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校園博物館資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3-10-10 18:44袁珺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本課程

【關鍵詞】校本課程;校園博物館;場景研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33-0067-03

【作者簡介】袁珺,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江蘇常州,213161)歷史學科發展中心主任,高級教師。

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以下簡稱“省前中”)充分利用校本資源,通過加強館校合作、創建校園歷史博物館等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分融入學校課程體系,積極探索基于“場景研學”的校本課程實施路徑。

一、構建具有鮮明主題和學校特色的課程體系

省前中自2020年以來,將學校原有的歷史文物陳列室和西安碑林拓片室升級擴充,改造成為“延陵春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歷史博物館”),構建了沉浸式學習的物態環境。同時,學校歷史學科發展中心充分挖掘館藏資源的育人功能,開發、實施多門校本課程,構建校園歷史博物館課程,探索“場景研學”的新路徑,以拓寬學生文化視野、賡續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學校的特色課程主要分為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和延伸拔尖性課程三個層次,將國家課程、地方及校本課程和研學活動進行統整,形成課程體系,結構如表1所示。

二、課程實施現狀

1.打造歷史博物館,構建文化場域

學?!把恿甏呵铩睔v史博物館有“三館兩室一廊”(春秋吳韻館、文物研學館、碑林拓片館、史料研讀室、家書陳列室、延陵名士廊)。

春秋吳韻館的陳列以春秋時期的文物為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淹城博物館出借的春秋獨木舟。碑林拓片館展出的是西安碑林拓片,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字和書法藝術的發展。文物研學館展出60余件青銅器、100多件陶瓷器,其中青銅器多為全國各大博物館館藏重要文物的復制品,主要反映商周社會狀況,陶瓷器則為蘇南地區考古發掘的春秋時期的文物。史料研讀室配有各類歷史教具模型、歷史文化典籍、現代化教學軟件與信息系統。家書陳列室主要展出文化名人、革命志士和各界英才的書信以及反映常武地區社會發展狀況的一些民間家書。延陵名士廊主要呈現包括季子、蕭統、唐荊川、趙翼、“常州三杰”、李公樸、史良等一大批地方文人名士和革命志士的生平事跡與重要作品。

“延陵春秋”博物館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直觀的學習場景,讓學生可以從具象、可感知的物象中進一步探究先民的生活日常、思維方式與時代背景。學生通過積極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主動實踐等學習方式,經歷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設計校本課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依托“三館”的展出與陳列,我們開發了“春秋文物鑒賞”和“碑林拓片研習”校本課程。前者從具體生活器物的角度引導學生在對春秋時期陶瓷器和青銅器等文物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當時的生活生產狀況;后者以學校館藏西安碑林拓片為主要研習對象,從文學、史學、書法藝術等角度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圍繞家書陳列室和延陵名士廊的展品,我們開設了“家書傳情”“春秋季子研究”和“常武歷史名人尋蹤”三門校本課程。

“家書傳情”校本課程,從中國歷代家書的文本研究入手,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該課程還開展了“拯救家書”社會公益活動,由學生去找尋、搜集家書,整理、研讀家書,守護傳統家書,感悟文化與價值觀念的延續與傳承?!按呵锛咀友芯俊焙汀俺N錃v史名人尋蹤”這兩門課程,前者以學生深入了解常武人文始祖季札生平事跡為基礎,進一步挖掘季子的仁德思想及其影響;后者指導學生探尋常武歷代文人名士在以季子為代表的先賢思想影響下所作出的貢獻與價值追求,從而使學生更堅定地樹立賡續文化薪火的責任意識。

這三門課程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識,還對學生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有著積極作用。學生通過學習身邊人、家鄉人的事跡,感悟先賢們的家國情懷,發展自身的核心素養。

3.探索“場景研學”模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學生通過書面學習或者音像資料獲得的知識,有時會讓他們對這些知識產生似是而非的印象,而如果能讓學生沉浸到真實的場景中去,對知識產生直觀、立體的感受,不僅能豐富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認識,還會使學生產生探究欲望,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此外,在場景研學中學生會產生個性化的感受,并由此開展不同樣態的學習活動,形成不同的學習效果。

以學校高二學生圍繞博物館中的獨木舟展開的學習活動為例,有的學生覺得獨木舟殘件就是三兩片堆在一起的殘木,斧鑿痕跡說明當時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低下;有的學生認為獨木舟體現出了勞動之美、歷史之美、古樸之美、技術之美;也有學生通過比較認為同時期中原青銅文明輝煌燦爛,而江南一帶生產水平相對落后,體現中華文明早期發展的某些特征與趨向??梢哉f,學生在同一件博物館藏品所構建起的同一個場景中,開展了完全不同的學習活動,無論是角度還是結論,甚至是各自的收獲都是不同的。

4.建立校外研學基地,整合鄉土文化資源,增強學生家鄉認同

鄉土資源以“近、熟、親”的特點在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等思想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學校所在地古稱“淹城”,具有鮮明的吳文化特色。省前中的校本課程將春秋淹城、常武名士等鄉土歷史符號、器物與記憶融于課程的建設中,勾連起學生的鄉土記憶。學校還充分利用常州市博物館、武進博物館、春秋淹城旅游區管委會和常州市考古研究所等地方文博單位的平臺,借助它們在鄉土歷史資源開發與利用方面的優勢,建立校外研學基地,實現地域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與教學轉化。如安排學生赴博物館參加“一日講解員”活動,幫助學生增進對相關文物及歷史的了解;安排學生深入淹城遺址進行實踐考察活動,指導學生圍繞政治制度、城市建設、墓葬文化等主題積極探究。隨著學生對家鄉的歷史、地理、文化等知識的深入了解,他們會進一步關注家鄉自然資源、人文環境和現實生活,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家鄉認同和愛國主義觀念。

5.培訓義務講解員,提升師生專業素養,發揮輻射引領作用

學校積極組織師生參加校園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培訓活動,幫助他們深入了解展品情況和相關歷史背景,從而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和提升他們的歷史學科素養。

對于教師而言,參與博物館建設、校本課程開發和講解員培訓等活動,能切實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和實踐意識,提升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對于學生而言,即便沒有選修相關課程,參與講解員培訓的過程也是一個深入學習的過程。

為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學校的校園博物館定期向區域內各中小學校及公眾開放:周六或周日的學校開放日,博物館向家長和預約公眾開放;假期組織小學生和初中生來校參觀。此外,我們還與常州市書法家協會共建青少年書法研訓基地。

三、課程發展未來展望

圍繞校園歷史博物館課程,學生依托真實的場景,通過研究性學習、項目化學習等多種形式,從文物等史料入手,探究文物背后的歷史意義,提高了學習歷史的興趣,提升了核心素養,增強了家鄉認同與愛國情懷。學生以擔任文物解說員、撰寫研究報告、主題式研討、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等形式呈現了大量的優秀學習成果。

與此同時,教師通過積極參與博物館建設和校本課程的開發,豐富了文博方面的知識,提高了專業素養,并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產生了諸多新的感悟與認識。這些都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

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持“傳承與責任”的信念,充分利用社會力量,擴充館藏資源,進一步完善博物館的場館建設。我們會繼續深入研究“場景研學”的相關理論并積極開展教學實踐,通過學校課程基地的建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課程與教學模式,實現以點帶面、區域聯動的教學質量提升。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本課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徑探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