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成技術在設施蔬菜土壤連作障礙中的研究與應用

2023-09-16 18:58王世江康楠
西北園藝·蔬菜 2023年5期
關鍵詞:集成技術連作障礙設施蔬菜

王世江 康楠

摘? ?要? ?設施蔬菜種植,由于同一地塊經常種植同一作物,并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導致土壤次生鹽漬化、板結、酸化,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種群增加,死棵嚴重,生理性病害及土傳病害日趨嚴重,根結線蟲不同程度發生等,嚴重制約著設施蔬菜的發展。以嫁接、輪作、石灰氮高溫悶棚、增施有機肥、補充生物菌肥、養根護根、水肥一體化、深翻土壤等技術為主,集成了克服連作障礙技術體系。

關鍵詞? ?集成技術;設施蔬菜;連作障礙;土傳病害

近年來,設施蔬菜栽培技術發展很快,種植面積也迅速擴大,改變了傳統栽培方式,成為一些地區的主導產業,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隨著種植時間的不斷延長,設施蔬菜種植出現了很多問題,如連作障礙、土傳病害等,導致蔬菜產量和品質下降,嚴重制約著設施蔬菜的發展。同時,設施蔬菜種植存在品種單一、土壤鹽漬化程度逐年加重、保護地生產中土壤連作障礙突出、土傳病害加重、病蟲害大面積發生和流行、溫室內藥害問題突出等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經過單項技術試驗和多項技術集成實踐,我們集成了以嫁接、輪作、石灰氮高溫悶棚技術、增施有機肥、增施生物菌肥、養根護根管理、水肥一體化技術、深翻土壤等為主要技術的連作障礙防控技術體系,總結如下。

1? ?克服連作障礙的技術集成

1.1? ?技術路線

1.2? ?實施步驟

1.2.1? ?深翻與輪作玉米? ?早春茬結束后,深翻土壤30~40 cm,播種玉米,密度要大,再翻1次蓋種,保持土壤墑情。玉米長至1.6~2 m,將玉米秸稈粉碎,均勻撒施于地面。

1.2.2? ?增施有機肥與石灰氮—太陽能高溫悶棚技術

1)鋪草,撒施有機肥。畝(標準為50 m×9 m)施未腐熟有機肥10 m3,均勻撒施在棚內,畝用粉碎玉米秸稈1 000 kg,

2)撒石灰氮。在玉米秸稈上撒施石灰氮,畝施80 kg。

3)翻地。深翻土壤30 cm,深翻3遍,將玉米秸稈和石灰氮均勻混合并翻入地下。盡量將土打碎,以免土疙瘩內病菌處理不徹底。

4)起壟。東西起壟,壟高30 cm,寬60~? ?70 cm。

5)蓋膜。地面東西覆膜,四周壓緊、蓋嚴。? 中間薄膜與土壤之間留一定空間,利于提高? 地溫。

6)澆水。順壟溝澆足水,將壟背濕透。

7)封棚。澆水后,立即用薄膜全棚密封,不透風,不漏氣。高溫悶棚30天(必須保證連續7天晴天,土壤耕作層溫度達55 ℃左右,一般棚內溫度與土壤溫度相差20 ℃)。

8)整地。悶棚結束后,敞開薄膜,通風晾曬,去掉地膜,耕翻松土,備用。

1.2.3? ?增施生物菌肥及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 高溫悶棚也會殺滅土壤內有益微生物,因此悶棚結束后要增施生物菌肥。開溝前半個月,畝用盧博士1 kg對水8 kg,噴入1 m3有機肥,混拌均勻,水分含量60%~70%,蓋上薄膜,溫暖遮光處堆置發酵,45~50 ℃需翻堆,共翻2~3次,熟化后待用。

