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

2023-09-14 09:10歐陽文朱2李松志
當代旅游 2023年4期
關鍵詞:古文化村落村民

歐陽文朱 民,2李松志,2

[內容提要]通過對江西吉安縣中馬洲自然村村落實地調研和訪談,結合已有材料文獻,分析其所具備交通便利的優勢,且具有獨特的古建筑、宗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雖然江西吉安縣中馬洲自然村村落具有較好的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的潛力,但也存在一系列的諸如保護意識不強、空心化、產業發展受限、專業運營匱乏等問題,對此,本文提出了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保護與開發模式,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挖掘古文化價值、聘請專家團隊參與建設,以期為地方乃至省市級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帶來樣本模式。

引言

隨著經濟水平逐年提升,截止到2020 年,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經達到60%以上,與此同時,全國農村特別是傳統村落的數目在持續下降?!皞鹘y村落”是指在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等方面具備一定價值的村落,是優質的、不可再生資源。作為農耕文化的載體,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和活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全國不少傳統村落都存在諸如保護不力、發展受阻、產業單一等問題,伴隨村落的人口老齡化、人口外流帶來的空心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我國關于傳統村落保護的研究起步較晚,傳統村落保護意識和方法有待研究,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保護和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本文通過對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傳統村落中馬洲村的實地走訪調查,根據村落目前的保護和發展情況,提出一系列相應的保護措施和開發建議,助力傳統村落保護開發的研究,以期為吉安縣乃至江西省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一 中馬洲村村落概況

中馬洲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橫江鎮,隸屬于大洲村。地處吉安縣南部并處禾水河河堤邊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距吉安縣城10 公里,距橫江鎮政府1公里,大廣高速公路橫穿西北,至井岡山機場公路鄰村而建,交通便利可達性強。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以橫江葡萄和甜瓜作為其特色種植。中馬洲自然村在元朝開基,明朝中期形成村落,經歷代經營,形成村域面積90 多畝,各種生產生活設施齊全。中馬洲村曾入選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列入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村。2018 年被列為家風家教示范基地,2019 年被列為縣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022 年7 月全國26 個主要媒體來村落參觀采訪,至此,村落在當地及周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二 中馬洲村現有傳統古跡資源

(一)古建筑資源

吉安縣橫江鎮大洲村中馬洲自然村現存清朝至民國時期的傳統建筑36 處,其中祠堂2 棟、書塾2 處、民居28 棟、古橋1 座、鎮水塔1 幢。祠堂、書塾、民居等傳統建筑全部集中連片無隔斷,保存完好。所有傳統民居均坐北向南,外形闊大,中軸對稱;外墻水磨青磚眠砌到棟,藍灰割線,飾碼頭墻;有青石、紅石、麻石門框,窗框,墻上多開日形石窗;巷道多用青石和鵝卵石鋪地;常有多棟房屋由院子連接,一棟大門出入;內部裝飾有木雕、金粉繪畫和書法,十分精美、完整。獨具特色的是,每棟民居的照壁、門框及窗戶槅板上,有許多金粉書寫的楹聯格言,如書塾的“文究詞林,學窮書府;手探月窟,足躡天根”;民居楹聯“家風端自守,天命不吾欺”“自家生意一庭草,天下文章五色云”“天機清曠長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珠”,表現了主人的文化品位。

(二)古文化資源

古文化資源分為非物質民俗文化和宗族文化。

中馬洲村的非物質民俗文化傳承良好,氣氛濃厚,參與性高,且具有百年以上的悠久歷史。以“正月十三喊船”和“九月初一朝拜”活動為特色?!罢率按睆拿鞔跄觊_始,中馬洲村民每年正月十三華燈初上之時聚集在總祠,排起香案,鑼鼓齊奏、爆竹齊鳴,十六個男丁開始對唱三閭大夫屈原,保佑村民出入平安以及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平安,至被認為一年最后收獲的蕎麥進屋結束,標志一年的春節結束,大人從事農活、生意,小孩讀書?!熬旁鲁跻怀荨?,從九月初一至九月初八,全村齋戒,八天之內不得有葷腥進村,所有家具、廚房及臥室用具要洗凈曬干;房前屋后、里里外外要清掃干凈,垃圾要清除。至初八日,家家宴請親朋好友,大擺宴席慶賀豐收,并用木轎抬起村民所供奉的福主菩薩,環村一周,敲鑼打鼓、爆竹齊放、龍燈齊舞,祈求來年四季平安、五谷豐登,稱為“朝拜”。這種朝拜活動每三年一大慶,隔年一小慶。傳說福主菩薩原形是劉豫(字攸震),唐代在安福做知縣,清正廉明,秉公執法,羽化升仙后,百姓為紀念他,建祠塑像,尊為福主。

