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人導向的中小學英語教育戲劇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2023-10-09 17:49程嵐張建元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課程育人教育戲劇校本課程

程嵐 張建元

【摘 要】為了更好地發揮教育戲劇的學科育人功能,文章結合具體案例,闡述了如何基于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以及校本課程特色化實施的原則,構建以教育戲劇范式融入國家課程為主體、英語教育戲劇校本課程為重要拓展和有益補充的英語教育戲劇課程體系,以充分落實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及其社會情感能力的培養,滿足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需求,最終實現課程全面育人、高質量育人。

【關鍵詞】教育戲??;社會情感能力;校本課程;讀者劇場;課程育人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及《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都指出,英語課程要圍繞核心素養確定目標,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確保核心素養的落地,發揮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中小學英語教師要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變革學科育人路徑[1]。

如果中小學英語教師僅從國家課程層面進行學科育人,是不夠的。2023年5月,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意見》,指出要“構建以國家課程為主體、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重要拓展和有益補充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增強課程適應性,實現課程全面育人、高質量育人”[2]。校本課程作為重要的課程類型,也要與學生素養的培養主動對接,從“校本”走向“學本”[3]。國外育人研究表明,學科類素養可以融入現有的學科課程中培育,而部分依賴于多學科領域知識的素養則需要設立跨學科的主題課程進行培育[4]。國內現有的育人研究多聚焦在單一學科的素養培育或建設單一學科的課程群,出現了重“知識”輕“德化”、重“要素”輕“系統”的現象[5]。因此,學校亟須構建兼顧英語課程核心素養發展,特別是有關社會情感能力培養等維度的課程,克服當下育人研究中出現的輕“德化”和“育人空心化”的問題。

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過集體生活,學會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遵守、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6]。這些能力也是社會情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關于包含中國在內的世界十多個國家的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發展調查報告顯示,學生進入青春期階段后,他們的社會情感能力發展停滯并且呈現下降趨勢。[7]研究表明,教育戲劇是培養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新路徑[8]。因此,有必要通過構建和實施育人導向的英語教育戲劇課程來完善學校英語課程體系,在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同時,重點培養他們的社會情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實現英語課程育人目標。

二、核心概念解析

1.育人導向

育人導向的英語教育戲劇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首先要回答“英語教育戲劇課程要培養怎樣的人”,即明確英語教育戲劇課程的育人導向。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成為英語教育最重要的目標[9],也是中小學英語教育戲劇課程建設的出發點和價值旨歸。課程在培養學科性對應的學科知識與能力的同時,也要培養超越學科的素養,例如個人品格、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10],從而豐富英語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社會情感能力基本囊括了這些素養,是指學生在認識和管理與自我、與他人、與集體關系的情感體驗中,獲取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能力[11]。因此,中小學英語教育戲劇課程的育人導向既要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發揮人文學科在育人方面的獨特優勢,兼顧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要關懷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培養,實現英語教育戲劇課程的綜合育人價值。

2.英語教育戲劇

教育戲?。―IE,Drama in Education)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借鑒戲劇藝術原理、根據戲劇元素、運用劇場技巧、采取“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生身體體驗過程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種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12]。本文中的英語教育戲劇特指在中小學英語課程中,應用戲劇教學法,采用教育戲劇范式,以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為目標,帶領學生在戲劇的虛擬情境中通過團隊合作,體驗情感和抒發情緒,提升他們包含社會情感能力在內的非認知能力和認知能力,實現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

3.特色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指在學?,F場發生并展開的,以國家及地方制定的課程綱要的基本精神為指導,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利用和開發的資源,由學校成員自愿、自主、獨立或與校外團體或個人合作開展的,旨在滿足本校所有學生學習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課程開發活動,是一個持續和動態的課程改進過程[13]。本文中的中小學英語特色校本課程是指為滿足中小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需求和本校學生的需求和發展,以《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指導,依據本校學生培養目標的定位以及教師的特長、特點,持續和動態改進的課程構建和實施過程。

