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NA的魯中平原地區鄉村公共空間網絡結構優化——以泰安市寧陽縣堽城壩村為例

2023-10-23 05:01周波張雄偉祝宏梅張李涵趙武
關鍵詞:點位村莊節點

周波,張雄偉,祝宏梅,張李涵,趙武

基于SNA的魯中平原地區鄉村公共空間網絡結構優化——以泰安市寧陽縣堽城壩村為例

周波,張雄偉,祝宏梅,張李涵,趙武*

山東農業大學水利土木工程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18

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村莊公共空間布局和景觀的提升對村民及游客有重要影響。魯中平原地區的部分村莊由于缺乏系統科學的規劃引導,公共空間布局不當,活力空間連接不暢,導致村莊空間活力不足。本文以泰安市寧陽縣堽城壩村為例,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利用點狀空間線形連接的方式介入,以點連線、以線生面,通過空間網絡影響力分析,提出鄉村公共空間更新模式,重構村落的公共空間網絡,為鄉村公共空間的優化與重塑研究提供借鑒。

鄉村建設; 網絡結構; 優化策略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推進,鄉村的規劃與發展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在鄉村景觀提升過程中,公共空間作為鄉村社會交往的基礎設施和文化傳承的載體,對于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和鄉村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魯中平原地區在鄉村景觀提質過程中,存在著公共空間布局不當,缺乏系統的布局、科學規劃,導致景觀特色不明顯,村莊同質化的現象較多。

SNA是對復雜社會關系進行精確量化分析的一種社會學研究方法,為復雜關系網絡理論構建和實證命題檢驗提供了量化分析的工具[1]。社會網絡分析法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社會學,用于解決復雜社會關系的量化問題。用點和線來表達社會網絡,通過可視化點線關系來直觀表達復雜社會關系[2]。隨著相關基礎理論的日益完善和一系列測量網絡結構的數學分析方法的形成,20世紀70年代,網絡分析作為分析框架在各個學科中運用于普及。由于其對空間中的許多問題也具有強大的解釋力,近年來成為研究空間的一種范式[3]。

鄉村公共空間作為鄉村社區交往和集體記憶的承載,是鄉村空間治理的重要內容[4]。本文以泰安市寧陽縣堽城壩村為例,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構建鄉村公共空間網絡,并以點狀空間通過線性空間的連接進行介入,分析中介中心度,進一步得出該鄉村公共空間更新模式對鄉村公共空間網絡的影響力。以期為魯中平原地區鄉村公共空間布局規劃研究提供參考,從而推動鄉村公共空間的更新,提升鄉村居民的幸福感,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1 研究區域概況

堽城壩村,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伏山鎮,區域緊鄰寧陽縣城區,僅有5 km距離,城鄉統合發展已呈現一定規模,距離泰安市城區、肥城市區約50 km,有一定區位優勢。該地區的民居建筑風格統一,以網格狀兵營式布局為主。村內民居以傳統坡屋頂形式為主,部分繁華地帶逐漸興起2層平頂樓房,材料就地取材,以磚為主,地域特征明顯。體現了平原的村莊地理特征,平面規整,方正,院落整齊美觀。此外,自2020年起,該村莊以大禹文化、汶水文化、康養文化、傳統民俗文化為基礎,發展多形式產業,構建覆蓋文創、素食、古玩、認領農場等業態的多位一體文旅產業,已初見成效。通過堽城壩村在發展過程中,點狀空間介入整合下的空間網絡的研究為后續魯中地區的鄉村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 數據的獲取與研究策略

