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疾等級評定的法律學說、殘疾模型與評定原則

2023-10-15 08:44王旭
法醫學雜志 2023年4期
關鍵詞:人身損害賠償殘疾

王旭

1.中國政法大學 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8;2.中國政法大學 重罪檢察證據分析研究基地,北京 100088;3.中國政法大學 法庭科學標準研究中心,北京 100088;4.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北京 100088

現代訴訟以證據為基礎,鑒定意見作為證據種類之一,越來越受到重視[1]。司法審判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關系到傷者的切身利益和權益保護,殘疾賠償金作為人身損害賠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數額一般在最終賠償金額中占有大部分權重。因此,殘疾等級評定的鑒定意見對最終司法審判起著決定性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涉及侵權責任的法律法規繁多且復雜,這些法律法規在2021 年被統一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之后,殘疾等級評定標準亟須與《民法典》中侵權法律的規定相銜接,殘疾等級評定理論研究的欠缺,制約了我國法醫臨床鑒定實務工作的有效開展,本文擬以此為切入點,拋磚引玉,供大家參考。

1 殘疾等級評定的法理基礎

自古以來,對傷者和傷殘者的關懷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基本組成,國內外在司法審判實務中,逐步形成了人身損害賠償的制度,旨在通過賠償或補償傷者因傷害所造成的勞動能力喪失,避免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野蠻報復,使社會建立文明、開明的制度[2]。

人身損害賠償制度是對公民生命權、健康權和身體權等權利的保護。人身損害賠償金額的確定原則上由法官自由裁量,但這種裁量權一般以殘疾等級評定結果為依據。

從鑒定實務的視角,殘疾等級評定通常服務于3 種法律關系:一是人身損害賠償中的侵權責任,二是保險理賠中的合同約定,三是工傷保險(及各種行政法規)對職工工傷與職業病的補償。這3 種殘疾等級評定情形中,最常見的是人身損害賠償中的侵權責任。因此,本文重點以人身損害賠償的侵權責任為法律起點,論述殘疾等級評定中的幾個理論問題。

1.1 人身損害賠償的概念與內涵

人身損害賠償,是指民事主體的生命權、健康權和身體權受到不法侵害,造成致傷、致殘、致死的后果以及其他損害,要求侵權人以財產賠償方法進行救濟和保護的侵權法律制度。我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對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做了原則性的規定。根據楊立新教授[3]的解讀,“人身損害”包括侵害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之損害。因此,“人身損害賠償”也包括對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損害賠償的法律概念。

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是指對受害人生命健康權予以救濟的責任,人身權是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和身體權3 個方面的人格權[3]。具體來看,從法律角度上說,生命權是自然人的最高人格利益,健康權是指自然人以其機體生理功能正常運作和功能有效發揮來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利益為內容的人格權。侵害健康權一般包括造成人身損害(經過治療可以愈合)的情形,也包括造成人身損害經過治療遺留殘疾的情形。侵害身體權是指侵害某人身體的完整性,包括身體組成部分的形式完整性和實質完整性。個體部分組織缺失侵害的是身體權的實質完整性,而對他人進行毆打侵害的是身體權的形式完整性,這些行為都構成了對他人身體權的侵害。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20〕17 號,以下簡稱《解釋》)第十二條規定“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第十七條規定“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標準計算”。由此可見,殘疾等級評定的鑒定意見直接影響最終賠償金額的多寡,通常情況下對最終賠償金額的判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2 殘疾賠償金的法律學說

殘疾賠償金,理論上是一種財產損失賠償,法學界針對這種財產損失一般有3 種學說:(1)所得損失說,即收入喪失說。該學說認為,由于侵權行為導致受害人陷入殘疾狀態,未來生活的預期收入減少,需要對受害人此部分的損失進行賠償[4]。賠償的目的在于補償受害人實際所產生的損害,有利于計算賠償金額,但對于無收入者或者難以計算收入的損失者以及待業者,則不能據此獲得殘疾賠償金,因此該學說具有不合理性。(2)生活來源喪失說。該學說認為,受害人勞動能力減退與喪失,會導致其生活來源的減少或喪失,因而應當補助受害人生活費,使他能夠恢復生活來源[4]。該學說中賠償所救濟的是受害人構成殘疾等級前后生活來源的差額,但忽略了受害人殘疾等級狀況、收入減少的個體化差異,在現實中難以操作。(3)勞動能力喪失說。此學說將勞動能力價值化,認為勞動是一種能力資本,因個人能力上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價值。受害人因身體或健康遭受侵害致使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本身就是一種損害[5]。該學說體現了有損害即賠償,打破了過去損害賠償時必須以實際收入減少為前提要素的限制,可以為無收入或者難以計算具體收入的受害人群體提供有效的保護。

