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健康共生理念的辦公建筑設計策略研究

2023-10-13 03:39方必根陳文祥
安徽建筑 2023年10期
關鍵詞:辦公建筑肌理共生

方必根,陳文祥

(1.安徽建筑大學 建筑與規劃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建筑大學建成環境與健康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現階段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更迭,城市中的個別建筑在建設過程中為了標新立異而設計的十分夸張,大量的背景建筑由于沒有存在感而失去了自我價值[1],這使得許多建筑的格局與城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區域層面上,快速城市化階段過后,城市問題逐漸出現,城市公共空間、社區環境和場所歸屬感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壞[2]。建筑在設計過程中,功能、空間、環境體現出了不可分離性,各個層次形態強調整體觀念[3]。辦公建筑作為城市中的亮點與名片,逐漸成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辦公建筑中引入健康共生理念,注重建筑與自然的有機融合,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又可以成為城市環境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另外,通過健康共生技術的應用,又可以有效解決建筑生產過程中高能耗的問題,有效地節約社會資源。遵循健康共生理念,使城市、區域、建筑三者之間求得平衡,達到綠色發展的目的,立于此基礎上提出具備實踐可行性的辦公建筑設計策略。

1 項目概況與總體布局

滁州位于安徽省東部,是南京西北門戶密集區,長三角區域制造業基地和生態旅游城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滁州分行和安廣網絡滁州分公司項目建設地點選址在滁州市城南新區龍蟠大道交草塘路東南角,基地北臨城市主干道,西臨城市支路,基地南側、東側均有已建成建筑,整體用地規則。核心區、居住區被周邊綠地、水系等自然景觀要素有機串聯起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觀,如圖1 所示。

圖1 基地區位圖

總體布局遵循滁州城南新區的城市設計,建筑由主樓和裙樓組成,采用L 型布局,由于主樓裙樓分屬不同業主,兩者在設計上既相聯系又相分隔。主體建筑位于基地南側,面向城市道路設主入口,退讓道路紅線35m。距離南側和東側的用地紅線分別為16.5m 和12.4m,總平面如圖2 所示。建筑主樓地上10 層,裙樓6 層,占地面積為1950m2,建筑總面積為16083m2,容積率為2.0,整體鳥瞰如圖3所示。

圖2 總平面圖

圖3 鳥瞰圖

2 “健康”“共生”相關概念

2.1 “健康”理念

健康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更新,從傳統的醫學領域逐步拓展到社會層面。健康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行為健康,即人的機體、心理與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處于平衡的狀態。健康建筑同時需要考慮建筑對于人生理和心理的影響。我國在《健康建筑評價標準》(T/ASC02-2021)中定義健康建筑:“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基礎上,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環境、設施和服務,促進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實現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4]。健康建筑源于綠色建筑,綠色建筑涉及到健康性能,但影響健康的因素非常多,通過綠色建筑進行約束和要求是不夠的。綠色建筑快速發展之后,健康建筑的需求逐漸顯現,可以說其源于綠色建筑又“超越”綠色建筑?!敖】怠苯ㄖ愃朴谀承┙】档纳w,它可以實現自我調整,即主動適應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能力,從而達到一種生態適宜的程度,其對生態環境的適應也是從被動狀態到主動狀態轉變的過程。

2.2 “共生”理念

生物學上最早提出“共生”概念,指的是不同生物體之間生活在一起[5]。之后又提出互惠共生、同住現象、寄生等概念,共生研究也延續到其他的領域中,有著更加深刻的歷史意義。借助生物學的共生理念,由城市可持續發展組成的共生系統,從共生環境、共生單元、共生關系三個方面來構筑[6]。

共生環境是共生單元與共生關系產生的基礎,共生單元是指構成共生體或者共生關系的基本單位。從城市的角度而言,城市的共生單元包括城市建筑、城市環境、自然環境與城市居民。從功能關系的角度出發,建筑與城市之間不能完全脫離彼此,他們需要共生依存。建筑作為城市的基本單元,兩者通過協同發展的系統,共同構成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整體。

3 健康共生理念下辦公建筑的設計策略

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人們對于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辦公建筑需要向高質量轉型和發展。針對辦公場所的研究,將綠色健康與和諧共生融入到設計中去,會對員工的幸福感、工作效率、創造力等產生影響。本研究融合“健康”“共生”理念,結合辦公建筑的特點,從宏觀、中觀、微觀三方面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設計策略。

3.1 延續共生的肌理縫合

體量與尺度巨大的城市建筑往往難與周邊區域的建筑群相協調,尤其在城市核心位置建設時,這一矛盾更為突出。由于新舊城區的發展,城市的肌理與風貌就會在交接處發生斷裂。這就要求建筑師在整個城市的規劃中,梳理出城市的脈絡關系。與此同時,需要分析周邊區域的場所信息,使得在建筑設計時,可以解決新舊城區之間公共空間的銜接問題。