中馬洲村如今仍然保留族譜習俗,村落與同祖宗的三個村落共同編修了八次族譜,因年代久遠,前七次族譜無存。族譜中清楚記載了家風家范、警示教育后人的宗族文化。蕭氏八修族譜記載為舊家范四條和新增家范八條,基本包括了傳統中國文化中的禮儀孝道、團結互助以及和睦相處之道。

三 中馬洲村現狀與存在問題

通過在中馬洲村的實地走訪調研,發現中馬洲村的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目前仍然存在與其他傳統村落類似的問題,如保護不力、產業受限,表現在管理體制、產權、資金等方面引起的各種問題。具體分述如下。

(一)保護意識不強,古建筑部分破損

中馬洲村目前村落整體觀感較為完好,但仍然存在部分破損。一方面是受歷史遺留問題和自然風化影響,另一方面是受管理和保護問題的制約。古建筑除蕭氏宗祠和益恩堂保存情況較為良好以外,其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民居的墻壁出現剝落情況,牌匾字跡難以辨認。部分民居因常年無人居住,缺少打理,內部雜草叢生,破損較為嚴重。村內的拱橋、鎮水塔等公共建筑,因歸屬問題,無人修繕,現在幾乎荒廢。前期居民對于老化的建筑并沒有及時修復,加之部分村民主動拆掉建筑,對原有建筑造成破壞?,F今我國越來越重視傳統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但是受限于管理體制和資金問題,很多傳統村落雖制定了保護措施與開發內容,但并不能完全落實,無論是管理部門還是村民都有心無力,同時也不知如何進行保護,不夠了解古村落的價值所在及其保護與傳承的載體,這是古村落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

(二)青壯年流失,文化面臨失傳

中馬洲村民目前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多為自給自足式經營,生產方式較為傳統,村里大多青壯年外出打工,部分居民搬遷到縣市里居住,現村民大多為留守老人,他們缺乏助力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的能力,因而空巢化嚴重,進而古村落的產業開發、經濟提升和文化傳承力量也相對薄弱。留守老人在村內缺少增產技能,村落也缺乏帶動經濟的產業,導致保護與發展連環受限。文化方面,節假日或重要時間的節日活動、文化表演等都是由中老年人為主要群體,缺少新一代的參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宗族文化的傳承帶來阻礙,容易導致文化斷層和失傳。

(三)產業發展受限,專業運營匱乏

中馬洲村地勢平坦開闊,村內古樹環繞,池塘眾多,村落北面南面各有河流經過,自然條件優越,也有當地的特色物產橫江葡萄等,但仍以種植水稻蔬菜等為主,并無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也沒有經濟作物種植,遑論發展具有觀賞和體驗類種植業的可能,產業比較單一。且村內的農田分布零散,多以壟隔開,歸屬于各個農戶,土地集成使用能力有限,也無法形成特色產業。

中馬洲村作為傳統村落,雖有其自身傳統古文化特色,然身處江西省這樣的傳統村落遍布且特色各異的地域,如僅以其古建筑和非遺及宗族文化為吸引點發展旅游,與那些擁有“紅色文化”(如金溪縣后龔村)或“國外設計元素”(金溪縣大坊荷蘭村)或其他如多方資本運營設計的“數字科技村”(金溪縣合市鎮游墊村)相比,并無核心競爭力,旅游主題相對單一,游客的旅游體驗感不高,由此帶來的客流量、游客返游率低等問題將長期存在。因而中馬洲村還需要挖掘更多的旅游主題,如應用新媒體拓寬宣傳渠道和知名度,以傳統文化和重大節慶活動為主要旅游特色來吸引游客。

