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多樣性保護背景下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探討

2023-09-21 18:02李才慧徐爽
廣西植物 2023年8期
關鍵詞:法律規范產業化可持續發展

李才慧 徐爽

摘要:《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要求堅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維持機制的原則,探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愿景的實現路徑。云南擁有全國乃至全球都極為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形成了獨特的“食用菌文化”。然而,隨著天然菌類產品越來越受歡迎,野生食用菌的采集銷售量大增、產值高漲,背后潛藏野生食用菌數量銳減,部分野生食用菌類群處于瀕危、易危的境地。

該研究在調查云南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利用現狀的基礎上,梳理了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薄弱、無序采集、亂采、濫采等因素都危及野生食用菌資源的生存和發展;與此同時,相關產業標準的缺失也極大阻礙了云南野生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鑒于此,該文提出以下三點建議:(1)加快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與發展的專門立法,不能停留在目前碎片化或者混同化的立法狀態,也不能只滿足于本地的政策性保護。(2)構建野生食用菌采集、銷售(包括國際貿易)、加工、運輸等標準體系,對野生食用菌進行分類分級精準保護,尤其對采集國家保護類群應當逐步建立起采集許可證體系。(3)強化全產業鏈技術支撐,推進野生食用菌種質保藏、人工培育、精深加工等科技體系建設。期望該研究有助于野生食用菌的采集、加工和流通有標準可依,資源的保護利用有政策可查,并為野生食用菌的保護、利用和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關鍵詞: 生物多樣性保護, 野生食用菌, 產業化, 可持續發展, 法律規范

中圖分類號:Q9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0-3142(2023)08-1446-11

Explo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ild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LI Caihui, XU Shuang*

( Law School,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 )

Abstract: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requires adherence to the principle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maintenance mechanisms, exploring the path for realizing the beautiful vision of “coexisting harmoniously with nature.” Yunnan has extremely rich wild edible fungus resources, forming a unique “edible fungus culture.” In order to improve peoples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wareness, to promote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wild edible fungus resources, 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s wild edible fungus industry, we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Yunnans wild edible fungus resources based on the sorting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policy documents at both the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natural mushroom products, the production and output value of wild edible fungus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the number of wild edible fungus has sharply reduced, and some wild edible fungus populations are in a state of endangered and vulnerable. Weak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wareness, disorderly collection, and other factors all endange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wild edible fungus resources. Meanwhile, the lack of relevant industry standards also greatly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wild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Yunnan.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 To accelerate the special legislation fo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ild edible fungus resources, not staying in the current fragmented or confused legislative state, and not only satisfying local policy protection. (2) To construct a standard system for wild edible fungus collection, sale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trade), processing, transportation, etc., accurately protecting wild edible fungus, especially for the collection of nationally protected populations, a collection license system should be gradually established. (3) To strengthen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s, such as wild edible fungus germplasm preservation, artificial cultivation, and advanced processing.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push forward the further suppl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tandards for wild mushroom collection, processing and circulation, and the policies for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provide the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protection, ut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ild mushroom industry.

Key word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wild edible fungus, industria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gal regulation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于2021年通過了《昆明宣言》,第二階段會議于2022年就《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達成一致,在人類面臨多種環境問題的背景下,強調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培育壯大食用菌產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共中央 國務院,2023)。作為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云南擁有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陳勛儒,2019),為了加強野生食用菌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發揮云南得天獨厚的食用菌資源環境優勢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年出臺了《云南省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云南野生食用菌的產業化發展做出規劃,明確要求加快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品品質、擴大栽培規模,到2022年全省食用菌農業產值達400億元、綜合產值達1 000億元(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

與此同時,學界在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野生食用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臧穆等(2005)通過屬種、菌類分布等對云南食用菌生物多樣性進行考察并提出保林育菌、合理采集的資源保護建議。于富強和劉培貴(2005)通過對云南林下野生食用菌資源的調查研究,提出消費需求的增加、生存環境的破壞導致交易的野生食用菌種類和數量逐年下降,應通過加大投入、菌林共生等途徑予以保護。楊祝良(2002)提出在開發過程中應防止野生食用菌資源過度采集,要采取有效統一管理,合理適度采集,有計劃地限制性開發。在產業發展方面,張琳等(2021)認為需要有關部門結合食用菌產業發展特點,在資金需要和金融服務等方面制定促進產業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主張云南應建立區域公用食用菌品牌,并形成多方利益共擔共享機制(張琳等,2022)。劉韻然等(2022)通過對美國拒絕進口和進口預警的食用菌產品情況進行分析,指出出口食用菌存在雜質、微生物超標、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普秋榕和王紅漫(2018)則從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分析云南食用菌產業的出口,指出野生菌安全標準體系不完善、生產加工企業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低、供應鏈風險大、溯源難等問題。邰麗梅等(2022)通過分析松口蘑產業標準與技術創新的現狀,指出保育、保鮮、產品、污染物等標準仍有提升空間。李伯婧(2020)針對野生食用菌法律保護存在的資源開發、品牌專利保護、品種權益保護等不足,提出落實資源開發保護利用法、強化品牌專利權、完善品種權益保護法等建議。

