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研究

2023-09-18 11:42陳燕華
考試周刊 2023年33期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數學課堂初中

陳燕華

摘 要:初中數學仍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數學學科的特殊性加上傳統的數學教育教學方式,總會讓學生感覺數學學科枯燥無味、單一古板,難以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問題教學法是一種問題式的教學引導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文章簡要闡述了問題教學法的概念和特點,分析了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應用的價值和意義,總結了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實現有效應用的具體策略和路徑,旨在提升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初中;數學課堂;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33-0051-06

一、 引言

新課標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通過初中數學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和素質水平,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數學創造和創新意識。但是,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數學思維開發和能力提升。結合針對性問題,展開推導和討論,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更能鍛煉學生自身的數學能力和思維,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二、 問題教學法

(一)問題教學法的基本概念

問題教學法就是將教材中所涉及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在整個過程中逐漸掌握知識、發展智力、鍛煉技能,進而提升學生自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問題教學法的實施過程當中,教師可能會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組織學生開展問題探索活動,引導學生發現知識問題、解決問題;還會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向學生說明這種問題情境下的思維邏輯關系。問題教學法實質上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溝通和互動、探索的問題平臺,讓學生以“問題”為線索,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發現問題,掌握技能,學會學習和創造,實現思維提升。

(二)問題教學法的特點

1. 創設問題情境

實踐證明,一定程度上“問題”、疑惑、矛盾是啟發思維的“催化劑”。它能讓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望下思維更加活躍,更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思維和課堂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思維開發。一般情況下,有經驗的教師都很擅長使用問題,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主動思考,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不斷探究、思考。教師有時會以提問的形式直接將問題拋給學生;有時會通過烘托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熱情;有時會通過演示引發學生感嘆,激發學生求知欲,引發學生主動尋求原因;有時會通過故意犯錯,引起學生共鳴,拉近與學生距離,引發學生反思,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等。

2. 主張“布白”藝術

所謂“布白”藝術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故意留有余地,利用這塊“留白區域”引發學生想象和探索,達到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和效果。這里的“布白”利用的就是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索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與此相對應的教學過程中的“實”是指實實在在的條條框框,為了強加記憶的生搬硬套,只有化實為虛,讓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探索和思考,推動學生有所進步。

3. 強調學生主體

問題教學法的應用目的就是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自主意識和主動性。在這里,人是主體,自然是客體,問題教學法就是一個將學生的學習地位從被動轉化為主動的過程。強調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綜合能力提升。

三、 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進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激起學生對數學課堂教學的興趣,有必要了解當下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優化和創新教學方法。

初中階段,長期“灌輸式”“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但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自主行動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不符合現階段教育發展需求。新時期,社會發展更需要頭腦靈活、思維活躍的創新型人才,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最關鍵動力之一。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地位,甚至由于課時的緊張,教師為了追求教學進度,很難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上,也常常會忽略在課堂上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互動時間,學生缺乏思考和互動,就難建立系統的數學思維,就難以形成自主自覺總結經驗、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效率會越來越低下,學習效果會越來越差。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下,當學生在數學課堂遇到問題和難題,沒有先自己考慮如何解決,而是直接尋求教師幫助,學生對教師的過于依賴,不利于學生后續的身心發展。

數學教師應該有意識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遵循時代發展的規律,保持與時俱進,才能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自主學習,才能在循序漸進中引導學生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法。同時,數學教師也要顧及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尊重和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為學生訂制不同的教學方案,更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四、 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應用的價值和作用

(一)提升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問題教學法就是通過設計針對性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現問題,自主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方式更能刺激學生的思維創造力。

(二)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初中數學學科相比小學數學難度有所增加,有著大量的枯燥計算和理論推導。問題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具象的生活實際結合,將抽象問題轉化成現實問題,刺激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思考,在實踐探索中增強知識記憶,提升學習效果。

(三)鍛煉學生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

問題教學法是一種互動性很強的教學方法,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應用問題教學法時常常會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共同探究和解決問題。小組成員在相互討論、共同探索的過程中,逐漸會產生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這種精神也是現代社會非常寶貴的一種精神品質,更有助于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