我國目前基本采納勞動能力喪失說,該學說亦為英美法系侵權法所普遍采納。此學說認為勞動能力是一種人力資本,所以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本身就構成一種損害[6]。

無論哪種學說,都離不開“勞動能力喪失”。在司法鑒定實踐中,勞動能力喪失的概念越來越多地被“殘疾程度”或“殘疾等級”所取代,三者在定義上基本接近,分級上亦可以建立對應關系。

1.3 勞動能力與殘疾等級

勞動能力是指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總和,包括體力和腦力兩個部分[7]。勞動能力按照性質可分為一般性勞動能力和職業性勞動能力。一般性勞動能力,是指未經專門訓練,范圍廣泛且日常所需的單純的、非專業的勞動能力;職業性勞動能力,是指經過專業訓練而掌握的一定專門知識的能力。目前,我國的殘疾等級評定標準主要依據一般性勞動能力喪失程度劃分,不特別關注職業性勞動能力喪失。

勞動能力喪失,是指嚴重損傷或疾病造成個體原有的勞動能力發生不同程度的減退或喪失,致使勞動者不能從事原有的工作,并對其之后的職業類別、勞動強度造成嚴重妨礙。

鑒定實踐中,法醫學更關注損傷,并以機械性損傷為主,故也常將損害因素泛稱為“損傷”,所造成的后果均稱為“殘疾”。當然,損害因素絕不僅限于機械性因素,其他諸如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因素,都可能成為造成殘疾后果的損害因素。

我國的殘疾等級評定主要采取十等級分法,即將殘疾程度劃分為十個等級,一級最高,十級最低,依次遞減,相對應的殘疾率為100%至10%。殘疾率即勞動能力喪失的比例,可以說,殘疾等級與勞動能力喪失是內涵基本相當的概念。多年的司法鑒定實踐表明,十等級分法已不能完全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需要作出一定的調整與變化。

2 WHO 殘疾評定模型

我國的殘疾等級評定受到國際殘疾評定理念的影響,殘疾等級評定標準作為致殘程度劃分的依據,一般以規范性附錄的方式來確定。需要指出的是,WHO 殘疾分類標準對我國殘疾等級評定標準的制訂有明確的指導意義。1980 年,WHO 出臺的《國際殘損、殘疾和殘障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Disabilities,and Handicaps,ICIDH)以“疾病的后果”作為依據,制定殘疾分類標準,確定了殘疾評定的基本準則[8]。1993 年,WHO 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殘疾分類的新標準,并定名為《國際殘損、活動和參與分類》(ICIDH-2)[9]。ICIDH-2 從生物、心理和社會角度,提供了一種針對殘損所造成人體影響的理論模式,并從身體健康狀態、個體活動和社會功能方面提供了評價的理論框架[10]。目前我們常用的殘損、殘疾、殘障等概念,就是ICIDH-2 提出與確立的[10]。

2.1 相關概念

殘損(impairment)是指個體身體結構或生理功能的異?;騿适?。通過評定,可以對被評定者的健康、疾病或異常狀態導致的殘損進行定量評估。其中,解剖結構異常和功能障礙決定了被評定者的殘損,換句話說,殘損的評定較容易客觀量化。如標準規定“下肢任一大關節骨折后遺創傷性關節炎”構成人體損傷十級殘疾,即為殘損評定。

殘疾(disability)是指個體因健康、異?;蚣膊顟B,導致的活動受限和(或)參與障礙。如標準規定“四肢任一大關節(踝關節除外)功能喪失75%以上”構成人體損傷九級殘疾,即以殘疾狀態作為評定依據。

