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與創新的實踐

2023-10-14 21:59程想平
今天 2023年23期
關鍵詞:雙減作業語文

程想平

(定西市渭源縣蒲川學校 甘肅 定西 748200)

當前,在“雙減”的這一大背景下,小學語文的作業要體現創新性,方能實現減負的真正落地。小學語文教學所創新的設計作業,既要體現科學性,又要具備靈活性。學生既能有效完成語文作業,還學會對所學知識進行反思與整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好課后服務工作,還需要提高語文作業的質量,要能夠通過對作業的優化設計和創新,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不斷建構知識體系,激發可持續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精簡作業,控制好作業的數量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業優化設計的時候首先需要控制好作業的數量,要能夠精簡作業。教師可以刪除一些機械性,重復性的作業,把作業的數量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要能夠考慮到學生完成作業所預計需要花費的時間,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分析問題問題,教師要對每一道題進行認真地思考。通過對作業的精簡也能夠真正地做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更好地發揮高質量作業的優勢,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2.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設計作業

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與布置中,與學生的身心規律以及認知規律相結合,體現作業布置方式的靈活性、科學性,從而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樂于積極參與到作業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作業的合理設置,從而不斷提高作業的學習效果。以往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大部分采取的是一種機械與重復的方法,難以提升學生的興趣以及整體素質,還會影響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當前,在我國“雙減”政策出臺實施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全面了解學生認知水平,創設適宜的作業,不斷進行優化與創新,使學生在作業中真正感受到愉悅感,產生積極情緒,從而提高作業效率。設計作業時,教師圍繞學生年齡、心理發展狀態、情緒等要素加以考慮,要為不同階段的學生設置不同類型的語文作業,從而滿足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作業需求。例如,針對低年段學生的思維特征,教師設計作業應體現作業的趣味性,寓教于樂,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目標,加強對學生字詞的鞏固,讓學生能夠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繪本教學,在線交流平臺等新穎的方式來安排作業,提高作業的有效性。針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設計作業需結合學生的差異性以及思維特征,讓作業具有層次性、探究性以及開放性,加強培養中高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將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以致用,促進學生語綜合能力的發展。

3.尊重學生差異,作業設計體現層次性

對于語文教師來說,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盡量減少一些機械性或者過度作業,對學生造成的一定壓力與負擔。有的教師布置作業隨意性大,未能立足于如何激發學生作業興趣,所布置的作業對學生的成長作用沒有起到積極的影響。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創新優化作業設計成為必須,即意味著緊緊與學生學情相結合,布置適宜科學富有創新的作業內容,科學采取一定的布置方法,進而能讓學生在作業時愉快而高效地完成。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個體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達到教師預期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認識到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教師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在進行作業布置時,體現設計作業的層次性,這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的不同來決定的。有的學生學習認知能力不高,相同作業量下完成度不高,花費時間長,與教師與家長的期望相差較大。為此,作業的設計應體現差異性,面對認知能力弱、思維不夠敏捷的學生,作業布置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與夯實,作業形式不能單一的是抄寫與背誦,而是通過趣味性的作業設計,引發這部分學生作業興趣,從而打牢基礎知識。一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思維比較活躍,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比較好,但是面對教師“一刀切”的作業興趣并不高,而且完成大量的太過于簡單的作業也會讓他們產生厭煩的感覺。教師針對這一部分學生,應對其認知水平作出科學判斷后,通過設計開放型、探究型、發散型的作業,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與挑戰欲望,從而滿足這部分學生的作業實際需求。教師可適當地增加作業的難度,從而滿足優等生在作業方面的實際需求。讓他們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進步。分層作業的設計也充分的體現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結合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具有著比較強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非常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雙減”政策下的要求。圍繞統一教學內容,設計作業就要體現差異性,讓不同學生都能“跳一跳、吃果果”,獲得共同發發展。

4.創新作業形式,體現豐富性與多元化

語文教師不能認為“雙減”就是減少一些必要的練習。如,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抄寫是必要的,讓學生鞏固記憶字詞以及正確的字形,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低年級學生抄寫也是對其耐心以及專注力的培養。如何進行作業的創新,切實讓學生感受到負擔的減輕?為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探究能力,通過設計更多創新而多樣的作業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單一的、基礎性的認知,而是開拓作業的途徑,整個作業的設計體現的是富有生趣,也有層次,更有實效。教師應認識到作業設計既可以通過書寫練習,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如,給學生布置寒假作業,讓學生扮演多種身份:做評論者,通過觀看一些大型的聯歡晚會,嘗試著進行評論,表達個人見解,然后條理清晰地寫下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做美食DIY 者,和父母一起共同制作一道美食,用手機視頻來記錄整個實踐活動過程,提高學生感悟生活情趣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作文的素材正是來源于生活;做繪畫者,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路線圖,或者是人物圖譜的繪制,并且配上文字說明,對與文本內容相關的歇后語等進行收集,制成精美書簽,最后寫一寫讀后感。富有創意的作業設計,避免了機械與重復,讓學生感到愉悅,并被深深吸引,生樂于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完成作業。

5.日記周記創新形式,提升學生愉悅感

小學語文作業中,日記、周記不可或缺。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鼓勵學生學會寫日記和周記,對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都大有裨益,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如何改變以往的日記、周記的傳統模式,為學生減負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命題。為此,可在班級中開展小組輪流日記的做法,這樣既能符合學生不同的認知需求,同時通過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創造力,寫出不一樣的內容,展現個性,頗受學生的喜愛。通過五行日記,也就說作業本上至少寫上五行的語句,由此讓學生漸漸的養成記日記的良好習慣。在小組輪流日記中,通過自由組合,大家輪流寫日記,既可以是連載式的,也可以是獨立的日記,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自然會體驗到學習的輕松感和愉悅感。

6.設計趣味性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要能夠充分地考慮到小學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發展水平,要能夠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他們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業。通過趣味性的作業的設計來激發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完成這類作業的時候能夠表現得更加積極活躍。如何設計有效趣味性的作業,就在于教師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積極互動起來,了解到學生對于作業的意見和想法,為作業設計注入有趣的元素。例如,在古詩詞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完成“詩配畫”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根據古詩詞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用繪畫的方式展現整個詩詞的內容。這種作業就極具趣味性,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也能夠讓那些繪畫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更好的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在繪畫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進一步加強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再例如,在進行單元知識復習和整合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能夠利用思維導圖去進行單元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歸納,分析和總結的能力,而且也能夠促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從總體上把握整個單元的主要內容,而且也能夠促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主動的查缺補漏,發現自己所遺留的問題。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圖畫,邊框,色彩等,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

7.設計探究性作業,拓寬學習深度與廣度

探究性作業要求學生通過親自參與,認真思考來完成,因此,它能夠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與進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去完成一些有意義的探究性作業,例如,讓學生去進行社會調查,完成作文的書寫;讓學生根據辯論賽的主題,選擇自己的觀點并搜集相關的資料進行整理。通過這些探究性比較強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夠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

在“雙減”大背景下,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雙減”的目的不是要減質量、減成長、減責任,而是要真正圍繞語文教學目標,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大膽優化與創新設計語文作業,明確作業目標,豐富作業形式,增強作業評價效果,使得作業體現層次性、個性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雙減作業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作業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