要實現野生食用菌產業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通過科學管理和有效規范來保護物種,尤其需要通過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推動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和產業的協同發展。鑒于此,本研究以野生食用菌可持續利用為目的,從云南野生食用菌開發利用入手,探討以下問題:(1)云南野生食用菌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存在問題;(2)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政策法律文件的內容與實施狀況;(3)在現有基礎上構建野生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機制。

1云南野生食用菌資源及產業現狀

1.1 食用菌資源豐富

食用菌,也稱蕈菌、蘑菇,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質(或膠質)子實體(fruiting body)或菌核(sclerotium)類組織并能供人們食用或藥用的一類大型真菌,屬于真菌界。蕈菌是獨特的高等真菌,一生大部分時間以菌絲(hyphae)狀態存在于土壤或樹木中,只有在繁殖期才會形成子實體,也就是我們采摘的蘑菇。自古以來,蕈菌是許多民族餐桌上的佳肴,在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富集的云南,一直有“吃菌”的傳統。目前,民眾日常生活消費的食用菌主要分為野生食用菌和栽培食用菌兩大類(溫新榮,2019)。

目前,云南已發現野生菌124科599屬2 753種,占全國已知大型真菌總數的57.4%,同時擁有一定數量的本地特有物種。全球已知的野生食用菌有2 500余種,中國有1 00余種。云南野生食用菌有900余種,約占世界食用菌種數的36%,約占全國的90%,是重要的野生菌富集地。(楊祝良,2022)。

1.2 產量大、產值高

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是云南野生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根據2021年度全國食用菌統計調查結果,云南全年食用菌產量85.15萬噸,同比增長14.01%;產值324.93億元,同比增長15.53%。其中,野生食用菌自然產量50萬噸。云南野生食用菌產量、產值均居全國第1位,商品野生食用菌占全國的70%以上(中國食用菌協會,2022)。

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是云南人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其對人均增收貢獻要高于其他種植業?,F階段,云南野生食用菌年貿易量15萬~20萬噸,占全國野生食用菌市場份額的70%,是云南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小小的野生食用菌撐開了云南人民的致富傘,全省129個縣(區、縣級市)幾乎都有可采的野生食用菌,受益人數超千萬,解決了十萬多人的就業問題(楊祝良,2022)。

2云南野生食用菌保護和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生物多樣性受損、資源破壞嚴重

野生食用菌色味俱佳且富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隨著采集、加工、貿易的活躍,對野生食用菌物種及其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姚一建,2020)。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以下簡稱《紅色名錄》)顯示,云南假地舌菌(Hemiglossum yunnanense)近130年未重新發現,疑似滅絕,云南分布的野生食用菌有1種瀕危,16種易危(表1)(生態環境部 中國科學院,2018)。

其中,巨孢奇塊菌(Paradoxa gigantospora)由于遭受人類過度采挖,生存狀況面臨嚴重威脅,處于瀕危狀態。攀枝花塊菌(Tuber panzhihuanense)和中華夏塊菌(T. sinoaestivum)等塊菌由于過度采挖、采挖方式不良,種群數量和成熟個體數量受到嚴重影響。冬蟲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和老君山線蟲草(O. laojunshanensis)受環境氣候變化、過度采挖和子實體成熟散發孢子前不良采挖的影響,數量減少且分布范圍不斷萎縮。受人類采挖的影響,部分近危野生食用菌種的生存受到一定威脅,若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保護,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處于易危、瀕危甚至極危等狀態。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松口蘑(T. matsutake)等部分物種無法人工栽培,主要依賴野生資源,但野生資源有限,種群資源的減少顯著,達到易危等級。根據評估顯示, 受威脅的食藥用菌占大型擔子菌物種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大部分依靠野生資源,過度、不合理的采挖嚴重威脅其生存,如松口蘑的采挖大部分在子實體成熟之前,孢子還來不及散發,導致土壤中的菌源不能得到補充,影響其再生能力?!都t色名錄》顯示過度、不合理的采挖以及不良的采挖方式破壞了野生食用菌的再生能力,是威脅野生食用菌資源存續的主要因子(生態環境部和中國科學院,2018)。

同時,根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以下簡稱《保護名錄》),冬蟲夏草、松口蘑、中華夏塊菌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農業農村部,2021)?!都t色名錄》從植物學等角度,進行物種多樣性及保護研究,劃分出易危、瀕危等不同程度需加以保護的野生菌種類;而《保護名錄》則是從法規的角度,列出需保護的物種,并規定特殊的保護措施。兩者都是野生食用菌保護的重要依據,都指明一定種類的野生食用菌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護。

