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英語教師領導力培養路徑研究

2023-10-07 08:44劉冠華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3年8期
關鍵詞:全人教育英語教師

劉冠華

[摘 要]通過對全人教育理念和教師專業領導力理念的研究,結合我國英語教師教學實踐提出了“全人教育”理念下英語教師領導力的實現途徑。主張“全人教育”理念下英語教師領導力培養要從東西方價值觀與信念的整合能力、情緒情感與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教學互動方式的創新能力三個方面來進行。

[關鍵詞]“全人教育”;英語教師;教師領導力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08-0054-04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 “全人教育”作為一個概念在北美出現以來, 其理念被廣泛應用于實踐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叭私逃笔且幌盗芯C合性的教育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指導教育工作者建構綜合性的學習模式,并且運用這種學習模式來滿足學生在情感、社會、倫理和學術方面的需求。[1]目前學界一般認為“全人教育”主要關注的是完整的人,崇尚人的身體、心靈、精神、靈魂的整合;情意、靈性、靈感、直覺的激發;想象力、創造力、多元綜合智能的開發;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2]國外對教師領導力的研究伴隨著學校效能與改進運動的發展,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3] Andrew提出教師領導不是管理式或官僚式的領導,而是教師們在改進教育質量的變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4] Sergiovanni提出了教師領導力的五力模型,確定了五個領導力量:技術領導力、人際領導力、教育領導力、象征領導力和文化領導力。[4]

英語既是一門語言學習課程,也是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一個窗口。[4]英語教師在教學和教研的過程中,不僅是操作者,也是領導者,需要通過與學生、同事、學院、學校領導機構的互動,提煉教學理念、整理教學材料、組織教學和教研活動。[4]從“全人教育”的視角出發,研究英語教師的領導力,有助于推進英語教學改革,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和對教學經驗的一些總結,研究了如何發展“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英語教師領導力,從價值與信念、情感與思維與教學互動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培養“全人教育”理念下英語教師領導力的相關操作性建議。

一、“全人教育”視角下英語教師價值觀、信念方面的領導力培養

(一)英語教師對東西方文化背景下價值信念的整合能力

英語作為一種承載西方文化的文本符號載體,其文本中蘊含了豐富的西方社會價值觀。要了解這些價值觀對東西方文化交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5]但是,如果對西方文化價值觀不加鑒別地介紹,勢必會對中國傳統和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形成沖擊,讓學生產生思想上的混亂。[5]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難發現這樣的一些問題,例如,一些學生個人主義思想嚴重,常常會過于強調個人的權益,而相對忽略了集體的重要性。在與這些學生討論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他們所依據的理念往往源于西方文本傳遞的個人主義價值觀。所以,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明了東西方文化價值觀歷史來源的差異性、產生和適用環境的差異性。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幫助學生建構扎根于中國社會的普世價值觀,而不是將西方宣傳的“普世價值觀”認為是真正的普世價值觀。在實踐教學中,力圖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東方價值觀和西方價值觀各自的優越之處,讓學生形成符合國情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融合東西方價值觀優點的新型價值觀。

(二)英語教師對東西方社會文化背景下道德信念的整合能力

道德是維系社會和諧的重要法則。[6]在英語文本中,無論是敘事文體還是論說文體,涉及道德準則的內容比比皆是。[6]由于東西方道德文化的準則是存在差異性的,比如“孝”這種道德準則,西方人的理解和中國人的理解就有很大差異。[6]所以單純的語言翻譯很難讓學生理解文本的真正內涵,只有講清文本敘事所依據的道德準則,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理解文本,從而獲得對西方文化的較深刻的綜合理解能力。

在教學中,學生在學習西方文本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將文本中傳遞的西方道德準則作為塑造自己道德信念的權威準則,不加辨析地全盤接受,甚至會依此對自己以前所信奉的中國社會的道德準則加以批判。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學生常常會認為“書本就是權威的”,所以會把英語教材中西方文本中的道德準則當作權威而不加思索地接受。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是西方社會在科學技術方面的領先會使中國學生產生“西方的就是先進的”認知偏差。

具有“全人教育”領導力的英語教師,除了語言文學的修養之外,應該加強社會道德方面的修養,既能讓學生了解西方文本中蘊含的道德評判標準,又能讓學生同時與符合中華民族文化的道德評判標準做對比,引導學生辨析東西方文化中蘊含的道德評判標準的異同之處,促使學生形成一種整合性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現代道德評判標準。