2.1 數據獲取與整理

公共空間是村民與游客公共活動和信息互換的重要場地[5]??紤]到鄉村中用于交往的公共空間由于設定目的以及用地權屬差別而具有顯隱性之分[6]。因此需要進行分別考慮,通過實地調查發現,該地塊的顯性空間主要包括廣場,田地,文體活動場所,寺廟等,隱性空間主要包括房前空地,檐下空間,古樹下空間,橋,河壩頭等,通過實地考察測算出此類空間的點位的存量作為“點狀空間”數據,此外,田壟作為該村莊村民公共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數據獲取時,應將其作為點狀空間進行提取,進而研究各個點位之間的拓撲關系(如圖1)。圖示為堽城壩村內公共空間節點,根據實地考察,當地人有在自家門樓下擺小桌吃飯的習慣,這些空間都是村民內部日常交往的常用空間場所,均加以考量,此外圖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開元寺與禹王廟作為當地的重點旅游景點,與村莊的直接聯系并不緊密。

圖1 堽城壩村公共空間節點

2.2 構建網絡模型

搭建“點—線”語義模型,將公共空間作為“點”,兩點之間在一定距離內不通過其他點而有直接連通的路徑,則定義存在“線”,賦值“1”,反之賦值“0”[7]。堽城壩村人口為1 348人,且由于村落建筑為網格狀布局,兩條相鄰的南北向道路最短距離為15 m,最大間距僅為60 m;兩條相鄰的東西向道路之間最短距離為30 m,最大間距為90 m,可探尋得知村落住宅之間聯系較為緊密,因此將“線”的距離定義為40 m的步行距離,結合場地實地調研,將破敗不能通行的道路,以及人為堆積雜物堵住的道路進行篩除,得到的“線”數據。建立關系矩陣(如圖2),運用SNA分析軟件UCINET 6.0及NETDRAW,繪制公共空間節點流向圖(如圖3)。

圖2 堽城壩村公共空間節點關系矩陣

Fig.2 Relation matrix of public space nodes in ganchengba village

圖3 堽城壩村公共空間節點流向圖

3 基于SNA的堽城壩村公共空間網絡分析

通過UCINET6.0進行計算,得出堽城壩村的公共空間網絡結構量化指標及整體特征參數值如表1所示。

表1 堽城壩村的公共空間網絡結構量化指標及整體特征參數值

3.1 網絡關聯度分析

與某個特定公共空間節點相鄰的其他點成為該點的“領域”(Neighborhood),領域中的總點數稱為“密度”(Degree of connection),是對節點領域關聯性的一種數值測度[8]。通過軟件計算,分析得出該村莊的公共空間網絡密度并不高,這說明各個空間之間的關聯程度還有待提高,經考察,具體原因為該村莊的路網尚不完善,存在部分丁字路,且部分小路被農用雜物堵塞,無法通行,被堵塞的道路亟待疏通。另外該網絡空間內,各個節點流向并未考慮到宅前田地以及宅間田地部分,部分村民會自發的選擇此類道路進行穿行,因此網絡密度理論上會比計算值高,空間的關聯性也會更高一些。

3.2 網絡整合度分析

通過對網絡中心性進行分析進而研究堽城壩村的網絡空間的整合度,經過軟件計算得出該村莊的點平均中心勢為4.545,點的中心勢越高,表示該節點對于其他節點的控制程度越高。另外該網絡的圖中心勢為11.5%該網絡的中心勢與星形網絡中心勢100%相比數值較低。由以上兩點得出該村莊部分公共空間空間整合度較高,部分空間未能緊密聯系,整體網絡存在破碎化的傾向。此外,利用UCINET6.0軟件將該村莊網絡中各個節點的度數中心度、中間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測度計算導出(如表2)。

表2 堽城壩村各公共空間中心度、中間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

根據圖表所示,度數中心度高于平均值的點位有3,8,12,14,15,16,18,19,25,26,27,28,29,30,31,32,33點,這些點主要分布于村莊內主干道兩旁,如3,12,25,29則位于道路的拐角處,此類拐角空間在整個網絡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需要予以重視。而23,24點位于該網絡中的邊界,該公共空間的公共活動設施較少,但該點位是一塊較為宜人的空地,周邊居民自發的聚集于此形成交談的一處公共空間,此類村民自發形成的交流節點對于整體網絡的影響力較低。5號節點與4號節點為堽城壩村最重要的節點——禹王廟和開元寺,是吸引游客的一個大型聚集公共空間,而對于村莊內部居民而言,由于距離較遠且離村莊中心較遠,可達性較弱導致村民的聚集度并不高。而對于游客而言,到達4,5號節點再前往村莊內部同樣由于距離較遠,吸引力較差,導致人群并不向村內聚集。

