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實地與網絡調查的夏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2023-10-09 08:48王奕楊娟楊海濱鐘應富徐澤吳全
南方農業·上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生產現狀發展建議存在問題

王奕 楊娟 楊海濱 鐘應富 徐澤 吳全

摘 要 以實地考察結合網絡調研的形式,就夏秋茶生產現狀進行走訪調查,著重介紹了浙江、安徽、四川三個茶區的夏秋茶生產現狀;網絡問卷調查了夏秋茶加工現狀,包括調查企業的經營狀況(企業性質、年茶葉加工量、經營產品類型)、企業夏秋茶生產現狀(停采原因、產品類型、收購等級標準、鮮葉收購價、加工技術需求)、夏秋茶利用前景調查(利用價值評估、預期銷售價格、產品目標銷售群或渠道建議、原料利用途徑、購買偏好度)、夏秋茶技術及政策需求調查。分析提煉出目前夏秋茶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和難點(產品質量低、生產成本高、結構單一、市場運行創新乏力、綜合效益低、產業帶動力不強)。提出重慶市夏秋茶產業發展建議:高度重視,把握全局,制定全市夏秋茶利用中長期規劃;加大夏秋茶科技創新,實現夏秋茶資源的多途徑利用;加大夏秋茶加工企業的培養力度;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加強保障措施(領導組織保障、發展資金保障、政策扶持保障)。

關鍵詞 夏秋茶;生產現狀;加工利用;存在問題;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3.047

茶樹是多年生經濟作物,一年中可多次萌發、多次采摘,依據其生育特性與采制時間不同,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正常采摘比例為4∶3∶3,夏秋季鮮葉原料占茶樹全年總量的60%左右[1]。夏秋茶苦澀味重、鮮爽度低,同時因采摘輪次增加、內含成分減少,導致茶葉滋味變得淡薄[2],香氣較春茶也顯得粗老,是造成夏秋茶資源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3]。為全面了解夏秋茶生產加工情況、準確把握夏秋茶資源應用前景、突破夏秋茶發展瓶頸,結合當前茶產業面臨的難點、痛點,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夏秋茶生產情況調研,最后提出重慶市夏秋茶產業發展建議。

1? 夏秋茶產業現狀實地調研

為深入了解主產茶區夏秋茶原料利用現狀,以實地調研的形式,選擇浙江、安徽、四川三個茶區及部分代表性企業進行了走訪調查。

1.1? 浙江茶區

浙江是我國科技、經濟較發達地區,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持,其夏秋茶利用主要側重于茶資源的精深加工領域。如杭州茗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通過收購飲料工業專用茶,采用納米級陶瓷膜超濾、真空(低溫)濃縮、噴霧干燥等先進技術生產濃縮汁、超微茶粉等八大系列產品,年產量超6 000 t,銷售額超2億元,出口歐盟、東南亞等國;杭州英仕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浙江大學茶學科研團隊為技術支撐,主要從事茶提取物及其終端產品的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生產銷售,涉及健康食品、日用品、個人護理等領域,已開發出各類含茶產品20余種,其開發的白茶水乳霜精華眼霜定價2 460元,已達到高端護膚產品價格。此類高新技術的應用,有力促進了夏秋茶價值提升。據調研,速溶茶、新茶飲年需求量分別達2萬t、1 600萬t,產值已超1 000億元,而以新茶飲、提取物等消費的原料茶已達30萬t以上,預計未來3年將會達到50萬t左右。

1.2? 安徽茶區

安徽省茶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是全國十大名茶中占比最大的省份,擁有安徽農大茶葉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強大科技支撐,其夏秋茶的利用途徑主要是提升傳統工夫紅茶、黃大茶、出口綠茶加工品質,以提高經濟價值。安徽黃山市現有茶園面積達5萬余公頃,一產產值達60億元,綜合產值達200億元,667 m2產值超過8 000元。其中,以世界三大高香紅茶聞名的祁門紅茶產地祁門縣,擁有30多家茶葉企業,全縣茶園總面積超過1.27萬hm2,干茶產量達7 300 t,綜合產值55.2億元,茶農年人均純收入7 000余元。祁紅工夫紅茶生產時間在3—10月,夏秋季均有生產,年生產時間約200 d。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別山腹地的六安市金寨縣,茶園面積達1.52萬hm2,春茶生產以六安瓜片為主,夏秋茶主要生產炒青、黃茶、紅茶。其中,炒青主要供出口,年出口量在2 500~3 000 t;黃茶主要供內銷,銷往山東、山西、陜西等地,年產量3 500多t,每667 m2茶園可采摘夏秋茶鮮葉300 kg,收入增加700~800元。

