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豬瘟的流行特點及預防措施

2023-10-17 13:51高卡爾朱曼
養豬 2023年2期
關鍵詞:豬瘟患病非洲

高卡爾?朱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裕民縣阿勒騰也木勒鄉農業(畜牧業) 發展服務中心,新疆 裕民 834800)

非洲豬瘟是一種對豬類具有高度致病性和傳染性的疾病,自2018 年入侵我國以來,給我國養豬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非洲豬瘟的特點是傳播速度快、發病率高、死亡率高,且與豬瘟有相似的臨床表現,如高熱、便血、出血斑塊、產死胎和流產等。隨著國家“一帶一路” 戰略的實施,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也為非洲豬瘟在我國的傳播和擴散增加了風險。因此,探究非洲豬瘟的流行特點,并采取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對于保障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和維護我國的生豬供應具有重要意義[1]。

1 擴散途徑與臨床癥狀

1.1 擴散途徑

1.1.1 接觸 該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直接或間接接觸,患病豬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顆粒,能夠通過接觸感染健康的豬[2]。此外,如果對病死豬進行不規范的處理,或者飼養人員缺乏消毒意識,就可能導致病毒通過空氣傳播,引發更大范圍的流行。

1.1.2 食物 非洲豬瘟還可以通過食物途徑傳播,主要有3 種情況: 一是通過飼料和剩飯,如果這些食物被非洲豬瘟病毒污染,生豬食用后就有可能感染; 二是通過殘余組織,如果散養豬誤食了攜帶非洲豬瘟的死豬或者肉類,就會將病毒帶回養殖場,導致生豬群體的感染; 三是通過蜱蟲,這些寄生蟲可以攜帶非洲豬瘟病毒,生豬如果咬到或者吞食了這些蜱蟲,也會感染非洲豬瘟。

1.1.3 媒介 蜱蟲是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播媒介之一,它們能夠通過叮咬感染病毒的生豬而攜帶病毒,并將其傳播給其他健康的生豬。非洲豬瘟病毒在生豬體內迅速增殖,導致生豬出現出血、發熱等嚴重癥狀,甚至死亡。生豬的流動也會加劇非洲豬瘟的擴散。因此,蜱蟲的存在給非洲豬瘟的防控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增加了疫情的影響范圍。

1.2 臨床癥狀

1.2.1 最急性病例 非洲豬瘟是一種由高強度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類傳染病,對生豬的健康和生產造成嚴重的危害。該病毒感染后,患病豬會出現高熱、食欲減退、精神萎靡等臨床癥狀,以及呼吸困難和皮膚充血等特征性表現。該病的致死率極高,多數患病豬只在發病后4 d 內死亡。

1.2.2 急性病例 急性非洲豬瘟會導致患病豬的體溫會持續升高至40℃以上,并伴有精神萎靡、食欲減退、白細胞減少等臨床癥狀。此外,患病豬還會出現呼吸困難、皮膚出血、流鼻涕、嘔吐等表現,母豬還可能發生流產。急性非洲豬瘟的死亡率極高,患病豬通常在一周內因休克而死亡。

1.2.3 亞急性病例 由中等毒力病毒引起的豬瘟,屬于亞急性,主要危害豬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其臨床表現與急性型類似,但以水腫為特征,尤其集中在頭、頸和胸部,會造成母豬流產和高達50%的死亡率。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患病的豬可能會康復,但仍會攜帶病毒。

1.2.4 慢性病例 慢性非洲豬瘟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皮膚壞死、關節炎、流產和呼吸困難等,這些會影響豬的生長發育、生產性能和免疫功能。不過,慢性非洲豬瘟的死亡率一般不超過10%,與高毒力的病毒引起的急性非洲豬瘟有顯著區別。

2 診斷

非洲豬瘟常用的診斷方法有臨床診斷、解剖診斷和實驗室診斷。臨床診斷主要是根據患病豬的皮膚變化來判斷是否感染非洲豬瘟,如出現紫色斑塊、紫斑、腫脹或出血等癥狀,尤其是在耳朵、腹部和尾部等部位[3]。解剖診斷主要是通過觀察死亡豬的內臟情況來發現是否有特征性的病理變化,如脾臟、淋巴結、腸系膜、肺和胃漿膜等是否出現腫大、破碎、出血等現象。實驗室診斷主要是通過血清學以及分子生物學方法,如ELISA、PCR、熒光PCR等,該方法具有快速,準確、敏感等特點,可以與其他類似的豬疫病進行鑒別。這3 種診斷方法相互補充,可以提高非洲豬瘟的檢測準確性和及時性。