2.2 產業發展不規范

野生食用菌產業涉及采集、加工、銷售(貿易)等多個環節?,F階段,云南野生食用菌產業在政府的支持和領導下,產值產量有了進一步提升,保育促繁與馴化技術、食用菌標準化建設等產業基礎都有了一定突破,但仍存在諸多問題與挑戰。

第一,缺乏系統完備的采集規范。采集方式不科學,無序采集、亂采和濫采。受經濟效益的驅使,群眾無視野生食用菌的資源可持續對野生食用菌的采集簡單粗放,采集童菌、破壞菌絲和野生食用菌生長環境,嚴重影響野生食用菌產量及質量的可持續。據有關人士介紹,2009年怒江貢山的塊菌(松露)產量為12~15 t,而2017年已經驟降為1 t左右,可謂是斷崖式下降(張良和張黎,2019)。同樣,松口蘑主產區香格里拉2019年城區松口蘑市場銷售量為700 t,2020年為750 t,2021年降至450 t。

第二,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目前,云南野生食用菌產業主要以鮮貨及干制品為主,如松口蘑有鮮品、冷藏(冷凍)、鹽水三種產業類型,產業鏈短。同時缺乏有效的深加工,如背柄紫靈芝(Ganoderma cochlear)、靈芝(G. lucidum)具有養心安神、滋肝健脾等藥用價值,松口蘑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但目前各類食藥用菌的藥用價值未得到有效開發。

第三,缺乏系統完備的產業標準。目前,云南野生食用菌市場一般根據野生食用菌的大小歸類劃分,不同大小的野生食用菌對應不同價位,缺少野生食用菌依賴極強的產地標識。并且,銷售的野生食用菌以鮮品為主,產品種類單一,而國際市場對野生食用菌的需求主要以罐裝、鹽漬、干品為主,這些產品需執行國際標準,云南乃至國內市場缺少相應的標準對接。此外,在野生食用菌的運輸環節,冷鏈等運輸技術及標準缺失,極可能導致運輸途中對野生食用菌的污染,破壞其品質;并且部分商家可能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損害消費者權益。這些問題都不利于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場規范的確立。

3現有法律政策分析

通過對云南野生食用菌資源及其產業現狀與問題的分析可知,資源破壞、生物受損、產業發展不規范等問題嚴重阻礙了野生食用菌資源生物多樣性保護,阻礙了野生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完備的規范系統,需要相關的規范進行規制監督。在“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背景下,云南野生食用菌的采集、銷售(包括國際貿易)、加工運輸、培育等多個環節都會涉及并影響其保護與可持續利用,下文將梳理國家法律、地方性法規、規章及政策文件中的相關規定,并在現有規范依據基礎上探討野生食用菌資源開發利用機制的構建。

3.1 采集

對野生食用菌的采集,主要涉及采集證、采集行為以及與采集相關的資源保護問題。我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及附件《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云南省森林條例》以及省內野生食用菌供應基地出臺的法律政策文件對此都有規定。

3.1.1 《野生植物保護條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及其附件《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顯示,部分野生食用菌,如冬蟲夏草、松口蘑、中華夏塊菌等,屬于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兑吧参锉Wo條例》規定,采集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要有采集證。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發放采集證并抄送有關部門備案。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采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時,應嚴格遵循采集證確定的采集數量、種類、地點、方法等內容,規范開展采集活動。各地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積極開展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采集監督、檢查工作,并將有關情況及時報告上級部門或機構。

3.1.2 《云南省森林條例》《云南省森林條例》針對本省境內豐富的食用菌資源,作出了專門性規定:對于林下的食用菌資源,各級政府應當制定規劃,采取措施,加強保護和管理,合理開發利用食用菌資源。該條例規定采伐林木要有采伐許可證,采集高價值野生植物需要采集證,但野生食用菌是否屬于“高價值”野生植物、可否直接適用該條款不可知。該條例第七章規定了損害林木資源導致生態損壞后的各類處罰措施,但對于林下資源野生食用菌的破壞,未規定相應責任。對此,我們建議:云南省可根據境內野生食用菌資源富集的省情,比照具有特殊價值的野生植物資源,采用單列的方式明確規定林下野生食用菌的采集等準入方式,將野生食用菌的保護和利用從源頭上納入科學立法軌道,而不是將其與其他物種資源混同在一起,處于法律規制的“灰色地帶”。

3.1.3 云南省地州野生食用菌保護的規范性文件及做法云南省內根據野生食用菌資源分布、產業發展基礎等確立了77個野生食用菌保育及供應基地縣,縣、州也出臺了一些保護野生食用菌資源的政策性文件。

