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

2023-10-07 15:18魏航黃寧庫珊珊
河南農業·教育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互聯網+發展前景

魏航 黃寧 庫珊珊

摘要:“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使推廣變得更便捷高效,給農業經濟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從“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概念切入,分析農業技術推廣重要性及存在問題,從5 個方面剖析了“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闡述了“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發展前景。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對策;作用;發展前景

我國是農業大國,耕地面積大,農業發展對我國整體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被廣泛運用各領域,互聯網的應用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占據重要作用,它使推廣變得更便捷高效,給農業經濟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農業技術推廣是促進技術進步的必要手段,能更好地提升農業水平,解決“三農”問題[1]。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方法,確保農業朝著綠色化、生態化、規?;姆较虬l展。傳統農技推廣模式效率低,不利于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為促進并加快農業技術推廣轉型,必須要明確“互聯網+”作用,發揮“互聯網+”的價值,增加農業技術推廣效率。

一、“互聯網+”與農業

“互聯網+”是創新2.0推動下由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指“互聯網+”傳統行業,即利用互聯網技術讓傳統行業升級優化并促進社會發展?!盎ヂ摼W+”具有跨界融合,實現產業的開放、變革、創新等功能?!盎ヂ摼W+”農業指互聯網與農業的結合[2]?;诨ヂ摼W技術帶領下,給我國農業發展帶來了新路徑,促進傳統農業朝著現代化農業發展轉型?!盎ヂ摼W+”不僅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還能利用便利化、智能化手段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務,實現農業產業模式創新,正式開啟農業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二、“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的作用

(一) 提升農產品質量與產量

當前“互聯網+”背景下的大數據技術運用廣泛,人人都利用該技術來獲取信息并傳播信息,實現了工作效率及生活質量提升?!盎ヂ摼W+”在農業領域有以下幾方面作用:一是“互聯網+”技術快捷高效,應用于農業技術推廣中能實現遠程監控,讓人們第一時間了解農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如,食品安全問題,諸如湛江市農藥殘留、海南毒豇豆等農藥殘留事件。農產品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而更多人開始關注農產品質量[3]?!盎ヂ摼W+”可利用大數據和信息技術實現對農產品種植、生產、養殖全方位監管,嚴格控制產品市場流通過程;依托互聯網開展針對性調查,能有效提升農產品的質量與產量。二是“互聯網+”讓農業生產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產品質量和產量明顯優于傳統模式。

(二) 為農業發展提供可靠數據

首先,互聯網下的信息技術發展迅速,能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詳實數據,如,關于農業生產詳情、作物具體狀況、農業投資、生產資金、金融資產等。整理數據后能及時分析其中信息,便于人們更好地把握農業技術推廣的趨勢?;ヂ摼W下不僅能安全保存上述數據,還便于人們及時查詢及運用。其次,“互聯網+”時代下,各種傳輸設備層出不窮,電腦、手機不僅能傳遞農業技術、生產有關信息,還能用數據庫統計分析,了解當地氣候條件、常見病蟲害、土壤土層環境、動植物等情況[4]。將搜集到的信息參數進行云傳輸、云存儲,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三) 開拓農產品的銷售市場

利用“互聯網+”發展電子商務,有效緩解小農戶、大市場間的矛盾,提升農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速度和價值。當前社會已進入數字經濟時代,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也要積極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打通線上線下存在的銷售難點。第一,當前“助農直播”是打開農產品銷路的新渠道,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在互聯網技術下搭建平臺,與各大電商企業、網絡平臺對接,并在政府牽線下實現對各種優秀農產品的銷售對接,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第二,采取雙線結合的互聯網營銷模式。加大對“互聯網+”農產品銷售的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相關的硬件體系,擴大農產品供求信息的輻射范圍,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第三,“互聯網+”的應用能實現更理想的農業技術推廣效果。它能整合信息后運用網絡平臺來展示,清晰直觀,更易得到農民群眾接受及認可,促進農產品大力推廣。

(四) 推動農業生產智能化發展

“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還能推動農業智能化發展。搭建“互聯網+”信息聯動結構,利用計算機終端控制生產流程,能保障整個過程的科技水平。以精準種田為例,“互聯網+”時代下可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實時監測、環境感知,來掌控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在先進技術的支撐下可進行精細化作業、智能化作業,如“智慧灌溉”“科學施肥”等,推動未來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發展,為農業技術推廣創造有利條件[5]。此過程中農民可借助于手機、平板或是電腦等智能終端來學習并調整現有的生產方式。了解農作物生長水平、生產方案及產品價格波動,實現對市場走向的合理預估。技術推廣人員則通過在線教育來為農民傳遞先進的農業知識和技術,實現實時指導,讓農業生產和技術間實現銜接,解決農民群眾所關注的問題。

三、農業技術推廣過程存在的問題

(一) 傳統推廣模式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

一是傳統農業推廣體系由政府自上而下建立,部分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素養不高,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對各種新農業生產技術不了解,學習難,提升難,信息獲取渠道不通暢。二是自上而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由于基層條件差,部分技術人員不愿意扎根到農村進行技術推廣,專業人才脫離實踐,知識更新慢,應用不合實際,無法與農民達成一致,導致推廣難。三是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少,推廣人員激勵機制不夠,導致人才大量流失。

