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幼小銜接的價值、現狀與策略

2023-09-19 12:25尚文進
江蘇教育研究 2023年15期
關鍵詞:幼小銜接體育教學

尚文進

摘要:體育幼小銜接能夠在游戲化的幼兒園體育與學科化的小學體育之間搭建橋梁,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小學體育教學。當前,體育幼小銜接存在教師和家長認知不足、單向銜接、缺乏教研支撐等問題,要通過強化聯合教研、統籌活動設計、優化物態環境、調整課程內容、創設代入情境、完善教學評價等策略,促進體育幼小銜接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幼小銜接;體育教學;雙向銜接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3)15-0079-05

2021年3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并附有《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吨笇б庖姟芬?,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1]?!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體育新課標”)強調,加強學科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教學的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學習設計[2]?!?—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發展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3],健康為五大領域之首,其活動方式以游戲為主。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則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具有基礎性、健身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注重學生興趣激發、習慣與品質養成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注重幼小銜接,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入學適應期。

一、體育幼小銜接的價值

游戲化的幼兒園體育與學科化的小學體育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體育幼小銜接就是要在二者之間搭建橋梁,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小學體育教學。

從教學環境來看,幼兒園有活動室、區角、自然角等,其中體育器材豐富多樣,類別眾多,且場地布局多變,有一定的情境代入性。很多體育器材會根據幼兒實際活動的需要來擺放,能夠刺激幼兒的積極性與想象力,讓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自主選擇喜歡的器材,充分彰顯運動的天性。小學教學區與運動區一般相對獨立,課后學生自主活動的區域主要是教室門口或走廊,體育鍛煉則需要去運動場(館)。體育幼小銜接首先應做好教學環境的銜接,如在學生自主活動區域投放一些體育器材、在體育場地與器材上貼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圖片或動漫體育人物,以此來減少一年級學生對教學環境的陌生感。

從教學目標來看,幼兒園體育側重于健康領域中三個子領域的目標達成,即身心狀況(A.具有健康的體態;B.情緒安定愉快;C.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動作發展(A.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B.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A.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B.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C.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3]。小學體育屬于學科教育,具有一定的學科屬性,低學段的體育教學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學習有關運動的健康知識、發展體能以及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形成體育學習自律的意識以及良好的運動觀念,培養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為學習專項運動技能打好基礎。體育幼小銜接可以考慮在小學一年級適當降低體育教學目標,隨著學生運動技能儲備量與質的提升,逐步提高教學要求,直至達成體育新課標設定的教學目標。

從教學內容來看,幼兒園體育活動以走、跑、跳躍等簡單的基礎動作為主,主要培養學生的持久力、彈跳力、敏捷性、體能、平衡感等。小學體育教學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正確的身體姿勢,體驗多種移動性技能、非移動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等,還要掌握基本運動技能,會運用表示方向變化、速度頻率和力量大小等運動術語。體育幼小銜接可以將基本運動技能游戲化,同時將技能與體能有機融合,設計活動類教學內容,這樣既可以發展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又可以發展學生的體能,達成技能與體能的同步發展,為后續的體育學習打好基礎。

從教學組織來看,幼兒園體育活動以游戲為主,主要采用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方式,重點培養幼兒鍛煉的興趣,學習壓力較小?;顒訒r,幼兒在指定的區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場地器材,由教師帶領開展各類體育游戲,在游戲中獲得體能的發展,進行技能的學習,活動具有較高的自由度。小學體育課以學練為主,教師側重于運動知識的教授與動作的指導,根據體育新課標內容,合理設置基本運動技能,為體能和專項運動技能學練奠定基礎[4]。課堂以三段式或四段式為主,主要包括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結束部分,且每一部分均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分配相應的活動場地與器材,提出紀律要求與行為規范,教學的組織化程度較高。體育幼小銜接可以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稍作變化,提供多種常規的體育器材,在某些時段采用“體育超市”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練內容和方式,增強學練的自主性和選擇性。

從師生關系來看,由于幼兒園和小學體育教學環境、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的不同,幼兒進入小學后上體育課不再像幼兒園那樣相對寬松、自由,而是需要在遵守課堂紀律的基礎上,認真聽取體育教師下達的練習指令,按照要求完成學練任務。不少一年級新生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對體育失去興趣,甚至害怕體育教師。體育幼小銜接需要妥善處理師生關系,教師要采用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等互動方式多與學生交流,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以放松的心態完成學練任務。