(四)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問題教學法是一定意義上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突破。數學教師通過使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幫助學生深度理解數學知識,逐漸掌握靈活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是數學學習方法的創新,也能更大程度上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五、 初中數學課堂應用問題教學法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適時性原則

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應用,關鍵點在于教師要把握好使用問題的時機,找到最佳點撥口,啟迪學生智慧,促進學生思維開發。比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正好被數學問題難住,多次嘗試都找不到解決問題辦法時,最需要教師的及時點撥和開導,這個時候數學教師就要化為“及時雨”,適時而教,可以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數學教師用于啟發和引導的問題深度要符合初中生心理和接受程度,也就是難易程度要適中,問題展開要循序漸進,實現恰到好處地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和發展。利用“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邏輯,將學生的思維水平提升到“最近發展區”。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也是一門辯證學問,要講求適時、適度原則。

(二)因人循序

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時,數學教師一定要認識到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性,啟迪性問題的難易程度設置、實施問題教學法的具體辦法都要因人而異??紤]學生個性追求的問題式教學方法的實施正好是數學教學與因材施教的結合,更提升了數學教學的針對性。除了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還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地發揮問題引導作用,讓學生的思維從一個具象階段發展到抽象階段,從個性化階段發展到一般階段,從簡單到復雜,有序引導,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思維活動有層次感、有邏輯感。有時還可以故意打破邏輯順序,也是為了引導學生跨越知識空白區實現思維跳躍式前進,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勇敢探索,小心求證,鍛煉學生直覺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三)反饋強化

反饋強化指的是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嘗試使用各種途徑和方法啟發學生思維的時候,要注意“聽其言,觀其行”。接收從學生身上所反饋的信息,并依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和優化教學方法和策略手段。這也是要求數學教師能夠在數學課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能從學生身上獲取更多有效信息。并且,對從學生身上所獲取的信息,教師也要及時針對學生反饋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刺激學生課堂探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恰到好處地表揚和肯定,會激發學生課堂思維更活躍,行為更積極。相反,如果來自教師更多的是批評和否定,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會被削弱。

六、 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有效應用的具體路徑

(一)鼓勵質疑,創設問題情境

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小的時候似乎總有問不完的問題,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問題”越來越少,初中數學課堂上問問題的要比小學、幼兒園階段少很多。究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學生知道得越來越多,都會了。而是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發生了一定變化。長期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上教師和書本的權威性更突出,很多時候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成為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角色。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實現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發展,數學教師一定要勇于打破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活力。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勵學生去質疑,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情境教學是數學教師常用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但是部分教師在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時候,往往會忽略設置問題,導致課堂情境的作用和優勢無法最大化發揮。事實上,要提升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索欲望。如果數學教師能夠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創設相應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和探索,逐漸地也能讓學生養成獨立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過渡時期,學生的行為會受到教師引導的影響。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習慣,督促學生進行自主預習,按照教師所設置的問題自主完成知識框架梳理和整理,再進行細致化講解。這種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發揮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和優勢,還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夯實數學知識,找到更多的學習渠道。

以華師大版初中八年級上冊數學中“平行線的判定”為例,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數學教學內容督促學生預習,結合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利用已知知識自行去尋找判定平行線的方法。然后再基于對學生預期情況的充分掌握下開展具體課堂教學。正式課程開始時,數學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內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關于平行線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對平行線有一個大致了解,鼓勵學生說說自己所了解的平行線構成和性質。也可以結合演示法,故意畫幾條錯誤的平行線,詢問學生:“這些是不是平行線?”在得到學生否定回答之后,鼓勵學生大膽說說為什么這些不是平行線。給學生留有足夠思考和相互探討的時間,讓學生實現自我歸納和總結,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結合教材知識,探索問題本質。整個問題情境設置時,教師的鼓勵非常重要,它不僅能讓學生樹立學習自信,還能將學生的興趣轉移到數學課堂上來,推動學生思考。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還能逐漸讓學生養成自主預習、自主思考的習慣,更加尊重和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結合學生課堂表現,教師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并依據此制訂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和計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氛圍中實現高效學習。