(二)“互聯網+”農業推廣面臨的困難

一是“互聯網+”農業模式需要農民學會智能信息系統,能夠辨別信息。農民整體文化水平低,導致“互聯網+”農業推廣基礎薄弱。二是科研推廣平臺建設信息化程度較低,平臺建設不完善,導致許多技術平臺建設浮于表面,未解決農民真正需要的問題。三是涉農高校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人數偏少,對農業新技術、新模式的帶動力度不夠,鄉村農企發展受限較大,從而限制帶動周邊發展能力。

四、促進“互聯網+”農業推廣的對策

(一) 完善農業信息服務與繼續教育培訓體系

完善“互聯網+”技術技能平臺建設,提升繼續教育平臺涉農課程數量與質量,增大新技術、新知識的受眾面積。通過農業推廣體系政府的政策性引導,加大對農業繼續教育培訓力度,如,高素質農民短期培訓班及長期培養班、基層農村培訓學校等,提升農民對互聯網的應用能力、信息篩選能力,引導農民樹立自主學習意識,能夠主動尋找相關的農業有效信息,為農業發展提供持續性動力。

(二) 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

“互聯網+”新技術的推廣,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引導,在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政府應通過一定程度的補貼,鼓勵農民參與,鼓勵銀行低息貼息貸款,提高農民的貸款通過率,以此鼓勵農業新技術的使用和發展。

五、“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前景

(一) 實現技術、科研與推廣融合

“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要順應“互聯網科技、高新技術”發展新趨勢,讓農業技術創新、農業生態和技術推廣間融合,充分發揮出“互聯網+”的優勢,促使我國農業實現長遠穩定發展。農業工作者可廣泛搜集和整理關于農業實踐的有關數據和信息,隨后再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其及時傳遞給專業的科研人員;科技人員負責對農業生產中的各項新技術研究和開發,為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發展提供助推力。然后,再利用“互聯網+”下的信息技術將各種先進技術方案推廣給農民群眾,滲透到其日常生產實踐中,讓更多農民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實現技術、科研、推廣三者的有效融合,獲得理想經濟效益。

(二) 打造農產品網絡化銷售平臺

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可借助“互聯網+”中的云數據平臺來管理。整理不同農作物種植生產數據,用直觀的圖文或是視頻展示在平臺上,消費者能借助于該平臺快速地對農產品進行了解,并感受到產品的安全可靠性。推廣人員要積極利用通訊軟件、手機App、網頁、抖音短視頻等手段強化推廣,利用圖片、科普文章、動畫等方式提升公眾對不同農產品及其生產技術的認識程度。打造網絡化銷售平臺后,技術人員還要借助于互聯網下的大數據技術來分析當前客源及客戶需求,落實有針對性的銷售模式,有效提升農產品在網絡平臺上的銷售量。利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來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購買渠道,并在銷售平臺及時為消費者解答疑惑。

(三) 強化網絡化服務能力建設

伴隨著“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應用,還要強化網絡化服務能力建設。第一,將農業信息和監測系統結合,高效防范農業生產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檢測耕地質量等農業生產實踐;分析當前市場變化情形,幫助農業經營者作出科學化的決策。第二,落實對農民的教育培訓,豐富教育形式和手段。當農民群眾在實際種植、生產實踐中遇到技術層面的難題時,可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拍攝下來上傳,及時得到來自專家、技術推廣人員的指導,確保后續服務。第三,還要針對消費者搭建農產品專項服務系統。除做好日常消費者的維護外,在傳統節日來臨時還可設計產品優惠活動,以提高新老客戶購買的興趣,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汪文杰,佘世洲,張東,等.互聯網安全技術在智慧農業灌溉用電系統

中的應用研究:評《智慧農業實踐》[J].灌溉排水學報,2022,41(10):149.

[2]安崗,張云勇,王金石,等.5G引領數字技術賦能農業互聯網快速發展

[J].電信科學,2022,38(11):136-142.

[3]邵倩.“互聯網+”助力農業特色產業集群做強做優[J].中國農業資

源與區劃,2022,43(05):250+261.

[4]白潔.“互聯網+農業”背景下農村電商轉型升級路徑探索[J].核農

學報,2022,36(05):1072-1073.

[5]吳捷,成忠厚,黃小勇.“互聯網+”驅動傳統農業創新發展的效應研

究[J].江西社會科學,2021,41(08):37-49.

作者簡介:魏航(1985-),女,河南唐河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黃寧(1985-),女,河南鄭州人,實驗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庫珊珊(1992-),女,河南南陽人,碩士,助講,研究方向:農林經濟。

(責任編輯 曹雯梅)

猜你喜歡
農業技術推廣互聯網+發展前景
淺析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現狀及改善對策
冷鏈物流基礎上的生鮮電商發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長沙縣農業技術推廣的保障措施建構
云屏引領大屏走向“互聯網+”時代
醒醒吧,為什么你玩不好“互聯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