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導學模式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構策略

2023-09-14 13:45秦曉鈺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高效課堂小學數學

秦曉鈺

摘? 要:問題導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它的優勢在于師生雙向的互動性,即教師通過問題主觀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學生根據自身的思考給予教師反饋,這能夠使教學扁平化,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將問題導學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在一定的原則下才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文章從以下幾點給分析討論了合理利用問題導學模式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問題導學模式;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義務階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此背景下,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有趣的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讓學生能夠跟隨問題去探究知識、發現知識,并應用知識,真正地將課堂“主人公”的身份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自主分析和自主探究的前提下,理解數學的奧妙,養成數學思維。

一、借助趣味問題,進行知識導入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問題導學階段,牢牢地把控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首先,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及學習習慣。其次,在教學之初,教師應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打開思維,讓學生帶著自身的理解和想法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最后,當學生能夠深入其中后,教師再給學生引出重點知識,以此使課堂教學的過渡變得更加平穩,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授“數據處理”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學會數據處理的幾種方法、找到數據處理的一些技巧,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伊始,先通過一個趣味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六(1)班共有48名學生,在期末推選出一名優秀畢業生,投票選舉結果如下,小紅24票,小剛12票,小方4票,小軍8票。怎樣進行數據處理,才能夠清晰、直觀地得到評判情況?”其次,為了引導學生解答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扇形圖、柱狀圖和折線圖的應用。即如果將這4種數據以扇形圖的方式進行評價,需要先算出小紅所得票數占班級總體的百分比。小紅所占的百分比為24÷(24+12+4+8)×100%=50%,小剛所占的百分比為12÷(24+12+4+8)×100%=25%,小方所占的百分比為4÷(24+12+4+8)×100%=8.8%,小軍所占的百分比為8÷(24+12+4+8)×100%=16.7%。最后,學生可以根據扇形圖面積的大小判斷誰獲得的票最多。如果將其轉化為柱形圖,那么只需要確定好柱形圖的縱坐標和橫坐標,并根據柱形圖數值的大小畫出相應的圖,就能夠得到數據的大小。折線圖也是同理,將對應的數據進行描點,判定數據的變化。教師通過這種問題導入給學生引出知識,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借助探究問題,開展知識導入

為了使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真正以激活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為依據開展教學,首先,教師應當借助探究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學會合作探究,找到問題的解題思路并解決問題。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與其他學生一起分享自身的想法,而教師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借助這種探究性的問題進行知識的導入,從而掌握學生思維的形成情況,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數除法”時,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掌握小數除法的有關知識,提高學生自身的探究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設計一個具有探索性的問題進行知識的引入,如王阿姨想要兩張大一點的餐桌布,以使自己的餐桌更加整潔、美觀,經過阿姨自己測量之后,發現桌子的長度為2.4米,寬度為1.2米,此時商店里出售了兩種大小的餐桌布,其尺寸大小分別為5.6×1.2m和1.8×3.6m。教師提問:“哪一個能夠滿足王阿姨的要求?”這個問題有兩種選擇方案,需要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才能夠找到合適的解答。當學生經過思考后,借助前面學習到的小數乘法知識,就能夠得出桌子的面積為2.4×1.2=2.88㎡;第一個餐桌布的面積為5.6×1.2=6.72㎡;第二個餐桌布的面積應當為1.8×3.6=6.48㎡。在得到這兩個尺寸之后,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小數除法的運算,即先將其看成整式,再相除,最后根據小數的位數來求解相應的結果。學生跟隨教師進行思考,發現第一張餐桌布的大小是6.72÷2.88=2.3個,說明能夠制作兩張餐桌布,再反觀其尺寸,能夠滿足要求;而第二張餐桌布的大小是6.48÷2.88=2.25個,這看似能夠滿足,但由于寬度固定,所以并不能夠裁剪出兩張2.4×1.2m的餐桌布。這種問題具有探索性,學生只有親自動手參與解答,才能夠得出答案。