1)開溝。大小行種植。大行(人行道)寬? ?80 cm,小行寬60 cm,大行位置開溝,溝寬40 cm,溝深25~30 cm,開挖土壤等量分放溝兩邊。

2)鋪秸稈。溝內鋪放秸稈(玉米秸、麥秸、稻草等),鋪完踏實,溝兩頭露出10 cm秸稈,以便進氧氣,秸稈用量1 500 kg(450 m2)。

3)撒菌種、生物菌肥。處理后的菌種均勻撒在秸稈上,用锨輕拍1遍,使菌種與秸稈均勻接觸,菌種用量8 kg(450 m2),同時將熟化后的生物菌肥均勻撒施在秸稈上。

4)覆土。將溝兩邊的土回填,覆土厚度10~15 cm。

5)澆水。澆水以濕透秸稈為宜,隔3~4天后,將壟面找平,秸稈上土層厚度保持15 cm左右。

6)打孔。用12#鋼筋(長80~100 cm,在頂端焊接一個T型把)打孔,孔距20 cm,孔深以穿透秸稈層為準,以利進氧氣促進秸稈發酵,等待定植。

7)定植。定植后,能進地時再打一遍孔,打孔要與前次錯位,生長期內每月打孔1~2次。

1.2.4? ?嫁接、水肥一體化技術及養根護根? ?水 肥一體化采用安裝一條主水管,每壟安裝兩條支水管,配套施肥器及過濾器。

養根護根。采用穴盤育苗,種子浸種消毒處理。定植時用25%嘧菌酯懸浮劑20 mL+25%噻蟲嗪水分散顆粒劑4 g對水45 kg蘸根,40天后隨追肥或澆水再用25%嘧菌酯懸浮劑60 mL和25%噻蟲嗪水分散顆粒劑12 g對水30 kg稀釋加入施肥器中結合澆水灌根1次。

2? ?關鍵技術應用的數據采集與分析

2.1? ?秸稈生物反應堆地溫監測數據面? 見表1。

2.2? ?石灰氮—太陽能高溫悶棚地溫監測數據? 通過采用杭州路格科技有限的溫度記錄儀記錄數據,5 cm土溫70.5 ℃、10 cm土溫45.2 ℃、20 cm土溫42.8 ℃、25 cm土溫42.9 ℃、30 cm土溫41.7 ℃、棚內溫度78.3 ℃。見圖1。

2.3? ?土壤分析數據? ?由表2可知,通過集成的各項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增加土壤有機質,降低土壤EC值,結合合理使用有機肥,減少農藥使用量,減少化肥的用量,可使設施土壤恢復到健康狀態。經檢測,實施后土壤中的氮含量由187.25 mg/kg降到151.75 mg/kg,鉀由419.813 mg/kg降到132.649 mg/kg,磷由3.23 mg/kg增長到17.133 mg/kg,有機質由20.33 mg/kg增長到78.22 mg/kg。實施集成技術更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在集成技術處理后的設施內種植種植甜瓜,通過實地觀測,植株長勢健壯,抗病性增強,產品檢測農殘低,產品品質和產量都有提高。集成技術總投入6 060元(見表3),集成技術應用后通過田間隨機抽樣調查,項目試驗棚最高產量1 300 g/株,最低產量1 100 g/株,平均產量? 1 225 g/株;而對照最高產量1 050 g/株,最低產量900 g/株,平均產量1 000 g/株。試驗比對照每株平均產量多225 g,在春節前后甜瓜售價平均60元/kg,這樣試驗比對照每株多13.5元。每標準棚栽1 120株甜瓜,每標準棚增收1 5120元,純收益增加9 060元。

3? ?結論

1)種植玉米可以大量吸收土壤中多余的營養成分,尤其是氮素,可降低土壤酸化的程度。

2)生長表現。苗期:早發、生長快、主莖粗、節間短、葉片大而厚,開花早,病蟲害少,抗災害能力強;中期:長勢強壯,坐果率高,果實膨大快,個頭大,均勻,畸形少,上市提前10~15天;后期:越長越旺,連續結果能力強。重茬導致的死苗、死秧和病蟲害泛濫等問題得到解決,尤其是對根結線蟲、土傳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植株的抗病性、抗逆性增強。

3)產量表現。產量提高20%~35%,地溫明顯提高2~3 ℃。

4)品質表現。果實整齊,商品率高,顏色好,有光澤,品質提高。

5)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肥料的用量,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農藥用量減少。

6)改良土壤。通過集成技術的應用,棚內土壤結構有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土壤孔隙度增加,通透性增強,保肥保水性強,供肥時間延長,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板結及土壤鹽漬化明顯得到改善,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

參考文獻

[1] 沈謙,王進軍.土壤連作障礙發生的原因及其調控研究進展[J].鄉村科技,2019(13):111-113.

[2] 黃春生,熊明.連作障礙的產生原因及改善途徑[J].上海蔬菜,2010(05):62-64.

[3] 安志剛,郭鳳霞,陳垣,等.連作自毒物質與根際微生物互作研究進展[J].土壤通報,2018,49(03):750-756.

[4] 董克鋒,許美榮,張錫玉,等.保護地蔬菜土壤連作障礙的調控措施[J].長江蔬菜,2011(07):34-35.

猜你喜歡
集成技術連作障礙設施蔬菜
基于病蟲害綜合防治的人參連作障礙消減策略
基于病蟲害綜合防治的人參連作障礙消減策略
生態藥肥“黑勁豐”預防連作障礙效果研究
試析制藥企業MES與ERP的集成技術及應用
加快湖北設施蔬菜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思考
設施栽培蔬菜連作障礙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