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生物學標志物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效能

2023-09-21 04:24黃楠黃穎王欽君
實用檢驗醫師雜志 2023年2期
關鍵詞:肝病標志物原發性

黃楠 黃穎 王欽君

作者單位:226200 江蘇南通,啟東市人民醫院,啟東肝癌防治研究所,南通大學附屬啟東醫院檢驗科

原發性肝癌在惡性腫瘤患者中較多發,發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病因尚未明確,受病毒性肝炎、不良飲食習慣和酒精攝入影響較大。調查研究表明,絕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肝硬化,可刺激肝細胞增生,引發其他疾?。?]。也有患者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檢測結果為陽性,提示既往有乙肝病史或合并乙肝者更易發病。原發性肝癌早期缺乏典型癥狀,多表現為右上腹隱痛、食欲不振和腹水等,中晚期患者可有發熱等全身癥狀,也可使其他組織器官受累,引發相應癥狀,甚至導致死亡。為此,臨床應對乙肝盡早確診,為患者爭取最佳治療時機,以改善預后。病理學檢查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但具有創傷性,且無法重復進行;影像學診斷較為常用,但易為儀器設備和操作者工作水平所影響。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由胎兒肝細胞及卵黃囊合成,其水平上升多出現在肝臟疾病患者中,惡性腫瘤也可導致其水平上升,可用于原發性肝癌診斷,但敏感度不高,可產生假陽性結果[2-3]。異常凝血酶原(Des-γ-carboxyl prothrombin,DCP)為蛋白質,由維生素K 缺乏或拮抗劑-Ⅱ誘導所得,存在于維生素K 缺乏或肝細胞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其他類型肝病也可導致其水平輕度上升[4]。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 3,GPC3)存在于細胞膜表面,為硫酸乙酰糖蛋白,可在肝癌患者血清中表達,在良性肝病組織和正常肝組織中微量表達或不表達,可作為肝臟腫瘤診斷的新型血清標志物[5]。為此,本研究分析血清AFP、DCP 和GPC3 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作用,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及分組 選擇60 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肝癌組,時間為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其中Ⅰ~Ⅱ期患者38 例,Ⅲ~Ⅳ期患者22 例;另外選擇同期60 例普通肝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肝病組。

1.1.1納入標準 ① 肝癌組和肝病組患者符合疾病的診斷標準[6];② 年齡<80 歲;③ 血清標本質量符合檢測標準;④ 資料完整性好,數據真實。

1.1.2排除標準 ① 心臟、腦、脾臟、肺等組織器官病變嚴重者;② 其他類型惡性腫瘤患者;③ 嚴重感染者;④ 血液系統疾病患者。

1.1.3倫理學 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學標準,并經啟東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倫理審查(審批號:ER-XXM-LWTG-2020-001),所有檢測均獲得過患者或家屬的知情同意。

1.2儀器與試劑 Sorvall ST8 醫用離心機購自賽默飛世爾(蘇州)儀器有限公司〔注冊證編號:蘇蘇食藥監械(準)字2013 第1410726 號〕;CL-2200 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購自深圳天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證編號:粵械注準20192220656);URIT-8036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購自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注冊證編號:桂械注準20172220142)。

1.3研究方法 于患者入院24 h 內采集5 mL 空腹靜脈血,置于醫用離心機進行離心處理,參數設置為離心速度3 000 r/min,離心時間10 min,以分離所得血清作為待測標本。采用化學發光法,使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AFP;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DCP 和GPC3,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1.4觀察指標

1.4.1肝癌組和肝病組的血清生物學標志物水平比較 比較普通肝臟疾病和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DCP 和GPC3 水平。

1.4.2不同病情嚴重程度肝癌患者的血清生物學標志物水平比較 比較Ⅰ~Ⅱ期與Ⅲ~Ⅳ期肝癌患者的血清AFP、DCP 和GPC3 水平。

1.4.3不同指標單獨與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效能比較 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線)并計算ROC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ROC curve,AUC),考察各指標單獨與聯合應用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效能。

1.5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一般資料 肝癌組和肝病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資料有可比性,見表1。普通肝病組患者的疾病類型包括肝炎27 例,肝纖維化20 例,肝硬化13 例。

表1 肝癌組和肝病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2.2兩組血清生物學標志物水平比較 肝癌組患者的血清AFP、DCP 和GPC3 水平均明顯高于肝病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肝癌組和肝病組患者的血清生物學標志物水平比較(x±s)

2.3不同分期肝癌患者的血清生物學標志物水平比較 Ⅲ~Ⅳ期肝癌患者的血清AFP、DCP 和GPC3水平均明顯高于Ⅰ~Ⅱ期肝癌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不同分期肝癌患者的血清生物學標志物水平比較(x±s)

