等遠近聞名的農產品品牌。

3 “賈汪經驗”的總結應用

3.1 生態轉型

實現鄉村轉型首先要在生態問題上下功夫,要以“兩山”思想為指導,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是“事關民生福祉、事關國家前途、事關民族未來、事關民族復興”的重大戰略課題[4]。賈汪區對于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詮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性與正確性。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人類生產生活帶來諸多效益,在社會、經濟、環境方面都有所體現。綠水青山既是自然和生態的產物,也是社會和經濟的財富。由于早期對天然能源的無節制索取、片面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現存大量資源枯竭、生態損毀型村落,在此類地區加快綠色轉型,收拾污染殘局,補齊生態短板迫在眉睫。綠水青山只有恢復如初,才有機會變成金山銀山。在鄉村地區,可以持續推進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農村污水處理、公共廁所建設等基本生態工程,以基礎設施為抓手,讓鄉村順利轉型,助力鄉村振興。

3.2 產業轉型

推進綠色發展方式、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是實現綠色轉型的基礎。其中最關鍵的工作就是促進產業綠色升級,摒棄任何形式的高污染產業。貫徹落實項目建設環評審批政策,在審批項目時,首先考慮是否符合環境影響評估標準,嚴格落實環保的第一審批權。堅決禁止存在環境污染超標、選址不合理、違背綠色產業政策等問題的項目開展,拒絕“黑色GDP”?;谶@些理念,再結合賈汪區的治理經驗,讓農村進入“生態+”模式,推動生態經濟的前進步伐,既要實現產業生態化發展,又要推進生態產業化,激發農村地區綠色發展的潛力,將生態文明思想滲透到農村一、二、三產業的發展之中,把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轉變為金山銀山:通過優先發展以新能源產業為主的實體經濟實現“生態+工業”;通過發展農家樂、風情民宿、特色采摘園實現“生態+農業”;通過鄉企合作打造養老產業、旅游產業實現“生態+服務業”[5]。

3.3 治理轉型

打造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全體黨員要履行的重要職責。各級黨員干部應當不忘初心、敢想敢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堅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以生態文明思想為基礎,積極創新綠色生態治理模式,依靠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協力推進綠色轉型。著力完善生態治理制度,落實全過程嚴管,高效推進生態建設工作。在環境保護方面,建立區鎮村三級上下對應、層層銜接的組織領導體系,構筑“網格化”監管體系,逐步形成覆蓋全區、責任到人的環境保護監管網絡[5]。

此外,要用好社會大眾這個實現綠色轉型的最大依靠。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既然是人們的共同向往,也就離不開人們的共同努力。在實現綠色轉型的進程中,會遇到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要通過各種方法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凝聚各方力量。

4 結語

百年煤城,生態之殤;綠色轉型,百姓之福。賈汪區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持之以恒推進綠色轉型,在潘安湖、馬莊村、本土產業的轉型項目中都取得了成功,在采煤塌陷地成功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之路,破解了困擾人們已久的煤礦塌陷地治理難題,為全國乃至世界補救生態損毀地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與智慧啟迪?;凇百Z汪樣本”總結“賈汪經驗”,新時代鄉村在生態文明思想下就應當從生態轉型、產業轉型、治理轉型方面發力,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思想?!百Z汪經驗”給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鄉村綠色發展與振興、加快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帶來了有益啟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韓逸采,陳利洪,舒幫榮.鄉村振興下資源型農村綠色轉型:以徐州市馬莊村為例[J].農業工程,2020,10(3):116-119.

[3] 曹志.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交出城鄉建設高質量的“賈汪答卷”[J].群眾,2018(7):13-15.

[4] 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5] 《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江蘇省政府研究室聯合調研組,沈和.徐州賈汪區:采煤塌陷地綠色轉型的創新實踐[J].中國發展觀察,2019(1):

11-16.

(責任編輯:劉寧寧)

猜你喜歡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鄉村轉型發展
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層路徑探討
綠色發展的“庫布其模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美麗中國建設
淺析當前鄉村財務管理模式的
小學生好奇心與創新意識的潛在聯系
大學本科高年級怠學現象調查與對策研究
話劇《鄉村》
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煤炭企業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態下鋼鐵企業的轉型發展以及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