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 全方位保護科技創新

2023-10-23 06:50范春英王業晗郭凱杰
石油科技論壇 2023年4期
關鍵詞:工程院專利知識產權

范春英 王業晗,2 郭凱杰,2

(1.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2.油氣鉆完井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2020 年11 月30 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就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頂層設計、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維護知識產權領域國家安全6 個方面作出重要指示,為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定向把舵、擘畫藍圖、明確重點,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這6 個方面相互關聯、有機統一,是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關鍵領域和核心環節。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工程院)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直屬科研機構,也是國家級科研平臺“油氣鉆完井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主體單位。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工程院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扎實推進各項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高標準發展,持續強化知識產權頂層設計,搶占制高點,全方位保護科技創新,為提高油氣工程科技創新能力貢獻力量與擔當。

1 工程院知識產權發展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知識產權作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在引導創新、優化結構、高效配置創新資源、協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助力國有企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利器。

為應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發揮國有企業“壓艙石”“穩定器”作用,工程院依托國家和中國石油重大研發項目,面向勘探開發主戰場、面向國際技術發展前沿、面向油氣鉆采工業需求,對標國內外先進技術,系統梳理規劃知識產權重大成果培育方向,強化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培育了一批高價值專利群[1]。

1.1 專利數量逐年穩步提高

2017 年重組以來,工程院專利申請數量逐年提高,至2022 年呈現爆發式增長,申請專利超400件,比上一年增長56%(圖1)。截至2022 年底,累計申請專利2319 件、授權1137 件。

圖1 工程院“十二五”以來專利申請情況

1.2 專利申請結構更趨優化

工程院發明專利申請及授權占比快速提升。發明專利申請占比從2017 年的60.19%提高到2022年的98.51%(圖1);有效授權發明占比從2017年的42.46%提高到2022 年的57.97%(圖2)。

圖2 工程院2017—2022 年有效專利情況

1.3 國際研發平臺優勢更加凸顯

工程院充分發揮休斯敦技術研究中心區位優勢,積極拓展新賽道比較優勢,大力開展國際專利布局,持續加強海外知識產權和PCT 申請力度。2022 年提交國外專利申請51 件(圖3),其中PCT國際申請40 件,授權國外專利14 件。

截至2022 年底,工程院累計擁有有效授權專利959 件,其中發明專利561 件;累計申請PCT 國際專利及國外專利151 件,授權國外專利66 件;累計登記軟件著作權171 項,認定中國石油技術秘密185 個,注冊商標26 個;獲各級別專利獎27項,其中獲中國專利銀獎1 項、優秀獎4 項,中國石油專利金獎1 項、銀獎4 項,石油和化工行業專利金獎2 項。

2 多措并舉強化知識產權管理

從科技創新的全鏈條看,科技的自立有賴于堅實的基礎研究,科技的自強需要高效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可持續的科技創新循環[2]。知識產權是保護科技創新的基礎性制度,工程院在技術研發過程中同步開展知識產權布局,加大科研成果保護力度,有力提升了自主創新能力和工程技術核心競爭力,引領國內工程技術發展方向。

2.1 完善管理機制,提升管理水平

企業是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和運用的主體。推進企業知識產權發展,必須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水平,構建起契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3]。為適應新形勢下的知識產權工作,工程院持續優化完善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機構,建立了科學技術委員會、專業技術委員會、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專業研究所4 級決策把關與科學論證機制,壓實重大項目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及管理專員主體責任,構建科學、專業化的特色科技創新知識產權管理架構。持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出臺了知識產權管理實施細則、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科研項目后評估管理辦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維護、保護鏈條,知識產權管理的專業化、體系化、規范化水平大幅提升。

工程院將知識產權工作嵌入科研管理工作全生命周期。在立項及開題論證階段,做好檢索,落實布局方向;在研發階段,嚴密跟蹤項目進展,提出知識產權建議,完善專利布局,及時指導做好申報專利等知識產權保護,防止技術成果流失;在成果驗收階段,將知識產權考核指標作為驗收審核依據,同時引導將知識產權管理擴展到專利技術標準制定、專利群構建、轉化與實施等,不斷將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為知識產權,有力支撐和保障了勘探開發主營業務發展。