1.3? 四川茶區

毗鄰重慶的四川茶區是我國規劃建設的長江中上游名優綠茶和出口茶優勢產區,打造了“天府龍芽”省級區域公用品牌,支持蒙頂山茶、峨眉山茶、米倉山茶、宜賓早茶等加快發展,綠茶產量占全國的14.6%。近幾年,夏秋茶利用主要集中在出口綠茶的加工。其中樂山茶葉種植面積達到9.33萬hm2,出口綠茶占全國總量的10%、四川省的50%;夾江縣堅持走夏秋茶加工出口路子,形成標準化、規?;?、社會化、集群化出口茶產業,開通了首列川茶出口中亞的專列,成功創建了“中國綠茶出口發展第一縣”“精制川茶出口引領示范區”,夏秋茶年加工產量達到5萬t,夏秋茶平均667 m2增收1 500元/年。四川瀘州納溪作為中國特早茶之鄉,茶園由過去一年采1季,變成了現在采4~5次,大大提高了茶農收入,僅收購夏秋茶一項,人均增收達到2萬余元,每667 m2收益增加30%左右。

2? 夏秋茶加工現狀網絡調研

為進一步了解夏秋茶生產加工現狀,掌握夏秋茶資源應用前景,突破夏秋茶發展瓶頸,2023年5—6月,課題組以網絡問卷的形式,對全國茶企及從業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218份,含企業94份、從業人員124份,分布于全國1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其中西南茶區共收回問卷164份,占75%;江北、江南茶區分別收回24、21份,占11%、10%;華南茶區回收9份,占4%,分析問卷調查結果。

2.1? 調查企業的經營狀況

本次收回的94份企業問卷中,接近50%的為民(私)營企業,其次為股份制公司(21.28%),國有、集體經濟占比約為17%,基本能代表私有、國有等多種性質公司的夏秋茶生產現狀。

從被調查企業年茶葉加工量來看,37.23%的企業產量在5 t以下,年產量5~10 t的占20.21%,而100 t以上的企業有8家,其中僅2家年產量在300 t以上。從企業年銷售收入分析,51.07%的企業銷售額在100萬~500萬元,年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下的占23.4%,有11.7%的企業年銷售收入在501萬~1 000萬元,而年銷售1 001萬~2 000萬元及2 001萬~5 000萬元的企業各有6家,僅1家年銷售達到5 000萬元以上??梢钥闯?,調查的茶葉企業主要為中小型規模。

從目前企業經營產品類型來看(表1),被調查企業還是以生產名優綠茶為主(81.91%),其次是工夫紅茶(77.66%),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則分別有55.32%、41.49%的企業生產。此外,約有25.53%的企業生產經營白茶產品,12.77%的企業生產銷售花茶,說明目前企業在開拓新品、提升產品多樣性上取得了一定進展。

2.2? 企業夏秋茶生產現狀

本次調研的94家企業中有64家(占68.09%)在生產加工夏秋茶。調查發現,產品銷路差、利潤低是導致停采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別為53.33%、50%;成本高導致的夏秋茶停采占比為36.67%;無采工占比為26.67%;停采養樹和天氣熱原因分別占比23.33%和16.67%。炎熱的氣候加上人力成本上漲、機械化水平低等綜合因素,造成夏秋茶采摘加工成本高,傳統夏秋茶產品口感苦澀,影響銷售,產品溢價能力差,從而導致部分企業對夏秋茶的生產積極性不高。