三、中小學英語教育戲劇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以素養為導向的校本課程開發,就是以素養為軸心和目標,對豐富的課程資源加以組織、合并與統整[14]。中小學英語教育戲劇課程體系的構建始于對課程目標的具體分析,按照學生發展的認知邏輯和心理順序對關聯的課程內容、教學活動及其評價方式進行規劃設計、組織實施,并予以監控、協調和管理。筆者以所在學校小初高一體化英語教育戲劇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為例,進行闡述與說明。

(一)課程目標

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英語學科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策略),結合學生在表演興趣、語言學習和社會情感能力發展方面的需求進行調研和分析,筆者確定了本校小初高一體化英語教育戲劇課程的“3L”目標——語言交流目標(Language)、邏輯認知目標(Logic)和社會生活目標(Life)[15](如圖1)。具體而言,通過充分的具身性學習體驗深化語言習得,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在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的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能力以及溝通與合作能力;在理解與賞析中外經典作品的過程中,提升文化意識,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課程結構與內容

筆者所在學校的小初高一體化英語教育戲劇課程體系結構圖采用了體現校園文化的帆船造型。其中,帆船上面的桅桿和帆形成一個“人”字,帆船的基底形成一個“心”字,“人”字和“心”字相連,寓指“戲劇育人、啟智潤心”的課程育人愿景(如圖2)。帆船的基底是基礎課程,帆船基座上面的兩層帆,分別代表特色校本課程中的拓展課程和定制課程。

基礎課程指面向全體學生的國家課程,包括融入教育戲劇范式的國家課程校本化創新性實施的內容。拓展課程是面向有需求和感興趣的學生群體,以戲劇游戲和讀者劇場的方式激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挖掘學生英語學習的潛能。定制課程則面向學有所長、有意愿繼續提升英語的學生群體,包含“英語戲劇創作與表演”選修課,成立英文戲劇社團,滿足學生特長發展。拓展課程和定制課程既有選修課,又有社團活動,分小學和中學兩個學段,1至6年級和7至12年級的學生混齡參加,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

在課程內容方面,聚焦“3L”課程目標,精選“傳統文化”“校園場景”“社會生活”“中外經典”四大課程主題,分兩個學期開設,注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連續性。以中學階段英語教育戲劇課程內容為例(見表1),每學年第一學期(秋季)開設模塊一,第二學期(春季)開設模塊二,在縱向上形成與學生語言基礎、興趣愛好、學習基礎相匹配的校本課程序列。根據閱讀內容和戲劇表演的難易程度等因素,從模塊一到模塊二循序漸進地分級安排學習內容,使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不斷深化經驗和體驗。課程面向多樣化、混齡的學生群體,每學期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又分層開設課程1(基礎)和課程2(進階),通過設置進階式的課程,關注群體在校本課程中的成長,尊重和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關照學生的差異化特點,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課程實施

在課程實施方面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利用戲劇具身體驗的特征,引導學生在閱讀與戲劇創編、表演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親歷閱讀、探究、創編、體驗、合作、交流、反思、評價等深度學習的過程,逐步發展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

教育戲劇融入國家課程的教學過程一般包括基于教學內容的教育戲劇范式選擇、情境創設、學生表演、師生總結與反思四個階段[16]。國家課程中滲透教育戲劇的入口指向創造性使用教材進行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出口指向學習方式的創新和評價方式的創新[17]。

筆者所在學校,以教材內容為載體,以教室為劇場,將閱讀與戲劇表演相結合,進行國家課程特色化實施。通過閱讀圈的方式來討論和研讀作品內容,師生展開閱讀討論,深入理解語篇內容。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學生開展劇本創作,并通過讀者劇場聚焦口語表達,提升朗讀能力;通過劇本排練,以角色體驗促進語言交流與邏輯認知,實現學生的語言與思維融合發展。