二、體育幼小銜接的現狀

(一)幼小銜接認知存在誤區

如前所述,《發展指南》“健康領域”包含身心狀況、動作發展、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三個維度。筆者對江蘇省如東縣城鄉20所幼兒園的106位教師進行了走訪調查,有89.6%的幼兒教師非常關注幼兒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的培養;91.2%的幼兒教師對動作發展中的平衡能力、力量與耐力、協調性等身體素質的認識不夠,認為通過簡單的體育游戲就可以達成;78.7%的幼兒教師對身心狀況中的身體形態、情緒調控以及適應能力等基本不關注,普遍認為這些指標相對抽象,不好操控,很難在教學中找到有效的抓手。而大多數小學低學段體育教師對幼兒園體育的現狀了解不夠,對學生幼兒階段的運動技能儲備、身心健康水平等認識不足,普遍認為幼小銜接工作是幼兒園的事情,與小學無關或者關系不大,缺乏主動銜接意識。

在幼小銜接中,家長更多是讓孩子提前學習識字、算數等小學學科知識,而對孩子的身體形態、體質提升、體能發展、運動技能儲備等的考量相對較少。盡管《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第十二條第三款明確規定,禁止以集中授課方式實施漢語拼音以及漢字讀寫訓練、數字書寫運算訓練、外語認讀拼寫訓練[5]。但是,家長讓孩子上幼小銜接班提前學習小學知識現象仍普遍存在。

(二)幼小單向銜接現象普遍

《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改變銜接意識薄弱,小學和幼兒園教育分離的狀況,建立幼小協同合作機制,為兒童搭建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階梯,推動雙向銜接[1]。由調查訪問得知,大部分幼兒園與小學都沒有在幼小銜接上開展合作,通過雙向銜接實現銜接課程的整體規劃與設計,而更多地體現為幼兒園向小學的單向銜接。

具體到體育幼小銜接,幼兒園單向銜接主要表現在“借鑒”小學體育課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方法,比如簡單的原地隊列(立正、稍息、看齊、報數等)和行進間隊列(齊步走、便步走等)練習,讓幼兒提早進入小學學習模式,甚至將《發展指南》中健康領域的有關運動素養或拔高或摒棄,影響了幼兒體育學習、健康發展。小學對幼小銜接關注度不高,缺乏了解幼兒園體育活動規律和特點的興趣。由此,兒童的體育學習發展缺乏有效的過渡,特別是體育學習習慣的養成、運動學練方式的轉變、人際交往的適應以及行為規范的遵守等,都難以得到有效銜接。

(三)幼小銜接缺乏教研支撐

《指導意見》鼓勵學區內小學和幼兒園建立學習共同體,加強教師在兒童發展、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時解決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實踐中的突出問題[1]。但當前幼兒園和小學在學段聯動方面存在薄弱環節,缺乏對幼兒園入學準備階段和小學入學適應教育階段體育教學活動的深入剖析和整體設計,幼小銜接的聯合教研活動次數屈指可數,而且以幼兒園內的小專題研訓居多。由此,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在開展體育幼小銜接教學時,缺乏學校層面在聯合教研和培訓方面的支持,導致幼小銜接知識和能力儲備不足,突出表現為幼兒教師體育知識技能的缺失,日常教學中運動技能“不會教”或“教不會”。以跳短繩教學為例,多數幼兒教師只知道大班幼兒都要學會跳繩,滿足于幼兒能跳繩這樣一個結果,至于繩子長短的調整、跳繩方法是否正確、動作是否協調,卻很少去關注。再比如,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隊列隊形練習時對于“預令”“動令”的口令下達往往不準確,節奏不鮮明,導致幼兒在簡單的隊列隊形練習中無法精準做出規范動作,甚至動作錯誤或動作變形。

三、體育幼小銜接的策略

(一)強化聯合教研

《指導意見》要求推動建立幼小學段互通、內容融合的聯合教研制度[1]。教科研部門要開展幼兒園和小學教師體育幼小銜接專業培訓,建立市-縣-校一體化的體育幼小聯合教研機制,建構常態化、長效性的體育幼小聯合教研平臺,有條件的情況下助推家庭參與聯合教研。以江蘇省如東縣為例,每學期縣教體局組織一次小學(幼兒園)研訓工作會議,要求小學和幼兒園雙向互動、積極研究,把幼小銜接作為教研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教研計劃。在教育行政部門和研訓部門的組織下,各教研共同體開展系列體育幼小聯合教研活動。譬如,2022—2023學年度,如東縣錦繡幼兒園教育共同體聯合如東縣實驗小學教育共同體先后在五所小學、幼兒園組織了“讓游戲嗨起來”(研訓目標:變通組織體育游戲)、“健康行為伴我行”(研訓目標: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科學用眼從我做起”(研訓目標:自我判斷用眼疲勞)、“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研訓目標:規范組織小型體育競賽)、“發展平衡,幸福成長”(研訓目標:掌握3~5種發展平衡能力的方法)等體育主題聯合研訓活動,讓全體參與人員受益頗多。

