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排球公體課教學改革“學、練、賽”一體化推進探析*

2023-10-25 18:00陳欽英
運動精品 2023年3期
關鍵詞:常賽排球體育教師

陳欽英

高校排球公體課教學改革“學、練、賽”一體化推進探析*

陳欽英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文章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對高校排球公體課教學改革進行研究,探析排球課“學、練、賽”一體化推進的意義、教學關鍵和策略。研究表明:教學關鍵在于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設計、重在運用的目標導向、重視整體性運動項目教育、強調教學方法多元化、重視多種評價方法結合。提出體育教師改變自身教學觀念、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結構化教學設計能力、常態化的課內外練習聯動、系統化的課內外競賽聯動等策略,以期提高排球課堂“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改革成效。

排球課;“學、練、賽”;教學改革

“教會、勤練、常賽”是新時期體教融合的需要,是當前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和方向,是為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措施。2020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對“教會、勤練、常賽”提出了具體要求。因此,今后“教會、勤練、常賽”理念不僅在學校體育工作中落實,更需要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落實到位。同時《〈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學校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通過深化教學改革,轉變教學觀念,在學校體育各層面貫徹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使其成為穩定常態化發展模式。當前,高校體育課教學存在著:體育課堂育人質量不高、重知識技能的掌握與應用,輕價值觀教育、重低階教學目標的獲得,輕高階應用目標的建立、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學、練時間較長,而比賽時間較少等普遍性的問題。高校排球課堂教學也如此,排球項目作為我國“三大球”之一,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截至目前中國女排共奪得了十個世界冠軍,在如此矚目的成績下,回顧我國的排球人口數量,回顧我們校園排球開展情況,發現參與排球運動的人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排球項目對學習者的身體素質、技戰術基礎要求較高,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前就對排球望而生畏。另一方面在于以教師為中心,以灌輸式教學為主的排球教學,加上授課時數較少,學生基礎差,教師更多的是強調單個技術動作的學習為主,以考試項目教學為主,這也導致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出現“蜻蜓點水、低級重復、淺嘗輒止、半途而廢”等現象,學生學習過程中被動重復的技術學練,很少有機會參加比賽活動,難以體驗到排球項目完整性。結合高校排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政策的頒布,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排球課程教學中貫徹落實和推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通過整體性項目教學,幫助學生在排球課中享受和體驗運動過程中的樂趣和成就感。

1 排球課堂實施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意義

長期以來,學校體育發展不盡人意,通過日常教學可知,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較差,對體育課積極性不高,那么,如何讓學生通過體育教育真正掌握1-2項運動技能?如何讓學生愛上體育課并保持動力積極體育鍛煉?如何讓學校體育發揮其育體、育人、育心的功能?這些問題都需要廣大學者和體育教師引起重視和思考。新時期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趨勢,應結合“健康第一”、“立德樹人”、“核心素養”,以“教會、勤練、常賽”為基本模式進行體育教學,讓學生在課內外的體育習得有所體現,真正實現“四位一體”學校體育目標。因此,在高校公體排球課中實施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既是遵循了教與學的規律,又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內在需求,積極創造自主學習、主動學習、體驗樂趣的排球課堂,促進單一技術教學向結構化教學的轉變,結構化教學過度到比賽體驗,多樣化教學多元化評價,全面促進排球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排球的興趣和體驗感。

2 學、練、賽一體化推進的教學關鍵

2.1 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設計

排球作為高校公共體育選修課之一,從課程設置的周數和時間來看,學生在排球課堂中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這也是更多的排球教師選擇教學內容單一重復練習、學生較少有機會參與比賽活動的主要原因。因此,推進高校公體排球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是改變當前教學不理想的一種趨勢。在多年的教學中了解到,選擇排球選修課的學生排球基礎基本為零,對于球類項目,是比較要求球齡的,至少需要一年學會、三年成長、五年才有可能成才。面對公共體育選修的學生,要在運動項目基礎差、課時又少的情況下整體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就要我們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嘗試“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開展排球課教學。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制定出了一套排球課堂“學、練、賽”一體化教學設計,即具體的教學進度安排上:在“學”上主要安排在第1-4周,教師根據排球項目各項技術動作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并注意單一技術教會后過渡到多個技術組合學習的結構化教學;在“練”上主要安排在第5-7周,以戰術教學為主,技戰術串聯為輔,目的是將前4周的各項技術學習成果過度到學以致用;在“賽”上主要安排在第8-14周,以教學比賽和裁判實踐為主,目的是在學生掌握基本技戰術之后,在每次課的后半段時間進行班級內部分組比賽,裁判實踐和教學比賽同時進行,并要求每個隊伍在比賽中要有團隊加油打氣的儀式和比賽后交流總結。