在開展夏秋茶生產加工的企業中,夏秋茶鮮葉生產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工夫紅茶、炒青綠茶及烘青綠茶3類,紅茶已成為夏秋茶產品中生產量最大的單品(表2)。例如,重慶市榮昌區生產出口的顆粒紅茶,每年出口俄羅斯5 000余t,已成為重慶抓住“一帶一路”機遇,讓渝茶飄香世界的亮點茶產品。

在夏秋原料采收上,調查表明:78.13%的企業收購夏秋茶鮮葉等級標準為一芽二葉及同等嫩度對夾葉,其次是一芽一葉(57.81%)和一芽三四葉(31.25%),僅有18.75%的企業會收購機采原料。機采原料目前還未大規模推廣應用,可能與當前茶葉總體過剩有關。對于夏秋季茶鮮葉收購價,主要集中在1~20元·kg-1區間,其中10.1~20.0元·kg-1的占29.69%,2.0~10.0元·kg-1的占26.56%,僅3.13%的企業收購價低于2.0元·kg-1,與之前的調研結果相比[1],鮮葉收購價確實有明顯上漲,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目前夏秋茶生產成本升高的現象。

夏秋茶加工技術需求調查發現(表3),企業需求分別集中在工夫紅茶(64.06%)、優質綠茶(59.38%)、白茶(26.56%)三類加工技術上。這與企業目前主要生產加工的夏秋茶產品相符合,說明企業期待更多新技術新工藝以提升現有夏秋茶產品的品質及其溢價能力與經濟效益。

2.3? 夏秋茶利用前景調查

涉茶企業、人員就夏秋茶利用價值評估持較樂觀的態度,約50%的調查者給出了“極高”與“高”的評價。在調查夏秋茶產品預期銷售價格上(表4),32.57%的被調查者認為101~200元·kg-1區間最合適,而400元以上的產品選擇人數只占10%左右,對于夏秋茶產品的溢價空間不太樂觀,如繼續按照傳統茶類進行夏秋原料加工,被調查人員普遍還是認為價格低廉更適合夏秋茶葉銷售。

對于夏秋茶產品目標銷售群或渠道建議調查表明,70.64%的被調者選擇了“食品(飲料)加工企業”,其次是利用國際貿易輸入中低收入國家(50.46%),此外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及國內農村也成為較理想的目標銷售群,選擇占比分別為37.16%、30.28%。結合夏秋茶產品理想售價調查,被調查者認為其最適合作為原料提供給食品(飲料)行業,這也與目前興起的新茶飲市場不謀而合。

從夏秋季茶原料利用途徑來分析(表5),近八成的被調查者認為需要創新工藝來研發新式茶飲及茶制品,55.96%的被調查者則選擇作為精深加工原料,說明機采機制和新茶飲開發是大家公認的夏秋茶最佳方案(可行性路徑之一)。

進一步就夏秋茶作為新式茶飲、茶食品原料開發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分別有41.74%、43.12%的人認為夏秋茶作為新式茶飲、茶食品原料“極可行”,有25.69%、26.61%的人認為“可行”,僅有1.38%的人認為不可行。

運用MaxDiff分析模型研究購買夏秋茶產品(含茶飲料、食品等)時偏好度發現(見表6):1)健康是選購夏秋茶產品時最重要的因素,其偏好份額為38.07%。2)口味是選購夏秋茶產品時次重要的因素,其偏好份額為19.88%。3)價格和功能對夏秋茶產品選擇也有一定影響力,偏好份額分別為11.31%、10.12%。分析性別的差異發現,男性更重視價格,而女性更重視功能性。4)配料、品牌、包裝和代言人的影響力相對較弱,其中配料、品牌的偏好份額分別為8.47%、7.33%,而包裝、代言人的偏好份額分別只有3.56%、1.27%。

2.4? 夏秋茶技術及政策需求調查

夏秋茶技術需求調查表明(表7),有超過七成的被調查者認為作為精深加工原料(功能成分提?。┦窍那锊杩萍贾蔚闹攸c方向;其次是現制茶飲基底原料開發、傳統茶類工藝品質提升,占比都超過50%;有38.53%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方便速飲產品研究和含茶功能食品開發;僅有7.8%的被調查者選擇遮陰施肥、停采養樹等栽培措施。