接近中心度越高的節點表示與其他節點距離越近,表示該節點傳播信息的速度也就越快。對于網絡中的25,8,16,15點,由于其與周邊的網絡聯系較為緊密,因此在進行該節點的設計上時,應重點考慮此類節點對下一節點的影響性,并進行引導設計。

中間中心度越高的點說明該節點可以作為指示引導以及宣傳的能力效果越高,根據圖表可知該網絡中較高的點為25,8,29點,這類空間處在北側的主要村口進入村莊內部的重要“門面”位置,是重要的設計點位。

3.3 網絡連通性分析

通過聚類系數以及平均最短路徑的比值得出該村莊公共空間網絡的小世界值是1.274,其數值大于1,表示該網絡中存在小世界的特性,小世界值越大表示該網絡中存在重要的核心節點,由此得出該空間存在一定的核心節點,連通性處于中等水平。另外該空間中的平均最短路徑為3.302,表示該村莊網絡中,連接任何兩個節點之間需要經過3個節點,各個節點的關聯性處于中上水準。

4 網絡節點優化策略

根據計算分析發現堽城壩村的公共空間網絡問題主要包括禹王廟與開元寺和村莊內部的關聯性不高,對游客的吸引力不高等問題,且問題主要集中于北部村口。針對以上問題篩選出需要更新的重點空間點位,利用當地文化特色進行設計優化。

4.1 點狀空間介入

“旅游地景觀”被定義為在一定區域內,由人與自然共同作用下,以吸引游客為目的的旅游活動場所與載體[9]。堽城壩村傳統農耕歷史底蘊豐厚,具有歷史悠久的農禪文化,“農禪并重”歷經千余年發展,作為中國佛教三大傳統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獨具價值與意涵[10]。利用禹王廟、開元寺前優質農田,以農為紐帶,借助農禪故事,打造農禪生活空間,以此承繼當地歷史文化。在點位的選取上主要包括3,28,29,30,31,32,33這7處空間點位(如圖4)。這幾處空間點位多為農田空間,是村民日常進行生產勞作的場所,點位的空間更新需要以一種對場地影響較小的空間進行介入,且田地與道路存在一定的高差,因此可以采用亭臺的設計手法解決停歇問題,棧道的手段解決高差問題,利用田地的優勢,可通過種植油菜花形成花海,設置田間稻草人,風車等手段進行人流吸引。另外點位3作為與道路高差平齊的公共空間點位,將其設計成游客中心,對游客進行更好的安置。

圖4 農禪生活空間網絡節點以及花海

Fig.4 Rural Zen living space network nodes and flower sea

4.2 線性空間串聯

利用民俗文化街的理念將8,14,15,16這4處空間點位進行串聯,利用堽城壩悠久的歷史底蘊和引汶灌渠工程艱苦奮斗的歷史背景,將歷史與近代融合,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色研學教育基地。利用線性串聯的手段,將游客的游覽空間進行線性延伸,通過增強各個節點的文化吸引力,引導游客進入一個又一個空間,延長游客的空間停留時間。前文所述,此類空間節點還與村民多有聯系,通過豐富此類公共空間,還可為游客和村民提供一個交流平臺,進一步增強空間影響力。

圖5 民俗文化街網絡節點

Fig.5 Folk culture street network nodes

4.3 片狀空間整合

將25,26,27這三處空間點位進行整合,此類空間位于村莊邊界,往往受到道路的分割呈片狀。作為村子中居民住宅區與農耕區的過渡空間,在滿足宣傳的需求下還需要對周邊自然生態起一定的緩沖作用,因此將其打造為讓游客體驗鄉村農耕文化的娛樂場所。使用木棧道將巷道與田地,田地與道路進行連接,此外將農場進行功能多樣化處理,功能涵蓋射箭,石碾體驗,種植園體驗等(如圖6)。

