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2023-09-08 12:52徐哲俊劉子健
關鍵詞:民族專業課程

徐哲俊 劉子健

根據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部署,教育部制定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其中首創性提出了創新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任務,這為系統構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民族地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目標和方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僅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而且關涉到民族地區社會經濟長期穩定發展。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們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持續深入,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都在積極求變,不斷找尋適合本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人才培養模式上的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高等教育向內涵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因此,改革民族地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成為探索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題中之義。本文擬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總結歸納和梳理,借鑒其他高校的經驗,探索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詳細剖析培養模式的內涵、培養目標和培養類型,深入分析該模式的應用效果,提出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選擇。

一、國內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現狀

(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綜述

1952年,為了國家建設發展的需要,我國借鑒蘇聯的專業培養教育思想,通過高校大規模院系調整專業并按照專業招生和培養,形成了以專業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1)趙菊梅:《傳統與變革:我國本科院校大類招生培養模式與分類體系》,《現代教育管理》2020年第8期,第43-52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高度專業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和適應性問題日益凸顯。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渴望接受優質教育的訴求,傳統以專業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面臨著新任務與新挑戰,為此,我國高校開始積極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由此衍生而來,經歷了初步探索階段(1978-1999年):改革試驗拓寬專業口徑的按類(系)招生模式;快速興起階段(2000-2009年):主要推行融合通識教育的大類招生與培養改革;深入發展階段(2010年至今):以大教改思路全面深化大類招生與培養改革階段。(2)譚穎芳、張悅:《大類招生與培養:歷程、方案與走向》,《教育發展研究》2021年第1期,第81-91頁。在互聯網、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的環境、路徑、內容及手段等均發生了轉變。如何把握住互聯網技術為高等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構建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高校共同面臨的關鍵問題。高校應積極和數字經濟與互聯網時代相接軌,探索“互聯網+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3)唐喆:《互聯網時代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評基于“互聯網+”的高校人才培養實踐研究》,《中國科技論文》2022年第4期,第484頁。2017年,國家“雙一流”建設和中央《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出臺,在一系列政策指引下,我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又一次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熱點。

1.“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

南京大學“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初級階段,學生按照大類開始培養,通過學習通識教育課程,完成新生的適應性轉變,進而為學習專業性課程打好堅實的基礎;在專業培養階段,學校開設各專業學科核心課程,對專業知識結構進行重組,構筑新的知識體系,對課程模塊進行個性化精煉;在多元培養階段,學校為學生指明發展方向,并有針對性地提供適合不同發展路徑的個性化課程。2019年,南京大學在“三三制”基礎上,率先建立了“三元四維”人才培養創新體系,該體系從德、知、行這三個維度切入,扎實推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面向學生的學習成長,構建個性化、適應性、靈活性學習模式和內涵式、層次化、遞進式成長模式;面向教師教書育人,構建融合式、多樣化、全面型育人模式和通達式、沉浸式、全方位環境模式。

2.“多一多”國際經濟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寧波大學“多一多”國際經濟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兩頭在外、國內外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的中外學分互認“2+2”項目。前一個“多”是指學生來源廣泛,來自多所國外院校,寧波大學對學生在母國的學術成果和獲得的學分表示認可;“一”是指寧波大學和加拿大等國外高校合作的國際工商管理項目;后一個“多”是指學生在寧波大學獲得的學分同時獲得國外多所高校的認同。參加過上述國際項目的學生能到國外高校交流學習或繼續出國深造?!岸嘁欢唷蹦J揭浴岸鄬σ弧焙汀耙粚Χ唷睘榛A,為培養國際經濟管理創新人才而設計、實施的一種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3.“三于”人才培養模式

西南大學“三于”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基于綜合、立于專業、歸于個性”,以“個性發展”為核心,以“綜合素養、專業素質”為雙翼,根據這三大要素,圍繞“成人教育、成才教育、成長教育”三個主要指標,同時從“人格教育、專業教育、生涯教育”三個方面實施教育,重視寬厚通識、扎實專業、個性化發展,實現學生專業化、綜合化和個性化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生成長成才的培育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做到“人格教育、專業教育和生涯教育”,人格教育助力學生成人、專業教育助力學生成才、生涯教育助力學生成長,進一步彰顯西南大學本科教育特色。

以上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都是新時期不同類型高校在擺脫原有專才教育體系和模式的基礎上,借鑒國外通識教育的先進理念與創新做法,轉化為我國人才培養模式的有益探索,并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進展與成效。

