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腫瘤型關節假體置換術發展現狀的文獻計量及可視化分析

2023-10-14 14:52董彩霞盧婷婷俞永智
中國醫藥科學 2023年18期
關鍵詞:重建

董彩霞 盧婷婷 俞永智 李 波

1.甘肅寶石花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甘肅蘭州 730000;2.甘肅省人民醫院臨床循證醫學研究所,甘肅蘭州 730000;3.甘肅省人民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科,甘肅蘭州 730000

惡性骨腫瘤為骨與軟骨組織來源的惡性腫瘤,包括原發性骨腫瘤及繼發性骨腫瘤[1]。原發惡性骨腫瘤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是造成這一年齡段人群死亡和致殘的重要因素[2]。繼發性骨腫瘤,發病率為原發性骨腫瘤的30 ~40 倍,是50 歲以上成年人比較常見的骨骼惡性腫瘤[3]。

隨著化療的出現及推廣,假體重建腫瘤切除后骨缺損的技術開始發展,骨腫瘤領域保肢手術替代截肢手術成為主要手術方式[4-6]。腫瘤型人工關節假體置換由于術后即刻恢復患肢功能、可早期活動及長期功能滿意的優點,成為目前保肢術后功能重建的首選,臨床應用趨于成熟[7]。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及可視化分析方法,以期了解腫瘤型人工關節置換術在惡性骨腫瘤保肢治療中的研究現狀及趨勢。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系統檢索Web of Science(WOS)數據庫核心合集,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2年6月。主要檢索詞包括:“Arthroplasty”“Replacement”“Joint Prosthesis Imp lantation”“Neoplasms”“Tumor”“Malignancies”等。納入文獻類型限定為研究論文(Article)和綜述(Review)。

1.2 統計分析

WOS 數據庫用于獲取出版物數量、語種以及研究出版類型。使用Excel(Microsoft 2016)統計數據。采用VOS viewer 1.6.14 分析研究的國家/地區、機構、作者、關鍵詞以及共被引關系并構建相關網絡圖[8]。圖中不同氣泡代表不同的要素,氣泡大小反映研究次數或共被引頻次,氣泡之間的連線代表共現關系,連線的粗細代表了兩個節點的共現頻率[9]。

2 結果

2.1 文獻發表量變化趨勢

共納入采用腫瘤型關節假體置換術進行惡性腫瘤保肢治療的相關研究1961 篇,包括1737篇研究論文、224 篇綜述。在1996 年之前年發文量呈個位數,2004 年之前發文量均低于40 篇,2021 年達到峰值(n=158),歷年文獻發表量見圖1。

圖1 歷年文獻發表量

2.2 國家和機構分布

全球各國發表數量差異較大,美國發表研究最多為578 篇(29.5%),Mayo clinic 發文量最多為53 篇(3.0%),中國的發文量為184 篇(9.4%),見表1。美國和英國、德國、日本、中國和意大利之間都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各國各機構間合作關系見圖2 ~3。

表1 發文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地區及機構

圖2 國家合作網絡圖

圖3 機構合作網絡圖

2.3 期刊和共被引期刊

研究發表在678 種期刊上,發文量第1 的期刊為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具體見表2,使用發文量≥12 的期刊來構建期刊引證關系網絡圖,23 種期刊間合作見圖4。共被引關系分析中,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共被引7004 次,具體見表2,使用共被引頻次≥100 的期刊構建共被引關系網絡圖,105 種期刊呈放射合作關系見圖5。

圖4 期刊引證關系網絡圖

2.4 作者與共被引作者

總共8929 位作者參與了相關研究,發文量排名前3 位的作者分別是:Houdek MT、Hardes J、Gsheger G,中國研究者中郭衛發文量最多,具體見表3。使用發文量≥5 的作者構建作者合作關系網絡圖,108 位作者合作關系網絡圖如圖6。