在調查夏秋茶發展最需要的政策支撐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先進技術引進”“營銷渠道建設及拓展”“項目支撐”,分別占57.80%、55.05%、48.62%;此外,政府財政補貼、品牌打造宣傳等也是部分被調查者需要的政策支撐(表8)。

3? 夏秋茶產業面臨的問題

綜合實地與網絡調查結果及行業生產現狀,課題組認為目前夏秋茶生產加工主要存在產品質量低、生產成本高、結構單一、市場運行創新乏力、綜合效益低、產業帶動力不強等問題。

3.1? 產品質量低,生產成本相對高

目前企業對夏秋茶的加工還是以紅茶和大宗綠茶生產為主,加工工藝技術傳統,還未形成一套針對夏秋季原料特性的配套工藝,前沿新技術運用于夏秋茶實際生產的較少。由于夏秋季原料自身品質缺陷,其產品質量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企業均達不到理想要求,影響和制約了夏秋茶產品市場銷售。受茶園地形地貌、茶區人力短缺、裝備與技術滯后等客觀因素影響,機采機制推廣應用上“落地難”,導致夏秋茶采摘、加工等成本上升,夏秋茶加工意愿日漸低迷。

3.2? 結構單一,市場運行創新乏力

本次調研發現,茶葉銷售產品平均價格多集中在201~800元·kg-1區間,而預期的夏秋茶產品價格卻在40~200元·kg-1,若按傳統模式進行生產銷售,其較低的質量和售價帶給企業的經濟效益十分有限,夏秋茶產品需求不足,多元化利用技術儲備、政策支持等相對滯后。因此,如何打破思維局限,探索“夏秋茶+”融合發展模式,需要更多探索。

3.3? 綜合效益低,產業帶動力不強

目前企業在生產夏秋茶產品時,受產品傳統、市場競爭力弱、價格低廉、銷售渠道較窄等因素制約,生產夏秋茶難以對企業利潤、品牌打造、市場份額等方面產生積極作用,影響了企業經濟效益和夏秋茶生產積極性,但夏秋茶生產對茶農增收有積極作用。

4? 重慶市夏秋茶產業發展建議

4.1  高度重視,把握全局,制定全市夏秋茶利用中長期規劃

在對重慶市茶葉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全面評估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市場需求、科技支撐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制定包含茶樹品種、茶園管理、茶葉加工、市場推廣、品牌建設、環境保護和資金籌措等在內的夏秋茶利用中長期規劃,并建立監測體系,定期評估規劃的實施效果。規劃的制定需要政府部門、茶葉生產者、加工企業和專業機構等多方合作,共同參與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4.2? 加大夏秋茶科技創新,實現夏秋茶資源的多途徑利用

4.2.1? 夏秋季茶鮮葉品質提升研究

夏秋季茶鮮葉品質提升可從茶園管理、茶葉加工兩方面入手。在茶園管理方面,通過優化茶樹夏秋季節生長環境,給茶樹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研究夏秋季節茶樹的養分需求,合理施用有機肥料和礦質肥料,改善茶園土壤,提高茶葉的養分含量和品質;針對夏秋季茶樹病蟲害發生情況,研究有效的病蟲害防控技術,減少農藥的使用,保證茶葉品質和安全。在茶葉加工方面,研究夏秋季茶葉采摘的最佳時機和方法,確保采摘的新鮮度和茶葉的完整性;優化茶葉的加工工藝,保留茶葉的香氣和營養成分,改善茶葉的風味和品質;引進先進的茶葉加工技術和設備,提高夏秋茶加工效率;建立完善的夏秋季茶葉品質檢測和評價體系、感官審評與品質成分綜合評估,找出茶葉品質提升的關鍵環節。

4.2.2? 特香型綠茶、顆粒紅茶、重慶沱茶等特色新工藝新產品開發

在現有綠茶、工夫紅茶等傳統茶基礎上,通過多工藝融合技術,創新制茶工藝,開發質優價高、風味獨特的茶葉新產品,優化茶葉產品結構。如開發花香綠茶、高香紅茶、脫苦白茶、重慶新沱茶等。同時,大力推廣夏秋茶生產加工實用技術、培養企業技術人才,提升重慶夏秋茶生產加工能力和水平。