2008年,盛產松口蘑的迪慶藏族自治州就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松茸資源保護的通知》。該通知通過規定采集前進行科學采集培訓、傳授采集方法,采集時明確,禁采童菌,規范采集工具,禁噴藥物摻異物,采集后經營管理,對不成熟、噴灑農藥的松口蘑予以沒收并罰款,引導和規范農民采集松口蘑的行為(楊璐敏等,2020),構建松口蘑采集規范體系。2022年6月,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發布《關于禁止采集、出售、收購、運輸松茸童茸和開傘松茸的通告》,對采集和消費童茸和開傘野生食用菌的行為予以禁止,劃定采集區、實行輪采輪休、采后回填,并要求各地將該通告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構建村規民約、行政處罰、刑罰相結合的處罰體系。此外,迪慶藏族自治州、麗江市等地人民政府,根據《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頒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采集證》(松茸采集證),審批規定采集的數量、范圍等事項,監管企業在獲得許可后的采集行為。與此相類似,楚雄市人民政府發布《松茸采集辦法》地方標準,對采集工具、采集大小、采集后科學留種等進行規范;制定《楚雄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資源保育”,積極推廣野生食用菌保育技術和措施(楚雄市人民政府,2019)。

迪慶藏族自治州、楚雄市等地關于采集野生食用菌的系列規范對引導民眾科學有序采集、監督管理企業采集具有重要作用。在這一方面,對蘭花品種的保護也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做法。與野食用菌過度采集導致瀕危、易危類似,過度采收已對西雙版納地區蘭花品種的多樣性造成嚴重威脅。有學者建議采取行動阻止:針對觀賞性蘭花,制定保護政策,鼓勵國家或私人進行人工育種,用于商業用途;對于野生藥用蘭花,建議采取鼓勵人工栽培和自然棲息地栽培相結合的政策,減少對野生品種的需求壓力(Hong et al., 2015)。目前,“中國野生蘭花之鄉”湖北黃岡羅田司法部門對用短視頻直播非法采挖上萬株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蕙蘭等野生蘭草并出售的行為,以涉嫌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論處。這應引起野生食用菌采集利用的重視。對野生食用菌可采取人工育種和持證采集的分流分級保護措施。一方面,鼓勵人工育種替補;另一方面,被列入重點保護名錄的名貴菌種的采集需有采集證,受主管部門監督,并設置報告制度。為了更有效地對云南區域范圍內各類野生食用菌的采集行為進行規范,我們建議通過專門立法,專章規定采集相關內容??砂凑諅€人與企業兩類主體,精準設置采集許可證、采集方式、采集監管等內容,構建行政處罰、刑事處罰、村規民約相結合的保護體系。

3.2 銷售(包括國際貿易)

現階段,云南野生食用菌產業以鮮品、干制品的售賣為主,相關規范主要有產品銷售標準。野生食用菌的銷售與其采集密切相關,僅僅依靠規范野生食用菌的采集并不能有效禁止經濟利益驅使下的不良采集行為,尤其是個人采集行為。以銷售標準為依據禁止或限制不合格野生食用菌的流通,既能保證產品質量,打造品牌,又能“倒逼”規制,引導采集行為。

3.2.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該標準中的GB 23200.15,規定了食用菌中農藥及相關化學制品殘留量的測定,將野生食用菌與人工種植食用菌適用同一標準。與人工種植的栽培致污不同,野生食用菌致污多由采集后加工、運輸導致,并且野生食用菌種類豐富,各菌株間的生物特性存在差異,在標準的制定上應有所區分(普秋榕和王紅漫,2018)。同時,野生食用菌受污染物限量指標影響較大,其對品牌打造有不利影響。食品標準影響相關市場發展,針對野生食用菌的同一化標準缺乏針對性,對于野生和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應采用區分細致的標準,便于其產品監管和市場化發展。

3.2.2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松茸及其制品》《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松茸及其制品》對松口蘑及其干制品的各類理化指標、農藥殘留限量、生產加工衛生等內容作出了規定,要求松口蘑及其干制品的產品加工、食用達到相應的標準(云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2023)。食品安全涉及端上餐桌、送進口中的食物安全性與民眾身體健康,從來源上對松口蘑的可食用標準加以明確,可進一步向上游溯及規范松口蘑的生長、采集及加工。2020年6月,《塊菌(松露)鮮品質量等級規格》(GB/T 38697—2020)對塊菌(松露)鮮品的等級規格等進行規定,按照直徑、重量、成熟度等劃分不同等級的塊菌(松露)鮮品。不過目前,《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僅就松口蘑鮮品和制品的食品標準作出規定,《塊菌(松露)鮮品質量等級規格》也局限于塊菌(松露)鮮品的規定,其他種類的野生食用菌尚未制定明確標準,這就亟須加快標準出臺的進程,細化各類野生食用菌的理化標準、生產加工衛生要求等內容。