2.2 加強全面保護,推進挖掘布局

工程院持續深化市場經濟條件下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意識,強調制度約束,抓好管理責任和主體責任落實,加強職務創新成果保護方式論證,強化專利保護的管理剛性,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特色技術。通過構建專利群、登記軟件著作權、認定技術秘密等不同形式進行保護,確保依法依規保護科研成果,促進知識產權對外許可轉化創效,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價值,累計申報對外許可技術清單34 項。

工程院依托重大研發項目,有序組織和培育核心知識產權,堅持布局優先、質量取勝,強化知識產權全過程審核和質量管控,確??蒲许椖扛麟A段成果及時全面獲得專利覆蓋,將專利申報由重數量、為完成任務而申報,轉變為重質量、為支撐業務高質量發展而申報,形成與科研組織創新能力、技術市場前景相匹配的知識產權戰略布局。2022 年,工程院超額完成中國石油各項考核指標并名列前茅,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持續保持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2.3 強化管理培訓,深化宣貫引導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管理與企業戰略的聯系日益緊密,可直接影響企業發展戰略的執行能力[4]。工程院根據企業員工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針對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設置商業管理、法律、知識產權于一體的課程,建立長效培訓機制。定期邀請相關專家開展知識產權專題培訓,涉及專利管理、布局、挖掘、申報及專利獎申報、評選、中國石油知識產權管理信息化平臺功能介紹及實操等內容。與專利代理機構合作,鼓勵各二級單位與專利代理師開展技術交流,提高企業職工的知識產權意識和管理水平。召開工程院知識產權及標準化工作推進會,宣貫國家知識產權管理改革創新政策、中國石油知識產權發展規劃和重點工作任務。鼓勵相關崗位科研、管理人員參加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對取得證書的個人及單位進行表彰。

2023 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工程院按照中國石油部署要求,結合自身實際開展活動,包括政策宣貫、專題講座、問卷答題,并在各級宣傳平臺上開辟專欄,發布知識產權領域的熱點案件、最新政策、國內外知識產權大事等。同時還邀請代理公司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的專利挖掘與布局策略”專題研討,與專利信息服務平臺開展合作交流,為科研人員開通專利數據庫及研發情報庫。通過多種形式提升知識產權管理水平,提高專利申請質量,助推企業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

2.4 助推培育轉化,聚焦創優創效

工程院依據中國石油相關管理制度,多部門聯動,出臺《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暫行)》《產業化培育與孵化獎勵實施細則》《創新創效項目收益分紅激勵方案》等知識產權轉化創效獎勵制度,獎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工藝、產品在推廣應用中產生顯著經濟效益的項目,以及在新技術推廣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同時,根據中國石油成果轉化創效政策及對外技術許可清單,加大力度促進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運用許可創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實現科技成果經濟價值。工程院科技成果轉化創效獎勵屢創新高,2022 年涉及專利、軟件著作權、技術秘密等知識產權對外許可收入達到3200 余萬元,專利許可獲成果轉化創效獎金總計超500 萬元,與2021 年相比增長47.5%。

3 知識產權保護助力科技創新發展

工程院在技術研發過程中同步開展知識產權布局,實施高質量專利培育工程,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 項關鍵核心技術、26 項成熟特色技術和28 項前沿儲備技術,并都依法依規進行有效保護。

3.1 連續管裝備與作業技術——國際公認“萬能作業技術”

