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9例青少年運動員心電圖調查研究

2023-10-14 14:52王穎慧孫玲燕張曉暉
中國醫藥科學 2023年18期
關鍵詞:右束竇性心左室

王穎慧 袁 洋 孫玲燕 張曉暉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電圖室,山東泰安 271000

運動員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長期接受高強度訓練,心臟負荷嚴重增加,心臟會發生適應性改變,而這些適應性改變是運動員健康隱患及猝死的重要因素。心源性猝死在各類競技運動員中的發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5 倍[1]。我國針對優秀運動員已建立心血管風險三級預防體系,但對于青少年群體尚缺乏科學、系統的預防體系[2]。心電圖作為監測和評價心臟功能的基本檢測手段,是心血管疾病篩查最有效的工具。本研究選取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青少年心電圖資料,對青少年運動員心電圖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并將其與非運動員青少年心電圖進行對比分析,希望可以為青少年運動員心血管風險預防提供數據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于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青少年心電圖共1059 例,其中運動員組529 例,非運動員組530 例。運動員組中男359 例(67.86%,359/529),平均年齡(15.63±1.17)歲。非運動員組中男333 例(62.83%,333/530),平均年齡(15.69±1.16)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運動組納入標準:①年齡14 ~18 歲;②身體健康;③接受專業體育訓練(訓練項目包括田徑、格斗、球類等19 個項目;運動技術等級包括國家二級運動員174 人、普通運動員355 人),時間2 ~5 年。非運動員組納入標準:①年齡14 ~18 歲;②身體健康;③未接受過專業體育訓練者。

1.2 儀器與方法

所有病例資料均為應用8110P 心電圖機(日本光電),在受檢者清晨空腹、仰臥、安靜狀態下所采集的12 導聯心電圖。統計運動員組心電圖檢查結果的檢出率,并進一步比較運動員組和非運動員組心電圖中竇性心動過緩、非特異性室內傳導阻滯、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左室高電壓、早期復極的檢出率。各項觀察指標的診斷標準以運動員心電圖解析國際專家共識[3-5]作為依據:①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率<60 bpm 且≥30 bpm;②非特異室內傳導阻滯:QRS 波群時限>110 ms 且<140 ms;③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為V1 導聯QRS 波呈rSR’圖形,V6 導聯呈QRS 圖型,QRS 時限<120 ms;④早期復極:J 點抬高≥0.1 mV,通常合并下壁或側壁導聯QRS 波終末部頓挫或切跡(J 波);⑤左室高電壓:提示左心室肥厚的孤立的QRS 電壓增高標準(SV1+RV5>3.5 mV)。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運動員組心電圖檢查結果

根據運動員心電圖解讀國際標準專家共識[3-5],將運動員組心電圖分為正常心電圖、運動員正常心電圖、運動員臨界正常心電圖及運動員異常心電圖。其中正常心電圖242 人(45.75%,242/529),運動員正常心電圖274 人(51.80%,274/529),運動員臨界正常心電圖6 人(1.13%,6/529),運動員異常心電圖7 人(1.32%,7/529),見表1。

表1 運動員組心電圖檢查結果

2.2 兩組各觀察指標檢出率比較

比較運動員組與非運動員組心電圖,竇性心動過緩(26.47%vs. 5.28%))、非特異性室內傳導阻滯(4.73%vs. 0.76%)、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2.08%vs. 0.38%)、早期復極(4.16%vs. 1.09%)、左室高電壓(3.78%vs. 0.57%),運動員組檢出率均高于非運動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觀察指標檢出率比較[n(%)]

3 討論

運動心臟的適應性變化包括靜息心率下降、心腔擴張、室壁增厚等。本研究中竇性心動過緩、非特異性室內傳導阻滯、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左室高電壓、早期復極等檢出率較高,且運動員組與非運動員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竇性心動過緩是心臟適應性改變之一,它與交感神經興奮、迷走神經張力持續性增高等多種因素相關。長期耐力訓練后心率減慢,心肌耗氧量下降,同時冠脈灌注時間延長又增加了心肌供氧,這有助于在運動期間獲得更大儲備。本研究中運動員組竇性心動過緩檢出率為26.47%,高于非運動員組,但低于高水平運動員、高強度訓練官兵等人群的55%、40.45%[6-7],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訓練年限與強度水平。但目前尚未對訓練年限進行量化研究。

