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1年清遠地區111例產前診斷胎兒絨毛染色體核型分析

2023-10-14 14:52望丹丹紀玲華
中國醫藥科學 2023年18期
關鍵詞:孕早期核型指征

王 麗 望丹丹 紀玲華

廣東省清遠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產前診斷中心,廣東清遠 511518

胎兒染色體異常會導致基因缺失、復制和重排,從而導致胎兒出生后智力低下、發育不良、畸形等[1-2]。目前,對于染色體異常疾病,還沒有最佳的治療方法,對具有產前診斷指征的孕婦,進行染色體異常檢測并進行干預是減少出生缺陷的有效途徑[3-4]。目前產前遺傳學檢查有孕中期的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檢測或孕晚期臍帶穿刺檢測,這兩種方法都能診斷染色體病、基因遺傳病等出生缺陷,但診斷出胎兒異常時選擇終止妊娠的時機太晚,引產導致的并發癥發生率高。絨毛染色體核型分析可在早孕期檢測異常染色體數目和結構,不僅能提早診斷還能提升產前診斷質量從而為孕婦是否選擇終止妊娠提供參考,避免中晚孕期引產對孕婦造成的傷害,有效減少出生缺陷[5-6]。本研究總結111 例孕早期經腹絨毛活檢產前診斷的結果,探討經腹絨毛活檢在早孕期產前診斷胎兒絨毛染色體核型情況,為早孕期產前診斷及遺傳咨詢提供臨床經驗。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清遠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產前診斷中心就診的111 例孕早期孕婦為研究對象,所有孕婦經過常規產前檢查具有產前診斷指征,并行絨毛穿刺術產前診斷。產前診斷指征包括高齡、唐氏篩查高風險、胎兒頸部透明帶(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21-三體高風險、18-三體高風險、淋巴水囊瘤、胎兒水腫、胎兒發育異常、雙方地中海貧血、胎兒多發畸形、露腦畸形、單臍動脈等。納入標準:單胎妊娠;具有明顯的產前診斷指征。排除標準:有手術禁忌證,無法完成介入性產前診斷的孕婦。孕婦年齡19 ~44 歲,平均(29.49±5.13)歲;孕周11 ~14 周,平均(12.61±0.67)歲。所有孕婦均無侵入性產前診斷禁忌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與送檢 無菌條件下,孕婦取平臥位,經腹超聲檢查,觀測胎心情況和子宮位置,測量胎盤厚度能夠定位孕婦胎盤較厚的位置,確定好穿刺部位后,才可準備穿刺。在穿刺點部位用1%利多卡因(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72,規格:10 ml ∶100 mg)對腹部組織及子宮肌層進行局部麻醉,借助超聲引導,將套管針經腹部及子宮壁穿刺進入胎盤,退出針芯,隨后借助引導套管針把活檢針送入胎盤絨毛組織,持續負壓10 ~15 ml 上下移動活檢針吸取絨毛組織,吸取10 ~20 mg 絨毛組織即可,將收集的絨毛置于裝有肝素(常州千紅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088,規格:12 500 U/支)和無菌生理鹽水的15 ml 離心管中,盡快送檢。

1.2.2 絨毛培養、染色體制備 在超凈工作臺上,將絨毛組織置于無菌培養皿中,用0.9%的無菌氯化鈉溶液反復清洗,在C41 倒置顯微鏡下,挑出典型的絨毛組織,漂洗、消化后剪碎,經過培養后收獲細胞,常規制片,進行常規G 顯帶染色分析。

1.2.3 染色體核型分析 使用德國蔡氏公司的染色體圖像分析軟件,油鏡下分析3 ~5 個核型,計數20個核型,發現嵌合體,計數100 個核型后計算比值,依據人類細胞遺傳學命名系統(ISCN2016)描述核型。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以[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染色體異常核型檢出情況

胎兒絨毛染色體異常核型及多態性核型43 例,異常率為38.74%,其中21-三體5例,18-三體13例,13-三體8 例,其他嵌合體1 例,非平衡染色體結構重排4 例,倒位1 例,性染色體異常10 例(特納綜合征7 例,兩性畸形3 例),多態變異(歸異常染色體類)1 例;18-三體綜合征總異常率最高,其次是性染色體異常,再次是13-三體綜合征。見表1。

