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市都市型林草產業發展模式初探

2023-09-15 01:30劉亞楠
森林防火 2023年2期
關鍵詞:林草鄭州市林業

劉亞楠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產業發展規劃院,北京 100010)

都市型林草產業是指處于都市市區或其周邊地帶,與都市的生態、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互相依賴,融為一體,并具有生態性、經濟性、文化性等多種功能的可持續林草產業,是中國城市林草產業的主要發展形態[1-2]?!笆奈濉币巹澮矎?“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2019年發布的《“一帶一路”增綠行動計劃》,2022年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等均表明林草產業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內容。鄭州市是“一帶一路”的核心節點城市[3-6],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優先實踐平臺,始終走在發展“綠色絲綢之路”的前沿,本文旨在通過鄭州市的林草產業發展初步探索都市型林草產業發展模式。

1 鄭州市林草產業發展現狀

鄭州市位于中國華北平原南部,是河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商貿的中心。鄭州市下轄六區五市一縣,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鄭州市2021 年常住人口為1 260 萬人,約占河南省總人口數的1/8。該市地處暖溫帶南部,屬于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其林地面積23.52 萬hm2,占市域總面積的31.1%,跨越落葉闊葉林和平原栽培作物兩個植被區,植物資源以嵩山植物和黃河濕地植物最為典型,擁有眾多可種植栽培的經濟植物種類,且土壤類型豐富,土地保肥能力強。鄭州市交通運輸條件優越。鄭州市是我國重要的公路、鐵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綜合交通樞紐,在連接東西、貫通南北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該區域擁有亞洲最大的鐵路列車編組站、我國最大的零擔貨物轉運站以及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國家首批跨境電子貿易試點城市和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城市。近年來,鄭州市大力推進林草產業發展,根據《鄭州市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0 年)》[5-6],截至2020 年,林草產業產值已達66.74 億元,具體內容如表1。鄭州市的花卉苗木、經濟林、林下經濟[7-12]以及森林旅游和康養服務等林草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為該市林草產業發展的支柱。

表1 2020 年鄭州市林草產業產值Tab.1 Zhengzhou City forestry and grassland industry output value in 2020

2 鄭州市林草產業存在問題

2.1 產業結構有待調整

2020 年,鄭州市林草產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占比為50.6%,16.5%,32.9%[5]。第一產業的總量大,但高標準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現為標準化示范基地不多,技術標準體系有待完善;第二產業中林產品精深加工程度低[13],具體表現為龍頭企業數量以及知名品牌少,整體經濟效益不高;第三產業目前主要以生態旅游以觀光類為主[14],體驗型旅游產品不多,森林康養也尚處在起步階段[15]。

2.2 科技創新有待提升

鄭州市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52.5%(截至2020 年底)[5],尚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尤其缺乏重大標志性成果。多數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不夠,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爱a、學、研、用”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16]。

2.3 龍頭企業與知名產品較少

鄭州市經濟林經營較為分散,沒有建立完善的綠色有機生產體系,優質林產品的比例仍需提高。同樣,鄭州市大多數林草企業在標準化基地建設、精深加工技術、市場和品牌影響力、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缺乏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鄭州市林草產業園區、產業集群數量較少,輻射帶動效應不明顯。

2.4 現代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鄭州市林業現代服務產前、產中和產后體系不夠完善[17]。產前的財政引導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需進一步加大,森林保險覆蓋面需進一步擴大;產中的高新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林產品質量檢測認證及產品標準體系不完備,林業信息化建設有待進一步提高;產后的林業高端人才服務不足[18]。

3 鄭州市林草產業發展模式分析

3.1 布局結構

鄭州市結合自身林業資源分布、產業發展現狀等因素,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林草產業布局結構。

建立一個國際花卉物流集散中心,借鑒云南斗南花卉產業發展,鄭州市在惠濟區現有陳砦(雙橋)花卉基地的基礎上,規劃建設國際花卉物流集散中心?;ɑ墚a業因具備高收益及富民面廣等特征,借鑒規避云南花卉產品的質量不穩定,出口渠道雜亂等問題[19],鄭州市基于互聯網信息平臺的基礎,能夠將其打造成集市場展銷、商貿物流、電商服務、科研觀光、文化體驗、美容療養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高品質、高標準、國際化的花卉物流集散中心。借助鄭州市作為北方交通集散的重要節點,拓展國內北方的花卉市場,同時產業的形態呈現高級化的發展能夠帶動鄭州市整體的經濟轉型。

