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農村民居安全性調查與研究

2023-10-13 03:40于金海何俊秀
安徽建筑 2023年10期
關鍵詞:磚混民居房屋

于金海,何俊秀

(1.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城鄉建設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2.中國五冶集團路橋工程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5)

0 引言

改革開放40 多年以來,城鄉建設高速發展,但我國現階段仍存在大量農村自建房屋,且涉及地域面積廣,房屋結構布局、選址、使用環境及安全性能等情況復雜。近年來,大多依舊在使用的老舊民居自建房屋老化嚴重,累積的安全居住隱患問題開始凸顯,民居自建房屋使用安全風險不斷增加,特別是地震帶頻發區域,面臨的形勢考驗更加嚴峻。2022年4月29日,湖南省長沙市發生民居自建房倒塌事故,此次事故是反映農村民居房屋安全現狀的典型案例,從農村地區的城鄉建設發展脈絡看,民居自建房使用的安全隱患普遍且以后將會更突出。

1 農村民居房屋歷史演變及現存結構類型

1.1 農村民居房屋結構類型歷史演變

隨著改革開放40 多年的社會發展變遷,農村民居自建房大致演變過程分為六個階段,1949-1950 年草木結構型房屋(俗稱“茅草棚,即用木材作為房屋骨架,稻草秸稈作為屋面與圍護結構擋風、避雨材料”)→1960-1979 年土木結構型房屋(夯筑生土做維護結構及分隔墻,木質材料作為屋架及隔墻拉結橫梁,燒結瓦片作為屋面擋雨排水構造)→1990-2007 年磚混預制板結構房屋(承重墻體、分隔維護結構采用燒結磚砌體加構造柱圈梁,樓板及屋面水平結構采用預制混凝土空心跳板,樓梯采用預制樓梯L 板建成的磚混結構房屋)→2008-2015 年磚混現澆樓板結構房屋(承載墻體、分隔維護結構采用燒結磚砌體加構造柱圈梁,樓板及屋面水平結構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樓梯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梯建成的磚混結構房屋)[1]→2016-2019 年框架結構房屋→2020年至今輕鋼結構房屋。

1.2 現存不同類型農村民居房屋使用情況

農村民居用房依然是土木結構房屋、磚混預制板結構房屋、磚混現澆板結構房屋為主要結構用房[2],框架結構房屋及輕鋼結構房屋少量存在。近年來,隨著國家脫貧攻堅工作的完成及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不斷深入開展,土木結構房屋逐漸退出農村民居用房歷史舞臺?,F存農村民居房屋使用情況調查,如表1所示。

表1 農村民居房屋使用情況調查表

2 農村民居破壞病狀分析

2.1 柱梁裂縫

通過對四川地區民居調查研究、安全檢測發現居民采用了柱、梁結構形式,但是由于設計不合理甚至是缺乏專業設計,主要的承重構件受到地震影響造成了柱、梁之間收縮裂縫,部分柱、梁、板等結構本身出現較大開裂及露筋現象,房屋結構安全性能差,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圖1 柱梁收縮裂縫

2.2 墻體裂縫

絕大多數的四川農村民居房屋是磚混結構,豎向承重結構的墻體采用磚或者砌塊砌筑,調查中發現墻體開裂是最為普遍存在的情況,各地區因地質災害發生情況、結構性能、建造時間等不同,開裂程度也完全不同,一些地區一層墻體開裂嚴重,未經專業鑒定機構檢測,也未進行加固處理,居民在原有基礎上自行處理不但沒能起到優化作用反而加劇破壞,嚴重威脅到農民居住安全。

2.3 地坪開裂

地坪開裂與沉降變形也是四川農村民居常見破壞形式之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包括地基沉降變形、地震波擾動影響、地下土體滲流、外部環境影響的收縮變形、外力作用下產生的裂縫以及材料自身問題導致的開裂。

圖2 室內墻體裂縫

圖3 室外地坪開裂

2.4 裝修破壞

總體來說,房屋內外部分的裝修破壞對建筑結構安全性影響不大,但長期出現的滲漏如不及時處理,也會造成結構構件受到侵蝕性破壞,對后期農村民居整體安全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建議此類問題及時查找原因,盡快處理,以絕后患。