4.2.3? 新茶飲茶基原料新工藝研究與產業化

以新茶飲、年輕人茶消費為對象,研究茶葉+、茶提取物、茶功能成分三個層次的工藝創新及終端產品開發,構建夏秋茶資源高效梯隊化利用體系,著力建設新式茶飲、功能性產品茶原料供應基地和產品生產基地,拓寬重慶茶葉應用領域。

4.2.4? 茶制品、茶食品、茶化工產品等研究與產業化

利用超微技術等將傳統茶葉副產物或夏秋茶原料粉碎后,研究其在食品中的應用,如開發茶葉蛋糕、茶面條、茶餅干等含茶功能食品或茶制品,提取夏秋茶原料功能成分,研發茶葉面膜、茶葉牙膏等茶葉日化產品,提升茶原料利用價值,豐富茶葉產品。

4.3? 加大夏秋茶加工企業的培養力度

4.3.1? 加強茶葉企業生產條件建設

優化茶葉生產設施:改善茶葉生產場地,根據夏秋茶產品品類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和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建立標準化生產流程:制定各類夏秋茶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確保每個生產環節的質量控制,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加強人員培訓:培訓企業員工,提高夏秋茶生產加工技術水平。

4.3.2? 加大企業夏秋茶生產加工財政補貼力度和廣度

建議政府提高夏秋茶葉生產和加工環節的財政補貼額度,拓寬補貼覆蓋范圍,可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加工茶類,制定差異化的補貼政策,使補貼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鼓勵企業技術創新,設立技術創新獎勵和專項補貼,及時向茶農和茶企業宣傳財政扶持政策,確保相關資金的準確發放和使用,為夏秋茶的多元利用和茶企的持續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4.4? 加大市場監管力度

加強夏秋茶葉安全生產的技術指導和監督:在夏秋茶葉生產過程中應制定適用于夏秋茶葉生產的標準和規范,確保生產過程符合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要求;建立完善的生產監管體系,對茶葉生產過程進行監督和對產品進行抽樣檢測,確保茶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加強夏秋茶葉安全生產的全面宣傳: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定期發布夏秋茶葉安全知識(茶葉生產標準、生態種植技術、農藥殘留檢測、茶葉質量評定等);利用茶葉產品的包裝標注相關的安全標志和生產標準(有機認證、綠色食品),讓消費者對產品的安全性有直觀的認知。

4.5? 加強保障措施

4.5.1? 領導組織保障

以區縣茶葉產業主管部門為領導,負責制定政策、規劃和推動茶葉產業的發展措施;以茶葉行業協會或聯盟為紐帶,將茶葉生產者、加工商、銷售商等相關企業和機構聯合起來,建立信息交流平臺,促進行業內資源共享、技術交流、市場推廣等合作;以專業技術團隊為支撐,負責技術創新及應用,為茶農茶企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4.5.2? 發展資金保障

確保夏秋茶的持續生產,資金保障措施至關重要。建議地方政府通過每年設立茶葉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連續予以支持,同時金融機構設立惠農貸款產品,幫助茶企實現短期融資難題。

4.5.3? 政策扶持保障

區縣政府制定夏秋茶高質量生產相關政策文件,鼓勵茶葉企業開展夏秋茶生產加工。為茶葉企業提供必要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政策措施,正確運用支持政策。政府、協會和企業加強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政策扶持措施的落地實施。

參考文獻:

[1]? 王奕,鐘應富,羅紅玉,等.重慶市夏秋茶生產現狀及對策探討[J].南方農業,2020,14(34):53-56.

[2]? 王奕,羅紅玉,陳善敏,等.夏秋茶苦澀味的物質基礎及其在加工中的變化[J].南方農業,2022,16(21):157-161.

[3]? SUYOUNG K,朱蔭,鄭新強,等.不同季節綠茶香氣成分的判別與聚類分析[J].食品科學,2018,39(14):268-275.

猜你喜歡
生產現狀發展建議存在問題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產現狀與建議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瞬變電磁在礦井水文地質工作中的應用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淺談高校生物學專業遺傳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