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策略

2023-10-08 02:42鐘鴻鵑何進生謝釗韋志昌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

鐘鴻鵑 何進生 謝釗 韋志昌

摘 要 廣西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護廣西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推動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在森林資源保護方面,針對樹木種類和數量登記不清晰、區域劃分不明確、存在火災隱患、監管體系不完善及發展資金不足等問題,提出了調查保護區森林植被情況、優化資源保護目標、做好森林防火措施、完善森林資源監管體系、注重自然保護區經濟發展的建議;在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方面,主要針對自然保護區內的病蟲害問題,提出了加強檢疫性害蟲監測、推進病蟲害精準防控進程、構建完善的肥水灌溉體系、優化林木組成結構等方面對策。

關鍵詞 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可持續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4.026

加強林業資源保護、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維系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培育高品質林木、促進林業經濟穩定發展等方面的作用。筆者對廣西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的現狀和保護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從森林資源保護和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2個方面針對性地提出基于現代化技術的解決方案,為自然保護區充分發揮其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奠定基礎。

1 林業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概述

林業資源保護是一種以森林保護學、森林管理學等學科知識為基礎,通過制訂保護條例、完善林木保護制度等措施,有效保護生態林結構的完整性,避免外在因素對生態林造成不良影響的保護行為[1]。

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以森林栽培學、植物保護學、林木昆蟲學、林木生理與病理學等學科知識為基礎,通過對不同生長階段的林木進行精準、科學的管理,實現各類營養物質及水分的精準供應,從而保障樹木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的茁壯生長,保證其營養生長、生殖生長時間的科學轉換,在增強森林資源內部生態平衡穩定性的同時,有效維護生態林的多樣性[2]。

2 森林資源保護的具體措施

由于自然保護區內存在部分樹木種類和數量登記不清晰,經濟林、生態林范圍劃分不明確,存在一定的火災隱患,監管體系不完善,以及發展資金短缺等方面的問題,制約了森林資源保護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應從以下5個方面著手,進行森林資源保護措施的優化升級。

2.1 調查保護區森林植被情況

對自然保護區內樹木的種類、數量、樹齡等基本情況進行科學調查,是進行森林資源保護的基礎。1)林業技術人員應定期做好林業調查規劃,對不同地區成土的母巖進行調查,對淺層、中層、深層土壤的顆粒大小、空隙占比、吸附水資源能力等進行充分了解,將林地質量劃分為5個等級,為優化保護區森林植被的結構、促進林木的茁壯生長提供基礎。2)對不同種植區域的地勢結構、氣候特征、樹木種類及組成比例進行充分調查,通過構建三維空間圖發現不合理的地方并及時進行調整,從而實現非林業用地與林業用地的合理布局;避免林區公路、辦公區、宿舍區等設施侵占樹木生長空間,有效提高林業用地的有效化利用率[3]。

2.2 優化資源保護目標

以林木用途為劃分標準,將保護區的森林資源劃分為經濟林、防護林和用材林。對于經濟林和用材林,可以在維護生態結構平衡的基礎上進行合理開發,以獲得一定經濟效益;對防護林及數量極少、生長年限較長的珍貴林木,則重點保護,嚴禁隨意采伐。

2.3 做好森林防火措施

樹木主干、側枝的木纖維含量較高,具有易燃的特性。保護區內一旦發生火災,不僅會造成林木資源的大量損失和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而且會對周圍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產生威脅?,F階段引起森林火災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雷電、高溫、露珠折射太陽光等)和人為因素(燒荒、煙頭、火星飄散等),由于引起森林火災的原因錯綜復雜,不可能做到完全杜絕,因此需從多方面著手,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的綜合防控方案。1)及時引進北斗衛星技術、大型網絡監控技術、無縫融合智能圖像識別技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術、大數據及光熱檢測儀等先進技術與設備,構建林業火災綜合檢測體系,對火災發生地點、時間及發生趨勢進行精準的預測,為撲滅火災提供技術與數據的支撐。2)定期對滅火設施進行檢查和更新,確保在遇到火災時,各項設備都能有效使用。3)對森林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防火培訓,幫助其掌握必備的森林防火技巧,培養其在面對森林火災時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滅火作業的能力,力爭在火災發生初期就能及時控制災情,將森林火災對自然保護區的危害降至最低[4]。

