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分鐘步行試驗在老年住院患者衰弱與肌少癥評估中的價值

2023-09-23 14:41竇立冬尹婧婧盧翠蓮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肌少癥步行距離

竇立冬 尹婧婧 盧翠蓮 王 昱

老年人隨著器官功能衰退,共病發生率高,衰弱綜合征及肌少癥等問題也日益突出。運動不耐受是老年衰弱與肌少癥的重要表現,臨床運動耐量評估對老年綜合評估具有重要意義[1,2]。六分鐘步行試驗是一種常用的亞極量運動試驗,要求較低的運動強度水平,不需要復雜的專業技術,適合在老年人中應用。另外,六分鐘步行試驗能較好地復制老年人日常生活生理狀態,評價老年人的運動能力和功能狀態[3]。但目前關于六分鐘步行試驗應用于老年衰弱和肌少癥的研究尚少,為此開展本研究,旨在探討六分鐘步行試驗在老年住院患者衰弱與肌少癥評估中的價值,并進一步分析老年患者衰弱與肌少癥的危險因素。

1.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航天中心醫院老年醫學二科進行六分鐘步行試驗的109例老年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78例,年齡60~92歲,平均(72.7±6.8)歲。納入標準:年齡≥60歲;意識清楚,能夠理解并配合完成問卷調查;肢體活動能力不受限,能主動配合完成各項評估;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病情不穩定者;精神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不能配合治療者。

1.2 分組

根據衰弱評估量表(FRAIL量表)將患者分為衰弱組(得分≥3分)、衰弱前期組(1~2分)及無衰弱組(0分)。FRAIL量表包括5個評估項目:是否疲乏、是否耐力減退、是否自由活動下降、是否存在5種以上疾病、是否體重下降。量表共計5分,得分≥3分判定為衰弱,1~2分判定為衰弱前期,0分為無衰弱。

1.3 觀察指標

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重指數、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臟瓣膜病等)。觀測分析:采用微營養評定法(MNA-SF)評估營養狀態;采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IADL)評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六分鐘步行試驗評估軀體功能;采用握力評估肌肉力量:患者直立,兩臂下垂,采用彈簧式握力器測量,至少2次,取最大數值;采用雙能X線吸收法評估骨骼肌質量指數(RSMI),肌少癥的診斷參照亞洲肌少癥工作組(AWGS)意見[4];此外,分析影響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及肌少癥的危險因素,以及六分鐘步行距離與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及肌少癥的相關關系。

1.4 統計學方法

2.結果

2.1 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109例老年住院患者中42例存在衰弱,占38.5%,40例為衰弱前期,占36.7%,27例無衰弱,占24.8%。三組間年齡、MNA-SF評分、IADL評分、六分鐘步行距離、握力、RSMI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間比較:衰弱組MNA-SF評分、IADL評分、六分鐘步行距離、握力、RSMI低于衰弱前期組與無衰弱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衰弱組年齡、女性比例大于衰弱前期組與無衰弱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建立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以老年住院患者發生衰弱狀況為應變量(1=衰弱和衰弱前期,0=無衰弱)。自變量從前述單因素分析(表1)中P<0.05的項目中選擇?;貧w過程采用逐步后退法,以進行自變量的選擇和剔除,設定α剔除=0.10,α入選=0.05?;貧w結果:4個變量被保留入回歸方程(P<0.05),提示女性、六分鐘步行距離縮短、IADL評分降低、肌少癥是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以老年住院患者發生肌少癥為應變量(1=RSMI:男性<7.0kg/m2、女性<5.4kg/m2,且握力:男性<28kg、女性<18kg;0=RSMI:男性≥7.0kg/m2、女性≥5.4kg/m2,或握力:男性≥28kg、女性≥18kg)。自變量從前述單因素分析(表1)中P<0.05的項目中選擇?;貧w過程采用逐步后退法,以進行自變量的選擇和剔除,設定α剔除=0.10,α入選=0.05?;貧w結果:4個變量被保留入回歸方程(P<0.05),提示男性、六分鐘步行距離縮短、MNA-SF評分降低、衰弱是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癥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2 老年衰弱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

表3 老年肌少癥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

2.3 六分鐘步行距離與衰弱及肌少癥的關系

進一步分析上述回歸結果中六分鐘步行距離和衰弱及肌少癥的相關關系。經Pearson相關檢驗:六分鐘步行距離與FRAIL評分呈負相關關系(P<0.05),六分鐘步行距離與RSMI呈正相關關系(P<0.05),見表4、圖1、圖2。

圖1 六分鐘步行距離與FRAIL評分相關關系散點圖(n=109)

圖2 六分鐘步行距離與RSMI的相關關系散點圖(n=109)

表4 六分鐘步行距離與衰弱肌少癥相關指標關系(n=109)

