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現狀及其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2023-10-08 08:55王思奇張晟南梁明晰
云南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媒介素養政治

唐 立,王思奇,張晟南,梁明晰

(云南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安寧 650300)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強調要提升校園新媒體網絡平臺的服務力、吸引力和粘合度,發揮新媒體平臺對高校思政工作的促進作用[1]。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網絡虛擬環境正在改變著高職學生的生活、學習與思維方式。2017年,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強調要強化網絡意識,加強師生網絡素養教育,引導師生增強網絡安全意識,遵守網絡行為規范,養成文明網絡生活方式[2]。新媒介素養是指公眾對新媒體信息的解讀和判斷能力,以及利用新媒體信息促進個人及社會發展的能力[3]。已有實證研究發現,新媒介素養影響中小學生的網絡參與行為,以及領導干部的工作績效[3,4]。作為使用新媒介的主要群體,高職學生的新媒介素養現狀如何,是否會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本研究采用實證研究方法,了解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現狀,探索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關系,并提出對策。以期為進一步深化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介素養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提供實證參考。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樣本

采用便利抽樣法,通過問卷星軟件對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昆明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10 所學校6681 名學生開展線上調查。其中,男生2983 人,女生3698 人;一年級3922人,二年級2230 人,三年級529 人;文史類專業2254 人,理工類專業3709 人,藝術類專業718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編問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一般資料表;第二部分為調查問卷,分別是:1.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調查問卷。參照陳世華等人的研究[5],編制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調查問卷,構建認知能力、判斷能力、使用能力和傳播能力四個維度,共20個題目。其中,認知能力考察高職學生對新媒介概況和基本特性的認識能力;判斷能力考察高職學生理智接觸、選擇和解讀信息,有效識別錯誤虛假信息和傳播意圖的能力;使用能力考察高職學生運用新媒介工具的技能水平;傳播能力考察高職學生使用新媒介傳播信息的能力。采用Likert 5 級評分,選項1 到5 分別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新媒介素養越高。2.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調查問卷,有1 個題目“請你評價貴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總體效果”,為十級評分,選項0到10,得分越高表明效果越好。

(三)數據處理

采用SPSS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得到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總體情況;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和方差分析,比較不同人口學變量學生新媒介素養差異,不同新媒介素養水平學生評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異,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研究結果

(一)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調查問卷信度效度檢驗

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調查問卷認知能力、判斷能力、使用能力和傳播能力四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85、0.84、0.86、0.82。Bartlett球形檢驗KMO值為0.71(P<0.01),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 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61.1%。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總體情況

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總體情況見表1。Likert 5 級評分,3 是中位數,3 以下表示較低層級,4 以上表示較高層級,故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總體水平中等偏上,每個維度的發展水平不均衡,其中使用能力最高,判斷能力最低。

表1 新媒介素養總體情況

(三)不同人口學變量學生新媒介素養差異比較

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和方差分析,比較不同人口學變量學生新媒介素養差異,見表2。三年級學生在認知能力、判斷能力上的得分及新媒介素養總分顯著高于一年級學生(P<0.05),二、三年級學生在使用能力、傳播能力上的得分顯著高于一年級學生(P<0.05),學生干部在使用能力、傳播能力上的得分及新媒介素養總分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P<0.05),城市學生在認知能力、判斷能力、使用能力、傳播能力上的得分及新媒介素養總分顯著高于農村學生(P<0.05)。

表2 不同人口學變量學生新媒介素養差異比較

(四)新媒介素養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響

以新媒介素養總分的平均分加、減標準差為界限,小于平均分減標準差劃為低水平,大于平均分加標準差劃為高水平,介于之間的劃為中等水平。采用方差分析,比較不同新媒介素養水平學生評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異,見表3。中、高水平新媒介素養學生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上的得分顯著高于低水平新媒介素養學生(P<0.01),高水平新媒介素養學生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上的得分顯著高于中水平新媒介素養學生(P<0.01)。

表3 不同新媒介素養水平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異比較

三、分析與討論

(一)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總體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職學生新媒介素養總體水平中等偏上,每個維度的發展水平不均衡,其中使用能力最高,判斷能力最低。這與已有研究結論一致,陳世華等研究發現大學生新媒介素養總分的平均分為3.25,在基本認知上得分最高,在尋求真相上得分最低[5]。當前高職院校新媒介素養教育開展情況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理論指導不足,實踐探索不力?,F有關于新媒介素養教育的研究,研究方法上,以文獻研究法為主,缺乏動態跟蹤過程和對比分析,提出的對策解釋力不足;研究內容上,仍停留在對概念、內涵以及發展歷史的梳理,實踐教學研究嚴重不足[6]。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判斷能力得分最低,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高職學生面對海量信息時容易迷失方向,分析問題能力和思辨能力有待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旨在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故本研究結論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培養學生的新媒介素養的可行性提供了實證研究支撐。

