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機互助保險經營模式優化研究*

2023-09-11 09:22劉妍朱錦波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23年8期
關鍵詞:農機農戶農業

劉妍,朱錦波

(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學院,南京市,211815)

0 引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加強對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的研發應用,將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5%[1],發揮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促進作用[2]。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要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優化農機購置與應用相關補貼政策和兌付方式[3],助力鄉村振興[4]。

隨著鄉村振興進程的不斷推進,必將有更多智能化、精細化的農業機械應用于農戶生產經營。對于農戶而言,這就意味著更高的投入與維護成本,同時面臨更多樣化的風險[5]。通過農機保險平滑農業生產經營風險、防范由于農機受損帶來的資產損失或人身傷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6]?!掇r業保險條例》(下文簡稱《條例》)明確指出農機保險是農業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7]。但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農機保險的發展逐漸滯后于農業保險。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機保險經營模式亟待改進。

1 文獻綜述

1.1 互助性農機保險經營模式

從2009年陜西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機互助保險試點以來,大量學者對互助型農機保險模式的制度設計、自身特點等方面做出有效討論。有學者認為農機互助保險模式通過互助共濟以及激勵監督機制,相較于傳統商業保險模式,能夠最大程度上降低道德風險?;ブ娃r機保險模式科學的制度設計以及“低會費,廣覆蓋”的自身定位,最大程度上適應了當時農戶可支配收入低、農機風險得不到保障的現狀。此外,也有學者認為農機互助保險模式協會制的特征有利于為群眾服務、降低農機保險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罢r機部門—協會—保險經紀公司—保險公司”的聯合運作擴大了互助型農機保險的影響范圍,提升了實施效果。因此農機互助保險模式是適應農戶需要、響應國家號召、創新傳統商業農機保險模式的有益探索,是對農業機械化的有力保障。

1.2 農機保險發展的國際經驗

農機互助保險最早起源于19世紀中期的法國農村,現如今世界范圍內,日本和法國成為農機互助保險發展的典型范例。劉勝楠[8]基于日本農機互助再保險模式的分析,認為商業保險與互助保險分開運行、政府通過再保險支持的措施是日本農機互助保險模式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袁連升等[9]認為法國“中央保險公司、地方保險公司、農業互助保險社”的垂直金字塔型運行機制是農機互助保險奠定的重要制度。韓珂[10]研究表明,美國商業農機保險模式是基于規?;r業生產、發達的保險市場以及農戶科學的保險意識的產物,因此能夠以商業財產保險的形式開展。國際范圍內農機保險的發展為我國的互助型農機保險模式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借鑒經驗。

1.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機互助保險發展

2021年《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1]明確做出“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大現代農業科技運用以支持鄉村振興”的指示。至此,正式開啟了在鄉村振興的框架之下深入研究互助型農機保險模式。席飛揚等[12]通過分析農機互助保險覆蓋率低、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機保險應當發揮金融對農機互助保險的帶動作用、加強農機互助保險的頂層設計。趙野等[13]同樣指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農機互助保險配套設施是農機互助保險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以往研究已經對農機互助保險模式的基本特征、基本運行組織結構以及優缺點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這為后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新的時代背景對農機互助保險模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針對此,本文力圖從我國農機互助保險發展的現狀出發,通過對日本農機互助保險模式發展情況的梳理,對我國農機互助保險模式的構建進行優化。

2 我國農機互助保險發展現狀及存在主要問題

2.1 發展現狀

農機互助保險是指個人或單位通過訂立合同、繳納保費進入農機互助協會,當發生農機保險理賠事由時,由互助基金進行賠付,這是國際上廣泛采用的一種農村農業保險制度。我國于2009年開始探索互助性農機保險經營模式,2015年發布《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業務推廣初期,相對于政策性農機保險經營模式而言,農機互助保險的發展較為緩慢。但近年來,我國農機互助保險得到迅速發展,逐漸成為農民保障農業生產的重要途徑。

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權威機構發布的報告及相關數據測算,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各類農機互助保險組織約1.2萬余家,參保農機數量超過400萬臺,累計理賠金額愈40億元。其中,陜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的農機互助保險發展相對較為成熟。以河南省為例,豫東平原占據全省45%的面積,土地資源豐富,氣候上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自然地理條件允許當地規?;褂么笮蜋C械。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目前河南難以實施政策性農機保險模式,只能選擇互助模式,但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河南省農機互助資金池較淺,遇到非常規的農機或第三方損失時,資金池壓力較大。盡管如此,互助性農機保險經營模式仍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當地農機風險,發揮了積極風險管理作用[14]。

