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矸石制備活性炭-介孔硅復合材料及其過程物相轉變

2023-10-21 03:11李宏偉燕可洲文朝璐柳丹丹郭彥霞張圓圓
煤炭科學技術 2023年9期
關鍵詞:堿熔孔容物相

李宏偉 ,燕可洲 ,文朝璐 ,柳丹丹 ,郭彥霞 ,張圓圓

(1.山西大學 資源與環境工程研究所, 山西 太原 030006;2.太原科技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0 引 言

煤矸石是煤炭開采和分選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固體廢棄物,其化學組成主要為碳C (25%~30%)、硅SiO2(40%~60%)、鋁Al2O3(15%~40%)等[1-2]。目前,針對煤矸石的資源化利用方式包括燃燒發電[3]、充填筑路[4]、建材生產[5]、農業利用[6]、元素回收[7]、功能材料制備[8]等。在這些利用過程中,對于煤矸石中無機灰分和有機質的資源化主要采用單獨利用的方式,特別是在無機灰分的利用工藝中,通常也是先脫碳后利用,由此造成了碳排放量高、資源利用率低等的問題。而以煤矸石為原料,通過特定工藝制備碳-硅或碳-鋁硅復合材料(如活性炭-介孔硅、活性炭-沸石等)是一種將煤矸石中無機質和有機碳耦合利用的高附加值利用方式。目前,關于煤矸石制備復合材料已有相關研究報道,如:崔明日等[9]以NaOH為活化劑,在Ar 氣氛下對煤矸石堿熔活化,后經Na-OH 水熱反應,制得晶型完好的活性炭-沸石復合材料,對SO2吸附量為50.3 mg/g;ZHANG 等[10]以KOH為活化劑,在N2氣氛下對煤矸石進行酸浸-堿熔活化,得到多孔網狀交聯結構C/SiOx復合材料,在0.1 A/g 下具有1 175.8 mAh/g 的高可逆容量,庫侖效率達99.8%。LI 等[11]以NaOH 為活化劑,在CO2氣氛下對煤矸石(輔以少量煤粉)堿熔活化,后經Na-OH 和NaAlO2水熱反應制得比表面積為669.4 m2/g的活性炭-沸石復合材料,對Cu2+和羅丹明B 的吸附量分別可達116.7 mg/g 和32.8 mg/g;石凱等[12]以ZnCl2為活化劑,在He 氣氛下對煤矸石堿熔活化,后經HCl 酸浸制得比表面積為412.23 m2/g,平均孔徑為4.9 nm 的活性炭-介孔硅復合材料,對羅丹明B的平衡吸附量達到49.81 mg/g。這些研究均證實了利用煤矸石制備復合材料的可行性;而且通過對比發現,以煤矸石為原料制備活性炭-介孔硅復合材料的工藝流程更為簡單、產品性能更易調控??v觀現有研究,目前關于煤矸石制備活性炭-介孔硅復合材料的研究多側重于制備工藝的建立和反應條件的探索,對于制備過程物相轉變規律的認識尚不清晰,致使制備工藝的改進和優化方向難以確定,產品性能難以有效提升。

以煤矸石為主要原料,通過堿熔、酸浸等過程制備活性炭-介孔硅復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反應條件對煤矸石基活性炭-介孔硅復合材料孔容和比表面積的影響規律,并通過XRD、FTIR 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煤矸石基活性炭-介孔硅復合材料制備過程的物相轉變機理,為煤矸石制備活性炭-介孔硅復合材料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1 試驗部分

1.1 原料與試劑

試驗所用煤矸石取自山西省朔州市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選煤廠,經顎式破碎、行星式球磨后,粒徑控制在<80 μm;粉磨樣品于105 °C 下烘干24 h后,貯于自封袋內保存備用。此外,試驗所用其他化學試劑,如氫氧化鉀(KOH)、鹽酸(37% HCl)等,均為分析純試劑。

采用GB/T 212-2008《煤的工業分析方法》對煤矸石進行了工業分析,并通過X 射線熒光光譜儀測定了煤矸石的灰分組成,結果見表1。選用煤矸石原料的無機灰組成為:SiO2(35.16%)、Al2O3(25.90%)、Fe2O3(3.81%)等,固定碳含量為13.04%。