(二)民族地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民族地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既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民族地區高校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在普通高校人才培養的共性問題基礎上,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4)陳達云、張鸝:《民族高校本科教學改革:現狀、問題及路徑:以X民族大學為例》,《貴州民族大學》2020年第6期,第166-171頁。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區高校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求,創新民族地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議題。(5)王保宇:《民族地區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研究》,《貴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第242-245頁。近年來,民族地區一些知名高校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如云南大學的民族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西南民族地區高校的“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塔里木大學的“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專業分流、開放實踐”的經管類人才培養模式、吉首大學的“定向訂單”人才培養模式、新疆財經大學的“民漢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等。新疆財經大學推行以“民漢一體化”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民族地區高校辦學模式、人才培養制度及學校文化建設,積極探索民族地區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路。(6)何奎:《新疆高校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以新疆財經大學為例》,《現代教育科學》2014年第5期,第170-172頁。塔里木大學以經管學院為試點實行“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專業分流、開放實踐”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新路徑。(7)喻曉玲:《塔里木大學經管大類招生培養模式探究》,《塔里木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第77-85頁。西南民族地區高校構建“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提出“政治可靠,業務適切,扎根基層”的要求,強調“分類、分層、分級”為主的多樣化教學模式、“以自有教師為基礎、以兼職教師為補充”的師資隊伍建設模式和“三化四育”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8)張俊宗:《適應與選擇:西部民族聚居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第1-100頁。

然而,民族地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專業設置缺乏民族區域特色、課程體系的應用型特點不明顯,教育經費和師資保障力量薄弱,影響教學方法的實施和教學管理的效果等問題。姜囡(2020)從培養觀念、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方式等方面提出注重民族文化傳承的特色教育,制定特色鮮明的辦學定位,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優化質量評價標準的有效改革路徑。(9)姜囡:《新時期民族地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探析》,《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20年第4期,第99-102頁。戴家毅(2020)指出,廣西邊疆民族地區高??缥幕瞬排囵B方面存在著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留學生生源與結構不均衡等問題,進而提出跨文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路徑。(10)戴家毅:《“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邊疆民族地區高??缥幕瞬排囵B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第149-153頁。民族地區高校應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與地域優勢設置多元文化課程,形成特色課程群,有助于培養跨文化素質與能力。(11)金禹彤:《民族地區高??缥幕刭|人才培養路徑探析:以特色多元文化通識課程建設為中心》,《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第75-81頁。

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中也主要存在培養理念不能滿足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缺乏創新、缺乏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等問題。(12)久毛措:《民族地區高校經管類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現代企業》2017年第7期,第61-62頁。新文科背景下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要創新教育理念,優化“四新”人才培養目標;強化“金課”群課程建設,夯實人才培養核心;推進思政育人教學資源建設,筑牢人才培養基礎;探索“五融通”培養模式,進階式培養“四新”人才。(13)龍海軍:《新文科背景下民族地區高校經管專業改造提升的探索與實踐:以吉首大學為例》,《對外經貿》2022年第3期,第122-126頁。綜上所述,在時代和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民族地區高校應結合區位優勢、辦學定位、歷史文化、教育資源等要素的特殊性,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路徑選擇,推動民族地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進程。

二、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校應當重點培育大學生為國效力、為民服務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敢于開拓、勇于開拓的精神,提高學生開創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突出了立德樹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為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適應卓越人才培養等教育發展新形勢和新需要,民族地區高校在促進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并舉發展,進一步完善根植民族特色與區域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科學研究和實踐,為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實踐能力、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素質的經濟管理創新人才,探索出了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

(一)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中,第一個“三”是指“三能”培養目標,是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素質、創新實踐能力,課程思政教育融入學生能力的培養;“三一”是指“三階段一貫通”的培養路徑,將學生四年的培養過程劃分為“大類培養”“專業培養”“多元方向培養”三個時段,并且將多元文化教育和特色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部時段;最后一個“三”是指“三型”人才培養類型,即實施學術研究型、專業技能型、自主發展型本科教育。

“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在以突出“三能”為核心的培養目標,堅持“三時段一貫通”人才培養路徑的同時,實施“三型”人才培養教育,并以此為導引,設計和推動經濟管理類大類培養、課程體系和支持保障措施的改革與探索(見圖1)。

圖1 “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的路徑圖

(二)培養模式的創新之處

1.培養理念創新。以理念創新引領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以“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教育理念和“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培養理念為指導,科學確定培養目標和培養類型,構建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路徑。注重個性化教育、素質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把多元文化教育和特色民族文化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在構建“三全育人”過程中,課程思政教育融入學生能力培養的各環節,實現教育現代化。