(二)統籌活動設計

《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提出:大班下學期,通過參觀小學,與小學生面對面交流、體驗小學課堂等方式,幫助幼兒初步了解小學的學習生活[1]。在幼小銜接中,幼兒園要組織大班幼兒定期去小學進行“一日游”,體驗小學體育課的環境與氛圍,共同參加集體學練活動,激發兒童對小學的向往。同時,小學體育教師也應主動了解幼兒園體育教學,比如定期去幼兒園進行學習觀摩,體驗幼兒的一日體育活動,把握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狀況、運動技能掌握規律,了解幼兒園運動類課程教學的路徑和模式,提高幼小銜接課程教學的質效。

(三)優化物態環境

《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強調,創造條件為新入學兒童提供相對獨立的活動場地,提供與幼兒園相近的運動器材和設備,確保兒童充足的體育活動時間,讓兒童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1]。小學可在一年級教室外設置一些與幼兒園相似的運動區,提供簡單易操作的運動器材和設施,讓正處于入學適應教育階段的學生可以像幼兒園一樣,課余時間隨時能去“玩”。以如東縣掘港小學為例,學校先后投資60余萬元,在一年級教室門口增設“跳躍區”“投擲區“攀爬區”等多功能且可變性強的區域,大大減緩了學生離開幼兒園的心理落差,為學生提供了身心上的“緩釋空間”。

(四)調整課程內容

一年級的體育課程安排盡量以游戲為主,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組織多樣性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穿插體育專項技能的訓練。小學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園提供的兒童體能發展情況統計,結合兒童的心理特征,適當安排游戲化或生活化的體育課堂活動,從基礎的體育游戲入手,慢慢引入基本運動技能的練習。在教學內容上,學生入學初可以基本體操中的翻滾、攀爬等基礎技巧學練為主;學生入學兩個月左右,基本能夠適應小學體育課的運動負荷,同時和教師初步形成了穩定、和諧的師生關系,此時加入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練,能有效實現高質量的幼小銜接課程教學。而類似跳躍和投擲技能,需要學生具備走、跑、翻滾和攀爬等基礎技巧,則可以安排在學期過半之后。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扎實的運動技能基礎之上,快速掌握諸類技術動作的重難點。

(五)創設代入情境

教師要優化一年級體育教學的活動設計和活動表現形式,以幫助學生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有效過渡。在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練中,教師要盡量貼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行為習慣,適當安排體育游戲類活動,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創設具有代入感的運動情境,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意愿和學習體育運動技能的熱情,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體育活動。譬如,在小學一年級足球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球性練習環節設計成游戲“紅綠燈”,讓學生在口令“紅燈停、綠燈行”的引領下自由完成多種形式的原地揉球、踩球和行進間拉球、撥球等。這種情境化教學設計,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對規范體育教學的陌生感,大大縮短幼兒園體育與小學體育之間的距離。

(六)完善教學評價

《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要求,改革一年級的教學評價方式,重點聚焦教師是否熟知兒童身心發展狀況和特點,課程實施是否能有效幫助兒童適應小學生活[1]。在體育教學評價上,幼兒園教師以鼓勵式評價為主,而小學體育教師更注重評價的客觀性,對學生做出較為嚴格、科學、系統的專項評價。部分學生不適應小學體育評價方式,產生挫敗感,影響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因此,應注重教學評價上的幼小銜接,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采取合適的評價方式,如:摸摸頭、拍拍肩等肯定性的肢體語言,用悄悄話的形式進行單獨溝通提醒,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表現,找出每一位學生身上的優點并予以鼓勵,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優勢,增強學習的信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EB/OL].(2021-04-09)[2023-02-2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4/09/content_5598686.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前言4.

[3]教育部關于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通知[EB/OL].(2012-10-09)[2023-02-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1210/t20121009_143254.html.

[4]季瀏.我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體育科學,2022(5):9.

[5]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EB/OL].(2012-01-12)[2023-02-16].http://www.jsrd.gov.cn/qwfb/cwhgb/d_6419/201204/t20120419_65682.shtml.

責任編輯:楊孝如

猜你喜歡
幼小銜接體育教學
幼兒園如何做好數學教育的幼小銜接
又看“幼小銜接”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職高體育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