殘障(handicap)是指由于殘損程度嚴重,影響社會生活和工作的狀態,是社會水平上的殘疾。如標準規定“面部條狀瘢痕形成,累計長度達10.0 cm”構成人體損傷十級殘疾,即為殘障評定。此種情況不要求對顏面部眼、鼻、口等的功能帶來影響,即雖然不構成功能障礙,但影響其社會交往,是社會水平上生活與工作的障礙,因此稱為殘障。

殘疾人(disabled person)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11]。

致殘率(impairment rating)是根據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受限的檢驗,評估損傷對人體健康和功能狀態的影響程度,并以百分比形式表達的人體整體功能的損失。

就廣義而言,殘疾是指因疾病、損傷、發育畸形或精神因素等多因素所造成的機體、精神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礙,從而導致的生活、工作和社會活動方面的異?;蛘系K的一種狀態。

在殘疾等級評定中,經常提到的“正常生活能力”,即ADL,是評定殘疾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指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獨立完成基本生活活動所需的能力,包括日常起居、個人衛生、進食、如廁、穿衣、行走、床椅轉移等,即獨立完成維持生命和健康生存所需的滿足最基本生理需求及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系列基本活動的能力[12]。

2.2 WHO 關于殘疾評定的理論模型

WHO 出臺的ICIDH 中,提出了簡潔的殘疾模型[8],即疾?。╠isease)或異常(disorder)→殘損(impairments)→殘疾(disabilities)→殘障(handicaps)。這是一個傳統且影響深遠的殘疾模型,關注個體并以線性方式將模型擴展到4 個失能水平。第一個層次是病理表現,為器官水平的疾病或創傷,被認為是引起殘損(器官水平的解剖或生理結構或功能的異常)的原因。殘損進而又可在個體的整體水平上(行動能力、日常生活活動或日常生活能力等)導致殘疾,即個體失能(殘疾)的功能性結局。最終,個體在社會角色履行方面的不利造成其在社會領域的障礙,即殘障,可能包括主要生活活動中的障礙或阻礙,如工作。

殘疾等級評定的理論基礎,就是把一個有殘損的人放在日常生活的環境中,囑其自行努力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活動,通過量化的形式評價其受限程度,即殘疾指數;再把這個有殘損的人放在傷前其自身所擁有的社會環境中,評價其從事各項活動的受限程度,即殘障指數。

與此同時,從操作的層面,殘疾等級評定(不論有無成文的評定標準)主要是基于對傷殘者ADL 受限的程度來展開的,包括起床、洗漱、進食、穿衣、如廁、步行、上下樓梯、家務勞動、利用交通工具等獨立生活必須的、基本的、共同的、每天重復的一系列動作群。

殘損和殘疾、殘障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就操作層面的殘疾標準而言,殘疾等級評定僅針對一般性勞動能力喪失予以評價,不針對職業性勞動能力喪失給出評價。

需要指出的是,2001 年WHO 在ICIDH 的基礎上開發了一種綜合性的殘疾評定模式,即《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該模式在2001年5 月22 日的第54 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正式頒布,其以一種全新的理念、具有包容性且因果互動的方式、“中立”的評定方法來評定人類功能和殘疾問題,是當代殘疾評定的新模式。ICF作為國際的健康分類標準之一,是由WHO 頒布的國際分類標準,同時構建了有關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的理論基礎,被應用于政策制定、管理、信息統計以及殘疾評估等領域[13]。結合我國目前的法醫臨床鑒定實踐,ICF 雖然是比ICIDH 更為先進的殘疾評定模型,但因ICIDH 模式簡潔、方便,現階段我國的殘疾等級評定理念還是更多地沿用ICIDH 的方式,不過部分標準已引入ICF 的理念,詳見表1。

表1 國內殘疾等級評定相關標準對ICF 的借鑒情況Tab.1 References of the relevant standards of disability assessment to ICF in China

3 美國醫學會《永久性殘損評定指南》的殘損率計算

3.1 《永久性殘損評定指南》的制定與應用

美國醫學會制定的《永久性殘損評定指南》(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GEPI;目前為第六版),定義了一種具有創新性的殘損評定的量化標準,對我國的殘疾等級評定理論帶來深遠影響。