動物傳染病的種類眾多,有些病原體會導致與非洲豬瘟相似的臨床癥狀,例如豬瘟或藍耳病。因此,在執行防疫措施時,相關人員應該注意對不同的疾病進行鑒別診斷,以免發生誤診或漏診。當發現接種過疫苗的生豬出現死亡,并伴有走路困難、關節紅腫、皮膚潰爛等現象時,應及時采集血液樣本,檢測是否感染非洲豬瘟[4]。一旦確診為非洲豬瘟,還應該采樣處理淋巴結和內臟器官,并低溫保存,轉送到國家動物疾病中心,以便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監測。

3 預防措施

3.1 加強宣傳,普及基礎知識

非洲豬瘟的擴散和傳播對養殖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政府單位必須高度重視其防控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減輕其對市場環境和社會穩定的不利影響。為此,政府單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全方位排查非洲豬瘟的發生情況,重視檢驗和測試,及時發現和隔離感染源,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 其次,增加非洲豬瘟監測的資金支持,重視人力資源的儲備,激發相關單位與養殖戶的工作積極性,共同應對非洲豬瘟的挑戰; 同時,強化宣傳和推廣,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向群眾普及非洲豬瘟的基礎知識,讓群眾了解非洲豬瘟的特點和發病癥狀,避免出現恐慌心理,借助科學與規范的模式提高疫情區的防疫效率。

3.2 執行檢疫監督,設定問題預案

為了防止非洲豬瘟的傳播和致死,建立市場檢疫監督體系并加強生豬養殖、屠宰和銷售的監管是必要的[5]。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為生豬建立檔案,申報病死豬,并對運輸車輛進行消毒清洗; 二是利用補助控制養殖戶損失,調整污染場所,并對非洲豬瘟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是監督屠宰過程,防止病毒傳播,并對違規行為追究法律責任; 四是制定實際預案,根據養殖情況執行處理方案,向主管單位反饋信息,并安排專業指導; 五是檢驗所有生豬,開展無害化處理,并及時關閉交易市場和屠宰場; 六是動態消毒飼養環境,并在完全處理疫情后開放管理。

3.3 阻斷傳播途徑,優化養殖環境

為了防止非洲豬瘟的傳播,養殖戶應該注意阻斷病毒的傳播途徑,合理選擇養殖場的地址和運輸方式[6]。首先,養殖場應該遠離居民區和水源,以免污染環境和危害人類健康。其次,養殖場應該保證有足夠的陽光照射和場地間距,避免氣流攜帶病毒,降低感染風險。再次,養殖場還應該做好消毒工作,特別是排水和糞便處理,防止病毒滋生和擴散。最后,一旦發現疫情,養殖戶應該及時向專業人員求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且與其他養殖戶密切合作,落實防范措施,統一化養殖標準,促進生豬的健康生長。

4 結束語

非洲豬瘟是一種對我國養殖業造成巨大威脅的疾病,其傳播速度快、病毒存活能力強,導致感染生豬的死亡率極高,嚴重影響了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的危害,國家應該加強對其特點和癥狀的分析,采用科學的診斷方法,及時隔離和處理感染的生豬。同時,養殖戶、政府和防疫部門也要密切配合,提高防范意識,做好預防措施,普及相關知識,避免疫情的擴散。此外,養殖戶還要改進飼養模式,提高生豬的免疫力,保證飼料投喂的均衡性,防止因營養不良而導致生豬抵抗力下降。最后,養殖戶要運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實時關注生豬的生存狀態,及時反饋數據,以便于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

猜你喜歡
豬瘟患病非洲
為照顧患病家父請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動物與人獸共患病
《走出非洲》:關于非洲最美的一本書
豬瘟爆發,豬肉還敢吃嗎?
非洲反腐敗新觀察
豬瘟病毒感染的診治
非洲鼓,打起來
淺談豬瘟防治
“glifo”幫助患病兒童圓提筆之夢
非洲的遠程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