2.培養手段創新。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強化“三能”培養。在提升社會責任感方面,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在理論教學中構建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在社會實踐中構建思政教育體系,建設馬克思經濟思想與中國經濟等課程思政示范課堂,培育學生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在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素質提升方面,立足于民族地區,充分發揮學校區位優勢,完善多元文化課程體系,把學術研究前沿成果引入課堂,結合“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建設民族地區特色課程、雙語課程、多元文化課程,推進課程建設與國際接軌,擴大周邊國家知名高校的學分互認范圍。在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基于創新訓練—創業訓練—創業實踐—科轉實踐等基本平臺,形成“四軸聯動”創新創業教育新路徑,做到“有創意、有項目,可轉化”(見圖2)。注重知行合一,系統構建課內外并舉、校內外結合的實踐-研究-創新模式,創建課程“學”—項目“研”—競賽“創”的遞升式創新實踐培養體系。

圖2 “四軸聯動”創新創業教育路徑圖

3.培養類型創新。突出學生需求導向,構建“學術研究型、專業技能型、自主發展型”三類培養類型。利用經濟和管理學科交叉的綜合優勢,人才培養分類型,有效提升培養類型與學生需求的達成度和社會適應度,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發展需要。學術研究型提高學生學術思維和研究能力,為后續深造打下堅實基礎;專業技能型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和能力;自主發展型使學生發展更具有競爭力,為其今后獨立創業或考公務員奠定基礎。

三、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效果

(一)學生評價對比分析

為深入分析民族地區高?!叭蝗比瞬排囵B模式的應用效果,以YB大學經濟管理類為例,進行了學生滿意度比較分析。YB大學地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育人育才為根本,將“育人”和“育才”有機結合,不斷深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2014年開始以經濟管理學院為試點,實施了“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為了對比分析培養模式改革成效,選取YB大學2017年和2021年經濟管理類本科生滿意度評價調查數據中專業培養7個題項、課堂教學6個題項、學生能力評估4個題項、管理工作5個題項進行了比較分析。2017年有效樣本為320份,樣本中男性占35.14%、女性占64.86%,漢族學生占64.13%、朝鮮族學生占28.27%、其他民族學生占7.60%;2021年有效樣本為240份,男性占23.75%、女性占76.25%,漢族學生占71.25%、朝鮮族學生占16.25%、其他民族學生占12.50%。

利用SPSS20軟件先分別對2017年、2021年各個題項的均值進行對比,再利用檢驗兩個獨立樣本是否具有差異的M-WU檢驗法(非參數檢驗方法)檢驗各個題項均值的顯著性,驗證兩者之間差異是否顯著。由于2017年和2021年樣本數量有明顯差異,利用李克特量表求出的均值與正態性條件之間有出入,因此利用M-WU檢驗法驗證差異的顯著性,用均值大小說明差別的強弱。

從表1可以看出,專業培養的題項中,2021年學生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了解水平比2017年高出0.231,經M-WU檢驗發現這種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課程設置、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教學質量、專業教育指導和學業指導差值都具有顯著性,說明2021年學生滿意度水平高于2017年。學時學分設置的合理程度差異經M-WU檢驗發現并不是顯著的,主要原因是2017年實行的2013年培養方案和2021年實行的2019年修訂培養方案中總學時學分變化不大。實習實驗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差值也不具有顯著性,原因是學院考慮受新冠疫情影響從2020年開始很少安排學生校外實習。

表1 2021年、2017年本科生滿意度評價差異及檢驗表

在課堂教學方面,課程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任課教師的講課和學術水平、課堂教學質量總體評價、第二課堂活動都表現出顯著性差異。師德師風均值都比較高,差值為0.170,經非參數檢驗發現這種差異并不是顯著的。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道德修養與社會責任感、專業知識與技能、創新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差值都具有顯著性。在學院管理方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與服務、教學資源和實訓建設、教學管理、學院總體滿意度評價都表現出顯著性差異??偠灾?,學生對專業培養、課堂教學、學生能力培養、學院管理工作的滿意度水平明顯提升,說明“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發揮出溢出效應。

(二)“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成果

1.培養模式整體改革成效顯著,形成了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長效機制。通過教育理念和培養理念的轉變,由過去教師主導、重知識傳授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育人和育才相統一。自開始實踐“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以來,4 400名本科生在這一模式中受益,培養的學生無論是選擇就業還是繼續深造,均體現出明顯的競爭優勢。(14)數據來源:筆者根據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6-2021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數據整理所得?!叭蝗比瞬排囵B模式為學校10個學院、37個專業實施大類培養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的有益經驗。(15)數據來源:筆者根據延邊大學2020年招生簡章數據整理所得。

