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諺研究的功能語言學路徑探索——評《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的語言使用與社會認同》

2023-10-20 06:28牛利
中國農業氣象 2023年10期
關鍵詞:農諺語言學農民

農諺研究的功能語言學路徑探索——評《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的語言使用與社會認同》

《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的語言使用與社會認同》

作者:付義榮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83106

農諺作為社會諺語體系中的語言類型之一,被定義為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關系的言語,多數詞典書籍還將農諺細分為農民思想、農民價值觀及農民階級等具體言語條目。為保證農諺概念的完整性,根據農諺發展歷史與演變進程,農諺分為廣義與狹義兩方面定義,廣義農諺是指通過有機融合農民思想與價值觀念,參考階級斗爭所產生的多元信息而形成諺語內容。即各時期農民群體基于生產與生活方面的經驗總結、創造的農諺,對農民日常生活和生產工作產生了指導作用;狹義農諺是指與諸多農業生產活動緊密相連的言語,是農民在長時間生產實踐中總結、累積而成的經驗之談,對農業生產活動起到一定指引作用。從歷史視角出發,人們可清楚認識到具有悠久歷史的農諺,與國家社會農業有著同步的起源與發展階段,且農諺在人類社會中的產生與發展早于文字,所以在文字記載形式還未出現時,農諺更是將各式農業生產經驗傳播至更廣范圍。從語言學視域來看,農諺體現了語言藝術最初的表現與發展狀態,有著不容忽視的語言功能,為研究功能語言學這一學科的發展提供堅實理論基礎。

付義榮編著的《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的語言使用與社會認同》,認為新生代農民是促進現代農業前進與發展的主要群體,理應具備良好的語言使用能力和社會認同意識,并由此構建了本書整體理論框架與內容結構,有助于引領人們對農諺有更加全面且準確的認知。對此,熟讀書中內容基礎上,本文將全方位探索農諺的發展特征,由語言學領域詳細分析農諺,并深層次論述研究農諺的功能語言學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的《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的語言使用與社會認同》,明確認識到不管是老一代的農民工還是新生代的農民工,基本上都能通過家鄉話和普通話與其他人進行交流、溝通,并根據所處環境的不同而自如地對兩種語言體系進行實時切換應用,這表示新生代與老一代農民工均能從普通話與家鄉話兩方面出發,對相關農諺進行詳細、深入地解讀。由語言學視域來看,新生代農民工語言類型的使用雖與社會認同不存在必然聯系,但從新生代農民工實際生存環境與需求角度分析,其語言更多是從現實利益方面考慮,在某些意義上來講,與農諺的語言應用功能有一定相似之處。因此,閱讀、了解本書所述知識內容與理論信息,對從功能語言學層面思考、分析農諺的發展實際,有一定理論參考作用??傮w而言,本書理論主題鮮明、深刻,結構清晰、合理,論述專業、準確,值得語言學研究者或對語言學有強烈研究興趣的愛好者深讀。

一、農諺的發展特征

自古以來,中國一直有著農業大國的稱謂,悠久的農業發展歷程中,產生了豐富、多彩的社會文明與農業文化,農諺便是其中一項。由具體發展、演變進程來看,農諺是能在廣大農民群體中得以極大范圍流傳的固定式語句,其可用最簡單、通俗易懂的話語,將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各種經驗與道理充分展現在世人眼前,進而促使更多人知曉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可行性便利途徑。從農諺實際發展歷程可知,社會不同時期所產生農諺具有不同的理論內容,根據農諺所涉及多元農業生產內容來看,農諺的具體發展具備以下特征:

首先,科學性與系統性。一方面,現存農諺均是由廣大農民群眾基于詳細生產實踐活動中,提煉并經過反復檢驗所獲取的正向性生產經驗總結成果,對于相應農業生產活動具有理論指導作用,并且能夠經受得住實踐檢驗,科學性高。另一方面,雖然單個農諺處于分散、無系統狀態,但從集中發展視角來看,眾多農諺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補充關系,這也決定了人們利用農諺單體創建完整農諺體系時,可促使農諺自然形成系統性特征。

其次,大眾性與通俗性。大部分農諺是由眾多勞動人民創作而成,主要基于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生產環境,所以各農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意識與具體敘述形式,基本是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并具備強烈生活氣息,大眾性十足。同時,因農諺產生與受眾群體基本為勞動人民,語言和表達方式也十分直觀、通俗易懂,便于人們能快速記誦、傳播,通俗性顯著。

最后,藝術性與局限性。農諺的大眾性與通俗性特征促使農諺采用語言詞語都比較形象化、口語化,保證勞動群眾一聽就懂,也增加了農諺的親切度;而且,農諺不但利用廣大民眾熟悉事物來進行比喻,還通過精簡干練的語言與自然的音調創造形成風趣且活潑的風格,藝術氣息滿滿。在時代與歷史等多方因素影響下,現存農諺在經驗、年代、科學理念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局限性,應對農諺研究應保持實時驗證態度。