3.2.3 《云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標準體系》(DB53/T 660—2014)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云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標準體系》(DB53/T 660—2014),以野生食用菌和栽培食用菌的技術基礎、產前技術、產中技術、產后技術分別構建標準體系。其中產前技術標準列出牛肝菌、干巴菌鮮品質量等級規格的制定計劃,但至今相關質量標準仍未制定出臺。標準缺失必然導致國內市場交易無序,影響大規模產業化發展,也不利于與國際對接。

《出口鮮松茸檢驗規程》(SN/T 3693—2013)規定了出口松口蘑的抽檢、檢驗、檢驗結果判定、不合格處置等標準,并按照六個基礎級別劃分從中國云南輸往日本的松口蘑級別。目前,羊肚菌、冬蟲夏草、塊菌(松露)等主要出口單品的標準缺失,影響“云菌”品牌建設。

3.3 加工、運輸

3.3.1 《食用菌罐頭質量通則》(GB/T 14151—2022)該通則將于2023年8月實施。對清水罐頭、調味食用菌罐頭、食用菌醬罐頭合格品質量標準進行了規定,是食用菌產業加工的重要標準,但標準未區分人工與野生食用菌、不同菌種的質量標準,僅清水罐頭部分對蘑菇、香菇、金針菇、草菇、滑菇、猴頭菇制定專門標準。

3.3.2 《云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標準體系》(DB53/T 660—2014)該標準體系列出了牛肝菌速凍品、松口蘑保鮮品、出口牛肝菌、出口松口蘑、出口羊肚菌加工環境技術標準的制定目標,但目前各項標準仍處于待制定狀態。生產設備方面提出松口蘑凍干品生產設備技術條件和從業人員健康技術標準的制定目標,也處于待制定狀態。該標準體系為相關野生食用菌加工標準提供了制定參考,即可從加工工藝、加工環境、生產設備、從業人員等多維度構建野生食用菌的加工標準體系。

運輸直接關聯野生食用菌的銷售質量,完備、科學的運輸體系能減少運輸對野生食用菌品質的影響,穩定產業品質,是“云菌”品牌打造不可缺少的條件。該標準體系列出了野生食用菌儲運技術要求、牛肝菌速凍品流通規范等運輸技術標準,但目前相關標準有待制定。

3.3.3 《云南省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對云南野生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目標作出了明確規定:著力打造“云菌”公用品牌,鼓勵產業標準化發展,構建食用菌質量可溯源、風險可管控的安全體系。該意見對于云南野生食用菌從加工到市場化等整個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但其中一些具體內容還需法律法規文件加以充實。例如,野生食用菌的加工以及生產、檢驗檢測、交易等相關的行業規范,現階段還沒有完備的標準與之適配。

3.4 培育

3.4.1 《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作為我國第一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地方性立法,該條例從物種和基因保存的角度,將云南行政區域內所有“野生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資源”納入體系化、網絡化保護范疇,其中包括珍稀的、極小種群的以及云南特有的某些野生食用菌物種。這一條例是野生食用菌保護法治化的“傘型”立法,為包括野生食用菌在內所有野生生物資源提供了總體性保護。

3.4.2 《云南省省級作物種質資源圃(庫)管理辦法》該管理辦法是云南省為加強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按照該管理辦法規定,云南作物種質資源圃(庫)重點收集保存的對象包括優異、稀有或者具有地方特色的作物種質,各種作物的野生種,具有重要經濟價值或科學研究價值的種質資源,引進的外來優良作物種質等(云南省農業農村廳,2020)。很明顯,冬蟲夏草、松口蘑等野生食用菌都屬于優異、稀有且具有重要經濟和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種質,應納入作物種質資源圃。

2021年3月云南省發布的《第一批省級作物種質資源圃》,其中包括茶樹、桑樹、熱帶果樹、薯類、甘蔗、野生稻及藥用植物等17個種質資源圃(云南省農業農村廳,2020),卻未涵蓋野生食用菌或者野生菌種質資源圃。

4加強完善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利用的建議

對野生食用菌保護利用的現有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的梳理與分析發現:第一,就目前的野生食用菌立法,野生食用菌主要被置于“特殊價值的野生植物資源”中,與其他野生植物資源混同保護;一些名貴野生食用菌雖被列入保護名錄或者瀕危物種紅皮書中,但依然需要長期保護的具體立法規定加以支撐。野生食用菌作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采集要有采集證,但目前云南僅有部分地州出臺了采集相關政策法規且主要集中在“方案”“通知”“倡議”等政策性規范文件的層面;由于地域限制、文件層級的限制,仍會存在保護或規范不足。第二,銷售、加工、運輸、培育各階段都缺乏系統完備的法律規范和產業標準,野生食用菌采集不良、零散銷售;運輸、存儲不成熟;培育不足等嚴重限制其產業化、可持續化發展。第三,野生食用菌開發利用具有特殊性、技術性等特征,產業化需要一定科學技術的支撐,行業協會、研究院等相關組織對其可持續發展利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1 堅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發展原則