2.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優秀學生脫穎而出。近五年學生在“互聯網+”等競賽中獲獎187項,其中國家級68項、省級40項;發表論文160多篇,其中國家級20篇;科研立項123項,其中國家級28項;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85%以上,考研率達到19.5%。(16)數據來源:筆者根據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6-2021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數據整理所得。鴻鵠公共文化創業團隊參加了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項目展,向劉延東副總理匯報了項目特色和實踐成果。

3.獲得標志性教學改革成果,示范作用明顯。通過教學科研團隊建設,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團隊意識得到進一步提升,2篇論文報告得到了中共中央領導的重要批示。(17)《關于深化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發展,打造“一帶一路”北向新通道的建議》得到了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共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015年宏觀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現象及建議》中的部分內容采納了《吉林省構建長吉圖國際綠色通道問題研究》和《東北地區金融發展水平評價與分析》中的部分內容,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的重要批示。目前已建成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打造出1個省級教學團隊、獲得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建成1個省級創新創業改革示范專業、獲批1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和省級校企合作綜合改革項目4項?!八颊?雙創”教育實踐教學團隊受到了吉林省教育廳的高度認可。擁有全國萬人優秀創新創業導師1人,中國電子商務創業導師1人,省級教學競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18)數據來源:筆者根據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6-2021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數據整理所得。

四、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

1.構建“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解決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的問題。首先,凝練“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培養理念,貫徹“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教育理念,深度整合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總目標及社會發展需求、學生成長需求、區域優勢等關鍵要素,科學確定“三能”培養目標和“三型”人才培養類型,構建“三時段一貫通”人才培養路徑;其次,明確“培養目標—培養要求—課程體系”之間的內在邏輯和有效支撐,構建科學、規范、開放的課程體系,創建系統完整、相互支撐、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增強民族地區高校教學建設與改革的整體效應。

2.培養目標聚焦在“三能”,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解決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不足的問題。首先,在提升社會責任感方面,創建“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教育理念,科學合理地設計理論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和社會實踐環節中的思政教育兩大核心內容,在每一門課程教學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鼓勵和引導學生結合鄉村振興、區域發展等國家政策,關注現實問題并深入社會實踐。其次,在拓寬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素質方面,突出民族區域特色,與周邊地區國家高校合作開展“2+2”“3+1”培養模式,提升國際化培養水平。建設國際貿易實務、戰略管理等雙語課程群和跨文化管理等多元文化課程群,發揮民族區域特色,在多元方向課程中建設民族區域特色課程群,將相關科研成果引入課堂,讓學生接觸前沿知識。最后,在提升創新實踐能力方面,注重知行合一,構建課內外并舉、校內外結合的實踐-研究-創新模式,創建課程“學”、項目“研”、競賽“創”的創新實踐培養體系。建設創新創業基礎、創新創業思維與訓練等創新創業課程和VBSE虛擬商業社會模擬實習等實訓課程群,建設長效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和經濟管理綜合實訓中心,打造創新訓練和創業訓練平臺。建設創新創業團隊,組建IDEA創新發展學生社團等形式搭建創業實踐、科轉實踐平臺,形成“四軸聯動”創新創業新路徑,實現學生不受限于學科專業,可自由、自主地進行創新創業實踐。

3.構建“三時段一貫通”人才培養路徑,解決學生專業選擇迷茫、個性化發展需要問題。將學生大學生涯的成長成才分為三個階段:大類培養階段、專業培養階段和多元方向培養階段,并且在人才培養全過程中有機融合多元文化教育和特色民族文化教育。在大類培養階段,幫助學生夯實學科基礎,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在專業培養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在多元方向培養階段,根據學生發展需求,自由選擇發展方向所對應的課程模塊。

4.構建“三型”培養類型,解決對學生培養“一刀切”的問題。課程學分學時分配中大幅降低必修課比例,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空間。為學術研究型學生開設本碩貫通課,創建學術性第二課堂,開展科研項目訓練、學術論文發表、考研輔導,提高學生學術思維和研究能力;為專業技能型學生提供專業實習實訓及社會實踐、學科專業競賽、專業資格證書等培訓,提升專業素養和能力;為自主發展型學生提供創新創業訓練,挑戰杯、“互聯網+”等創新創業競賽、公考相關指導培訓,為學生今后獨立創業或考公務員奠定基礎。

總之,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三三一三”人才培養模式在科學制定培養目標、確定培養類型、選擇人才培養路徑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堅持不斷深化落實,在實踐中不斷凝練,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偨Y與提煉人才培養過程中形成的經驗,將有助于推動民族地區高校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民族地區高校必須充分利用民族特色和區域優勢,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強化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民族專業課程
我們的民族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多元民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