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革命傳統教育需做到“三個堅持”

2023-09-18 08:00陳偉民
中國德育 2023年16期
關鍵詞:三個堅持常態化新時代

摘 要 優良革命傳統對新時代青少年成長具有熔鑄政治信仰、涵養理想信念、塑造品德修養和激發責任擔當的重要作用。當前,革命傳統得到大力弘揚與發展,但也存在代際傳承弱化、社會思潮侵蝕、影響停留于表面等實踐困境。新時代推進革命傳統教育,應堅持系統布局,積極探索革命傳統教育的機制,包括建立革命傳統資源開發利用機制、完善革命傳統傳播機制、構筑革命傳統教育實踐機制、搭建革命傳統教育多元協同機制、建立健全革命傳統教育保障機制。

關鍵詞 新時代;革命傳統教育;常態化

作者簡介 陳偉民,福州大學后勤黨委書記、副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021年,教育部印發《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要求中小學在課程教材、教育教學等育人環節全面落實革命傳統教育。在邁向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要推進革命傳統教育向更深層次發展,必須認真理解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價值內涵,深刻把握當前革命傳統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并強化頂層設計,扎實推進革命傳統教育常態化、系統化、規范化發展,從而真正發揮革命傳統對當代青少年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

一、堅持高位立場,

認真領會革命傳統教育的價值

革命傳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偉大斗爭實踐中書寫的紅色篇章,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智慧和強大的精神力量,對正處于“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的青少年具有獨特的價值意蘊。

(一)以科學的革命理論熔鑄青少年政治信仰

信仰是政治行為的先決因素。沒有科學、堅定、純粹的政治信仰,就好比沒有靈魂的皮囊在奔跑。如何使當代青少年成長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事關國家未來的發展,也是學校立德樹人工作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對青少年政治信仰的引領,從根本上說就是要使青少年堅信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真理性,通過對黨史、革命史的深入學習,解讀革命傳統的精神密碼在革命和建設中的生成和發展邏輯,增強對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的認同感,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及歷史規律的把握,從而深刻認識黨的政治屬性、政治理想、政治追求、政治品質。

(二)以崇高的革命理想涵養青少年理想信念

當今世界不同價值觀不斷生成涌現,各種社會思潮不斷交鋒碰撞。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網絡媒體的交互性不斷提高,短視頻、網絡直播、網絡游戲等新興事物沖擊著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也悄然改變著他們的行為習慣、處事方式與價值理念,部分青少年拒絕崇高,不求人生的價值,只管一時自我盡興,一味追求“肆意生長”的自由。但是當他們在遭遇挫折或困境時,又很容易喪失斗志,產生消極應對的人生心態,甚至表現出“躺平”“佛系”“喪”的態度?!案锩硐敫哂谔??!敝袊伯a黨歷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正是因為抱有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因為“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1]。只有堅定革命理想信念,發揚勇于拼搏、甘于奉獻、不怕犧牲、開拓進取的優良革命傳統,才能煥發干事創業的熱情,才能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三)以寶貴的革命精神塑造青少年品德修養

革命精神是革命傳統的核心和靈魂。中國共產黨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正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井岡山精神、偉大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個個鮮明的精神坐標猶如一串生動的歷史鏈條,構成了能夠涵養后人的獨特精神譜系,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和品格風范,蘊含著愛國主義情懷、集體主義觀念和共產主義信念。革命傳統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涵意蘊和價值導向上高度契合,都是鍛造社會主義社會公民道德品質和精神追求的重要營養源泉。[2]用優良革命傳統引領和塑造青少年,就是要提高廣大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大局意識、底線意識,全面提升廣大青少年思想品格、道德情操與價值修養。

(四)以磅礴的革命實踐激發青少年責任擔當

回望歷史,救國道路上,青年作為生力軍,傳播新思想、探索新道路,扛起革命重任,以青春之創造力和戰斗力在推動社會變革和進步中發揮著破舊立新的重要作用。當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也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凝聚億萬中國人民力量的偉大社會變革,需要廣大青少年在這場偉大的接力賽中,發揮先鋒力量,踐行新思想、新觀念,倡導新風尚、新規范,創造新知識、新科技,開拓社會主義新事業。同時,學習革命英雄榜樣的事跡和人生歷程,也有助于青少年直面學業、情感、職業選擇等方面的困惑,通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建立自由發展的意義世界,在社會革命的偉大實踐中練就過硬本領,不斷跨越前進道路上的“婁山關”“臘子口”。