2.4 完善森林資源監管體系

雖然國家已經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但是由于自然保護區面積較大、地勢復雜、各區域種植的樹木種類繁多,難免出現部分人員利用法律漏洞、管理漏洞進行林木偷盜、過度砍伐的現象,進而破壞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因此應從多個方面著手,制定一套相對完善且適宜本地區應用的森林資源監管體系。1)加強隊伍建設。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團隊存在老齡化嚴重的現象,導致管理人員對國家和地區出臺的法律法規不能有效理解和嚴格執行;由于人員配備不足,每個人的監管區域面積較大,容易出現監管不力的現象。自然保護區的相關負責人應依據實際需求,及時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完善團隊組織架構;定期開展相關業務培訓,增強工作人員的法制觀念,提高管理人員守護“綠水青山”的主觀能動性;壓實主體責任,樹立崗位意識,通過分工合作降低乃至杜絕非法砍伐行為,保護林區自然資源。2)完善法律體系,以“一保護區一政策”為基本原則,以國家、省市級的森林保護政策為基礎,制訂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保護細則,為各項林木資源保護措施提供法律依據。

2.5 注重自然保護區經濟發展

自然保護區各項制度的改革、高端人才的招聘、現代化技術的引進都需要地方經濟的支撐。雖然每年國家和省政府都會進行一定的財政補貼,但是補貼金額相對有限,不足以滿足更新設備、引進人才的要求。為推動林業資源保護的可持續發展,自然保護區可以在維系生態穩定的基礎上,合理進行林業經濟的發展,1)進行經濟速生林(肉桂、八角、馬尾松等)的合理布局,保證優質木材每年的產出量,從而獲得穩定的經濟效益。2)在部分地區進行金花茶、油茶等經濟林木的種植,增加一定的經濟收入。3)在生態系統相對穩定的生態林內進行黃精、牛大力、七葉一枝花、山豆根及雞骨草等藥材的種植,構建相對完善的“林藥經濟”模式,有效增加植物種類和食物鏈、食物網的豐富度,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5]。

3 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

森林生態系統具有物種多樣性和復雜性,為有害昆蟲和病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近年來,自然保護區的有害生物種類和數量持續上升,尤其是出現了一些有較大威脅且缺乏天敵制約的有害生物,如果未能及時解決,將會對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及時引進現代化技術與設備,進行病蟲害的綜合防控,是保障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3.1 加強檢疫性蟲害的監測

在自然保護區內尚未發生(或者暴發)蟲害疫情時,加強對檢疫性害蟲的監測,以便在蟲害發生初期對其進行有效控制。1)可使用昆蟲性引誘劑對檢疫性蟲害進行監測,利用昆蟲性引誘劑專一誘捕的特性,對檢疫性害蟲的種類、發生時期、發生高峰期等進行精準的監測和科學的預判。2)在運用昆蟲性引誘技術時,使用的誘捕器應與昆蟲的習性有較高的匹配性。比如對天牛類害蟲一般采用十字交叉型誘捕器,而鱗翅目害蟲一般采用開口向下的桶型誘捕器。3)誘捕器的懸掛密度要合理,一般按照每公頃5~10套的密度進行懸掛,且懸掛高度與昆蟲飛行高度要有較高匹配度。4)為實現實時監測,可以將紅外線計數技術、自動拍照技術、數據遠程傳輸技術及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于檢疫性害蟲自動監測體系的構建中,從而提高監測的精準度和時效性[6-7]。