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基于本國國情,參考GEPI 制定了相關標準,以整體功能百分比(即殘疾率)的方式評定殘疾。這個百分比數字通常用來衡量傷者的損失,然后將其轉化為貨幣補償。美國現有44 個州、2 個聯邦的賠償體系(賠償范圍覆蓋約90%的美國司法轄區),要求或推薦在該地區的工傷賠償中使用GEPI 進行殘疾評定。即便少數地區尚未采用GEPI進行工傷殘損評定,也根據聯邦法規和州普通法使用GEPI 開展人身傷害賠償訴訟中的殘疾評定[14]。目前,GEPI 以殘疾率評定殘疾的方式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司法審判領域,包括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訴訟。

在人身損害賠償訴訟中,GEPI 的理念也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采用,如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國家的工傷賠償以及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中,也引用了相應理念或者直接改版使用。

3.2 殘損率的復合計算

GEPI 對全球范圍內殘疾評定影響最大的當屬其殘損率的復合計算方法[14],其評估意見的最終結果是一個個體的整體殘損值(whole person impairment,WPI),從1%~100%。WPI 反映了人體系統殘損的嚴重程度以及由此導致的人體整體功能受限的程度。

GEPI 從第一版到第六版,主要根據專家共識和專家意見進行器官系統殘損和整體殘損即WPI 的殘損值評定。

GEPI 對大多數器官和人體系統均設置了以整體殘損為基礎的區域殘損率,如一上肢功能喪失占人體總功能的60%。區域殘損率可轉化為整體殘損率。

GEPI 提供復合值表,評定人可以根據此表,最終形成匯總數值,來表達多重殘損的殘損率。殘損復合的理論依據在于不應把二次或繼發殘損簡單疊加,而僅應視為是初次或其他殘損的剩余組成部分。在涉及不同區域、不同性質的多項殘損時,GEPI 使用復合計算法求得WPI。該復合公式也稱為AB 復合法,即AB%=A%+B%×(1-A%)。

根據復合計算法,多重殘損可以連續復合。首先將最大數值與次之的數值復合,然后再與剩余最大的數值復合,并重復該過程,直至所有的殘損數值均復合。最終得到的復合殘損值總是等于或小于單獨獲得的所有殘損值的總和,即最終的累積傷殘賠償指數≤100%。GEPI 給出了人體組成區域與WPI 的對應值,如一上肢功能障礙為60%(WPI),一下肢功能障礙為40%(WPI)。

AB 復合法是針對具有重合功能的多項功能障礙的計算。例如,若以直接相加的方法評定,則一側上肢缺失+下肢缺失的殘損率為60%+40%=100%。實際上,人的肢體之間存在功能重合及相互代償,一側上、下肢均缺失也不至于使人體喪失全部功能。因此,不應以簡單相加的方法求得WPI。依據AB 復合公式,一側上下肢缺失的殘損率應為60%+40%×(1-60%)=76%??梢钥闯?,復合公式的計算結果更接近實際狀況,從功能評定角度來說,其意義在于評定的殘損率始終被限制在100%之內,可以較為真實地反映多項殘疾等級并存情況下的WPI。

4 我國殘疾等級評定的幾個原則性問題

4.1 殘疾的永久性與最大醫療改善

為規范人體損傷致殘程度鑒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發布了《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該標準于2017 年1 月1 日起正式施行,是目前司法鑒定實踐中,特別是涉及人身損害侵權責任案件中最常用的鑒定技術標準?!度梭w損傷致殘程度分級》總則4.2 規定:“應在原發性損傷及其與之確有關聯的并發癥治療終結或者臨床治療效果穩定后進行鑒定?!盵15]

殘疾的本質是勞動能力喪失,按照時間來區分,包括:(1)暫時性勞動能力喪失,指損傷或疾病引起的機體功能障礙,生活不能自理,機體處于損傷的治療階段,暫時影響功能,勞動能力障礙可以恢復;(2)永久性勞動能力喪失,指機體在損傷或疾病后,經過系統治療仍不能恢復功能,呈現出頑固的、持久的功能障礙。