二、堅持問題導向,

深刻把握革命傳統教育的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革命傳統弘揚愈加受到重視。革命傳統教育已融入課本、教材及研學實踐之中,其開展的形式、內容、載體等方面呈現出了蓬勃發展之勢。但是,受新媒體、青年亞文化以及社會思潮等方面的影響,革命傳統的教育與傳承工作也面臨一些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一)傳承挑戰:革命傳統面臨代際傳承弱化

革命傳統孕育并產生于革命戰爭年代,隨著革命場景的退卻,革命傳統“過時論”等錯誤思潮甚囂塵上,部分人認為革命傳統已然陳舊、過時。當代青少年享有豐富的物質文化,對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缺乏體驗,容易將波瀾壯闊的革命進程視為遙遠、抽象的圖景,對革命文化存在陌生感與距離感。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被海量的碎片化網絡信息所包圍,網絡內容充斥著娛樂化、庸俗化甚至低俗化的內容。此外,隨著親歷革命的老一輩人逐漸老去,老一輩親歷者與新生代傳承力量之間呈現出代際傳承與踐行弱化的傾向,從而削弱了青少年對革命傳統的傳承和價值認同。

(二)文化沖擊:革命傳統遭遇社會思潮侵蝕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不斷涌入,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多種思想雜陳。受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以及享樂主義等社會思潮的影響,革命傳統面臨被侵蝕甚至被解構的風險。尤其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出現,其以碎片化的敘事方式歪曲中國革命歷史,甚至抹黑黨和國家的形象,以戲謔式的手段惡搞革命英雄人物,從而導致革命傳統的價值主旨和精神內涵遭受曲解。意識形態領域的不良思潮與馬克思主義在一些領域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的現象容易形成疊加效應,從而使青少年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產生認識偏差甚至是錯誤的認知。

(三)實踐困境:革命傳統影響往往停留表面

教育實踐過程中,受市場經濟實用主義思維與消費主義文化的影響,對革命傳統存在拿來主義、臨時主義態度,青少年對革命傳統的認知往往停留表面,對革命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質容易止于短暫的感動,難以真正融入其日常生活中。這種實踐層面的形式化與淺層化表征,其根源在于對黨的光輝奮斗歷程缺乏系統認知和深入感知。概言之,從實踐層面看,革命傳統的傳承工作仍缺乏系統性構建和常態化教育機制,其傳承的內驅動力仍顯不足,離教育的生活化、生動化以及規范化還存在一定距離,因而還難以真正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境地。

三、堅持系統布局,

積極探索革命傳統教育的機制

作為育人的重要載體和手段,革命傳統其育人作用的發揮,遵循著由文化記憶喚醒到情感認同架構再到自覺傳承踐行的發展路徑,是一個過程化、系統性工程,大中小學應在遵循青少年認知規律、文化傳播規律、德育工作演進規律的基礎上,建立常態化教育機制,實現革命傳統教育的常態化、系統化、規范化。

(一)建立革命傳統資源開發利用機制

革命傳統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兩個層面,因此,有必要從這兩個層面對其進行深入挖掘與開發利用。一方面,深入研究革命傳統理論及知識譜系,考量革命傳統的民族來源、文本解讀以及中國特色。[3]通過搭建研究基地,拓展研究平臺,推進智庫建設,開展革命歷史文獻、口述資料與紅色文物的搜集整理,揭示革命傳統的產生淵源、發展脈絡與時代價值,進一步解決“理論徹底性”問題,并以理論的徹底性來提升革命傳統教育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對革命傳統物質資源進行保護開發,培養專業人才,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對革命傳統資源進行發掘、整理與保護,通過口述史、回憶錄等方式,記錄革命事跡、革命人物與革命遺跡等,將史料資料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課程資料和育人素材,拓展革命傳統教育的深度與廣度。