二、農諺的語言學分析

農諺作為一種常見的話語表現形式,其實踐意義是由具體語言來展示。在功能語言學的框架下,可通過研究農諺的語言結構、語義和語用特征來探索語言的功能。農諺中的語言結構和句法特征可以揭示語言的規則和約束,幫助理解語言的語法系統。農諺中的語義特征可以揭示語言的意義和概念,幫助理解語言的語義系統。農諺中語用特征可以揭示語言的使用和交際功能,幫助理解語言的交際系統。所以,從整體發展層面與諺語的語言學功能來看,人們可從語義、語境、語法、語用及生態視角出發,對農諺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語言學分析。

第一,語義與語境分析。由語言學分析農諺語義的具體作用在于,清楚掌握相應農諺所想要向大眾傳達內容的詳細意義;再加上農諺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農業生產知識的支撐,所以,就語言學分析層面而言,人們可以利用隸屬于系統功能語言學經驗元功能及物性分析方法,對農諺語義實施深層次分析和探究,并嚴格遵循相關限制規則,從而明確解析農諺所蘊含具體語言意義。同時,語境作為支撐農諺產生與使用的重要基礎元素,很大程度決定了人們對農諺本質意義的理解能力與內容的正確性,就此可推斷得出,離開特定語境之后,人們將很難快速、正確地解析農諺的實際語言意義。

第二,語法與語用分析。就語法結構與功能來看,農諺不是單一的語言詞句,而是一個能與其他詞匯、語句共同組建較為穩定的語言作品的語言。實際上,雖然農諺最初是句子形式出現,但因其在具備完整表意性的條件下,被視作固定語言形式在社會中得以反復使用與流傳,所以對語法功能而言,農諺在反復使用與流傳過程中作為句子的應用資格逐漸喪失,逐漸變成具有句子形式的固定化詞匯與詞組合體。從語用方面分析可知,農諺為清楚、明確表達出具體語言所蘊含意義,讓廣大群眾能實時接收并傳播,沿用了口頭語言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語用特征。

第三,生態層面的分析。事實上,農諺所述內容均是圍繞人與自然主題,具體來講,農諺就是基于“靠天吃飯”這一社會發展背景下開展農耕生活所產生諺語。早期農耕時代,農業生產活動的開展均是依靠自然,遵循“以天為生”的農業發展原則。如此情形下,農業科技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只能依靠當地的天氣情況來促進農作物生長。那時的農諺基本是反映這一原始農耕方式的內容?,F如今,科學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與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發展,使得農民開展農業生產活動過程中,能在面臨自然災害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下,適時采取合理應對措施,農民與“天”的關系已發生轉變,早期農耕時代的農諺所表述的語言意義僅適用當時的生產情境。

三、農諺研究的功能語言學路徑

農諺研究作為一種功能語言學的路徑探索,對于理解語言的使用和功能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路徑的深入探索將為功能語言學的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農諺的功能語言學路徑探索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語言形式與功能的關系研究。農諺作為民間智慧的語言形式,可以探索其與信息傳遞、社交互動以及文化認同等功能的關系。通過對農諺的語法結構、句法特點等進行分析,探討其中的信息傳遞機制和用語規范。農諺的選擇與使用往往是基于特定功能需求。農諺通過特定的詞匯、句法結構和修辭手法等語言形式來表達某種功能,比如傳授農業知識、教育道德和價值觀等。語言形式與功能的關系還與特定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農諺作為文化遺產,其語言形式和功能也反映了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農業生產方式、民俗風情和社會價值觀念等。

其二,文化認同與社交互動。農諺作為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農民群體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社會關系。農諺是一種傳統的口頭文化形式,在農村社會廣泛傳播和使用。通過對農諺中涉及的農村生活、農業勞動、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以揭示其與農民社交互動和文化認同的聯系。農諺研究在功能語言學中起到了揭示文化認同和社交互動的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農村社會的語言和文化現象。

其三,明喻與比喻的研究。農諺往往采用明喻和比喻等修辭手法來傳遞信息和表達觀點。常使用具體的農業生活場景或農民所熟悉的植物、動物等元素進行比喻,以便更好地傳達信息。對農作工具、農民的行為、自然現象等元素進行比喻,以便更生動形象地傳達思想和價值觀。研究農諺中明喻與比喻可幫助揭示農民智慧的語言表達方式,并深入理解農村社會、農業生產和農民心態。

其四,語言變異與演化。農諺研究作為功能語言學的分支,主要關注語言變異與演化的過程。在語言變異方面,農諺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地理、社會和文化環境下語言變體的形成和演化過程。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年代、不同族群的農諺進行比較,分析其語言變異的規律和原因。在語言演化方面,分析農諺的起源和發展軌跡,可以了解到語言是如何從簡單到復雜、從原始到現代逐漸演化的。

其五,農諺與現代社會的關系。隨著社會進步和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農諺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能發生變化。探索農諺在現代社會中的使用情況,以及農諺對于傳統農耕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作用。

總之,作者參與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8世紀以來豫中方言詞匯演變研究”(2020BYY014)時,認為通過研究農諺,進一步拓展功能語言學的范疇,探索語言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可了解語言與社會、文化之間的聯系,理解語言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還可深入了解農諺在語言形式、文化認同和社會互動等方面的功能,同時也可以促進農諺的保護、傳承和應用。

(牛利,信陽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農諺語言學農民
蝗蟲農諺試析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秋日,跑在農諺里的父親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農諺
20世紀以來中國農諺研究概評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社會語言學名詞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