中小學英語教育戲劇特色校本課程的實施關注多維性,開展多角度、全方位的活動。除了選修課程和社團活動外,教師一方面積極為學生拓展體驗時空,以“英語戲劇節”為項目產出,激發學生參與閱讀和戲劇表演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課堂上對于文本解讀和戲劇表演的認真學習,又為學生在舞臺上的最終呈現打下扎實的基礎,使課程與活動“融通聯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學校通過依托有趣活潑的學習情境、促進角色選用與自我認知、培養解決沖突問題的能力、強化體驗式學習的價值、創造多維度的對話、引導現實生活的改變六大途徑來實現育人方法的新突破[18]。

筆者所在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基于項目式語言學習,以戲劇展演為項目成果,通過閱讀整本書、創編讀者劇場或教育戲劇的劇本、演繹精彩情節的“英語戲劇節”語言項目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文本理解力與閱讀動機,提高學生的朗讀與傾聽能力;同時,他們在劇中感受和體驗英語語篇的深刻意蘊,促進高階思維的發展;在排練和準備道具時,提高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交流和討論中提高社會情感能力,拓展主題意義;在表演時發現更多的可能性,樹立自信,促進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四)課程評價

中小學英語教育戲劇課程對于學生學習的評價,可以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貫穿學生在教育戲劇課程學習的始終。評價能使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以此促進核心素養及社會情感能力的全面發展。同時,能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促進課程的改進和優化。

1.過程性評價

在過程性評價中,教師以定性評價為主,充分發揮評價在教育戲劇課程中的反饋功能,促進師生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與學,激勵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筆者所在學校采用的過程性評價包括“以總結反思為導向的陳述性互評”“體現學習過程的檔案袋評價”“基于課堂學習效果的表現性評價”。

(1)以總結反思為導向的陳述性互評

筆者所在學校,“Two Stars One Wish”評價單被用于學生的自評反思與他評反饋。該評價單可以在每節課結束時進行,也可以在一個模塊學習結束后使用。學生完成兩張“Two Stars One Wish”評價單,一張寫給自己,一張寫給同伴,肯定兩個優點,提出一個可以改進的地方。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取長補短,調控學習,形成評價自己與評價他人的意識與能力,這也是培養社會情感能力所需要的。

(2)體現學習過程的檔案袋評價

收集學生在教育戲劇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作品,以及教師和同伴對作品的評論與反饋,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學生某方面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和自我反省的能力,促進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學習成長檔案袋主要圍繞課程目標,收集學生作品的檔案,如劇本創作過程、活動記錄、獲獎證書、參演照片、角色小傳、參演心得等,將學習檔案袋作為學習效果評價的載體,記錄課程學習過程中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軌跡,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增值評價。

(3)基于課堂學習效果的表現性評價

在教育戲劇課程中,學生會參與、體驗形式多樣的戲劇活動,針對不同的學習活動也可以確定不同的評價目標,設計相應的評價表。例如,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開展閱讀圈活動時,教師可以進行表現性評價。閱讀圈考查學生在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方面的表現,教師可根據評價標準(見表2),對學生的閱讀圈角色任務單進行及時評價、反饋。

2.終結性評價

中小學英語教育戲劇課程的終結性評價包括學?!坝⒄Z戲劇節”課程成果展示時教師根據評價量表給出的期末成績,以及在校外競賽活動中進行課程成果展示所獲得的獎項榮譽。從評價主體來看,終結性評價主要由教師和專業評委完成。

在完成戲劇表演課程內容學習后,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可以是讀者劇場,也可以是戲劇表演。學生應介紹戲劇創作的意圖,分享在學習活動中的得與失,并由教師以及其他人圍繞學生的成果展示依據評價量表進行評價。通過分析學生的語言表達流暢度、肢體語言、情感演繹、合作、創意等維度,教師從讀者劇場表現(見表3)和戲劇表演兩個層級分別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

在戲劇表演評價方面,教師以量化評價的方式,從戲劇的選材、舞臺呈現、表演節奏、技術元素以及整體印象等方面,對學生的課程成果進行綜合評價,為學生提供評價反饋,從而幫助學生不斷改進和優化劇目。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成長,教師鼓勵學生在校園內外的課程成果展示活動中進行戲劇表演,由專業評委和觀眾投票進行評價。在評價內容上,應重點對學生參與的興趣、合作力、思考力、創新力等進行評價;在評價主體上,可以融合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專家評價等,開展多元主體評價。