連續管裝備與作業技術由高度集成的地面裝備、井下專用工具、整根萬米連續管等構成,顛覆常規接單根作業方式,是非常規油氣開發、超深井作業、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利器[5]。2007 年,工程院成功研制了我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連續管作業機,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6],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形成連續管成套作業技術與裝備,最大單機裝載φ50.8mm、長度8100m、最長水平段3000m、最大作業深度7200m;注入頭夾持與低速穩定性能、整體適應性、連續管疲勞壽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7]。連續管作業裝備全面替代進口,引領國內井下作業方式轉變,目前已推廣115 臺(套),創收近30 億元。專用工具推廣應用4 個系列24 類共2800 余套,推動7 類35 種作業工藝應用于11 個國家21000 余口井,建成了產業基地。該成果先后榮獲中國石油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石油十大科技進展、中國石油優秀專利獎、中國石油優秀標準獎、中國石油自主創新產品、CIPPE 創新金獎等榮譽[8]。

研發過程中,工程院所屬中石油江漢機械研究所以產品、技術為導向,積極挖掘基礎專利,同步開展商標、軟件著作權、技術秘密等組合保護,筑牢知識產權保護壁壘。連續管技術已申請專利170件、授權94 件、登記軟件著作權17 項、認定技術秘密12 個。積極申請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先后制定了GB/T 34204—2017《連續油管》、SY/T 6761—2014《連續管作業機》、SY/T 7305—2021《連續油管作業技術規程》等多項標準,推動了行業規范化標準化。

3.2 AnyCem 自動化固井技術與裝備——國際首創自動化固井工藝技術

依托中國石油重大科技項目,工程院自主創新攻關,突破了固井工程核心數理模型、裝備自動控制關鍵方法,形成了以AnyCem 固井軟件為核心、自動化固井成套裝備為載體的設計—仿真—監控一體化首創技術,AnyCem 固井軟件支撐復雜深井、天然氣井、水平井等固井優質率提升10%以上。目前已建立5 個示范隊,在長慶、西南、遼河、塔里木等油田規模應用[9],可降低現場勞動強度50%,提高作業效率30%。該成果先后榮獲中國石油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石油十大科技進展[8]、CIPPE 創新金獎等榮譽,入選國資委編制的《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2022 年版)》,并作為“2021 年中國石油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在中國石油科技與信息化創新大會上發布[10]。

AnyCem 系統是自動化固井技術的神經中樞,也是工程院自主研發形成的中國石油首套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固井軟件。該技術累計授權專利36 件、登記軟件著作權10 項、注冊商標1 項、制定標準規范4 項、認定技術秘密1 個,發表論文27 篇。

3.3 個性化PDC 鉆頭——解決復雜難鉆地層破巖的利器

鉆頭是實現鉆井提速、提效的核心利器,工程院形成了定制化、個性化和高適應性的鉆頭及提速技術,成功打造可解決復雜難鉆地層破巖難題的高耐磨、高抗沖擊、長壽命利器。首創三維凸脊型非平面齒,抗沖擊性由300J 提升至400J 以上,脫鈷深度由400~600μm 提升至800~1200μm[11]。形成5 項PDC 鉆頭專有技術,與全球頂尖Smith 公司相比,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塔里木、西南、大慶、新疆油田及北美、巴西、西非等地油田完成近200 井次的現場試驗與應用,平均提速50%~400%,屢創區塊最高紀錄。PDC 鉆頭先后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中國石油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石油專利銀獎、中國石油十大科技進展等榮譽。

工程院著力提升企業專利價值和品牌形象價值,大力推進國際競爭與合作,依托休斯敦中心區位優勢,該技術已申請國外專利18 件、授權13件,申請國內發明10 件、授權1 件。

4 結束語

工程院將全面貫徹落實《集團公司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聚焦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深化轉型升級。充分利用國內外智力資源,發揮不同體制優勢,融合東西創新模式,積極開展專利導航與布局工作,培育“頂天立地”的專利。以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院為目標,持續打造特色核心技術體系,勇擔油氣工程技術創新主力軍和排頭兵,為中國石油建設基業長青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奠定高質量知識產權資源基礎。

猜你喜歡
工程院專利知識產權
少先隊活動(2022年9期)2022-11-23
華裔科學家董洪標教授榮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專利
熱烈祝賀本刊編委孫立寧教授當選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紡織業兩人入圍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二輪
發明與專利
重慶五大舉措打造知識產權強市
關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幾點思考
知識產權
專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