表1 染色體異常核型檢出情況

2.2 不同產前診斷指征與異常核型檢出情況比較

不同產前診斷指征中的異常核型檢出率,高齡孕婦為44.44%,NT 增厚為37.50%,唐氏篩查高風險為50.00%,21-三體高風險為28.57%,淋巴水囊瘤為100.00%,胎兒水腫為85.71%,胎兒發育異常為56.52%,雙方地中海貧血為4.55%,胎兒多發畸形為75.00%,兩項及以上診斷指征為92.00%,以淋巴水囊瘤胎兒染色體異常檢出率最高,其次為有兩項及以上診斷指征,再次為胎兒水腫;高齡產婦、NT 增厚多為三體綜合征和性染色體異常,唐氏篩查高風險檢出1例13-三體綜合征,淋巴水囊瘤和胎兒水腫檢出18-三體和性染色體異常,胎兒多發畸形無三體綜合征檢出,露腦畸形和單臍動脈未檢出異常核型。見表2。

2.3 分娩年齡與異常核型檢出情況比較

染色體異常核型中,低齡組異常率為36.67%,高齡組異常率為47.62%,高齡組異常核型檢出率高于低齡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2.4 妊娠結局

從抽取絨毛1 周起隨訪(正常組68 例,異常組40 例),至孕婦及其家屬選擇終止妊娠或胎兒分娩,111 例孕婦絨毛膜穿刺術后1 周無胎兒丟失。66 例終止妊娠,其中因胎兒染色體核型異常終止妊娠38 例;胎兒染色體核型正常但具有胎兒超聲結構異常的終止妊娠28 例,其中具有胎兒超聲結構異常多為淋巴水囊瘤、胎兒水腫、胎兒發育異常、胎兒多發畸形、露腦畸形、鼻骨缺如、胎兒心臟發育異常、臍疝、NT增厚合并其他指征等;胎兒染色體核型正常但具有產前診斷指征的選擇繼續妊娠的有19 例,其中產前診斷指征多為雙方α 地中海貧血、NT 增厚、21-三體高風險、唐氏篩查高風險。具有產前診斷指征孕婦胎兒妊娠結局中,染色體核型異常組選擇藥流終止妊娠率為95.00%顯著高于染色體核型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有2 例胎兒染色體核型異常孕婦選擇繼續妊娠后行剖宮產術分娩,其中1 例為足月兒、1 例為早產兒,無順產;具有產前診斷指征但胎兒染色體核型正常組的孕婦選擇繼續妊娠后有4 例行剖宮產術分娩,15 例順產,均為足月兒,兩組順產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染色體核型正常與異常胎兒妊娠結局比較[n(%)]

3 討論

我國是胎兒出生缺陷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年新增20 萬~30 萬例先天畸形兒,許多家庭因此承受巨大負擔[7]。染色體疾病是指鑒于病理條件或某些環境觸發因素而造成的染色體數量異?;蚪Y構畸變,這種變化會引起遺傳物質的數量或位置的變化,從而導致由該基因控制的性狀出現異常,從而造成該個體死亡或出現各種病癥。染色體異常是新生兒出生缺陷的重要因素,這類疾病大多無有效治療方法且無法有效預防,對高危孕產婦在孕早期的產前診斷是減少胎兒病死、預防胎兒和新生兒出生缺陷重要方法[8-9]。國內的侵入性診斷方法多為中孕期羊水穿刺術或晚孕期臍帶血穿刺術,但即使檢測出胎兒染色體異常從而進行干預時機已晚。絨毛細胞與胎兒組織同源,因為絨毛細胞是受精卵分化的滋養層細胞和絨毛間質中的胚外中胚層細胞組成,因此,可以借助絨毛檢測來反映胎兒情況。胎兒絨毛染色體檢查是目前最為安全有效的早孕期產前診斷技術,能準確檢測胎兒染色體異常核型,絨毛取樣是孕早期胎兒染色體核型異常檢測的“金標準”[10]。隨著臨床診斷技術的發展,在孕11 ~13 周時,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經腹絨毛穿刺的診斷方法能夠對孕期胎兒遺傳病進行診斷,比在16 ~24 周時才能進行的羊膜腔穿刺診斷方更早,進一步提前了產前診斷的時間,因此絨毛活檢術被普遍應用于產前介入診斷。在孕早期或孕中期能進行產前診斷并出診斷報告,為孕婦及家屬選擇是否引產提供參考依據,提前引產時間,減少較大胎齡引產對孕婦的危害。鑒于細胞難培養、母體組織易發生污染等因素造成絨毛檢查的局限性,因此該診斷技術應用和推廣受到限制。因此,孕早期應當嚴格控制妊娠早期介入性產前診斷指征。本研究中,111 例具有產前診斷指征孕婦胎兒絨毛染色體異常核型及多態性核型43 例,異常率為38.74%。一般來說,妊娠8 ~14 周被認為是最合適的采樣時間,過早胚胎著床不夠穩定,絨毛層較薄易造成流產;過遲取樣囊胚較大,分子間作用力強,取材時易造成羊水破而致流產,并且此時絨毛細胞退變,絨毛穿刺取樣量不足。絨毛取材量過多會對胚胎的發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取材量控制在濕重時15 ~20 mg 為宜。本研究中經隨訪后,有2 例胎兒染色體核型異常孕婦選擇繼續妊娠后行剖宮產術分娩,其中1 例為足月兒,1 例為早產兒;具有產前診斷指征但胎兒染色體核型正常組的孕婦選擇繼續妊娠后有4 例行剖宮產術分娩,15 例順產,均為足月兒。兩組已出生的胎兒未出現發育及四肢畸形等,說明絨毛穿刺基本上不會對胚胎發育造成影響,是一種可靠有效的產前診斷措施。