(二)不同人口學變量學生新媒介素養特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年級學生新媒介素養高于低年級學生,學生干部新媒介素養高于非學生干部,城市學生新媒介素養高于農村學生。這與已有研究結論一致,雷穎等人研究發現,高年級學生對新媒介的認識、了解、使用能力高于低年級學生,擁有媒介素養教育經歷和經濟狀況良好的學生新媒介素養更高[7]。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骨干力量,他們往往接受過學校系統的思想教育與理論培訓,故新媒介素養高于非學生干部。受社會經濟發展因素的影響,城市學生通過網絡和新媒介接受意識形態教育的條件明顯優于農村學生,機會也顯著多于農村學生[8]。以上研究結論提示高職院校開展新媒介素養教育應遵循因材施教原則,突出針對性、差異性,重點關注低年級和農村學生,善于發揮高年級學生干部的同伴教育作用。

(三)新媒介素養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新媒介素養越高的學生對該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評價越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各主體運用互聯網思維,通過互聯網平臺和融媒體技術,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大學生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和信息素養教育等方面施加影響的實踐活動[9]。新媒介素養教育旨在提高高職學生對媒介信息的解讀能力和批判能力,培養高職學生的思維能力。兩者的教育目標一致,本研究結論為高職院校提供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媒介素養教育的路徑參考。

四、對策

思想政治教育與媒介素養教育,兩者具有教育目標一致、教育內容關聯、教育方法相通的特點[10]。思想教育對媒介選擇的導向作用、道德教育對媒介認知的調節作用以及政治教育對媒介行為的約束作用是媒介素養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依據[11]。為此,本研究探索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新媒介素養教育的對策,提出如下實踐路徑。

(一)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突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理論性,提高新媒介素養教育實效性。

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就是要突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理論性,增強說服力、吸引力,從而提高新媒介素養教育實效性。理論性方面,加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進行引導,不斷提高學生對新媒介的判斷力;實踐性方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主動從平臺建設導向轉向產品研發導向[12]。因此,可通過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等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新媒介產品制作與發布,提升學生對網絡信息的傳播能力,從而實現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火起來,同時提升學生新媒介素養的目的。

(二)堅持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突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提高新媒介素養教育實效性。

堅持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就是要突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增強教師與學生的粘合度,從而提高新媒介素養教育實效性。學校教育層面,通過建立工作體制機制,加強教師利用“互聯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建設,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對學生的粘合度。對于學生面對的新媒介認知、判斷等問題,教師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解疑釋惑,用科學的理論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新媒介認知,潛移默化地影響其網絡行為;自我教育層面,可嘗試依托高年級學生干部開展同伴教育。首先,遴選骨干并組織專題培訓。遴選高年級學生干部作為骨干,組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專題培訓,重點圍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政治立場、嚴格約束言行等進行培訓教育。同時,指導組建大學生記者團等相關學生社團,以勤工助學崗的方式分配到黨委宣傳部等部門實踐鍛煉,進一步夯實他們的新媒介素養理論基礎,強化實踐技能。其次,依托骨干實施同伴教育。依托學生骨干,利用班會、團支部會議等開展同伴教育,幫助廣大學生普及新媒介素養知識、樹立新媒介思維、提升新媒介素養;與此同時,監督學生日常網絡行為,及時進行教育提醒。

(三)堅持普遍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原則,突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提高新媒介素養教育實效性。

堅持普遍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原則,就是要突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破解教師所講與學生所需“兩張皮”,從而提高新媒介素養教育實效性。普遍性方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以下三方面的新媒介素養教育。一是媒介認知能力教育。教育引導學生科學認識媒介的性能、流程、特點,掌握傳播媒介的基本理論、功能作用和管理使用方面的知識。二是媒介評判能力教育。教育引導學生具備對媒介傳播信息的解讀能力、判斷能力和解析能力。三是媒介應用能力教育。教育引導學生掌握新媒體基礎應用技術能力。針對性方面,要做到因材施教,關注個體差異性。設置基礎篇和進階篇的教育內容,對低年級和農村學生主要以基礎篇教育為主,著力提升新媒介認知和新媒介信息判斷能力;對高年級和城市學生則以進階篇教育為主,聚焦新媒介信息判斷和信息傳播能力短板,促進新媒介素養提升。

猜你喜歡
媒介素養政治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書,最優雅的媒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