表3 排名前10位的作者及共被引作者

圖6 作者合作關系網絡圖

共被引作者分析中,Enneking WF 共被引頻次最多,為450 次,中國研究者被引頻次最高為72 次,見表3。使用共被引頻次≥61 次的作者構建作者共被引關系網絡圖,49 位作者共被引關系網絡圖見圖7。

圖7 作者共被引關系網絡圖

2.5 共被引文獻

共被引分析中,共51 102 篇文獻被1961 項研究共同引用,Enneking WF 等1993 年發表的論文共被引頻次為221 次,排名第1,具體見表4。使用文獻共被引頻次≥50 次的文獻構建文獻共被引關系網絡圖,19 篇文獻合作關系見圖8。

表4 排名前10位的共被引文獻

圖8 文獻共被引關系網絡圖

2.6 研究方向分析

以共同出現38 次為閾值對76 個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分為3 類:危險因素、預后和手術。危險因素常見關鍵詞有炎癥、骨溶解、骨吸收等;預后常見關鍵詞有并發癥、骨折、翻修等;術中最常出現的關鍵詞有切除、重建、膝關節等,見圖9。

3 討論

3.1 發展現狀與方向

腫瘤型關節假體置換術在惡性骨腫瘤保肢治療中的相關研究總體發文量較少呈波折增長。目前腫瘤型關節假體置換術在惡性骨腫瘤保肢治療中的研究多集中于手術預后及并發癥[10-13],其中如何降低假體感染率,假體松動率及機械并發癥,增強生物活性結合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目前應用的假體材料主要為高抗疲勞和生物相容性的醫用鈦合金(Ti6Al4V)結合高機械強度和耐磨損力的(CoCrMo),假體類型由定制式假體發展為組配式假體[14],假體的關節部分由單純鉸鏈式結構改良到旋轉鉸鏈式[15],同時出現了骨長入表面涂層、抗感染表面涂層等生物固定技術[16]。臨床應用相關研究仍缺乏循證醫學前瞻性和系統性結果:針對假體生存率的隨訪多采用回顧性研究且假體生存率統計存在差異,術后患肢功能評分鮮有報道,水泥固定與生物固定的效果比較也鮮有報道。

3.2 多角度分析

美國是腫瘤型關節假體置換的主要研究力量,國際合作密切,發文量最多,發文量排名前10的機構中,美國的研究機構占1/2。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骨科教授William Ennekin 是最早一批在骨腫瘤領域開展骨缺損重建技術的專家之一[17],Kenneth Francis、Hugh Watts 等醫生最早應用定制式假體重建腫瘤切除后骨缺損,以上信息均表明美國在腫瘤型人工關節置換領域的研究和產品一直處在領先地位。

中國發文量為全球第四,這與中國骨腫瘤醫生在人工關節假體在骨腫瘤保肢治療中的應用始終跟緊國際發展的腳步相關。中國第一例腫瘤型人工關節置換術是積水潭醫院郭興唐教授在1975 年為一位骨巨細胞瘤患者實施的,國產旋轉鉸鏈型膝關節假體的研發在2000 年前后相繼開展,2010 年國產組配型膝關節假體的研制相繼開展,2017 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設計生產出一種假體柄可延長的兒童型腫瘤關節。

3.3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基于WOS 核心數據庫進行檢索,檢索結果均為英文文獻,并未納入其他語言發表的論文,這會給最終結果帶來一定的選擇偏倚。在人工關節假體置換方面,由于研究前期對人工關節名稱及置換手術名稱未進行明確的主題詞規范,可能會漏檢一部分相關論文,而共被引文獻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部分被漏檢文獻的存在。

猜你喜歡
重建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國際商事仲裁的機遇與挑戰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理念
髖臼部位腫瘤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構建
全媒體時代文學評論的尋路與重建
二孩時代,人口生態重建的理性思考
關節鏡下腓骨長肌腱重建前交叉韌帶的臨床研究
用鏡頭“重建”徽州
財經天下周刊(2016年17期)2016-09-2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