圖4 墻面裝修破壞

3 農村主要民居房屋結構安全現狀

3.1 缺少專業建筑及結構設計

農村民居缺少專業建筑及結構設計。農村民居房屋設計,一般均未經正規設計流程,也缺少由政府部門牽頭的制度保障,讓具有資質的設計企業負責設計咨詢服務,設計完全由農戶自定,更多因農戶缺少資金,沒有支付設計費用的能力,最終普遍由當地建筑從業包工頭代替設計工作,其根據施工經驗、當地習慣性做法,進行簡易設計,未經過結構設計,并且未充分考慮承重墻體、梁板結構的布置及安全驗算,房屋的結構安全性及可靠性很難有效保障[3]。

3.2 選址不當較為普遍

農村民居房屋建設選址局限,不適宜宅基地建房的情況較為普遍。農村民居房屋建設受農村集體土地包產到戶分布情況、村集體原有土地現狀、基本農田保護、交通等綜合因素限制,未能選擇到地基牢靠、周圍不利環境少的宅家用地。例如農村民居因受當地地勢地形現狀影響,選址在田間地頭或者臨水地段,也有選在一些感覺平坦但實際地質條件較差的地段,這些嚴重影響房屋建筑結構,出現因發生地震造成房屋損毀破壞,給原本不富裕的農民家庭造成極為嚴重的經濟財產損失,特別是川內偏遠少數民族地區房屋以夯土為主的結構,地質災害影響導致房屋徹底垮塌?,F階段部分農村地區由地方政府進行統籌規劃,但大部分區域未能進行整體部署,我國農村民居數量大、歷史悠久,整體性規劃選址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

3.3 施工質量難保障

農村民居房屋建造質量,完全由作業隊伍的專業水平及素質決定。目前農村民居房屋的建設人員中,技術水平較高的人員常年外出在大城市甚至出國從事工程建設,留鄉人員多為技術水平稍弱或年齡較大無法外出的勞動者,這些技術工人長期以來沒有接受專業化的技術培訓,農村房屋建造過程中又缺少第三方機構及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房屋的質量好壞參差不齊,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無合格證書及相關的材質復試報告,整個建設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與保障[4]。

4 農村民居房屋安全性問題的長期制約因素

4.1 社會經濟原因

在新中國建設初期,農村地區經濟非常弱,各個家庭都在溫飽線上掙扎,沒有多余資金修建房屋,從1958-1984 年修建的房屋均是在村社集體互幫互助下,靠就地取材方式修建,在社會經濟的現實下,當時農村建設的房屋只是先解決眼前的居所,無力考慮抵抗地震等地質災害的長遠問題。

改革開放以后,農村土地包產到戶,農村經濟逐漸得到改善和進一步發展,1990-2001 年開始出現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高潮(特別是偏遠落后的地區農村勞動力去沿海發達城市務工最為廣泛),農村經濟得到大幅度改善,農戶開始有一定積蓄,鄉村的民居房屋出現了一定數量的、結構相對安全穩定的磚混預制板結構房屋,但依然不是普遍家庭都得到了改善。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社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繁榮,農村也大幅度改變了新面貌,農村民居也普遍建新的磚混結構房,結構相對穩定安全,抗地質災害能力相對較好,但是農村居民經濟能力依然很有限,難以承受高昂的費用支出,房屋是在減配、犧牲結構安全的情況下完成建設。2008 年經歷“5.12”地震以來,新建房屋雖然結構安全有所提高,但是因農村居民經濟能力不足,房屋建設成本居高不下,所建設的房屋也只是適當提高了結構安全性,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4.2 服務機構原因

四川廣袤的農村分布于山地、丘陵等地區,平原面積占比少,農村民居大部分是根據農田分布,便于農業生產建房,房屋非常分散,形成“單家獨戶”的農村格局。無法形成聚居村落,同時很多地區農戶到鄉、鎮的路程也較遠,服務難度大,無法形成規模效益,導致難以有專門為農村民居設計與施工的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生根落戶,現狀是縣以下行政區域的鄉、鎮均無相關技術服務機構。