分別建立山區和平原綜合產業發展區。兩區是根據鄭州市地形地貌形成的產業規劃布局結構。山區包括登封市、新密市、鞏義市、上街區、滎陽市以及惠濟區西部、高新區西部、中原區西南部、二七區西南部、新鄭市西部和西南部的山區。山區不僅涵養水源、凈化空氣、土壤保持等生態系統服務較高,同時山區相對平原而言具有野趣盎然的自然環境[20-21],因此產業發展區主要以生態旅游與康養服務、林下經濟為主。平原區包括金水區、鄭東新區、管城區、經開區、航空港區、中牟縣以及中原區、惠濟區東部、高新區東部、中原區東部、二七區東北部、新鄭市東部平原區,平原的林草產業更加注重保障地區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相協調[22],對區域人員緩解工作生活壓力,提高生活質量,保持身心健康起到一定的社會支持作用。因此平原林草產業發展區則主要以花卉苗木提檔升級、林果商品提質增效為主。

形成多個特色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生態旅游綜合體、康養基地、森林特色小鎮等重點建設項目。依托市域現有的自然資源,針對不同縣區的產業發展現狀,以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重點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建設種植(示范)基地、引進林產品加工企業、整合現狀景區景點、完善林產服務平臺等。加快生態旅游綜合體、康養基地、森林特色小鎮等重點項目建設。值得注意的是,森林康養是林業與旅游業、健康服務業相互融合的產業形態[23],是新時期對林業發展的新要求。

東西兩區橫向相連形成三條旅游帶。這三條帶主要連結多個結點,致力打造沿黃河生態廊道為主線,向東西方向延伸形成沿黃河生態旅游帶;以連共線、中原西路、繞城高速、鄭民高速為主線,分別向西、東方向延伸形成休閑度假旅游帶以及以林桐高速、鄭少高速、繞城高速、鄭欒高速為主線,分別向西南方向延伸形成鄉村生態旅游帶。沿黃河生態旅游帶以黃河水系為脈絡,貫穿著濕地文化公園、國家遺址公園以及花卉博覽園等以自然景觀為主的生態旅游節點,這些公園等非物質文化著力渲染鄭州市淵源的自然與歷史文化,體現歷史人文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相生;休閑度假旅游帶則更多連結現代化的生態休閑園,花卉體驗園以及花卉示范基地等,體現現代科技與自然環境的融合發展,相應的產業也多具有科學與技術等;鄉村生態旅游帶則更加注重身心田園回歸的感受,在當地居民寒來暑往躬耕土地,農閑燈下手工制作等亦農亦旅的生活狀態可為都市生活的人提供帶來生活的勇氣與力量。

3.2 產業鏈規劃

鄭州市林草產業的產業鏈規劃分別從不同產業進行規劃。

鄭州市需培育具有豐富鄉土特色的產品,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鄭州市林草產業的第一產業主要以林木的培育與種植和非木質林產品的培育與采集為主。重點發展以觀賞苗木、盆栽和宿根花卉等為主的園林綠化苗木種植和花卉生產,以核桃、石榴、葡萄、櫻桃等為主的經濟林產品的種植,以林藥、林菌等為主的林下種植和以雞、鵝等為主的林下養殖。因此要在加強林產品培育的基礎上,向高附加值林產品和深加工產品延伸,重點培育本地特色、優質品種、創建林產品品牌,打造以“新鄭大棗、登封核桃、新密密二花、滎陽河陰石榴、惠濟區花卉、二七區葡萄”等為代表的“一縣一品”特色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鄭州市林草產業的第二產業主要以木材加工、經濟林產品加工和林下產品加工為主,進一步發展鄉土特色和精品花卉苗木,大力推進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同時可以橫向擴展森林食品加工、生物飼料加工、綠色廢棄物生態處理及循環利用等相關行業。

鄭州市第三產業需打造以林草為主要特色的具有辨識度的旅游項目??梢源蛟煲燥L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地游覽觀光、生態文化體驗、自然教育為主體的生態旅游,強調林草生態系統的重要生態系統服務;以欣賞鄉村風光、體驗鄉村生活、感受鄉村文化為主體的鄉村旅游,打造以林草為核心的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印記,及以康體、養生、健身、醫療、保健為主題的康養旅游,為恢復人類身心健康的林草生態系統服務創造價值。在原有基礎上要豐富旅游模式和服務種類、優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水平、擴大知名度。值得一提的是,在林草培育、育種、采集、加工和旅游的發展等過程中,大力開發非化石能源,最大程度實現林草產業以及周邊產業等的減碳節能。