本研究結果顯示,孕早期孕婦產前診斷指征中數量最多為NT 增厚,達40 例,依次是胎兒發育異常、雙方α 地中海貧血。歐陽魯平等[11]報道的胎兒NT 增厚孕婦中,異常核型檢出率為26.9%(35/130),以21-三體檢出率最高,NT 增厚胎兒21-三體檢出率明顯高于其他核型檢出率。還有研究認為,胎兒NT 值的測定不僅能夠用于判斷21-三體的風險,還能夠科學地鑒別是否存在其他類型的染色體異常、畸形、遺傳病等[12]。本研究結果顯示,NT 增厚孕婦中,異常核型檢出率為37.50%(15/40),但21-三體檢出率不是最高,且18-三體、13-三體、性染色體異常檢出率不相上下。本研究中產前診斷指征雙方地中海貧血亦占有較大的比重,對于孕早期已檢測出雙方地中海貧血的孕婦進行絨毛活檢,產前診斷重型地中海貧血能提前到早孕期,讓孕婦在早孕期就能夠選擇是否終止妊娠,從而避免過遲引產對孕婦造成傷害。在111 例具有診斷指征中,排除具有兩項及以上診斷指征的孕婦,淋巴水囊瘤異常核型檢出率最高、其次是胎兒水腫和胎兒多發畸形,造成這樣的原因可能是染色體異常的胎兒大多合并有多種畸形或羊水過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卵細胞的會越來越衰老,且受環境因素影響,卵母細胞內控制減數分裂染色體正確分離的紡錘體聚合蛋白減少,從而卵細胞染色體不分離造成染色體異常的概率比正常孕婦高,因此孕婦高齡也是胚胎染色體異常的高危因素[13-16]。本研究結果顯示,染色體異常核型中,低齡組異常率為36.67%,高齡組異常率為47.62%,高齡組異常核型檢出率高于低齡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這說明孕婦高齡對胚胎染色體異常有一定影響,但結果無顯著差異,可能是樣本數量較少造成。因此,由于本研究入組樣本量有限,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期將進一步收集臨床數據,完善研究內容。

綜上所述,胎兒絨毛染色體核型分析是早孕期產前診斷的可靠方法,絨毛組織培養成功率高,為產前診斷予以可靠依據,孕早期具有產前診斷指征的孕婦應及時行絨毛染色體檢查,早孕期就能夠確診,及時發現胎兒染色體疾病。

猜你喜歡
孕早期核型指征
孕早期睡眠時長與午睡頻次對妊娠糖尿病的影響
孕早期體重變化與妊娠期糖尿病發生風險的關系
SNP-array技術聯合染色體核型分析在胎兒超聲異常產前診斷中的應用
肩關節結核診斷進展與關節鏡治療指征
幫你孕早期留住胎寶寶
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手術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療的手術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變化分析
標準化超聲切面篩查孕早期胎兒結構畸形的臨床意義
2040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育人群的染色體核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