中國農機互助保險發展的成功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政府的政策扶持是關鍵因素之一。政府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和財政支持,鼓勵農民自愿參加農機互助保險,著力提高農民的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其次,農機互助保險組織的積極作為也是成功因素之一。農機互助保險組織通過宣傳、推廣和培訓,側重提高農民對農機互助保險的認識和參與度。此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農機互助保險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目前,一些互聯網保險平臺已經開始涉足農機互助保險領域,嘗試為農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15-16]。

2.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2.1 農機保險覆蓋面不高,難以適應農業現代化要求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能夠加快農業生產要素的更新積累,促進農業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同時,對于勞動者的綜合素質以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均有溢出效應[17]。目前,我國互助性農機保險保障范圍有待提高?!督K省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機具范圍》顯示,農機購置補貼已經涵蓋141種農業機械,但農機保險覆蓋范圍仍舊以拖拉機交強險、人身意外傷害險以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險為主,兩者之間存在嚴重脫節。盡管農機購置補貼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農戶的事前成本,但農機保險覆蓋范圍的相對空白使得農戶的事中事后風險沒有獲得有效分散[18]。

2.2.2 農機保險經營模式基金短缺,可持續性欠缺

我國大部分實行互助性農機保險的地區,由于農戶可支配收入較低,依靠會費形成的互助基金長期短缺,部分地區在理賠時甚至需要其他省份給予資金支持,難以達到會員對于農機風險分散的實際需要[18]。曹蕾等[19]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證實政府加大政策性農機保險投入能夠捕捉消費者剩余,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但由于“農業大省,經濟弱省”現象的客觀存在,相關地區政府無力通過大量的財政補貼支持農機保險發展。在農機互助保險基金短缺以及政府補貼缺乏的雙重作用下,農戶投保意愿持續下降,互助性農機保險經營模式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2.2.3 互助型農機保險模式頂層設計滯后,協調能力較差

盡管農機互助保險模式實施已有十余年,但互助型農機保險的運行主要依靠非營利性質的地方農機協會管理。通過協會內部各成員之間的監督難以做到有效的制約機制,也難防會員之間的利益團體對整個農機互助協會的不良影響,同時,農機互助保險的運行也缺少外部的監督,地方政府和省級政府之間往往承擔起各自責任范圍內有限的保費補貼和有限的監督,省級政府同時也承擔省際農機互助資金周轉。上述情況最終導致農機互助協會既缺少自身的有效激勵監督機制,同時也成為各方的“三不管地帶”抑或政府尋租行為的工具,各市縣各省之間的協調效果也因為不合理的頂層設計大打折扣,現實中農機保險資金周轉往往呈現“拆東墻、補西墻”的局面。

3 日本互助性農機保險發展借鑒

3.1 發展環境

由于自身狹小的國土面積、數量眾多的丘陵地形以及災害頻發的特質,日本農業發展受到制約,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一方面,日本境內廣布山脈以及丘陵,天然將日本分割為不連續的區域,進而形成了大量小范圍內的農業組織協調本地區的農業生產,后期逐漸演變為地方農業共濟組織負責處理地方農業生產各項事務,也為后期互助型農機保險模式的形成奠定基礎。

其次,日本是一個集海嘯、地震、寒潮、火山噴發等災害為一體的國家,當發生大范圍的自然災害時,僅僅依靠國家財政撥款難以支持,這種天然的災害多發屬性側面推動了地方與中央之間形成風險共擔機制以更好應對各種農業風險。

最后,由于日本本身國土面積較小,且追隨歐美經濟體較早,經濟發展迅速,保險發達程度也較高的原因,總體上能夠滿足保險精算對于風險單位、價格、損失數量等數據的需要,日本農機保險市場較為成熟。

3.2 經營模式

日本政府牽頭設置了全國農業共濟組織與地方農業共濟組織,并通過兩者之間的協調推動,與“農戶”形成垂直四層級式的農業互助模式[20],如圖1所示。農機保險則是該互助模式下的具體產品。這一互助模式不僅幫助日本實現了全面農業機械化,也為其他國家和地區選擇農機保險經營模式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圖1 日本農機互助保險模式

3.3 現狀分析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及部分農業保險公司發布的數據測算,截至2020年底,日本農機互助保險共有參加人數約936萬,保險金額約為4 200億日元。

日本農機互助保險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鼓勵。日本政府通過補貼等方式支持農民參加互助保險。同時,通過加強監管,保障農民權益以及保險的公正性。此外,政府還積極推動農村社區的發展,建設農村社區基礎設施,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保障水平,從而促進農機互助保險的發展。