4.3 思想意識原因

農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夠,缺乏相關的房屋使用安全基本知識(如房屋結構設計安全、建設選址安全、材料使用安全等),根據當地建成使用民居,未周期考慮地質穩定性、結構安全性、建材質量保障性,在費用最省的狀態下,盲目建造。

農村民居用房,在城鄉結合處被城市包圍的原民居自建房卷入商業經營,缺乏考慮原房屋結構使用安全意識,憑主觀加建、改建、擴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房屋坍塌風險,降低了抵御地質災害安全使用的能力。

4.4 審批監管原因

在農村民居建設管理中,政府部門雖然在行政審批上加大了農村宅基地和農村建房的管理力度,但缺乏有效手段,違法占地和違法建設現象仍然突出,另外鄉、鎮政府職能部門對農村自建房建設缺乏監督權,監管力度嚴重不足,使得很多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審批與監管嚴重脫節。

4.5 自然災害原因

四川地層巖性復雜,斷裂構造發育,氣候復雜多變,龍門山、鮮水河、安寧河等三大地震活動帶匯集,近97%國土面積處在地質災害易發區,是全國隱患點數、威脅人數、威脅財產數三項指標占比均超過10%的唯一省份,是全國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截至2020 年底,四川已排查發現威脅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安全的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達35992 處。2022 年6 月1 日,四川雅安市蘆山縣發生6.1 級地震,6 月10 日,四川阿壩州馬爾康發生6.0 級地震,地震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的地質災害是影響四川農村民居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5 消除農村民居房屋存量隱患的建議

5.1 全面摸底,消除存量隱患

當務之急是全面摸底,消除存量隱患,對自建房及建設年代久遠的房屋,政府相關部門可通過下沉監管力量、聘請專業機構等方式,對房屋開展安全鑒定和評估,建立整治虛假臺賬,分類推進集中整治處理。

針對一些房屋安全檢測鑒定機構出具虛假報告的問題,各地政府相關部門應定期抽檢復核房屋安全鑒定報告,加大對弄虛作假者的追責力度,進一步規范檢測鑒定機構的執業行為。政府部門應提高建筑安全檢測方面的科研投入,開發更為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檢測技術,做到應檢盡檢[5]。

5.2 補齊農村民居自建房短板

農村地區一般的民居建設缺少專業的設計及技術指導服務機構,因農村地區建房,找專業施工隊、進行專業設計都不太符合當下現實民情,根據服務的深度,各地區集中收取一般性咨詢服務費用,培養專門服務農村民居建筑的專項施工隊伍,杜絕“村民全憑經驗自己搞”,補齊無結構設計的短板,提高房屋抵御地震等地質災害的能力[6]。

5.3 普及專業常識,提高安全意識

農村地區村民大多缺乏建筑基本知識,可以做好建筑基本常識日常宣傳,對需申請新建房屋村民集中組織建筑知識普及,避免村民亂搭亂建房屋等情況的發生,提高房屋建設結構安全及質量意識,提升房屋施工過程的監督與管理能力,大力宣傳農村民居安全性保險制度,提高農民安全保障享有權益。

5.4 完善長效監督管理制度

當地政府部門除負責農村村民申請建房的資格、戶口人數、面積、資料和程序等的審核,農村村民申請建房申報材料的集中上報,以及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進行住房建設中現場踏勘審查、定樁放線和竣工驗收等相關工作外,更應該聯合建設地村委會及村黨支部黨員,做好建設過程的不定期巡視監督,最大限度地確保民居建設的安全可靠性,從根源上提高農村民居抵御地震等地質災害的能力。

6 結語

本文通過對四川農村民居安全性調查與研究,主要目的是響應和深入貫徹黨中央“十四五”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規劃綱要,通過對農村民居發展演變闡述,在居住房屋的安全使用狀態及當下民居建設管理短板的探究了解,針對農村民居實際情況,提出建設性意見,希望能夠為全省順利實現“十四五”規劃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磚混民居房屋
民居攝影
民居書畫
民居智庫
UMAMMA歷史房屋改造
房屋
轉租房屋,出現問題由誰負責?
磚混結構墻體質量初談
奇趣民居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
基于建筑物中磚扶壁柱法加固及磚混結構房屋裂縫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