(二)傳輸提問方法,引導數學探究

數學教師既要鼓勵學生提問,又要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量提問。數學教師鼓勵學生提問,學生可能會有多種多樣的問題,也不乏會有一些摳字眼、鉆牛角尖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正常的數學課程進度,這意味著學生的思考還沒有思考到“點”上。這個時候教師就要有意識教給學生提問的技巧和方法,合理化選擇思考點,按照思維規律來進行提問,使用搭橋式、比較式、因果式、遞進式等方式進行科學質疑。結合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也能逐漸提出高質量問題,也從另一面代表著學生的思維方式逐漸步入正軌。

比如,華師大版九年級下冊會涉及和圓相關的知識點,圓的概念、組成元素、性質等。教師為了刺激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會以問題引入,相比直接輸出圓的概念,拋出疑問式問題更能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身邊有很多東西都是圓的?圓的車輪、圓的湯勺,還有什么?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發現的那些圓的東西?!睂W生的活躍度瞬間上升,回答:“橘子是圓的、鐘表是圓的、光盤是圓的、棒棒糖是圓的……”“那你們是怎么判定它們是圓的呢?”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學生不知道怎么更好地表達,開始相互議論,“它們沒有邊邊角角”“它是勻稱的”,伴隨著學生的激烈討論,教師用教具在黑板上畫下一個圓,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脫口而出:“它距離是一樣的?!薄澳膬旱侥膬旱木嚯x?”“中心到兩邊的距離?!彪S即,教師將教材上圓的概念解釋給學生,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整個過程,教師就是先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和討論,然后結合學生對知識的自我認知,在教師的引導下,推理出抽象的圓的概念。不僅將課堂氛圍瞬間帶動起來,也潛移默化中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知識傳輸給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也逐漸學會以熟悉的問題引入,學會問題轉換,實現自主問題探究。

(三)尊重學生主體,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使用問題式教學法無非是想讓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引導下深度掌握數學知識,并且能夠學以致用。自始至終,數學教師都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尊重和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升自身數學探究力和創造力。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內容相結合,一方面,拉近學生與數學學科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創設具體的生活化教學場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華師大版初中教材會在七年級下冊涉及“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相關學習。這部分內容具有一定抽象性和理解上的難度。數學教師這時就可以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實際將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抽象知識具象化體現,以具體的生活化情境問題引出課程理論。比如“旅行社要組織一批游客出游,如果租幾輛45座的客車,會有15個人沒有座位,如果租同等數量60座的客車,又會多出一輛車,其他車輛剛好坐滿,45座的客車一輛租金200元,60座的客車一輛租金250元,到底怎么租車才是最劃算的呢?”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方法,先分析出有多少人,然后再找到自己覺得最劃算的租車方式?!坝枚淮畏匠痰臄祵W知識能否實現更合理推理呢?我們試一下?!比缓笄腥攵淮畏匠痰闹R內容,展開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引導學生更快找到最合適的租車方法。結合學生實際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引入新的數學知識點,想讓學生明白的是,學習數學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數學學習也不是沒有用,學生通過數學系統化學習能夠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數學教師巧妙的問題設計不僅涉及了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內容,也涉及即將學習的知識內容,能引導學生很自然地實現新舊知識的連接,既可以鞏固舊知識,又可以深度掌握新知識,更有助于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以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引入課堂教學,是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學生將不再局限于抽象的理論知識,而是嘗試性地從生活實際中總結數學知識,建立起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這種方式更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也是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尊重。

(四)結合小組合作,開展問題教學

除了鼓勵學生在問題引導下自主探索、自主思考之外,還可以將問題式教學法與小組合作教學實現結合,讓學生以小組交流和探討的方式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將班級內部的同學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小組的劃分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盡可能每一組都涉及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強和較一般的學生:一方面,讓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學習一般的學生夯實基礎知識;另一方面,激發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多維思考,在反思和辯證對比中有更大進步。同時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通過合理分工合作,實現共同進步。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發揮引導和輔助作用,觀察小組成員行為,注重小組成員心理變化,聆聽小組成員反饋意見和建議,引導小組成員之間合理分工,積極參與討論,并派代表將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呈現給全班同學。小組合作與問題教學的結合,不僅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更加活躍,有生機,還能進一步調動學生之間參與問題討論的積極性,增進同學關系。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科本身就帶有了一定難度和抽象性,小組合作式的問題探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學學習難度,更有助于學生問題消化和吸收,逐漸增強學生學習自信。