(三)英語教師對東西方文化交融背景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思想的整合能力

西方社會認為經濟的發展是由消費驅動的,提前消費、借貸消費有助于社會的繁榮和發展。但是,這種消費觀和經濟發展觀的前提是西方,特別是美國擁有大量尚未開發利用的土地及其他資源。而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尚未開發的土地及其他資源遠遠不如西方,如果也秉承這樣的消費觀和發展觀,勢必會造成非常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而很難形成美國那樣以大量中產階級為主的“棗核型”社會。教學中發現,英語文本中有大量基于美國中產階級的消費觀和生活方式的描述。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文本的過程中免不了會受其影響。但是,中國的資源狀況、歷史傳統并不完全支持這種需要大量資源支撐的消費文化。所以,在學習西方文化、了解西方社會的同時,需要樹立中國式的資源觀、消費觀,形成融合中西方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理念。

英語教師在英語文本的教學中,應該對文本中體現的消費觀和生活方式加以辨析,對符合我國國情的部分要加以提倡,對不符合我國國情的部分要加以反對,旗幟鮮明地培養學生樹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理念。

二、“全人教育”視角下英語教師情感、思維方面的領導力培養

(一)英語教師對培養東西方文化背景下情緒情感表達方式的整合能力

文本是人類情緒情感表達的一種途徑。飽含情感的文本能夠感染人,引人深思,由人及己,形成對社會、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力,從而具有快樂生活、追求幸福的能力。[7]優秀的文本學習是陶冶人情操、涵養人人格、發展人能力的重要途徑。[7]英語文本的學習也不例外,給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視野、更豐富的借鑒,對學生的人生意義是不言而喻的。[7]在情緒情感表達方式方面當然是越豐富越好。但是,西方和東方畢竟是兩個不同的環境,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也體現在人的情緒情感表達方式方面。西方人情緒情感表達方式的特點不一定能夠被東方社會的大眾所理解。比如,在英語聽力和口語的教學中,我們會用到西方人交際的一些多媒體素材,學生會直觀看到西方人比較夸張和外露的情緒情感表達方式,這與大多數中國人習慣的相對委婉和含蓄的表達方式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學習語言,不可避免地會學習相應民族文化中的情緒情感表達方式,但是在社會生活中,學生又身處本民族的文化氛圍中,這就會在某種程度使學習英語的同學處在一種文化沖突的情境中。

所以,在英語文本的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理解西方的情緒情感表達方式,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借鑒應用,豐富自身的情緒情感表達方式和理解能力。同時,又要讓學生注意到中國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可能對西方的情緒情感表達方式并不適應。引導學生理解東西方人情緒情感表達方式的特點,培養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之間自如地進行情緒情感表達方式轉換的能力。

(二)英語教師對培養東西方交融文化背景下想象力、創造力和多元綜合智能的開發能力

“全人教育”強調教育對象完整人格的發展,這其中就包括對于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和多元綜合智能的開發和培養。西方文化中的想象力、創造力是建立在西方分析性思維基礎之上的,東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往往建立在整體性思維基礎之上,二者在現代社會中是相輔相成,互不矛盾的。由于西方現代科學的發達,導致國人一談創新和想象力,就會聯系到西方思維方式的培養,而忽略了東方思維方式的優勢。

作為英語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這樣一個事實——想象力和創造力往往建立在社會知識經驗的積累之上。東西方社會有不同的社會文化積淀,正是我們學習西方、傳承東方,實現統合創新的基礎。所以,需引導學生辨析西方創造力的根源,而不是片面跟隨西方創新的方向,這是英語教師應該賦予學生的思維方式。

(三)英語教師對東西方文化交融背景下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指個體基于良好判斷、使用恰當的評估標準對事物的價值進行評估和思考的過程。[8]盡管心理學家對它的研究時間并不長, 但對這個概念的探索卻從啟蒙運動時代的笛卡爾就開始了。[8]笛卡爾認為人們的很多知識都是建構在錯誤的基礎上的, 所以為了追求真理, 最好的方法就是對現有的觀念和認知統統加以懷疑, 懷疑后才會發現并解決問題, 從而達到促進知識發展和尋找確定性的目標, 這種懷疑和質疑正是批判性思維的本質。[8]通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可以增進人的創新視角、創新能力,對于解決現代社會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促進現代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尊師重道的傳統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但是,尊師重道和師生討論甚至爭論并沒有必然的對立關系,比如孔子在授課中就特別注重學生的思辨,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利。在教學中,師生比例過低是限制批判性思維培養的障礙之一(師生比例過低,班級容量大是中國本科教育中的一種普遍現象)。班級容量太大,就會使得大多數學生不易充分地參與到討論中來。這就需要英語教師想一些方法讓學生輪流進入討論。比如:采用批次分組法來規定某幾個小組是本節課的主要討論力量,下節課再換另幾個小組,這樣即可在某種程度上解決班容量過大對課堂討論帶來的障礙。除了課堂討論之外,英語教師還可以嘗試采用蘇格拉底提問式教學法,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閱,或是讓學生同伴之間對作文進行相互批閱,借助自我評估和過程寫作法、過程體裁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9]