法醫臨床鑒定中所稱的殘疾或者傷殘,一般是指由各種外源性損害因素造成的、身體的結構或功能不同程度的破壞或喪失,這種缺陷在現代臨床醫學條件干預下,仍后遺不同程度的生活不能自理、工作和社會活動功能障礙的狀態。也就是說,殘疾等級評定是對永久性勞動能力喪失程度的評定。

GEPI 規定,不得對未發生的殘損進行評定,并廣泛應用“最大醫療改善(maximum medical improvement,MMI)”的評定理念,這與我國的殘疾等級評定原則有異曲同工之處[15]。MMI 是指患者經臨床和外科治療后能夠達到的最佳狀態,代表損傷后恢復過程中的一個時間點,在這個時間點上,預計用進一步的醫療或手術干預也無法改善遺留的殘損。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持續康復,受害人的癥狀、體征會持續向好,但在醫學概率范圍內不會發生實質性改變。MMI體現了殘疾的“永久性”特征。

4.2 “鑒定時機”的掌握

活體損傷中鑒定時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特別是在殘疾等級評定中,鑒定時機的準確把握決定著結論的準確與否,決定著鑒定意見的穩定性[16]。

醫療終結,也稱治療終結,是指損傷后臨床醫學一般原則上所承認的臨床效果穩定,即損傷癥狀消失或穩定以及體征相對固定的狀態。臨床醫學領域通常根據臨床表現的轉歸或結局表述為治愈或好轉。在判定是否符合鑒定時機時,應以臨床治愈和(或)好轉標準作為依據。如骨折的痊愈,是指骨折線消失,復位良好,達到骨性愈合,功能恢復等。鑒定實踐中,對于大部分損傷,可以簡化鑒定時機,通常掌握在傷后3~6 個月;對于神經系統損傷,掌握在傷后6 個月以上;對于顱腦損傷合并精神、智能障礙,掌握在傷后1 年;治療及康復期原則上不超過2 年。

理論上,治療終結的時間點即為評定時機的開始點,評定時機應晚于治療終結,但一般不可以早于治愈點,特別是對功能障礙者(需康復訓練),如肢體或精神損傷等。也就是,殘疾等級評定有3 個明確的時間節點,即3~6 個月、6 個月以上及傷后1 年,并可以視情況適當延長評定時機。

綜上,殘疾等級的鑒定時機掌握,可以簡單概括為“醫療終結原則”。

4.3 以功能障礙的評定為主,增加循診評定

殘疾等級評定時,應更多地應用循診(diagnosisbased)評定的方式進行殘損評定,即以客觀診斷確定殘疾等級,增加標準的客觀性、評定的穩定性,這也是國際上通用的制定標準的方法。借鑒GEPI(第六版)[17],在研制殘疾等級評定標準時應把握以下原則:

(1)以功能障礙的評定為基礎。殘疾等級評定的根本目的是對傷者功能障礙程度的評定。

(2)增加循診評定條款。為了增加殘疾等級鑒定標準的穩定性和客觀性,可以更多地應用循診評定條款,如將“一椎體壓縮1/3 以上”作為殘疾等級條款規定的內容。更多地應用循診的方式,即以客觀診斷確定殘疾等級,增加標準的穩定性。

(3)制定標準時,以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思維方式,強調人體單一器官系統與其他器官系統之間殘疾等級評定的概念和方法的一致性和協調性。

(4)為了適應我國人身損害賠償工作的現實,適時推動“輕微殘疾”的標準(即打破原有殘疾十等級分法的傳統,適時推出5%殘疾率的條款)。

(5)不隨意對既往已經成熟的評定方法作出變更。殘損和殘疾是復雜的概念,雖然醫學診斷應以循診為基礎,但是,損傷或疾病的結局還取決于生理和心理之外的因素,包括社會心理的、行為的和環境性問題。因此,獲得以循診為基礎的殘損評定數據,是未來殘疾等級評定標準研制中更加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我們需要廣泛查閱文獻,在國際共識的基礎上完善鑒定標準。應該看到,有時候評定過程是非數字化的主觀評定,此種情況下則應遵循既往先例。除非經實證研究證實新方法的有效性,否則不輕易對既往已經成熟的評定方法作出變更。