表1 煤矸石的工業分析及灰組成Table 1 Industrial analysis and ash composition of coal gangue

1.2 試驗過程

以煤矸石為主要原料,通過堿熔、酸浸等過程制備活性炭-介孔硅復合材料的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煤矸石制備活性炭-介孔硅復合材料的工藝流程Fig.1 Preparation process of activated carbon-mesoporous silica composite from coal gangue

將煤矸石按照固液質量比為1∶5 置于不同濃度(3.6~19.4 mol/L)KOH 溶液中,于室溫下攪拌24 h,經固液分離、干燥、研磨制得煤矸石浸漬樣;在管式氣氛滑軌爐(BTF-1200C-SC,安徽貝意克設備技術有限公司)中還原焙燒煤矸石浸漬樣,焙燒氣氛為N2氣氛,焙燒溫度為500~900 °C,焙燒時間為30~120 min;將煤矸石堿熔焙燒樣按照固液質量比為1∶5 置于不同濃度(1.4~7.8 mol/L)鹽酸溶液中,在三口燒瓶中進行酸浸處理,酸浸溫度為20~105 °C,酸浸時間為30~150 min;待到達反應設定時間后,將酸浸漿液進行固液分離,并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酸浸渣至中性,烘干所得樣品即為活性炭-介孔硅復合材料(AC-SiO2)。

1.3 分析表征

比表面積與孔結構:采用Micromeritics 公司制造的ASAP2460 物理吸附儀(Brunner Emmet Teller Measurement,BET),對制得樣品的比表面積、孔容和孔徑進行測定分析,測定條件:樣品經120 °C 真空預處理8 h 后,于-196 °C 下進行N2吸脫附等溫線測定,以相對壓力范圍為0.6~0.15 的吸附等溫線為基礎,由相對壓力為0.95 時的液氮吸附值換算成液氮體積得到孔容V;通過Brunner Emmet Teller 方法計算比表面積(SBET);基于非限定域密度泛函理論(NLDFT)計算樣品微孔-介孔全范圍分布[13]。

物相組成和特征基團分析:采用D2 PHASER型X 射線衍射儀(X-ray Diffraction,XRD),對制得樣品物相組成進行測定分析,測試條件:光源Cu Kα 靶,電壓30 kV,電流10 mA,掃描范圍10°~80°,掃描間隔0.02°,步長0.1 s[14];采用Spectrum II 傅里葉變換紅外吸收光譜儀(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對制得樣品特征基團進行測定分析,測試條件:KBr 壓片法,激光功率1 mW,波長532 nm,掃描范圍為4 000~500 cm-1,分辨率 ≤ 2 cm-1[15]。

其他產品性能分析:采用JSM-7001F 型熱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SEM-EDS),對制得樣品的微觀形貌和元素分布進行測定分析,測試條件:待測樣品通過導電膠固定于載樣臺上,經噴金預處理后,以背散射電子或二次電子成像模式觀察樣品形貌及其元素分布,電壓10.0 kV,電流84.6 μA[16];采用754PC 型紫外分光光度計(UV spectrophotometer),通過測定樣品吸附反應前后溶液中甲基橙和羅丹明B 的吸光度變化,評價AC-SiO2產品對不同分子量有機物的吸附性能,吸附條件:甲基橙或羅丹明B 的初始質量濃度100 mg/L,pH=4,溫度45 °C,吸附材料的投加量0.05 g/L[17-18]。

2 結果與討論

2.1 堿熔-酸浸條件對AC-SiO2 孔容和比表面積的影響

對不同制備條件下所得AC-SiO2孔容和比表面積進行分析,結果如圖2 所示。

圖2 不同堿熔-酸浸條件下AC-SiO2 的孔容和比表面積變化Fig.2 Changes of pore volume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AC-SiO2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conditions

如圖2 所示,在堿熔過程中,隨著KOH 浸漬液濃度、焙燒溫度、焙燒時間的增加,AC-SiO2的孔容和比表面積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KOH 浸漬液濃度對孔容和比表面積的影響較大,當濃度從3.6 mol/L 增加至17.9 mol/L,AC-SiO2的比表面積由198.51 m2/g 增加至782.1 m2/g,孔容由0.17 cm3/g 增加至0.53 cm3/g;進一步提高濃度至19.6 mol/L,ACSiO2的孔容和比表面積均不發生明顯變化。而焙燒溫度超過850 °C 或者焙燒時間超過90 min 后,ACSiO2的孔容和比表面積均出現小幅下降,這可能與反應溫度過高、反應時間過長導致樣品發生熔融,導致孔道被堵塞有關。同樣,在酸浸過程中,隨著HCl酸浸濃度、酸浸溫度、酸浸時間的增加,AC-SiO2的孔容和比表面積整體也呈現上升趨勢。其中,HCl 酸浸濃度對孔容和比表面積的影響較大,當濃度從1.4 mol/L 增加至4.4 mol/L,AC-SiO2的比表面積由141.13 m2/g 增加至627.40 m2/g,孔由0.2 cm3/g 增加至0.51 cm3/g;進一步提高濃度超過6.0 mol/L 時,ACSiO2的孔容不發生明顯變化,但比表面積出現一定程度下降,這可能與酸浸濃度過高導致溶出反應劇烈,介孔尺寸偏大有關。