為了更好地促進課程的動態發展和迭代,在每學期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訪談和問卷的方式調研學生對課程的評價,促進課程的持續改進。

四、結語

中小學英語教育戲劇課程體系的構建可以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性問題提供獨具特色的解決方案。教育戲劇具有廣闊的應用領域,通過策劃、實施課程學習活動或主題校園活動,培養學生用戲劇手段進行跨學科學習、跨領域實踐的綜合能力[22],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社會情感能力、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英語教師可以以教育戲劇為核心,聯合不同學科的教師組建實踐共同體,鏈接校內社團和校外比賽等實踐體驗活動,從劇本創編、舞臺呈現、舞美設計、道具制作等方面,建設體現整體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多學科協同創新的綜合課程群,形成育人合力,以教育戲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王薔,孫萬磊,李雪如. 從外語教學走向外語教育:新時代中小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建構:《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10):1-8.

[2]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意見[EB/OL].(2023-05-17)[2023-06-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305/t20230526_1061442.html.

[3]吳剛平,陳華,徐晨盈,等. 校本課程開發20年[J]. 全球教育展望,2021(12):3-18.

[4]學習基礎素養項目組. 素養何以在課堂上生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5]胡守敏,李森. 論課程育人生長點的困境與變革[J].課程·教材·教法,2020(7):4-11.

[6]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EB/OL].(2017-09-25)[2023-06-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709/t20170925_315201.html.

[7]STANNETT K. TIRF insights: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J]. TIRF and laureat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2022(2):1-12.

[8]黃忠敬,等. 社會與情感能力:理論、政策與實踐[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9]王薔,孫萬磊,趙連杰,等. 大觀念對英語學科落實育人導向課程目標的意義與價值[J]. 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2(4):3-14.

[10]趙勇. 教育評價的幾大問題及發展方向[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4):1-14.

[11]毛亞慶,杜媛,易坤權,等. 基于學生社會情感能力培養的學校改進: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社會情感學習”項目的探索與實踐[J]. 中小學管理,2018(11):31-33.

[12]趙小鳳,李如密. 教育戲劇的內涵、特征與價值[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8(3):21-26.

[13]徐玉珍. 校本課程開發:觀點和理念[J]. 全球教育展望,2001(10):45-50.

[14]王科鑫,汪明帥. 基于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開發:分析框架與關鍵議題[J]. 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3(2):3-8,14.

[15]程嵐. 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學英語文學閱讀課程實踐與思考[J]. 創新人才教育,2019(1):70-74.

[16]李慧芳,柯丹. 中小學英語教育戲劇課程化模式及建構原則[J]. 英語學習,2023(4):4-9.

[17]張宏麗. 指向單元綜合實踐活動的小學英語教育戲劇課程的實施[J]. 英語學習,2023(1):32-36.

[18]馬利文. 教育戲?。阂龑У掠路妒剑跩]. 中國德育,2016(9):24-27.

[19]羅少茜,張玉美. 閱讀圈任務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學與評價中的應用[J]. 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0(3):27-33,91.

[20]羅少茜,張玉美. 運用閱讀圈任務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7):1-5.

[21]徐國輝,李艷. 當朗讀遇見戲?。鹤x者劇場在中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索[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23.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責任編輯:周彩珍)

【作者簡介】程嵐,北京學校副校長,人大附中通州校區副校長,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張建元,二級教師。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2022年度課題“培養高中生社會情感能力的課程群構建與實施”(TZ2022-048)

猜你喜歡
課程育人教育戲劇校本課程
五項教育,推進中職?!队嬎銠C基礎》課程育人
生態育人之初探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教育戲劇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啟示
教師·上(2016年3期)2016-04-14
教育戲劇團體輔導對小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教育戲劇在智障學生情緒管理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