4.4 多發損傷的晉級與復合計算

我國現行的人身損害相關標準,在多發損傷的計算及晉級的規定中存在不足?!秳趧幽芰﹁b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的各個版本均有晉級原則的具體規定(一般為兩個以上相同殘疾等級可以晉升一級),以往在各地區所執行的《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試行)》標準中也有晉級的相關規定,而《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直接摒棄了此前各標準均在使用的晉級原則。在我國殘疾等級評定實踐中,多部位損傷、多項殘疾等級同時存在的案例非常多見,但無論是學界還是司法工作者,在多項殘疾等級的復合評定方面一直沒有達成共識?!度梭w損傷致殘程度分級》直接采取分別評定的原則,對于單一殘疾等級分別評定,該方法操作性較好,但對于多發殘疾等級分別評定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困難。若直接將各項殘疾等級對應的百分數直接相加,很可能出現相加之后殘疾率高于100%的情況,這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

2018 年8 月20 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與北京市司法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傷殘評定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指出:“1.受傷人員符合一處傷殘等級者,一級傷殘(人體致殘率100%)相當于傷殘賠償指數100%,二級傷殘(人體致殘率90%)相當于傷殘賠償指數90%,依次類推,十級傷殘(人體致殘率10%)相當于傷殘賠償指數10%。2.受傷人員符合兩處以上傷殘等級者,需綜合計算累計傷殘賠償指數,具體計算方法如下:累計傷殘賠償指數=傷殘等級最高處的傷殘賠償指數+傷殘賠償附加指數。傷殘賠償附加指數的確定:六~十級傷殘,每增加一處,增加5%;二~五級傷殘,直接增加10%。傷殘賠償附加指數不得超過10%;累計傷殘賠償指數不得超過100%?!痹摷o要首次指出“人民法院委托鑒定時,應當在委托函中寫明鑒定事項包括評定受傷人員傷殘等級和賠償指數。受傷人員有一處傷殘的,鑒定機構在鑒定報告中直接寫明傷殘等級和賠償指數;受傷人員有多處傷殘的,鑒定機構在鑒定報告中分別寫明各處傷殘的等級以及累計賠償指數”“人民法院原則上應當依據鑒定機構評定的賠償指數計算賠償金額”。此舉可以統一法官、司法鑒定人對殘疾等級和賠償指數復合計算標準的認知,更是多年法醫臨床鑒定實踐的經驗總結[18]。

因人體結構與功能的復雜性,殘疾等級評定歷來是國際性的難點問題。晉級和復合計算方法是殘疾等級評定中最為核心的技術難題?!度梭w損傷致殘程度分級》取消“晉級原則”的相關規定,從標準制定者角度來看有其合理的因素,但總體上弊大于利。殘疾等級評定以人體功能損害為基礎,對于多發損傷導致多處殘疾并存時,宜進行復合計算,將多處殘疾轉化為對人體整體的喪失比例,即由鑒定人員計算出殘疾率,此方式與GEPI 的核心理念之一——整體殘疾率異曲同工。具體來講,對于殘疾等級的評定有兩個步驟,需要先對殘疾等級分別評定,再綜合評定。對于多處殘疾的綜合評定,晉級原則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各地區基于司法審判的需求,制定了適合于當地的復合計算的晉級模式,詳見表2。

表2 我國部分地區關于殘疾等級復合計算的晉級模式Tab.2 Promotion modes of disability compound calculation in parts of China

由表2 可見,在我國現行的殘疾等級評定相關標準中,都有其相應的復合計算或晉級方法,這些方法與GEPI 的規定相比有較大差異,形成了我國的特色。不可否認,這些晉級方法綜合考量了勞動能力、生活能力等諸多因素,具有合理性和實用性。希望通過有識之士的共同關注、業內專家的持續論證,社會各界群策群力,形成我國獨具特色的殘疾等級評定新理論。

猜你喜歡
人身損害賠償殘疾
論比例原則在知識產權損害賠償中的適用
雄黃酒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明年起全國試行
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問題與反思
關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幾點思考
論鐵路旅客人身損害賠償的完善
余數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斷線保護裝置對人身和設備的保護作用分析
多方聯手為殘疾青年辦實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