2.4不同指標單獨與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效能比較 ROC 曲線分析顯示,血清AFP、DCP與GPC3 聯合檢測診斷原發性肝癌的AUC 為0.992〔95%可信區間(95%CI)為0.954~1.000〕,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1.67%和100.00%,均高于各指標單獨檢測。見表4,圖1。

圖1 血清AFP、DCP、GPC3 單獨與聯合檢測診斷原發性肝癌的ROC 曲線

表4 不同血清生物學標志物單獨與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效能

3 討論

原發性肝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處于較高水平,多數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典型性不足,確診時已發展至中晚期,無法耐受手術治療,僅可通過放化療延長生存期,預后不良。因此,應重視疾病的早期診斷,以盡早治療,改善預后。

血清腫瘤標志物既可產自腫瘤細胞本身,也可能是機體在腫瘤發生后產生或升高的某種物質,在血液、體液和細胞組織中均有分布,可反映腫瘤狀態和生長情況。臨床多采用化學、免疫學或基因組學等方法進行檢測,以準確診斷腫瘤病變,判定其嚴重程度,并預測疾病預后。

AFP 屬于糖蛋白,由胎兒肝細胞和卵黃囊分泌,其水平受多種惡性腫瘤發生發展影響,惡性腫瘤發生后,可導致其水平明顯上升,因此可作為陽性檢測指標。AFP 是原發性肝癌的血清標志物之一,在小細胞肝癌(直徑<3 cm)中不表達或低水平表達,肝硬化、肝炎等普通肝病或其他惡性腫瘤也可導致其水平上升[7]。有研究表明,單獨使用AFP 對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診斷時價值不高,因此需積極尋找敏感度和特異度更高的血清腫瘤標志物,以實現對疾病的準確診斷[8-9];理想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應具有較高的診斷敏感度和特異度,既要在疾病早期被檢測到,也能夠用于肝癌與普通肝臟疾病的鑒別,以準確診斷疾病,減少誤診和漏診風險。

DCP 又名脫-γ-羧基凝血酶原,于1984 年首次被用作腫瘤標志物,其水平在肝細胞癌患者體內迅速上升,在慢性活動性肝炎與轉移性肝癌患者體內上升不明顯?,F階段臨床把DCP 作為肝癌檢測的重要指標,《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7 年版)》[10]提出,將DCP 作為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血清標志物,其半衰期為40~72 h,可在疾病診斷、療效評估和預后判斷中發揮作用。與AFP 相比,DCP 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敏感度和特異度都較高,特別是對早期AFP 陰性早期肝癌患者的診斷價值更高。朱嫦琳等[11]的研究結果顯示,以非肝癌患者作為對照組時,DCP 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7.89%和88.81%,明顯高于AFP 的60.35%和79.77%。此外,DCP 與AFP 水平并無相關性,聯合應用時,可互相補充,發揮各自優勢,對疾病予以準確診斷。

GPC3 是硫酸類肝素糖蛋白聚糖家族成員之一,屬于膜性間質蛋白,其表達方式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一致,可在細胞表面受體傳導信號的作用下調節細胞形態和活動狀態。GPC3 既在細胞增殖分化中發揮作用,也可促進腫瘤增殖和轉移。超過80%的肝癌患者血清內有GPC3 表達,不受腫瘤大小和分化程度的影響。王美英等[12]探討該指標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敏感度為58.2%,特異度為83.9%,準確度為7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AFP、DCP 聯合GPC3 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更高,可見聯合檢測更能準確診斷疾病。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各項血清指標無相關性,聯合應用時可克服單一檢測指標的不足,發揮各項指標的優勢,避免出現假陽性結果,實現疾病的準確診斷。

本研究比較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指標水平,結果顯示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P、DCP 和GPC3 水平更高,患者病情越嚴重,血清標志物水平越高,表明血清腫瘤標志物可用于原發性肝癌和普通肝臟疾病的鑒別診斷,為疾病準確診斷提供依據,其水平隨著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在疾病嚴重程度的評估中發揮作用。

本研究對血清AFP、DCP 聯合GPC3 在原發性肝癌中的診斷價值進行探討,成效明顯,但存在幾點不足:① 樣本數量較少,未能納入更多類型肝臟疾病患者;② 未分析患者腫瘤數量、轉移情況等對血清標志物的影響,診斷價值尚未明確。在下一步研究中,應納入其他類型肝臟疾病患者,分析病灶數量等因素對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影響,以獲得更具推廣價值的結論。

綜上所述,血清AFP、DCP 聯合GPC3 可準確診斷原發性肝癌,也在疾病嚴重程度判定中發揮作用,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肝病標志物原發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醫治療
你還在把“肝病” 當“胃病”在治嗎?
顱內原發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學診斷
一種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識別算法
膿毒癥早期診斷標志物的回顧及研究進展
冠狀動脈疾病的生物學標志物
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1例報道
原發性肝癌腦轉移一例
肝病很復雜,久患肝病未必成良醫
腫瘤標志物在消化系統腫瘤早期診斷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