當束支出現缺血、炎癥等情況時,浦肯野纖維系統、心室肌細胞發生傳導障礙,導致激動在心肌細胞間傳導緩慢,表現為傳導阻滯,這與超聲研究所示的運動員心肌收縮同步性變差相一致[8]。長期大負荷訓練,尤其是耐力項目的訓練,會使運動員心肌纖維化增加,且其程度與運動強度及持續時間呈正相關[9]。右束支阻滯的發生多認為與右心負荷增加有關。近年來有研究表明長期高強度訓練導致右心室纖維化,其損傷可能較左室更大[10]。有動物試驗表明不同運動模式可通過調控相關因子的表達對心肌纖維化的發生產生不同影響[11],并且纖維化也可發生逆轉[12]。目前國內樣本數據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的發生率0.9%[6]、36.3%[13]不等,差異較大。差異原因除與不同項目對右室負荷加重程度不同相關外,或可與訓練方案亦相關,如準備活動是否充分、呼吸與技術動作的協調性、訓練間歇等因素對右心室產生的損傷有明顯差異。非特異性室內阻滯是發生在浦肯野纖維或心室肌細胞水平的阻滯,在以往研究中較少被關注。此時,心肌纖維重排、激動傳導不同步,使不應期離散度增大,易引發折返激動,觸發室性心律失常[14],發生室速的概率較單純左、右束支阻滯也更高[15]。需要強調的是無論非特異性室內阻滯還是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并不等同于已有心肌纖維化發生,但其與心肌損傷或浦肯野纖維系統損傷具有相關性,是否作為提示心臟損傷的參考及其特異性與敏感性如何,有待進一步研究。

早期復極是指下壁和/或側壁≥2 個連續導聯出現J 波頂點振幅≥0.1 mV,在青年男性中較為常見[16]。J 波的產生是由于心內膜與心外膜之間的電位差和復極離散度增加,造成了心室復極早期跨室壁電位差。J 波振幅越高代表跨室壁電壓梯度越大,同時心室復極離散度增加,更易誘發室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17]。依據Gan-XinYan 分型,本次檢出的22 例早期復極中有1 例Ⅲ型,屬高風險,但無家族史、個人暈厥或室速史,且J 波幅度(0.2 mV,其余均為Ⅰ型屬低風險。隨著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發現多種與早期復極綜合征相關的異?;騕18-19],這些致病性的突變使離子通道功能喪失。因此,關注運動員心電圖中早期復極的分型、形態及病史采集,必要時甚至增加基因篩查以及時篩選出高風險及早期復極綜合征患者,對于降低運動猝死的風險很有必要。

左室高電壓在運動員心電圖中較多見。既往認為左室肥大、胸壁較薄的瘦長體形、迷走神經張力增高等均可能導致運動員人群左室高電壓發生多于普通人群。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左室電壓與心肌微損傷有顯著關聯性[20],這是否是左室高電壓在運動員中發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的另外一個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青少年運動員存在心臟適應性改變,其中竇性心動過緩、非特異性室內阻滯、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早期復極、左室高電壓檢出率顯著高于非運動員青少年。本研究亦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進一步區分不同訓練時長及不同訓練模式下的心臟變化情況。未來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為青少年訓練計劃的制訂及心血管風險的預防提供更多的參考。

猜你喜歡
右束竇性心左室
心臟超聲配合BNP水平測定在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診斷中的應用
竇性心動過緩是怎么回事?
血漿corin、NEP、BNP與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縮功能的相關性
右束支不完全隱匿性文氏現象1例
在健康查體中常規心電圖對偽性右束支阻滯識別與評估
益腎活血法治療左室射血分數正常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
竇性心率震蕩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惡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黃永生教授治療竇性心動過緩驗案
口服胺碘酮聯合坎地沙坦轉復非瓣膜病心房顫動并維持竇性心律臨床療效觀察
A型、B型心室預激合并右束支阻滯各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