2.2 重在運用的目標導向

排球課程的教學目標,要以學生學會運用為導向,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重視排球課程的技能學練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體現排球技能育體、知識育人和思政育心的教育功能。傳統的排球教學中,教師習慣將墊球、發球、傳球、扣球、攔網等技術動作分開教學,并將各個技術動作進行逐一的講解、練習和糾正等,學生在教師的示范、講解和糾正下重復對單個技術進行練習,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運動技能,但很多時候不清楚該技能在何種運動情景中運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種學習停留在低階的簡單記憶和理解階段,學生在循環重復的單一技術動作的練習下,表現出是“掌握”了該運動技能,還是真正“學會”了該技能,我們不得而知。作為體育教師不能如此模糊教學目標,每一次課的教學應設置具體的明確的可實現的教學目標,同時創造深度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單一技術學習到結構化練習再到比賽情景的過渡,以學生運用技能為目標導向,讓學生在學練中體驗排球項目的完整性,正如當前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提出要“保證基礎、強調選擇、關注融合、重在運用”,這里的“重在運用”就需要我們對傳統的讓學生“重在掌握”要有更明確的指向性,真正讓學生能對所學知識和技能學以致用才是體育教師運動技能教學的目標導向。

2.3 重視整體性運動項目教育

完整的排球項目教育應包括運動文化、排球技術、排球戰術、排球教學與訓練、體能訓練、心理訓練、競賽組織與編排、競賽規則與裁判、比賽展示與評價、禮儀等內容。反觀當前的體育課教學,更多注重對學生單一技能的傳授,強調運動技能的掌握與應用,對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健康知識和體育品德蜻蜓點水式的一帶而過,導致思政育人功能弱化的現象。也使得體育課程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以及實現課程思政育人的作用難以體現。體育教師應改變原來“重技輕人”的教學觀,轉向“整體性運動項目教育”,在排球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技戰術的錘煉、比賽中的對抗和遵守規則、尊重對手的禮儀,在不同的角色扮演(比如教練員、裁判員、隊長、運動員等)感受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協作等的整體貫穿排球教學的各個環節,感受排球運動的魅力,而非僅僅是傳遞技術動作和運動技能。這樣的學練,才能夠使學生將排球課堂中的歷練遷移到日常生活中激勵自我。

2.4 強調教學方法多元化

在體育教學中常用的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有:語言法、直觀法、預防與糾錯法、分解法與完整法、游戲與競賽法等,這也是當前體育教師普遍使用的常規方法,比如在教授正面雙手墊球時,體育教師一般是先示范——講解——徒手模仿——墊擊固定球——一拋一墊球——兩人對墊球,這樣的教學方法是有效和便于統一管理的,但是這樣一種固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容易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缺乏主動思考,麻木地進行重復練習,短時間內也許可以看到學生表面上掌握了該項技術,但僅僅是停留在對該技術動作的記憶和理解,尚未能遷移到技戰術串聯或者真實比賽情境中。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他們想玩游戲和比賽的情緒被體育教師統一的指令以及枯燥練習所壓制,受限于緊迫的學習任務或者教師的權威無法得到滿足,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學習排球的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體育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每節課都設置有學習、有練習、有比賽,在教會學生之后盡快進入到組合式、結構化的串聯環節,并參加簡單的比賽,實現學生學會能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大膽嘗試學生先體驗、先探究、讓學生帶著問題跟隨教師的教學,將現代的一些教學方法,比如合作學習法、探究式學習法、發現問題法、領會教學法等方法與常見的體育教學方法有效結合,使學生身心更好地學會運動技能。

2.5 重視多種評價方法結合

當前,學生在體育課程中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教什么就練什么,考什么就學什么”現象普遍存在,這里就反映了評價方法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體育學習充滿期待并樂于參加體育運動,體育教師在教學評價時應注重多種評價方法的有效結合。常見的評價方法有: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排球是一個集體項目,需要全面考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如出勤、課堂表現、參與態度)、作業完成(個人作業完成的精力投入和完成情況;團隊作業完成的參與度、合作精神等)、期末考試(如比賽運用能力、裁判實踐等綜合能力),即體現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也培育了學以致用的能力。比如,要評價一個學生的排球課學習成績,我們不能只考慮考試中學生墊球、發球的數量和質量,直接給出終結性結果作為成績,而是應該對學生學到的運動技能在比賽中靈活使用、與同伴相互合作的表現、進步幅度等進行綜合考評。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時,要考慮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3 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策略

3.1 體育教師改變自身教學觀念

體育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始終要明確自己負有教書育人的責任和使命,課程改革要取得成效,需要體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課堂教學,探索符合新時代育人要求的教學理念。在深化體教融合的新時期,“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教學將會成為體育課堂常態化的組織模式,這樣的組織模式可以引導學生從低階的記憶、理解階段轉向高階的應用、分析和創造發展,強調學以致用。體育教師要根據其要求,創造適合排球課程“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設計出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更好地練習和更好地比賽的體育課堂,從“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享受樂趣、體驗到通過個人努力、團隊協作后的成就感,為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塑造學生“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精神氣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而做出努力。