三、借助生活問題,開展知識導入

數學科目與實際生活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尤其是小學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用到的內容。為了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新知識,首先,教師應當借助生活中有關的問題開展課堂知識的導入,讓學生跟隨生活中一些實際的問題去思考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其次,教師應給學生提出相應的疑惑,鼓勵學生進一步探索知識。這樣的方法,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水平。

例如,在教授“用方程解決問題”時,由于方程式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應當重點掌握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保障課堂導入環節具有趣味性,只有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夠滿足教學要求。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的開始,立足生活實際,設計出這樣一個情境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在某次的校聯歡晚會上,一共有10個節目獲獎。學校準備了1500元作為節目的活動獎品預算。校方決定,將10個節目分成A、B兩種級別。在采購時,學校發現, A等級的獎品預算是B等級獎品預算的2倍并少10元。而A等級的節目一共有3個。教師提問:“求這兩種獎品單個的預算分別為多少元?”借助這樣一個實際的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快地理解題目的含義。教師為學生講解用方程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需要讓學生理解題目中有哪幾個未知量,以及未知量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比如,一共有10個節目,A等級的節目有3個,那么B等級的節目就為7個。假設B等級節目的獎品單個預算為x元,那么7個B等級的節目,共計預算為7x元。而A等級的獎品預算是B等級的獎品預算的2倍少10元,那么A等級獎品預算的單價,就可以表示為2x-10元。3個A等級的獎品,需要耗費預算3(2x-10)。在得到這兩個式子之后,將其相加,就等于活動的總獎金。也就是說,7x+3(2x-10)=1500是每個等級獎品預算的單價。借助這樣的情境問題,教師教會學生如何用方程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水平。

四、借助層次問題,開展知識導入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之上,教師要想充分利用好問題導學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就需要兼顧到學生的認知習慣和思維水平。在實際設計問題的過程中,設計出方向不同、難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逐層遞進地進行探索。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掌握最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向下挖掘其中蘊含的深層次數學內容。在這種逐層遞進的數學課堂上,既培養了學生全面思考的思維,又實現了全體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和進步。

五、借助情境問題,開展知識導入

借助情境問題開展知識的導入,不僅能夠豐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流程,還能夠給予學生嶄新的學習體驗。教師應當充分理解情境教學的優勢,找到情境教學的有效方案。首先,教師在講解某一重要知識點時,可以合理地借助課堂中已有的設備儀器,給學生展示一些趣味的數學情境。其次,教案要鼓勵學生深入到情境中進行思考,解決情境問題,讓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在情境中得到合理應用。這種方法,能夠使問題導學更加具有效果。

例如,在教授“圓”這一章節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有關圓的知識點,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的開始,借助一些趣味性的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通過情境充分認知有關圓的應用。如小明的家門口有一個圓形的花壇,現在他媽媽想要將其用瓷磚保護起來,已知瓷磚墻壁的寬度為0.5m,而小明繞著圓形花壇瓷磚的外邊緣,進行測量可知,其周長為25.12m。教師提問:“花壇中能夠種花的面積有多大?”雖然情境中所給的數據較少,但學生只要認真學習有關知識,就能夠很好地解決。教師讓學生思考之后,給學生引出重要指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C=dπ,以及圓的面積公式S=πr2,并通過一些簡單的題目,讓學生應用公式解決。當教師講解完這些最基礎的內容之后,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情境中;而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就會發現,圓形花壇外圍的周長為25.12m,那么根據圓的計算公式C=Dπ,就能夠很容易地得出D=8。最后,在得到外圓的直徑之后,又因為2R=d,那么就能夠算出外圓的半徑R=4;而瓷磚的寬度為0.5m,就能夠得出內圓的半徑r=4-0.5=3.5m。根據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則有s=πr2=3.5×3.5×3.14=38.465㎡。整個教學過程,利用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再給學生講解知識,讓學生進行應用,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綜上所述,問題導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案,值得教師發掘并應用。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問題導學的優勢,找到問題導學的立足點,及時改善問題導學課堂上容易產生的教學困境。這要求教師以一種革新和完善的眼光看待課堂教學,立足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打造趣味豐富、層次分明的課堂教學環境。

猜你喜歡
高效課堂小學數學
構建職校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
新課改下構建高效課堂的研究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