在該項目的總體規劃中,新老城區的肌理有機聯系,大量的背景建筑形成了城市的主基調。在現有的基調下,從滁州古城開始,由北向南,形成了一種新老結合的城市格調。新城區根據自身的功能定位,通過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藝術中心及其周邊的水系、綠地等自然景觀要素,將新老城區各個功能區的肌理有機縫合,形成“一核三線、綠帶環繞、兩軸統率全局”的空間形態。

在城市肌理的縫合中,不僅是單純風貌的再現,而是要注重有效整合城市的肌理碎片,使其更好地融合到城市公共空間中,與城市的機能相融合,營造出更加和諧的共生環境。例如香港,作為高密度的城市,它通過城市的整體規劃和肌理縫合,為香港的各類建筑物的發展提供了適宜的方向,使得這個世界級的金融中心,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7]。

3.2 關聯共生的區域設計

通過關聯區域結構功能的多樣性,提供共生環境來滿足區域規劃的需求。結合城市形態學的原理,將城市肌理、路徑等特征作為設計的前提。根據不同的區域狀況,或延續既有形態結構,或縫合混亂的區域關系,或進一步介入區域,促進區域空間形態的結構性更新。

城南新區在規劃上對空間形態進行結構性更新,在豎向的格局上,中心街道北側建筑整體規模較小,高度控制在24m 以下。在南側規模較大的建筑群中,則采用裙樓與塔樓相結合的建筑形式,建筑群的高低錯落,標志性的建筑與其具體的形式風格、建筑高度等相融合,使得整個界面被激活,形成了虛實結合、富有節奏的城市天際線。建筑界面連續一體的設計,創造出與既有城市景觀相協調、與自然相呼應、與文脈相融合的城市特有天際線界面,如圖4 所示。在區域的協同下,建筑個體呈現出不同的特性,不同建筑間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城市和建筑之間呈現出彼此關聯、緊密銜接的整體狀態。城市空間、城市環境以及景觀的滲透性,使得整體的區域交融性加強,呼應區域內部的紀念主軸線,形成公共開放的空間,營造出健康宜人的街區環境。

圖4 區域天際線界面

3.3 持續共生的建筑設計

日本建筑師隈研吾說過:“建筑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應該融入城市、融入環境?!苯ㄖ误w作為城市環境中的共生單元,其設計是健康城市、活力城市最有魅力的地方。該項目沿城市干道的主樓與裙樓底層為兩建設單位的對外營業大廳,均有獨立的出入口,主要辦公人員流線從南面進入底層門廳,由電梯分流到各層。運鈔出入口靠近場地次入口,獨立成區,保障安全,辦公人流便捷,避免內外人流的交叉和混亂,首層平面如圖5 所示。對于不同建筑空間的功能實現可以采用復合的方式以實現配置優化。對于處在同區域的辦公空間,可以使其配置達到節能和提高舒適度的要求。建筑的使用功能與內部空間深度融合,通過不同層高的設置,形成不同的特色空間,剖面如圖6 所示。從功能關系的角度出發,通過特色空間的構建、被動式節能方式的使用等多方面綜合,促進了建筑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同時,這兩個建筑之間并沒有脫離彼此,它們共生依存,在一個城市共生環境中,形成互利互惠、協同發展的系統。

圖5 首層平面圖

圖6 剖面圖

建筑中的場所營造與使用功能是有機一體的,它們之間的融合,讓建筑以一種動態的方式被大家所使用。作為建筑空間的一部分,場所形成的公共空間,在單體設計中增加了空間的開放性與建筑的穩定性。共生單元環境設計有利于對建筑個體在共生環境中進行準確的定位,不同建筑的相鄰界面通過對邊界、輪廓、材料、色彩的使用形成對話,使其與周邊建筑和環境協調共生。

4 結語

辦公建筑是城市中的名片,作為城市共生環境中具有影響力的單元,辦公建筑能最大程度的融入城市環境中去,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組成部分。一個建筑結合城市的自然環境,與城市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融合到城市、區域的生長中,彼此才能夠健康共生,建筑才會發揮更大的活力,成為共生系統中合理的共生單元,為人們提供更舒適的辦公環境?;诮】倒采脑O計理念或許是塑造健康城市,營造場所精神的可行途徑。

猜你喜歡
辦公建筑肌理共生
長沙地區辦公建筑空調冷熱源方案比較分析
肌理的感受與表達
人與熊貓 和諧共生
共生
疫情之下:現代辦公建筑與辦公空間設計及發展趨勢之探討
滲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國卷為例談古詩如何細讀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感受肌理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器之肌理,物之溫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