(二)完善革命傳統傳播機制

在傳播方式上,既要注重普及化的顯性知識教育,也要采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式的隱性教育,在傳播路徑、傳播載體和傳播平臺方面進行創新,實現其生活化、形象化和具體化傳播。[4]一是將革命傳統與課程相融通,將革命傳統教育融入大中小學課程的培養方案,并與思政課程有機融合,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同時,依托學生社團、第二課堂等,進行革命傳統通識教育。教學理念上,可以探索體驗型、互動型、沉浸式、實踐型等學習教育新模式;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項目式、專題式、體驗式教學,將自主探究式學習與良性互動式教學相結合。二是氛圍營造,將革命傳統有機融入大中小學校園文化中,打造革命傳統景觀、革命傳統傳播長廊,同時,利用五四運動以及建黨、建軍等重要紀念日舉行主題活動,開展“初心使命”等專題教育活動,形成特色文化活動品牌。三是構建立體化傳播平臺,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技術等新技術,發揮融媒體可視化程度高、沉浸感強的優勢,打造紅色網站,制作圖解、微場景、動漫、小游戲等網絡產品,占領輿論陣地。

(三)構筑革命傳統教育實踐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盵5]革命傳統教育也必須結合現實,系統地構建實踐體系。一是要組建宣講團,采取朋輩宣講模式,發揮青少年志愿者等的力量,利用社會實踐、社區共建、結對幫扶等機會,講好革命故事與英雄事跡。比如,通過朗誦和戲劇等方式重現黨史,把理論知識轉變成青少年可觸、可感、可體驗的藝術形式。二是要建設革命傳統教育實踐基地,利用區域革命傳統資源,設立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實踐基地,通過研學實踐活動,完成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互補,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互滲透。三是要打造實踐育人品牌,通過組織化、項目化運作,以“革命傳統+”課程體系為主要任務,以紅色宣講員、輔導師為抓手,以地域優秀文化、先進典型人物的精神內涵與實踐經驗為要素,打造特色育人項目品牌。

(四)搭建革命傳統教育多元協同機制

革命傳統教育常態化建設要遵循持久性規律,在教育主體、教育要素、教育環境等方面形成多元育人合力,構建起融合政府、社會、學校等主體在內的多元協同教育體系,并著力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使教育活動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由制度驅動到內在自我驅動的升華。具體而言,一是教育主體方面,強化革命傳統教育理念,形成統一思想,把握育人規律,并建立黨政部門、社團組織、學校聯動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統籌配合,協同推動革命傳統教育工作的完成。二是教育要素方面,創新革命傳統教育的形式與方法,采用專題化、項目化管理方式[6],并借助新媒體技術,夯實教育陣地,注重話語轉化,促進教育效果的提質增效。三是教育環境方面,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力量,營造宣揚革命傳統的良好氛圍,活化革命傳統資源,搭建起實踐育人平臺,加強高校與中小學校的銜接,形成全方位、多維度、寬領域的革命傳統育人新格局。

(五)建立健全革命傳統教育保障機制

健全的保障體系是革命傳統教育順利推進的重要抓手。一是從制度層面出臺革命傳統教育專項政策,指明革命傳統教育發展方向,通過頂層設計強化政策法規,明確各部門職能分工,協同推進課程綜合改革,將革命傳統活動納入學生素質拓展考核范圍,并予以學分激勵,同時強化經費保障,將教育活動支出列入大中小學校年度財政預算,實行專項撥付。二是配備革命傳統教育師資隊伍,選配具有較高政治素養和深厚家國情懷的教師組建專業化的教學團隊[7],定期開展師資培訓,進行理論學習與經驗交流,并在其年度考核、評先評優、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傾斜。三是建立考核評估機制,在學校發展規劃中設立革命傳統教育專項評價指標體系,內容涵蓋組織領導、實施過程以及工作實效等方面,形成操作性較強的評價考核辦法,形成常態化的考核路徑,保障革命傳統教育活動持久而穩固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3.

[2]唐志文.論革命文化對青年教育不可或缺的意義[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0(10):27-34+107.

[3]桑利娥.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7):151-155.

[4]田旭明.革命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8):84-88.

[5]習近平.“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N].人民日報,2021-03-07(1).

[6]馮剛,張發政.中國共產黨百年紅色精神譜系引領時代新人培育[J].中國高等教育,2021(5):4-6.

[7]吳德剛.深刻認識革命傳統教育的時代意義[J].人民教育,2021(7):6-10.

責任編輯︱劉 燁

猜你喜歡
三個堅持常態化新時代
以“三個堅持”做好水利人事工作
突出“三個堅持”破解流動黨員管理難題
歷史研究要做到“三個堅持”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高校郭明義精神建設的常態化機制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