三、“全人教育”視角下英語教師教學互動方式方面的領導力培養

(一)英語教師對東西方文化交融背景下平等、開放、有活力和尊重教師權威相結合的師生關系的構建引導能力

西方文化的師生關系以平等、開放、有活力為特征。[10]“全人教育”提倡平等開放、有活力的師生關系。東方文化一向有尊師重道的傳統。在構建平等、開放、有活力的師生關系時,也要注意中國尊師重道傳統的重要性和優越性,構建二者相結合的具有“全人教育”特征的師生關系。在這個問題上,英語教師應該將課堂情境進行切割,將一堂課分成不同的部分,每個部分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同時,將授課文本進行切割,對文本中適合講授啟發式教學的部分和適合互動討論式教學的部分分割開來。在互動討論的組織過程中,要注意營造平等、開放、有活力并重視批判性思維的氛圍,在講授啟發式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授傳承,教育學生充分理解和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越性,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同時,在講授啟發式教學中,塑造符合中國傳統的、具有君子之風的師者形象。

(二)英語教師培養東西方文化交融背景下人生經驗的豐富化的引導能力

“全人教育”重視教育對人生經驗的豐富作用,跨文化的經驗可以幫助人認識自身的不同側面,也有助于開發人的潛能。英語文本的學習能夠為跨文化交流提供一些知識的儲備。當面對跨文化的情境時,具有這種知識儲備的人就會有發現更多線索的能力和更強的分析能力。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出國進修培訓的機會、與外國友人交流溝通的機會和參加國際教學與學術研討的機會來累積盡可能多的跨文化體驗,在教學的時候有目的地將自己的體驗傳遞給學生,增加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經驗。另外,在教學中,英語教師應該努力創造一些跨文化交流和處理問題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在情境模擬中增加異質文化的經歷和體驗。

四、結語

本文結合“全人教育”理論和教師領導力理論,提出了大學英語教師的領導力培養路徑和一些具體措施,可以對大學英語教師及相關英語教學工作者提供一些啟迪。但由于本研究處于起步階段,也存在一些偏頗和不足之處,希望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能夠繼續結合理論進行思考總結,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次提出更多更完善的大學英語教師專業領導力培養策略。

參考文獻:

[1] Sirous Mahmoudi. Holistic Education: An Approach for 21 Century[J].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2012, 5(2): 178-186.

[2] 楊亞輝.“全人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一種視角[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62-63.

[3] 王瑛.高校外語教師專業領導力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67-71.

[4]David W. Brown.Toward a Paradigm of Promise: Transformational Theory Applied to Education[A]. Ron Miller, Edited by. 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 Selections from Holistic Education Review[C]. Brandon, VT: Holistic Education Press1991:10-15.

[5]Ron Miller, Edited by.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 Selections from Holistic Education Review[C]. Brandon, VT: Holistic Education Press,(1991):1-3.

[6] Edward T. Clark, Jr. The Search For a New Educational Paradigm: The Implications of New Assumptions About Thinking and Learning[A]. In Ron Miller. Introduction. In Ron Miller, Edited by.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 Selections from Holistic Education Review[C]. Brandon, VT: Holistic Education Press,1991:17.

[7] 吳立保,謝安邦.“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學教學改革[J].現代大學教育,2008(1):69-74.

[8] 胡衛東,徐英善.香港高校全人發展教育理念芻議[J].思想教育研究,2000(4):17-21.

[9]侯玉波.批判性思維對中國人創新觀念與行為的影響[J].心理科學與進展,2017(5):723-730.

[10]田丹.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方式探索[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A Study on the Path to Developing Leadership Skills for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under the“Holistic Education” Philosophy

Liu Guanhua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the holistic educa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the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of teachers, and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s of English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of China,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develop the leadership of English teachers through the holistic education theor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leadership by the holistic education theory should be achieved in Three ways: the integration of values and belief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 cultivation of emotional and thinking abilities and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interaction. Eight specific operational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 for English teachers in University.

Key words: Holistic Education; English Teachers; Teacher leadership

猜你喜歡
全人教育英語教師
獨立學院英語教師師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對策研究
論小學英語教學對小學英語教師素質要求
大學英語教師出國進修的有效性調查與研究
認真開展教研活動提升英語教師水平
教師知識理論視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語教師教材自主能力調查研究
全人教育理念下醫科高校學業困難學生管理探析
全人教育視野下的班級教育小組改革初探
高等藝術院校網球教學中塑造“全人”的探討
欠發達地區農村初中英語教師職業認同的現狀與對策
教育戲劇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