3.2 推進病蟲害精準防控進程

森林生態系統的密閉性相對較強,為病蟲害的隱匿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部分病蟲害在發生初期不易被發現;而一旦大面積暴發,則容易造成極大的危害。比如松毛蟲、美國白蛾及松材線蟲的主要傳播媒介松墨天牛一旦暴發,就會影響整個自然保護區生態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及時引入相關先進技術、推進病蟲害精準防控的進程,成為了推動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1)對于病蟲害頻發地區的枯枝落葉,應及時進行清理和統一銷毀,降低病原孢子和有害昆蟲的基數,提高生態系統的通光率和通風率,抑制病蟲害的滋生和繁殖。2)通過安裝太陽能捕蟲燈、糖醋液誘捕器、黃板、藍板等裝置,進行天牛、夜蛾、蚜蟲、薊馬等靶標害蟲的誘捕和防治。3)形成“以蟲治蟲、以螨治螨、以菌治菌”的病蟲害防控體系??赏ㄟ^無人機或者人工懸掛卵卡的方式釋放瓢蟲、草蛉、捕食螨的卵,在其孵化后,通過對有害昆蟲、害螨進行寄生、捕捉,對其進行防治;還可以通過噴施多粘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蘇云金桿菌等有益菌,在生態系統內形成有益菌群,通過競爭作用、拮抗作用及對有害菌、有害昆蟲的寄生作用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生物防治不僅對環境的破壞小,而且具有增加生態林內動植物種類、增強保護區生態系統平衡穩定性的作用。4)化學防治主要是通過使用大型施藥設備噴施農藥進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在噴施化學農藥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其他有益生物的保護,減少對土壤、水源、大氣的污染。

3.3 構建完善的肥水灌溉體系

自然保護區的地形相對復雜,部分區域灌溉取水不便,一般林木的生長依賴于自然降水,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木的生長,延緩了經濟林林木的成材時間,降低了木材質量。因此應依據林木在保護區的分布范圍進行林木灌溉、施肥系統的合理布局。1)結合該保護區的降水特性和地形特征,選擇地勢相對較高、林木種植量相對較大的區域進行小型儲水庫的修建,雨季儲水避免洪澇漚根,旱季灌溉保障林木光合、呼吸、蒸騰等生理功能的運行。2)進行滴灌系統、微噴系統、水肥一體機系統的引入,實現肥料、水分的有效利用,調節整個生態系統的溫度、濕度,增強其穩定性[8-9]。

3.4 優化林木組成結構

自然保護區的主體是不同品種、不同樹齡的樹木,而進行林木結構的優化是推進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1)在林木間伐過程中,要避免掃蕩式砍伐,采用砍伐與種植共同進行的方案,使整個生態林內幼齡樹木、中齡樹木和老齡樹木的配比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為林木的自然繁育、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條件。2)合理修剪林木的枝干,去除病枝病葉與孱弱枝條,抑制病原微生物和靶標害蟲的擴散,促進營養物質向健壯枝干運輸,培養高品質林木[10]。

參考文獻:

[1] 苗豐濤,劉碧強.亞熱帶地區國有林場可持續經營問題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8,38(6):27-33.

[2] 羅菊春.撫育改造是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的關鍵性措施[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6(1):121-124.

[3] 劉瑞斌,李莉,陳鵬東,等.森林火災對煙臺蓁山次生林土壤性質的影響[J].生態環境學報,2016,25(8):1300-1305.

[4] 童德文,楊承伶,譚一波.廣西森林可持續經營現狀及對策探討[J].福建林業科技,2015,42(3):229-232.

[5] 黃國勤,趙其國.廣西桉樹種植的歷史、現狀、生態問題及應對策略[J].生態學報,2014,34(18):5142-5152.

[6] 何應會,梁瑞龍,蔣燚,等.珍貴樹種閩楠研究進展及其發展對策[J].廣西林業科學,2013,42(4):365-370.

[7] 葉燕華,劉建鋒,秦長生.廣東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體系構建[J].林業與環境科學,2016,32(1):85-89.

[8] 趙劼,陸文明.以森林認證促進我國森林可持續經營的途徑分析[J].世界林業研究,2008(5):60-63.

[9] 王冬梅,王君海.吉林省林業有害生物無人機監測防治系統的應用[J].吉林林業科技,2016,45(4):34-35.

[10] 呂曉君,王君,喻衛國,等.無人機監測林業有害生物初探[J].湖北林業科技,2016,45(4):30-33.

猜你喜歡
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
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指辦領導聽取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工作匯報
保護自然保護區刻不容緩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
淺淡黃崗梁自然保護區的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
閱讀理解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危朝安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視察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