3.討論

隨著老年人器官功能下降,慢性病多病共存,心肺功能不全、衰弱、肌少癥等問題日益突出。進行性失能是老年人慢病、衰弱、肌少癥等問題的嚴重后果之一,2020年我國失能半失能人口達4400萬,預計隨著時間推移這個數字仍在上升[5]。運動不耐受是老年患者失能的重要體現,因此臨床運動耐量或功能狀態評估對老年患者綜合評估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1]。心肺運動試驗(CPET)是評價心肺功能整體狀態的金標準,但老年人完成困難、風險大、且不能代表現實生活中的功能能力。與極量運動試驗相比,六分鐘步行試驗作為常見的亞極量運動試驗,通過測量六分鐘內最大步行距離來評價機體的功能狀態與儲備[6]。六分鐘步行試驗可以反映極量運動的結果,還能較好的復制患者日常生活生理狀態,評價患者的整體活動能力和功能狀態。

衰弱是一種常見且重要的老年綜合征,指機體生理儲備功能下降導致易損性增加,對抗應激和保持內環境穩定的能力減退的非特異性狀態。因衰弱評估方法的不同,各文獻報道的患病率也不盡相同。國內研究提示衰弱患病率為4.9%~83.4%[7],但總的趨勢是患病率隨增齡而增加,且女性高于男性。在本研究中,衰弱的發生率為38.5%,衰弱組年齡明顯大于非衰弱組,且衰弱組女性明顯高于男性,與既往文獻報道相符。女性是衰弱的易感人群,主要原因考慮女性絕經后雌激素迅速丟失,對肌肉力量、神經肌肉功能產生負面影響,導致老年女性衰弱發生率升高[8]。本研究回歸分析顯示除性別外,六分鐘步行距離縮短、IADL評分降低、肌少癥是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危險因素。有研究表明,六分鐘步行距離與衰弱表型顯著相關,提示六分鐘步行試驗為衰弱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有助于識別衰弱和衰弱前期的老年人[9]。IADL評分降低提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研究證實失能與衰弱關系密切,相互影響,失能是衰弱的危險因素,同時衰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失能[7]。肌少癥是老年衰弱的內在特征,肌少癥主要基于肌肉質量、肌肉力量及軀體功能的下降,本研究中衰弱組握力、骨骼肌質量均低于非衰弱組,進一步提示肌少癥在老年衰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肌少癥作為一種慢性增齡疾病,其發生率與人口老齡化密切相關,盡管其發病機制復雜多樣,但年齡增長、身體活動量不足、營養缺乏及疾病困擾等皆是其誘發因素[10]。已有的文獻報道提示老年肌少癥患病率差異較大,但大部分文獻發現老年男性肌少癥患病率高于女性[11,12]。在本研究中也發現男性是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癥的危險因素之一,原因可能是隨著年齡增長,男性的生長素、雄性激素等都會下降,并且與肌肉量和肌力流失密切相關[13]。本研究回歸分析顯示除性別外,六分鐘步行距離縮短、MNA-SF評分降低、衰弱是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癥的危險因素。六分鐘步行距離縮短和衰弱均提示老年人活動能力下降,較少的日常體力活動會導致肌力降低及肌肉萎縮,可見缺乏必要的身體活動是引起老年肌少癥的直接原因。若老年人能夠重視身體活動,將有效緩解機體功能的流失,是降低肌少癥發生率的重要舉措。另外,營養補充對肌肉量和肌肉功能也具有重要影響,其中以蛋白質和維生素D影響最大,二者缺其一都將很有可能導致肌少癥的產生[14,15]。

六分鐘距離縮短是老年住院患者發生衰弱及肌少癥的共同危險因素,本研究通過Pearson相關分析提示六分鐘步行距離與FRAIL評分及RSMI呈顯著相關關系,因此六分鐘步行試驗在評估心肺功能的同時,也可作為老年衰弱及肌少癥的篩查方法。

綜上所述,六分鐘步行試驗在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及肌少癥評估中具有重要價值,但由于老年患者面臨多病共存、肌少癥、衰弱、認知功能下降及營養不良等多種問題,六分鐘步行試驗不能對單個系統或器官進行評價,無法明確運動耐力受限的具體原因和機制。由于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樣本量有限且僅為住院患者,從而導致所得結論的局限性,下一步還需大樣本前瞻性研究進一步評價六分鐘步行試驗在老年衰弱及肌少癥評估中的價值。

猜你喜歡
肌少癥步行距離
2019亞洲肌少癥診斷共識下肌少癥相關危險因素評估
肌少癥對脊柱疾病的影響
運動預防肌少癥
步行回家
攀山擅離步行道自拍,不幸墜落身亡誰擔責?
雙能X線吸收法在肌少癥診治中的研究進展
算距離
從步行到奔跑
每次失敗都會距離成功更近一步
愛的距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