比如,八年級涉及“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學習時,數學教師就可以使用小組合作和問題探究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小組共同探索經緯度表示的地理位置,讓學生對直角坐標系有一個邏輯上的把握。然后借助坐標法詳細講解直角坐標系,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練習。結合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逐漸能掌握關于直角坐標系的相關知識,并且這些所獲取的知識不僅僅來自教材,還來自學生在相互合作和探討中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數學教師設置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要結合初中生的接受程度和認知水平,不能設置過深的問題給學習小組造成過大的學習壓力,也要具備一定的合作探究性,能真正通過小組合作和問題探究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以合作形式有層次地展開問題探究,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層次掌握數學知識,還能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五)利用認知沖突,構建全新認知結構

如果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應用問題式教學法知識只是為了提出問題而提出問題,所提出的問題很容易脫離教學結構和教學目標,也難以借助問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的提升。所以,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教學知識架構,創設帶有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興趣,推動學生主動探索和思考。利用認知上的碰撞,學生又能逐漸構建起新的知識框架,既能幫助學生實現系統化學習,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比如,華師大版八年級的數學教材會涉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數學教師從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出發,可以設置如下的沖突性問題?!敖滩纳险f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那如果有兩個和其中一邊的對角相等的三角形,什么時候是全等三角形,什么時候不是全等三角形呢?”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帶有認知沖突的問題,也更能自然引發學生的探索欲。很自然,學生會在教師的沖突性問題的引導下,自覺拿起筆,進行操作驗證,逐漸通過自我探究給出相應的答案。數學教師提出這種認知沖突性問題的實質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在親自嘗試和摸索中逐漸發現、理解和領悟,獲取新的知識,循序漸進實現學生認知能力和數學思維發展和提升。

(六)及時總結、反思,提升問題實效性

在問題式教學法的引導下,通過師生互動,有的問題會順利解決,數學教師很自然就可以幫助學生重新整理思路,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推進學生持續發展。有時,也會在一個初級問題的基礎上又衍生出新的問題或者更廣泛的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引導至創造的道路上,讓學生成為創造者和創新者。傳統教育方式與新型的問題式教學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教師引導學生學與答,后者是教師引導學生提問和學問。因此,教師不僅要注重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還要保持對學生行為的實時觀察,順勢而為,及時引導學生反思和總結,最大限度發揮問題的實效性。一方面,作用于后續教師問題式教學方法的優化和創新;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和創新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七、 結論

綜上所述,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束縛,實現教學方法和形式創新,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已經成為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最根本選擇。問題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主張圍繞教學內容設計針對性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興趣,讓學生在親身實踐和自主分析中逐漸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引導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更加尊重學生主體,倡導發揮學生自身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是對學生數學思維、創造力的鍛煉,更有助于學生數學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提升。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應用問題教學法,要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教材內容,合理設計問題,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融入課堂,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耀峰.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教學法[J].智力,2022(16):45-48.

[2]謝曉輝.“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整合運用實踐研究[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2教學發展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一),2022:128-130.

[3]許瑞芳.初中數學問題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8):32-34.

[4]朱來娟.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智力,2022(8):118-120.

[5]王道生.例談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1(25):8-9.

[6]杜麗霞.關于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4):45-46.

[7]江俊俊.引用問題教學法激活初中數學教學的措施探究[J].考試周刊,2021(58):68-69.

[8]恵有盛.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2021(21):132.

猜你喜歡
問題教學法數學課堂初中
問題教學法在思修教學中的實踐
基于卓越電氣工程師培養的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改革
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數學課堂信息化中的“三適”探究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