四 中馬洲村保護與開發建議

(一)統籌規劃,協調發展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重點在于“保護”與“開發”,一方面,必須要盡快修繕破損古建筑,防止傳統文化的凋敝和消亡,另一方面,又要在這些古文化基礎上發揮其“古”的特色,以“古文化”作文章形成能夠帶動傳統村落產業升級、增加村落收入、帶動經濟增長的產業,“?!惫哦谩肮拧?,將“古文化”轉化為收益。在此過程中要從保護和修繕建筑遺產、傳承傳統民宅等方面進行規劃,保留傳統文化,整治異化建筑與村落風貌,建設公共建筑和活動場所,以老寓新、以新帶老,協調推進,穩步發展。

(二)建立政府主導的保護與開發模式

地方政府是管理和處理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的主導者,倡導以政府為主導的地方統籌財政和社會力量參與的多維保護發展模式。

首先,要建立和實施有關的政策、法規,完善管理體制、責任體系,兼顧發展與監督的關系,采取個體修復為主、政府獎勵為輔的方式,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研究價值的古民居進行專門的保護,因地制宜,科學制定傳統村落建設發展規劃。通過對古建筑的使用權、所有權和經營權進行分離,在村集體土地產權不變的前提下,村民可以通過獲得政府頒發經營權證書利用其古建筑古文化創業增收,將生產生活合二為一。同時需要積極、及時、詳細調研各個傳統村落,形成規劃和運營文本,并積極籌集和保證建設規劃和保護開發資金,拓寬資金渠道。正確引導村民認識到保護與開發傳統村落的必要性,促使村民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發展增值產業(如旅游業)的隊伍中去,提升村民保護與發展主體意識,加深對傳統村落文化的理解與傳承,認識到自己對于發展和建設鄉村的職責。

其次,在注重旅游效益、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注重對傳統村落文化精神的繼承與發揚,鼓勵民間團體、村民積極參與,協調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矛盾,營造出具有“鄉愁”的“新”家園。

(三)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

保護傳統村落,村民必須是主力軍,自然村可以自發地成立一個保護協會,吸引廣大的鄉賢、回鄉創業的企業家、回鄉的大學生等,通過集思廣益和多渠道籌集資金,創辦具有特色的產業。村民是傳統村落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主體。由于悠久的文化積淀,傳統村落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挖掘古村落的特征,以“祖訓”“家教”為核心,發展新的文化產品,實現“傳統文化+旅游+土特產”的發展格局。比如文創園、農家私塾、農家樂、古民居民宿等一系列的文化產業,不僅能增加村民的就業,還能吸引更多的人返鄉創業,還能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吸引游客資源,弘揚傳統文化,為傳統村落發展創造內生動力。

(四)挖掘古文化價值,聘請專家團隊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核心在于保留古文化的內涵與精髓,使古文化成為傳統村落的新經濟增長點。前者需要在修繕保護的同時保留自身的“本真”,又要突出“特色”,同時又要滿足村民對現代生產生活的需求,同步提升改造村落的居住環境和經濟狀況。因此建議中馬洲村聘請專業的城鄉規劃、古文物保護方面的專家學者或第三方規劃團隊,將古建筑古文化以保留本真為原則進行修復保護,同時利用專家等智慧庫為村落的產業規劃形成可行的建設藍本,使其成為帶動鄉村經濟發展的強大力量。另外,通過專業運營團隊打造產業經濟增長的特色點,如旅游產業方面的吸引點:通過開發游客體驗式葡萄種植采摘園等,形成一個能吸引游客拉動流量形成循環旅游經濟的產業。

2016 年,中馬洲村成立了村理事會和聯誼會,村聯誼會會長首倡按傳統建筑風貌把誥封祠重修為村文化中心,請專業人士把原碾米房、老茅廁統一規劃設計。修繕后的村落集文化活動中心、老年人互助之家、旅游公廁功能為一體,村民們積極自籌資金60余萬元,當年投入建設落成。碾米房改建為老年人之家后,解決了全村年高孤寡老人的用餐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五 結語

本文通過實地調研,結合已有成果,認為中馬洲村具有交通便利的優勢,且具有獨特的古建筑和宗族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具有較好的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的潛力,但也存在諸如保護意識不強、空心化、產業發展受限、專業運營匱乏等問題,對此提出以下建議: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建立政府主導的保護與開發模式,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挖掘古文化價值,聘請專家團隊等,以期為地方乃至省市級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帶來樣本模式。

猜你喜歡
古文化村落村民
古文化元素在應用市場的發展研究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天津古文化街游記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鄉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上海金龍古文化藝術館免費向市民開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