圖6 認領農場+休閑街區網絡節點

Fig.6 Claimed farms + leisure district network nodes

5 結論

通過社會網絡分析(SNA)的方法,探究魯中平原地區鄉村公共空間的網絡結構特征,并提出優化建議,得出了以下結論:

堽城壩村的公共空間網絡缺乏緊密聯系,有存在破碎化的傾向。該村莊內部的公共空間較為緊密,但在重要旅游公共空間節點與村莊內部居住區的聯系較為松散。堽城壩村莊公共空間網絡中部分空間節點現狀較為陳舊,亟待更新。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可以進行更新點位的精確定位,為下一步的空間優化提供方向。通過點狀空間的介入,線性空間的串聯以及片狀空間整合的手段,將當地文化特色引入設計中進行空間節點的優化。

[1] 約翰·斯科特.社會網絡分析法[M].劉軍,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2] 劉軍.社會網絡分析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76-79

[3] 湯匯道.社會網絡分析法述評[J].學術界,2009(3):205-208

[4] 寇懷云,董楠楠.大都市近郊鄉村公共空間治理——以上海環東村為例[J].園林,2022,39(12):80-85

[5] 李佳霓,高靜,馮雅茹.鄉村公共空間網絡結構分析——以山西省太原市西懷遠村為例[J].中外建 筑,2023(1):100-105

[6] 盧健松,姜敏,蘇妍,等.當代村落的隱性公共空間:基于湖南的案例[J].建筑學報,2016(8):59-65

[7] 徐丹華,龔敏,張子琪.空間與行為網絡匹配下的鄉村公共空間優化策略[J].建筑學報,2022(S1):86-90

[8] 鄒晴晴,王勇,李廣斌.基于SNA的新型集中社區公共空間網絡結構優化[J].地理科學進展,2016(7):829-838

[9] 保繼剛,楚義芳.旅游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0] 韓凝玉,張哲.“農禪并重”的生存智慧及其多元價值[J].中國農史,2022,41(1):136-144

Optimization of Rural Public Spac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Central Shandong Plain Area Based on SNA——A Case Study of Gangchengba Village in Ninyang County, Tai’an City

ZHOU Bo, ZHANG Xiong-wei, ZHU Hong-mei, ZHANG Li-han, ZHAO Wu*

271018,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village public space layout and landscap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villagers and tourists. In some villages in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lack of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planning guidance and improper layout of public space have resulted in poor spatial vitality. This article takes Ganchengba Village, Ningyang County, Tai’an City as an example,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point-space linear connection to intervene, and proposes a rural public space renewal model through spatial network influence analysis by connecting points with lines and creating surfaces through lines. This study reconstructs the public space network of the villag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remodeling of rural public space.

Village construction; network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trategy

TU269

A

1000-2324(2023)04-0628-06

10.3969/j.issn.1000-2324.2023.04.020

2023-02-04

2023-02-25

國家基金面上項目:北方傳統農區鄉村綠色人居單元空間與技術一體化模式研究——以山東地區為例(340075);山東省藝術重點課題:鄉土文化景觀的基因流失與重塑研究-以新泰市龍廷鎮為例

周波(1987-),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聚落空間與景觀設計. E-mail:511992621@qq.com

通訊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16138578@qq.com

猜你喜歡
點位村莊節點
CM節點控制在船舶上的應用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age distance for common users
機器人快速示教方法及示教點位姿變換的研究
我的小村莊
基于AutoCAD的門窗節點圖快速構建
村莊,你好
機器人點位控制速度規劃算法選擇策略
村莊在哪里
垂直面內建立基線的特殊點位高程測量法
抓住人才培養的關鍵節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