2021年10月,《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發布,強調“要加快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法規,鼓勵各地出臺適應本地之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相關政策制度?!保ㄖ泄仓醒朕k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2021)。同時,《昆明-蒙特利爾框架》也在建構生物多樣性方面做出承諾,為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的開展提供了契機。作為云南生物資源的重要部分,野生食用菌開發利用的全面保護亟待開展。

目前,野生食用菌資源已經出現過度采集、不良采集、監督不力的問題,部分菌種瀕危、易危。若不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對野生食用菌予以保護、規制野生食用菌資源的無序開發利用,將威脅野生食用菌資源的存續,嚴重損害云南的生物多樣性。因此,應盡快立法、建立相關標準體系,并在此過程中堅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原則,從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野生食用菌資源可持續的角度出發,規范人們對野生食用菌開發利用過程中的采集、銷售行為;提高民眾的生態保護意識,保護野生食用菌生長環境;加強監督,對破壞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行為進行打擊。

4.2 加快野生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專門立法

《云南省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產業發展作出了宏觀規劃,可以此為契機,盡快將這一政策文件和發展綱要轉化為法律文件,制定出面向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專門法律法規,為云南野生食用菌的發展提供長效制度支持,使得野生食用菌的采集、銷售等有可依可控的操作規范,政府部門對野生食用菌保護利用的監管有可執行的依據,野生食用菌以及依托野生食用菌的食用菌培育產業在法治化軌道上高質量運行。

迫切需要針對野生食用菌的專門性立法,而不能僅僅停留在碎片化的或者混同化的立法狀態中,也不能只滿足于本地的政策性保護。應盡快出臺《云南省野生菌資源保護辦法》或《食用菌產業發展條例》,對野生食用菌保護利用作出全面規定,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部分: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對野生食用菌資源進行相關調查,建立野生食用菌資源檔案,制定重點保護野生食用菌名錄;采集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食用菌,應當依法取得采集許可證(按照個人、企業兩套方式,企業須經許可獲得采集證后才可實施采集行為,對個人通過通告和村規民約規范采集行為,明確采集時間、采集范圍、采集方法等內容,構建采集證體系)。建立野生食用菌保護區及其保護標志,保護珍稀野生食用菌;采摘野生食用菌不得損壞、攜帶地下菌絲,不攜帶泥土;對不同類野生食用菌的采摘時間和采摘大小要求作出明確規定;在野生食用菌生長環境受損時,采取措施進行恢復;有關部門應制定鼓勵發展重點野生食用菌研究和推廣的產品目錄,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創新型野生食用菌企業、加大科研院所研究開發力度,促進野生食用菌深加工、精加工;實施生態補償,規定其來源和適用范圍;規定相關國家人員在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中的法律責任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的相關責任,包括具體違法情形和相應處罰內容。

4.3 建立標準體系,打造“云菌”品牌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建議“嚴密構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食用菌標準體系”。該標準體系是行業制定標準的綱領和框架,與國際科技和市場前沿相連接,是產業標準化工作的基礎。

在野生食用菌可持續利用機制構建的過程中,應盡快推進野生食用菌產業標準體系的建立,涵蓋采集、銷售、加工運輸、培育等多方面,保證野生食用菌的開發利用一直處于規范、標準、可持續的狀態,為其物種的生長繁育和最大限度地造福人類發揮效益??芍贫ú煌吧秤镁姆旨墭藴?,不同的級別對應不同大小和質量的野生食用菌;規定統一的大小、質量紅線,紅線以下的野生食用菌禁止或限制采集、銷售;制定、完善野生食用菌尤其是珍稀野生食用菌的運輸標準,提升運輸技術,保證野生食用菌的質量。構建野生食用菌安全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的全程追溯體系(國務院辦公廳,2016),監控野生食用菌的來源,打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行為,保障野生食用菌的品質。除此之外,也應進一步細化野生食用菌食用、銷售過程中相關的食品標準,如野生和人工種植不同的農藥物含量等標準,針對性保障野生食用菌產業的標準化發展(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傊?,只有通過構建全方位的標準體系,方能為“云菌”品牌的打造提供堅實的品質基礎,并依據標準規范采集等資源利用行為,實現生態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

