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課堂提問的“優化”

2023-09-12 02:47何曉芬
關鍵詞:課堂提問小學音樂優化

何曉芬

摘要:音樂課堂中的提問十分重要,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能否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表現去完成對音樂的感受和學習。為啟發學生更好地體驗、思考和享受音樂,音樂課堂中的提問應不斷“優化”,從封閉到開放、從正向到逆向、從初始到遞進、從事實到驅動。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提問;問題類型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以感受、體驗、表現為學習的主要途徑。音樂課堂中的提問十分重要,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能否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表現去完成對音樂的感受和學習。為啟發學生更好地體驗、思考和享受音樂,音樂課堂中的提問應不斷“優化”,從封閉到開放、從正向到逆向、從初始到遞進、從事實到驅動。

一、從封閉到開放:啟發體驗和感受

開放的問題具有多樣性、探究性,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可發展性。音樂課堂上,開放的問題的主干通常為“你體會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為什么……”等,留給學生自由想象、表達的空間。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多設計開放的問題而非封閉的問題,啟發學生體驗、感受音樂,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例如,教學蘇少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花兒與少年》一課,教師需要使學生了解24拍和34拍的不同,并感受和表現樂段之間的不同。開放的問題,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體會節拍的不同代表的音樂風格的不同。

【教學片段】

(教師分別用兩種節拍彈奏《閃爍的小星》這首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并請學生跟著琴聲輕輕唱一唱。)

師仔細聽,《閃爍的小星》發生了什么變化?你能跟著老師的這種變化來變換著唱一唱嗎?(學生跟唱)聽完、唱完這兩首曲子,你感受到不一樣了嗎?

生第一首歡快、活潑,我仿佛看到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第二首很優美,比較舒緩,就像星星在跳交誼舞……

師(出示譜例)是什么原因讓相同的歌詞唱出了不同的感覺呢?

生是節拍改變了。

接著,教師導入《花兒與少年》中的節拍變化,讓學生了解節拍變化是音樂作品中常常會運用到的一種手法。做好提問和鋪墊,感受和表現自然水到渠成。

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感受遠遠比告訴學生更重要。這一教學片段中的開放問題,關注的是引導學生感受不同節拍的音樂的不同,而不僅僅是不同節拍的含義、強弱等概念。

二、從正向到逆向: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

逆向的問題也可看作“改變角度的提問”。當學生腦中固有的概念和思維模式妨礙了理解時,可改變角度提問,從正向到逆向,使之重新思考。課堂中,提出逆向問題的好處在于:瞄準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打破固定的認知模式,激發學生投入學習活動的動機,促進思維的發展。提問時,必須明確地意識到為何而問,要促進怎樣的認知,明確怎樣的概念。

例如,蘇少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時鐘滴答》的教學中,教唱了歌曲《兩只懶烏鴉》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單元主題,體會“時間易逝,要珍惜時間”的道理,教師往往會圍繞歌曲本身進行思想教育。常見的提問方式是:“學習了這首歌曲,小朋友們懂得了什么道理?”“這首歌曲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類似的正向問題,很難再次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即便學生回答出來,也是不走心的,更不要說內化了。因此,我們可以嘗試提出逆向問題。

【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們,這一單元的名稱是——

生《時鐘滴答》。

師如果你是編寫這一單元教材的老師,你會安排些什么內容呢?

生肯定是有關鐘表的歌曲和音樂。

師那老師很納悶:編教材的老師為什么會將《兩只懶烏鴉》這首歌曲安排在《時鐘滴答》這個單元呢?誰能幫忙解決一下老師的困惑?