3.2 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結構化教學設計能力

體育教師要充分發揮教研室、課程團隊的作用,組建學科教師研究共同體,集思廣益,探索出學科“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廣泛用于教學改革實踐,推廣和持續改進實踐成果。教學改革要有成效不是一個體育老師的事,在宏觀層面上學校體育教育管理者、體育教師、學科帶頭人、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專家共同支持和研究,在微觀層面上具體的學科任課教師形成課程群、教學團隊,通過集體備課、課堂觀摩、教學研討和案例研究等途徑,提升教師的結構化教學設計能力。比如:排球課程一般會由多個排球教師共同承擔教學,那么在排球課程推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求排球教師發揮團隊精神,轉變傳統的對學生運動技術學習的認知和更新自身的學科教學理念和思維,對排球課進行結構化教學設計,每節課圍繞排球各項運動技術與運動技術間、技術與戰術、角色轉換、比賽和裁判整合式、串聯式地設計情景化教學環境。

3.3 常態化的課內外練習聯動

從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看,學生的技能習得需要經歷泛化、分化、自動化三個階段,體育實踐課需要保證課內學生足夠的練習時間,同時也要通過增加課后時間的有效彌補,以增加技能學習和鞏固提高。因此,如何發揮課內外練習的作用,保障學生的練習時間和練習密度是學生提高運動技能的前提,只有讓學生在課內外“動”起來,才能保證學生運動參與的持續性。長期以來,我國的體育課普遍存在“溫柔體育課”“說教課”“紀律課”的現象,體育教師在課堂中講授得多,學生練習得少;課后學生主動練習的時間更少?!敖虝毙枰欢ǖ木毩晻r間保障。季瀏提出,不管是什么體育課,練習密度都不應低于50%,因此,體育課要增大練習密度,讓學生有充分的學練時間、體驗比賽的時間。這也需要體育教師要對體育課堂進行周密設計,合理安排各項教學內容的“學、練、賽”時間。另外,要重視課內外聯動,使之常態化,通過布置實踐作業的方式,增加學生在課外體育練習的時間,以此對學練進行補充。

3.4 系統化的課內外競賽聯動

比賽是檢驗體育教學成果的直接表現,通過比賽,使學生完整地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感受運動對身體的刺激以及運動促進學生人格和意志,尤其是針對目前體育課學生體驗度不高的情況下,推進課內外“常賽”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以致用的能力??梢娨寣W生有效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最好的辦法就是“賽”起來。近年來,國家在政策上持續發起了“常賽”的信號,促進學校深化體教融合。排球賽事設計原則要貫徹體教融合要求,以學生健康發展為目標,重在運用為導向,設計貫穿課堂內外的賽事,既要在課堂中經常比賽,也要在課外、校外經常比賽。因此,體育教師首先要在課內創造各種大小比賽,比如排球單個技術、組合技術、簡單規則的比賽,也要創造常態化、規范化和系統化的課外比賽,比如以班級、年級、學院、俱樂部為單位以及校外各級別的比賽,為學生提供穩定和持續的比賽環境,以此來帶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4 結語

學校體育肩負著培養新時代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任,發揮其以體育人之功能。體育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動態化的過程,需要各學科領域為之付出努力,根據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科發展情況不斷優化、改進教學;需要廣大體育教師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強調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產出”的質量,全面推進排球課堂“學、練、賽”一體化安排教學活動和配置教育資源,不斷探索和完善排球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路徑。

[1]尚力沛.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推進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22(5):96-103.

[2]楊浩.“學、練、賽、評”一體化審思[J].中國學校體育,2022,41(1):29-30.

[3]李軍,劉世磊.“教會、勤練、常賽”的生成背景、基本內涵與實踐審思[J].體育學刊,2022,29(6):134-139.

[4]毛振明,邱麗玲,杜曉紅.中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若干重大問題解析:從當下學校體育改革5組“熱詞”說起[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4):1-14.

[5]毛振明,于素梅.思考解析“教會、勤練、常賽”:“體育走班制教學”是保障“教會、勤練、常賽”的正確教學模式[J].體育教學,2021,41(1):4-9.

A Probe into the Integrated Promotion of "Learning, Practice and Competition"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Volleyball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HEN Qiny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ongzuo 532200, Guangxi, China)

基金項目:廣西民族師范學院2021年校級教改項目:“項目教育”理念下高校排球公體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JGZD202109。

陳欽英(1988—),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猜你喜歡
常賽排球體育教師
構建“教會、勤練、常賽”的立體化學校體育新樣態實踐研究
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教案
基于“常賽”視角的冬季健康體育課程實施策略
思考解析“教會、勤練、常賽”
促進新時代學校體育“教會、勤練、常賽”的策略
氣排球與硬式排球技術教學實驗對比研究
小學排球教學策略芻議
氣排球的大眾文化屬性探析
體育教師如何上好室內課
體育教師要重視“聽、說、讀、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