4.4 強化全產業鏈科技支撐

野生食用菌的保護與開發利用,需政府主導、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尤其是各科研院所、專業協會等的科技支撐。一方面,需要各科研院所加大研究力度,加強資源評價、菌種保護,奠定野生食用菌保護科技基礎;保育促繁,促農增收;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另一方面,各專業協會發揮優勢,推動野生食用菌產業規范的建設與完善。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農業大學食用菌研究院等科研團隊在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馴化、促繁以及產品技術的研發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張良和張黎,2019),在各科研團隊的努力下,羊肚菌等野生食用菌實現了人工栽培,促進了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相協調?!对颇鲜〖涌焓秤镁a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強化全產業鏈科技支撐”,建設食用菌種質保藏利用體系,打造包括遺傳物質庫、菌種保藏庫等在內的“一區一館五庫”,并不斷加強馴化研究、菌種選育研究(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未來,云南應進一步加大對野生食用菌的科技投入,加強資源評價、種質庫建立;提升和推廣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術,努力突破部分野生食用菌無法人工培育的窘境,促進科技成果的轉換。同時,針對野生食用菌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的現實問題,需進一步開發新產品、深化加工,挖掘野生食用菌藥用、文化、旅游等附加價值。

此外,云南食用菌協會、云南省野生菌保護發展協會等利用專業知識為云南野生食用菌法律規范、標準制定作出了突出貢獻。云南食用菌協會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專業協會優勢,積極開展野生菌行業調查,向政府制定行業規劃、質量標準。近年來,該協會曾經起草過《云南省野生菌資源保護辦法專家意見稿》;自2022年始,還在征集團體標準工作,積極參與推進野生食用菌行業標準建設。云南省野生菌保護發展協會積極開展野生食用菌的科學知識普及和技術傳播,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同時積極參與《云南省野生菌資源保護辦法》的制定,為野生食用菌規制打下專業、完備的立法基礎。

野生食用菌資源不同于一般植物資源,其保護和產業發展具有很強的技術性特征。無論其生境保護還是人工培育技術抑或是其后相關標準的制定,都難以依靠政府自身獨立完成,專業協會及研究機構的意見非常重要,值得考慮。因此,可在政府主導下,加大對協會、研究機構技術研究的資金和政策支持,發揮協會、研究機構等對食用菌行業的自律規范作用,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機制。

5結論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生產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態環境和獨特別致的景觀文化(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2021)。云南省從2007年起正式確立了“生態立省”的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的法治建設之路。在綠色發展的自覺性不斷提升、主動性不斷增強的新格局中,有必要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指出的加快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在已有的法規政策文件基礎上,協同野生菌行業協會、研究院等專業組織,為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和產業化發展專門立法,加強對野生食用菌采集、食品安全監管的規范制定;構建系統化、專業化的野生食用菌產業發展標準體系,發揮法律、行業標準的引導規范作用;發揮各類組織在野生食用菌產業可持續機制建立中的技術支持和監督作用,以實現保護資源與開發利用的共同推進,走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CHEN XR, 2019. How Yunnan has protected so many firsts? [J]. Chin Ecol Civil, (2): 44-46.[陳勛儒, 2019. 云南如何保護了那么多第一? [J]. 中國生態文明, (2): 44-46.]

楚雄市人民政府. 楚雄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 [EB/OL]. (2019-01-17) [2023-01-20]. http://www.cxs.gov.cn/info/egovinfo/1016/xxgkcontent/11532301015170424F/201903-00007.htm.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農業農村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農業農村部公告(2021年第15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EB/OL]. (2021-09-08) [2023-01-20]. https://www.forestry.gov.cn/main/5461/20210908/162515850572900.html.

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 [EB/OL]. (2016-01-12) [2023-01-2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1/12/content_10584.htm.

HONG L, HAI R, QIANG L, et al., 2015. Translocation of threatened plants as a conservation measure in China [J]. Conserv Biol, 29(6): 1563-1572.

LI BJ, 2020. Status and improvement of legal system forwild edible fungi protection [J]. Edib Fungi Chin, 39(8): 218-220.[李伯婧, 2020. 野生食用菌保護的法律制度現狀及改進 [J]. 中國食用菌, 39(8): 218-220.]

LIU YR, LI DD, ZHOU X, et al., 2022. Analysis of Chinese edible fungus products for import refusal and import alert by the US FDA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2 [J]. Edib Fungi Chin, 41(7): 65-72.[劉韻然, 李丹丹, 周汐, 等, 2022. 2022年上半年美國FDA拒絕進口和進口預警的中國食用菌產品情況分析 [J]. 中國食用菌, 41(7): 65-72.]

PU QR, WANG HM, 2018.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ible fungus export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J]. J Food Saf Qual, 9(16): 4193-4199.[普秋榕, 王紅漫, 2018. 云南省出口食用菌產業發展研究——以食品安全監管為視角 [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9(16): 4193-4199.]

生態環境部 中國科學院. 關于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的公告 [EB/OL]. (2018-05-17) [2023-01-20].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1805/t20180524_629586.html.