沉默了片刻,很多雙小手舉了起來:“兩只烏鴉太懶了,時間不等人,結果到冬天沒有家了,就凍死了?!薄皶r間很珍貴,我們要珍惜時間?!薄斑@提醒我們,不能像兩只懶烏鴉一樣,該做的事情應該馬上就做,不能拖延……”在學生的踴躍回答中,對歌曲表達的道理,學生自然都明白了。

三、從初始到遞進:挖掘觀點背后的思想

遞進的問題是“抽絲剝繭”“窮追不舍”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逐層透過表層特征,逼近問題本質,并借以發現相互間關系的問題。遞進的問題能促使學生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也能使教師在不斷的追問中,了解學生的觀點、學習情況和思維過程,并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出相應的反饋,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

例如,蘇少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牧笛聲聲》,教材安排的歌唱內容是中外兩首放牧題材的歌曲?;趩卧O計的理念,教師在完成新疆民歌《牧童之歌》的教學并開始《牧羊女》的教學時,設計了遞進問題。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放牧題材的歌曲不僅在我國流傳,國外也有,我們來聽另外一首捷克民歌《牧羊女》,請大家試著比較兩首歌曲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聽歌曲。)

生兩首歌曲都是關于放牧的。

生歌曲里的牧童和牧羊女都很開心。

生兩首歌曲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生兩首歌曲給我們的感受也有點不一樣。

師大家聽得很仔細,也回答得很棒。誰來說說,是什么原因導致歌曲給我們的感受不一樣呢?

這樣的遞進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比較,既“瞻前”又“顧后”:歌曲的節拍不一樣,速度就不一樣,感受就不一樣;歌詞的內容不一樣,牧童騎在馬上很精神,牧羊女在草地上放羊很悠閑,風格也就不一樣……教師繼續追問:節拍的不同、速度的不同會導致什么結果?并和學生一起整理出兩首歌的不同特點。

四、從事實到驅動:營造感興趣的情境

驅動的問題通過有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問題驅動學生投入學習中。驅動問題關注營造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解決情境。不妨來比較以下兩個問題:(1)什么叫勞動號子,作用是什么?(2)勞動很辛苦,為什么還要喊號子?顯然,第一個問題指向事實和概念,而第二個問題不僅需要學生有相關的音樂知識,還要在充分感知、體驗的基礎上找到問題的答案,更符合音樂學科的特點,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意愿。

例如,教學蘇少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江蘇民歌《叫我唱歌我唱歌》一課時,針對歌曲屬于勞動號子的特點,教師設計了驅動問題。

【教學片段】

(教師作出船工的動作并哼唱:呦呵,嘿嘿;呦呵,嘿嘿……)

師老師的這幾句哼唱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覺在合力做一件什么事情。

師你是如何感覺到的呢?能不能和老師配合一下,演一演,喊一喊?

(教師和學生分工表演。)

師剛才我們吼的幾嗓子,是在做什么?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船工號子的圖片,播放音樂片段。學生則通過回答和體驗,知道是在勞動。由此引出勞動號子。學習歌曲之后,教師繼續提問。)

師勞動這么辛苦,為什么還要費力喊號子?節省點力氣不好嗎?誰來說說理由?

生很多人一起勞動時,喊號子可以幫助大家一起用力。

師說得太棒了,勞動人民從勞動實踐中總結出的這一條真理被你輕而易舉地找到了:整齊劃一的節奏可以協調很多人一起用力,類似于歌唱中的指揮。還有其他理由嗎?

生勞動很辛苦,唱歌可以使人開心一點。

師也很有道理,喊號子可以使勞動的過程變得愉悅一些。

接著,教師告訴學生,強度大的勞動中,勞動號子還有緩解壓力,防止人受傷的作用,并請學生課后去找一找、聽一聽其他的勞動號子。

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綜合地使用各種提問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重點關注這幾類問題的同時,也關注提問方式,做到循序漸進和恰如其分,不斷優化音樂課堂中的提問。

猜你喜歡
課堂提問小學音樂優化
超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優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煙排煙設計優化探討
關于優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諾的一些思考
一道優化題的幾何解法
數學課堂提問七要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循循善誘,實施生本化初中語文課堂提問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