與此同時,日本農機互助保險的發展也面臨著挑戰,主要表現為農民的保險意識和保險知識相對較低,需要加強宣傳和教育;農村社區的發展不平衡,一些地區的農民面臨較大風險,需要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保障;保險產品的設計和定價需要更加精準,以滿足不同農民的需求和風險水平。

3.4 經驗借鑒

3.4.1 農民的保險需求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和滿足

日本農機互助保險的成功經驗表明,農民是農業保險的主要受益者和參與者,應該通過充分的宣傳和培訓,提高其保險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同時,政府和保險公司也應該加強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和投入,提高保險產品的覆蓋面和質量。

3.4.2 高效的頂層設計能夠提高互助保險開展效率

日本農機互助保險模式的頂層設計對我國農機互助保險模式具有借鑒意義,日本的全國農業共濟組織事實上承接了全國農機保險的協調工作,垂直式的管理模式使得全國和地方兩個層級之間的信息交流更為通暢。而我國缺少一個具有全國性質的能夠對農機互助保險進行資金協調、資金監督、信息收集的機構,容易引發保險公司與地方政府的逆向選擇、農戶投保積極性不高、保險公司賠付率過高等問題。

3.4.3 專業化機構的設置有助于更好地滿足農戶需求

日本地方農業共濟組織能夠為農戶提供農機風險管理等服務,而且地方農業共濟組織與農戶之間能夠形成正向的積極交流,相比之下我國缺少一個主動向農戶提供農業生產服務的組織,雖然理論上農業合作社、保險公司具有這個能力,但礙于中小農戶缺乏主動性以及沒有專業性的服務機構,因而這種相互機制難以實現。

3.4.4 精準創新產品以滿足農戶的個性需求

日本農機互助保險的典型案例也為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例如,日本農機互助保險組織中的“稻草人保險”,就是一種針對稻草人被盜或被燒等風險的專項保險,為農民提供了全方位、個性化的保險保障。我國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開發出更多符合農民實際需求的保險產品,滿足不同農業生產環節的風險管理需求,提高保險的實用性和可持續性。

4 我國農機互助保險經營模式優化構想

相對于其他模式而言,互助性經營模式更加適合大范圍推廣,但其發展離不開政府支持及合理的利益風險分擔機制。下文側重基于我國實際,結合日本經驗,在互助性框架下提出農機保險經營模式優化建議。

4.1 加強農機保險經營模式的頂層設計

盡管《條例》經歷多次修訂,但對農業保險經營中政府的權力邊界、農險機構設置以及市場規則等缺乏詳細的頂層設計,有必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具體要求,適時修訂《條例》,為農機保險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撐。同時,建議完善農機保險相關主體職能,強化政府的資金支持和監督作用,發揮中國農業再保險公司的專業性,構建更高效的農機保險經營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我國農機保險經營模式構想

4.2 強化互助性農機保險的政策性屬性

農業經營面臨的風險復雜多樣,其風險管理離不開政府參與。建議在農業經營者互助的基礎上,強化農機保險的政策性屬性,進行更有效的頂層設計,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持,使農機保險成為國家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調控手段。同時,將農機保險納入農業保險政策框架中,并與農村信貸、農產品補貼等政策相銜接,提高農機保險經營效率,以農機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4.3 適當擴大農機保險保障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 2025年農業科技進步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力爭達到64%,鄉村振興戰略則要求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興農。推行農機保險有助于實現上述政策目標。建議擴大農機保險的保障范圍,最大程度上覆蓋農業機械研發及使用中面臨的風險;優化農機保險合同條款,對綠色農業機械實行費率優惠,提高投保率,服務農業現代化發展。

4.4 提高費率厘定的精準性

建議運用短視頻、公眾號推送、線下協保員宣講等形式加強對農戶,尤其是規模農戶的農機化宣傳培訓,提升農戶的風險管理意識,促進其農機保險支付意愿,進而通過擴大農機保險的承保面豐富經驗數據,提高農機保險產品費率計算的精確性。建立農機保險相關數據庫,以數字科技賦能農機保險發展。

未來農機互助型保險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應該以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為主要引導力量,加強頂層設計以及法治建設為基礎。通過提高農戶風險管理以及保險公司提供優質農機保險產品有效提高互助型農機保險市場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最終實現農機互助保險助力鄉村振興的目標。

猜你喜歡
農機農戶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沃得農機
春來好時節 農機備耕忙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不一樣的農機展
糧食日 訪農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