2.2 煤矸石堿熔-酸浸過程物相轉變

采用XRD 分析方法,對煤矸石原料、焙燒樣和酸浸渣進行物相組成測定,結果如圖3 所示。

煤矸石原樣的物相組成主要包括石英(SiO2)、高嶺石(Al2O3·2SiO2·2H2O)等。經KOH 浸漬后,焙燒樣的物相組成發生明顯變化,高嶺石衍射峰消失,而出現了鉀霞石(KAlSiO4)和硅酸鉀(K2SiO3)衍射峰,表明在此過程中發生了高嶺石向鉀霞石和硅酸鉀物相的轉變,具體反應見式(1)-式(2)[19]。焙燒樣再經HCl 酸浸處理后,鉀霞石和硅酸鉀物相溶解,其中KCl 和AlCl3以離子形式存在于溶液,而SiO2則富集于酸浸渣,形成多孔的AC-SiO2產品,具體反應見式(3)-式(4)[19]。另外,酸浸渣的XRD 圖譜中,僅呈現漫反射“鼓包”,表明AC-SiO2產品主要以無定型形式存在[20]。

SiO2(石英) +2KOH →K2SiO3(硅酸鉀) +H2O(2)

對不同堿熔-酸浸條件下制得AC-SiO2產品的物相組成進行分析,結果如圖4 所示。從圖2 和圖4 中可以看出,KOH 浸漬液濃度和HCl 酸浸濃度對AC-SiO2產品的孔容、比表面積和物相組成影響較大。在KOH 浸漬液濃度較低(≤ 7.1 mol/L)或HCl 酸浸濃度較低(≤1.4 mol/L)時,XRD 圖譜中仍有明顯的石英或鉀霞石衍射峰(圖4a,圖4b),前者是由于較少的KOH 未能將石英完全轉化所致,而后者則是由于較少的HCl 未能將鉀霞石完全溶解所致。相應地,該條件下制得AC-SiO2產品的孔容和比表面積均較小。當KOH 浸漬液濃度超過10.7 mol/L,HCl 酸浸濃度超過2.9 mol/L 后, XRD 圖譜僅呈現無定形漫反射“鼓包”,說明原煤矸石經堿熔、酸浸處理后已轉變為無定型結構;該條件下制得ACSiO2的孔容和比表面積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仍有限。進一步提高KOH 浸漬液濃度或HCl 酸浸濃度,XRD 圖譜中漫反射“鼓包”逐漸寬化。特別是,當HCl 酸浸濃度超過6 mol/L 時,漫反射“鼓包”由原本集中分布在29°左右變為廣泛分布在15°~35°,這主要與AC-SiO2產品中介孔硅占比逐漸提升有關。

此外,焙燒溫度也將對AC-SiO2產品的孔容、比表面積和物相組成造成影響。當焙燒溫度較低(≤ 600 °C)時,XRD 圖譜中仍呈現較弱的高嶺石和石英衍射峰(圖4c);相應地,AC-SiO2產品的孔容和比表面積均較?。▓D2c)。而當焙燒溫度升高至800 °C 后,高嶺石和石英的衍射峰消失,AC-SiO2產品的孔容和比表面積也得到顯著提升,表明煤矸石中的鋁硅酸鹽礦物的轉化程度影響著AC-SiO2產品的孔容和比表面積。與KOH 浸漬液濃度、HCl 酸浸濃度和焙燒溫度相比,焙燒時間、酸浸溫度和酸浸時間等因素對AC-SiO2產品的孔容、比表面積和物相組成影響則較小。該結果與圖2 中堿熔-酸浸條件對AC-SiO2產品的孔容和比表面積影響規律一致。