TAI LM, DONG J, ZHAO CY, et al., 2022.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richoloma matsutake [J]. Edible Fungi Chin, 41(4): 73-80.[邰麗梅, 董嬌, 趙春艷, 等, 2022. 松茸標準現狀與技術創新分析探討 [J]. 中國食用菌, 41(4): 73-80.]

WEN XR, 2019.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J]. Edib Fungi Chin, 38(12): 139-141.[溫新榮, 2019.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食用菌產業結構優化的對策研究 [J]. 中國食用菌, 38(12): 139-141.]

YANG LM , YAN M, HUA R, et al., 2020.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status of underwood Tricholoma matsutake resources in Chuxiong in Yunnan [J]. Edib Med Mushroom, 28(6): 393-397.[楊璐敏, 嚴明, 華蓉, 等, 2020. 云南楚雄州林下松茸資源開發及保育現狀 [J]. 食藥用菌, 28(6): 393-397.]

YANG ZL, 2002. A brief discussion on wild fungus resources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Yunnan [J]. J Nat Resour, (4): 463-469.[楊祝良, 2002. 淺論云南野生蕈菌資源及其利用 [J]. 自然資源學報, (4): 463-469.]

YANG ZL, 2022. Yunnan common poisonous fungus (poisonous mushrooms) version 2022 [J]. Hum Nat, (9): 30-33.[楊祝良, 2022. 云南常見毒菌(毒蘑菇)2022版 [J]. 人與自然, (9): 30-33.]

YAO YJ, WEI JC, ZHUANG WY, et al., 2020. Progress in the evaluation of research on the red list of macrofungi in China [J]. Biodivers Sci, 28(1): 4-10.[姚一建, 魏江春, 莊文穎, 等, 2020. 中國大型真菌紅色名錄研究評估進展 [J]. 生物多樣性, 28(1): 4-10.]

YU FQ, LIU PG, 2005.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of wild edible fungus from Pinus forests in Yunnan [J]. Biodivers Sci, 13(1): 58-69.[于富強, 劉培貴, 2005. 云南松林野生食用菌物種多樣性及保護對策 [J]. 生物多樣性, 13(1): 58-69.]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云南省省級作物種質資源圃(庫)管理辦法的通知 [EB/OL]. (2020-08-06) [2023-02-26]. https://nync.yn.gov.cn/html/2020/zuixinwenjian_0806/371622.html?cid=3751.

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云南省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EB/OL]. (2020-11-09) [2023-01-20]. http://www.yn.gov.cn/zwgk/zcwj/yzbh/202011/t20201109_213003.html.

云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松茸及其制品 [EB/OL]. (2023-02-03) [2023-01-20]. http://ynswsjkw.yn.gov.cn/html/2023/shipinganquandfbz_0203/16129.html.

ZANG M, LI XJ, ZHOU YK, 2005. Biodiversity of edible fungus and conservation of their resources in Yunnan [J]. Edib Fungi Chin, 24(6): 3-4.[臧穆, 黎興江, 周遠寬, 2005. 云南食用菌的生物多樣性及其資源保護 [J]. 中國食用菌, 24(6): 3-4.]

ZHANG L, DONG J, TAI LM, 2021. Discussion on financial aid policies for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J]. Edib Fungi Chin, 40(7): 107-110.[張琳, 董嬌, 邰麗梅, 2021. 云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中金融扶持政策探討 [J]. 中國食用菌, 40(7): 107-110.]

ZHANG L, DONG J, TAI LM, 2022.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rand system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J]. Edib Fungi Chin, 41(7): 73-75.[張琳, 董嬌, 邰麗梅, 2022. 云南省食用菌產業品牌體系建設與發展分析 [J]. 中國食用菌, 41(7): 73-75.]

ZHANG L, ZHANG L, 2019. Consideration on development of wild fungus mushroom in Yunnan Province [J]. For Constr, (1): 46-49.[張良, 張黎, 2019. 云南野生菌產業發展的調研思考 [J]. 林業建設, (1): 46-49.]

中共中央 國務院.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 [EB/OL]. (2023-02-13) [2023-01-20]. http://www.lswz.gov.cn/html/xinwen/2023-02/13/content_273655.shtml.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 [EB/OL]. (2021-10-19) [2023-01-20].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9/content_5643674.htm.

中國食用菌協會. 2021年度全國食用菌統計調查結果分析 [EB/OL]. (2022-12-22) [2023-01-20].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AwMjM0MQ==&mid=2652693765&idx=1&sn=4c7834df2a063fd3fd630a265228c3c8&chksm=8041760fb736ff191df28d05ba2cb0bfc24ee47efa5fd2aebea543527df1b1aab598c5b99118&scene=27.

猜你喜歡
法律規范產業化可持續發展
非織造材料產業化新進展
觀賞石產業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機緩釋肥產業化邁出大步
系統產業化之路
淺析法律原則的適用
公司財務會計制度與法律規范協調問題研究
淺析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