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居家失能老人開展綜合家庭病床管理模式的效果評價

2023-09-23 14:41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病床居家康復

袁 園 李 斌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失能老人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失能老人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日益劇增[1]。截止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約占總人口數的17.9%,失能老人數量占總老年人口數的18.3%[2]。據預測,到2050年我國失能老人數量將增至9750萬[3]。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易造成失能老人住院率、再入院率、急診率和死亡率的上升[4,5],增加了家庭及社會的經濟負擔。通過對失能老人及照顧者的調查發現,上門診療、社區康復、醫療護理需求較高[6,7]。家庭病床是為滿足社區患者的居家醫療服務需求,提供連續性的醫療服務,在患者家庭中建立病床,為患者提供特殊病床服務的一種方式。傳統家庭病床服務沒有針對失能老人的服務方案,本研究通過對居家失能老人開展綜合性家庭病床服務,評估綜合家庭病床管理模式對失能老人的門急診率、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狀態的影響,目的是為居家失能老人制定更科學有效的家庭病床服務提供探索路徑。

1.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2020年6月至12月期間在建家庭病床中符合入組標準的居家失能老人9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接受家庭病床服務;②年齡≥60歲,且老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Barthel指數)小于60分;③為本社區常駐居民;④有固定照顧者;⑤經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知情同意,自愿參與,依從性好。排除標準:患有精神類疾病或存在理解、交流及嚴重認知障礙的老人或照顧者。

根據抽簽法隨機將入組老人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49例。干預組中男性21例,女性28例;年齡63~92歲,平均年齡(80.14±6.53)歲;患慢性病數量1種10例,2~3種24例,≥4種15例;接受家庭病床護理模式時長為1~12個月,平均時長為(5.82±2.89)個月。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26例;年齡65~94歲,平均年齡(79.57±6.88)歲;患慢性病數量1種9例,2~3種19例,≥4種21例;接受家庭病床護理模式時長為1~11個月,平均時長為(6.08±2.53)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患慢性病數量及既往接受家庭病床護理時長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家庭病床管理,主要包括:家庭醫生每周1次上門巡診,開具慢性病處方,醫生或者護士根據病情開展適當的居家治療(上門注射或補液、換藥、更換導尿管等)。干預組實施綜合家庭病床管理,除了傳統家庭病床服務內容以外,增加以下干預內容:①設立綜合家庭病床服務團隊,由家庭醫生主體負責,護師、康復醫師或技師、心理咨詢師共同參與。②對團隊人員進行綜合培訓,尤其加強康復指導和心理疏導的技能培訓。③團隊人員對主要照顧者給予適宜的護理和康復技能指導,如翻身、拍背、肢體按摩、輔助患者進行主被動肢體運動等,囑咐照顧者對老人定期進行護理和康復訓練。④醫護人員巡房過程中,及時發現老人的病情狀況,對主要照顧者進行護理指導,增加其對病情變化的辨別能力,加強溝通,減少不必要的急診和住院。⑤對患者與主要照顧者進行心理評估,必要時進行心理干預,耐心傾聽并幫助解決其困難,增加失能老人的生存信念。兩組均進行1年的干預。

1.3 觀察指標

① 比較兩組失能老人的一般資料。②統計兩組老人1年的干預過程中門診例數與急診例數,并進行比較。③比較兩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BI指數)評估量表,該量表共10個條目,各條目從完全需要幫助到完全不需要幫助分別計分為0分、5分、10分、15分,部分條目完全不需要幫助計5或10分,總分為100分。評估結果100分為完全自理,61~99分為輕度失能,41~60分為中度失能,20~40分為重度失能,0~19分為完全失能,得分與老人的自理能力成正比。④采用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失能老人的焦慮抑郁情況,得分與心理狀態成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對資料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正態分布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偏態分布因素的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以數量(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老人在干預過程中門急診人數比較

干預后統計兩組數據,干預組門診率為51.02%,急診率為18.37%,對照組門診率為73.47%,急診率為34.69%,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門診率、急診率比較 單位:例(%)

表2 自理能力評分比較

表3 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2.2 兩組干預前后自理能力的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BI指數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干預組評分較對照組高,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評分較對照組低,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主要以居家養老為主,因此對社區醫療機構的服務需求逐步增大。家庭病床的設立可緩解居家老人看病難、費用高等問題,上海家庭病床開展已獲一定經驗和成效,2017年統計上海郊區家庭病床建床情況,老年人數占到總數的94.058%,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占45.544%[8]。高齡是失能的重要原因,中失能老人是家庭病床非常重要的服務對象。已有研究表明,家庭病床能夠提升失能老人的日?;顒幽芰ν瑫r增強失能老人及照顧者主觀幸福感[9]。

本研究顯示,通過實施綜合家庭病床干預,干預組的門診率為51.02%,急診率為18.37%,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針對失能老人及照護人員實施綜合家庭病床服務模式,除對失能老人的進行常規家庭病床服務以外,增加康復訓練和心理調治,增加照顧者對病情變化辨別能力指導,可以減少老人赴醫院門診和急診治療次數,減輕家庭的醫療負擔。有研究表明,簡單的家庭阻力運動方案對肌肉質量較低老年人的骨骼質量、握力、步態速度和功能伸展均具有改善[10]。通過家庭體育訓練和活動促進計劃對患有認知障礙(CI)的老年人的身體能力和心理狀況均有一定的獲益[11]。因此,通過簡單的居家康復訓練和體育活動可以提高失能老人的力量,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中,干預組針對失能情況開展有效的居家康復,同時指導和提高家庭照顧者護理能力,干預后患者的自理能力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進一步證實了居家康復的可行及有效性。

另有調查發現,失能老人抑郁發生率高與失能情況相關[12],因此失能老人的心理狀態也是需要被關注的問題。本研究對失能老人進行心理狀態評估,并在綜合家庭病床管理過程中實施心理疏導,干預組的焦慮、抑郁情況較對照組顯著緩解。照顧者在失能老人的照顧中擔任著重要角色,另有對失能老人及照顧者的調查發現,對未滿足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動需求與照顧者照顧能力密切相關[13]。對照顧者開展照護技能教育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的再入院率[14]。本研究重視對失能老人照顧者教育問題,通過科普醫學常識,教授康復和心理疏導技能,提高照顧者的照護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居家失能老人實施綜合家庭病床管理,開展居家康復和心理疏導,可提高照顧者的專業照護能力,降低居家失能老人年門診率和急診率,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居家失能老人的自理能力。

猜你喜歡
病床居家康復
《居家》
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撐起一把保護綠傘
居家好物,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醫院、病床和醫務人員情況
2088年的病床
醫院、病床和醫務人員情況
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