2.3 煤矸石堿熔-酸浸過程特征基團變化

采用FT-IR 對煤矸石原料、焙燒樣和酸浸渣進行了分析,結果如圖5 所示。煤矸石原樣在3 692、3 620和914 cm-1處存在吸收峰,是由煤矸石中高嶺石礦相的羥基伸縮振動(外羥基、內羥基)和彎曲振動引起;1 034、693 和541 cm-1處呈現吸收峰,可歸屬于Si-O-Si、Al-O-Si 或Al-O-Al 的振動,表明煤矸石中含有大量鋁硅酸鹽物相;2 921、2 851 和1 383 cm-1處呈現吸收峰,源自于煤矸石中固定碳表面的C-H 鍵伸縮振動和彎曲振動;而3 432 和1 623 cm-1處吸收峰則是由于煤矸石樣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吸附水所導致的。KOH 浸漬樣經過焙燒處理后,羥基的特征吸收峰消失,C-H 鍵的特征吸收峰變弱,且原本歸屬于高嶺石中鋁硅特征基團的吸收峰發生變化,這主要與焙燒樣中生成大量鉀霞石和硅酸鉀(如1 417 、987、891 和693 cm-1)有關。焙燒樣再經HCl 酸浸處理后,鉀霞石和硅酸鉀的鋁硅特征基團吸收峰消失,主要呈現1 094 和964 cm-1處Si-O-Si 反對稱(對稱)伸縮振動吸收峰和800 cm-1處Si-OH 彎曲振動吸收峰,表明AC-SiO2產品中出現大量介孔硅[21];另外,在2 921、2 851 和1 383 cm-1處還保留有C-H 鍵伸縮振動和彎曲振動的吸收峰,表明AC-SiO2產品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活性炭。

圖5 煤矸石原樣、焙燒樣和酸浸渣的FT-IR 圖Fig.5 FT-IR spectra of raw coal gangue, roasted sample and acid-leached slag

對不同堿熔-酸浸條件下制得AC-SiO2產品的特征基團進行分析,結果如圖6 所示。從圖6 中可以看出, KOH 浸漬液濃度、焙燒溫度、焙燒時間、酸浸溫度、酸浸時間對AC-SiO2產品的FT-IR 圖譜影響不顯著,而不同HCl 酸浸濃度下所得AC-SiO2產品的FT-IR 圖譜則呈現一定差異性。當HCl 酸浸濃度為1.4 mol/L時,688 cm-1處呈現明顯的吸收峰,可歸屬于Al-O 振動,表明產品中尚存未被溶解的鉀霞石;繼續升高濃度超過2.9 mol/L 后,則該吸收峰則消失。同時,隨著HCl 酸浸濃度從1.4 mol/L 增加至4.4 mol/L,1 012 cm-1處的Si-O-Si 反對稱伸縮振動吸收逐步偏移至1 094 cm-1處,表明在此過程介孔硅的存在形態不斷發生變化。該變化將導致ACSiO2產品的孔容和比表面積不斷增大(圖2b)。

圖6 不同條件下AC-SiO2 的FT-IR 對比Fig.6 FT-IR spectra of AC-SiO2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conditions

2.4 產品性能

綜合考慮不同堿熔-酸浸條件下AC-SiO2的孔容和比表面積變化,得出制備煤矸石基AC-SiO2的優化反應條件,即:KOH 浸漬液濃度為19.6 mol/L、焙燒溫度為850 °C、焙燒時間為90 min、HCl 酸浸濃度為6.0 mol/L、酸浸溫度為105 °C、酸浸時間為120 min。在此條件下,計算AC-SiO2產品得率,即:100 g 煤矸石浸漬后質量變為156.5 g(主要源自負載的氫氧化鈉),浸漬樣經焙燒處理后質量變為113.07 g(主要源自煤矸石揮發分脫除、高嶺石脫羥基以及氫氧化鈉分解),焙燒樣再經酸浸處理后質量變為40.2 g(主要源自酸浸過程中含鋁物相的溶出)。在此過程中,煤矸石中碳、硅組分基本無損失,轉化率高達90.28%(少量損失主要源自碳受熱分解);相應地,活性炭-介孔硅復合材料的產品得率與原煤矸石中碳、硅含量有關,產率可達40.2%。

對實驗制得 AC-SiO2復合材料進行組分分析列于表2。從表2 可以看出,AC-SiO2中主要包括固定碳16.89%和灰分 71.35%,其中灰分又以SiO2為主,即 AC-SiO2主要是由碳-硅組分構成。