在林業管理服務方面要進一步提升林草產品科技支撐和檢驗檢測體系,引導建立行業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組織,降低林草火災的風險[24],提高林草業社會化服務水平[25]。與此同時鼓勵建立林草業專業服務公司,建設投融資平臺和互聯網信息平臺,發展林業技術服務、金融服務和保險服務、信息服務等多樣化的社會服務業。

3.3 保障措施

以下措施能夠保障鄭州市林草產業的良好發展:

1)加強組織領導,嚴格目標考核[26]。通過《鄭州市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0 年)》的實施,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細化落實規劃提出的戰略任務:一些人員負責加強對林草產業發展的引導;一些人員負責推進林業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標準的實施和應用,規范化和標準化林業管理;另外一些人員建立、完善林草產業建設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將林草產業相關指標納入各級林業系統領導干部考核內容,實行任期目標管理,嚴格考核與獎懲。

2)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推進集體林地“三權分置”改革[27],確定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具體而言,建立健全產權交易平臺,支持公開市場交易,保障林權有序流轉,推進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主要內容的“三變改革”;鼓勵經營方式創新,增加互聯網+,特別是直播帶貨等新媒體銷售途徑;實施林業社會化服務支撐工程,支持基層公共服務機構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加快推進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建立完善林業碳匯核算體系,編制林草產業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提高林草產業經營主體減碳意識,為后續林草產業的碳交易奠定基礎。

3)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投資融資政策。建立政府投入為引導、社會力量為主體、金融部門積極支持、全民廣泛參與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林草產業投入機制。采用財政貼息、開發性政策性金融貸款、林草產業基金、林權抵押貸款與林木收儲制度等多種政策工具,整合財政支林資金,支持林草產業重點工程建設;鼓勵林業新型經營主體拓展投資渠道,加快建立高標準林業基地。積極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林農小額信用貸款和林農聯保貸款,擴大林農貸款途徑。鼓勵和扶持建設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大力推行以專業合作組織為主體,由林業企業、大戶和林農自愿加入或出資組建的多贏模式。綜上,在林草產業轉型發展過程形成了如圖1 的產業發展模式。

4 結語

在國家林草產業發展政策利好、民生需要等有利條件下,制定相應的省、市或縣的林草產業發展規劃,有利于引導推動林草產業向規?;?、集約化、科技化、融合化等方向發展。林草產業發展需要重視以下幾點:第一,優化產業結構,重點推動現有產業提質增效,轉型發展,同時促進林草產業新業態發展。以鄭州市為例,堅持“一心兩區三帶多心”合理的產業布局結構,結合鄭州市域各區縣的鎮村特色,依托當地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打造具有鄭州特色森林康養基地、特色村鎮;發展森林康養、自然教育、電子商務、林產品文創等林草產業拓展的特色業態,同時,引導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第二,立足資源優勢和特點,挖掘特色產品,打造品牌。根據當地自然資源和現狀產業的分布,適度發展規模經營,打造高標準種植基地和產業園區,深入挖掘當地產品優勢,從種植、加工、銷售、物流等多方面,充分利用中國林交會、林博會、推介會等會展經濟形式,推動全市林業資源整合和戰略重組,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知名林業品牌,打響品牌樹立旗艦。第三,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提升產學研用合作深度,在減少自然林草破壞的基礎上促進低碳減排的林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28]。與區域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強合作,促進林草產業相關研究成果應用,引進產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綜合效益好的企業入駐。最后,為林草產業發展規劃實施落地,加強組織領導,嚴格目標考核,注重人才培養、創新體制機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促進林業品牌建設[24]和林草產業的創新可持續發展。綜上,只有科學合理規劃布局,立足自身優勢特點,提高產業質量,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制度、人才保障時,都市型林草產業可實現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林草鄭州市林業
鄭州市鉆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刊首寄語 林草風采
歡迎訂閱《林業科學研究》
刊首寄語 林草風采
林草風采
鄭州市
著力做好林草生態扶貧
鄭州市創新推進“八大群體”入會工作
land produces
鄭州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