表2 AC-SiO2 復合材料的工業分析及灰組成Table 2 Industrial analysis and ash composition of AC-SiO2

采用SEM-EDS 考察了AC-SiO2的微觀形貌以及碳、硅元素分布情況,結果如圖7 所示。從圖7 可以看出,AC-SiO2為不規則狀顆粒,碳、硅元素在顆粒表面均勻分布,且顆粒表面分布著大小不一的孔道。通過測定AC-SiO2的N2氣吸脫附曲線,發現所得吸脫附曲線為Ⅳ型標準曲線[22],并伴有因毛細凝聚現象出現的H4 回滯環,證實了AC-SiO2表面孔道主要是由層狀結構堆積形成(圖8a)。

圖8 AC-SiO2 材料的N2 吸附-脫附曲線和孔徑分布Fig.8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curve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AC-SiO2

進一步考察了AC-SiO2的孔徑分布,結果如圖8所示。由圖8 分析可知,材料的比表面積可達835.1 m2/g,平均孔徑為2.97 nm,總孔容為0.62 cm3/g,其中微孔和介孔各占近1/2。相較于孔徑單一的活性炭或者介孔硅材料而言,AC-SiO2在吸附脫除多組分污染物方面的應用潛能更高。

選用分子量不同的甲基橙和羅丹明B 作為目標污染物,在優化吸附條件下考察了AC-SiO2的吸附性能,結果如圖9 所示。由圖9 可知,當初始濃度100 mg/L、吸附劑投加量50 mg、溫度45 °C、pH=4時,AC-SiO2對甲基橙和羅丹明B 的吸附反應迅速進行,并在30 min 左右達到吸附平衡,吸附容量分別為99.01 mg/g 和99.87 mg/g。這進一步證實了所制得的AC-SiO2為多級孔材料,可用于吸附分子量不同的有機污染物。

圖9 AC-SiO2 材料的吸附性能Fig.9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AC-SiO2 for methyl

3 結 論

1)煤矸石基AC-SiO2制備過程中,原料所含的高嶺石、石英經堿熔焙燒后生成鉀霞石和硅酸鉀物相,后在酸性溶液發生溶解,形成無定型硅渣;與此同時,煤矸石中的碳經堿熔焙燒后生成活性炭,同樣保留于酸浸渣中。在此過程中,KOH 浸漬液濃度、焙燒溫度和HCl 酸浸濃度顯著影響AC-SiO2產品品質,當KOH 浸漬液濃度低于10.7 mol/L 或者焙燒溫度低于700 °C 時,煤矸石中鋁硅物相活化不完全,將殘留在AC-SiO2產品,導致AC-SiO2產品的孔容和比表面積較低;當HCl 酸浸濃度低于2.9 mol/L 時,焙燒樣中鉀鋁硅酸鹽溶解不完全,同樣會對ACSiO2產品的孔容和比表面積也將造成影響。

2)煤矸石經適宜條件的堿熔、酸浸等過程處理后,可制得AC-SiO2產品,優化反應條件為:KOH 浸漬液濃度19.6 mol/L、焙燒溫度850 °C、焙燒時間90 min、HCl 酸浸濃度6.0 mol/L、酸浸溫度105 °C、酸浸時間120 min;所制得的產品是由碳、硅為主要組分的復合材料,顆粒表面分布有層狀結構堆積形成的微孔和介孔,比表面積可達835.1 m2/g,平均孔徑為2.97 nm,總孔容為0.62 cm3/g,其中微孔和介孔各占近1/2;該材料可用于吸附分子量不同的有機污染物,對甲基橙和羅丹明B 的吸附容量分別超過99.01 mg/g 和99.87 mg/g。

猜你喜歡
堿熔孔容物相
一種微球狀流化床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容量法測定高碳鉻鐵中鉻含量的改進
新疆西昆侖鉛鋅礦中鉛鋅物相分析方法研究
勘 誤
EDTA2Na滴定法測定礦石樣品中的鐵
帶旋轉孔容腔瞬態演化與建模方法研究
桃園井田煤的孔隙結構特征研究
碳酸鈉堿熔-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測定石墨中的常量元素硅鋁鈣鎂鐵鈦錳磷
取向硅鋼脫碳退火氧化層的物相檢測方法研究
脫硫吸附劑物相快速定量分析技術及其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