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眾號中的民生新聞寫作特征

2023-10-25 21:01林笑竹
記者搖籃 2023年8期
關鍵詞:民生公眾受眾

□林笑竹

2012 年微信正式上線公眾號平臺,所有個人及官方機構可以利用平臺進行媒體宣傳活動。隨著微信用戶量的增加、新媒體傳播方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微信中瀏覽新聞。2014 年8 月“央視新聞”官方公眾號創立,在此之后越來越多的傳統主流媒體、政府機構開始入駐。公眾號新聞的制作成本相對降低,同時微信這一社交媒體對普通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滲透是全方位的,遠遠超過了微博和各類新聞客戶端。民生新聞是將百姓“身邊事、麻煩事、稀奇事、關心事”作為報道題材的新聞,更需要可以隨時瀏覽、隨處反饋。民生新聞與公眾號平臺的結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民生新聞承載了時代的發展,體現了技術的變革,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生活的美好愿景。民生問題主要分為五大類,分別是就業、教育、分配、社保和穩定五大現實問題。不同題材的寫作手法需要更精細化的劃分,才能讓寫出來的新聞受到更多的關注,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

遼寧廣播電視臺于2006年創辦的《大海熱線》節目,在新媒體時代通過微信公眾號與觀眾建立起更緊密的聯系?!按蠛峋€”公眾號推送的內容涵蓋了天氣、交通、政策解讀、社會熱點新聞等,關注不同人群的信息需求,語態輕松,具有鮮明的生活化特征。例如:在雨雪大霧天氣,及時發布高速公路通行信息和機場航班起落情況;在畢業季,為高校畢業生解讀就業保障新政策;關注油價,介紹美食,發布養生小課堂。針對不同類型的民生消息,寫作手法也需要更精細化的劃分,才能讓新聞報道受到更多的關注,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

一、新媒體公眾號中民生新聞寫作困境

新媒體技術打破了新聞單一的傳播模式,人們獲取新聞的渠道變得多元化。在互聯網領域經歷了“平臺之爭”“渠道之爭”“流量之爭”后,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呈現出向內容回歸的態勢。這對新聞工作者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民生新聞這類在電視上紅極一時的欄目,在新媒體海量內容下也面臨一些發展困境,特別是在“內容為王”的時代背景下,主要體現為新聞寫作方面的困境。

1.定位不精準

在民生新聞的傳播上,新媒體平臺同樣應該起到輿論監督和引導的作用,一些平臺為追求商業利益,以報道娛樂新聞和推送各種軟廣告為主,導致公信力的缺失,觀眾長時間無法獲取有用信息,即使有再優質的內容,重建信任也需要較長時間。公眾號平臺想要取得長遠發展,仍然需要回歸內容,找準民生新聞的方向,然后在此領域深耕探索,才能滿足用戶需求,獲得理想的傳播效果。

2.內容與新媒體不適配

微信公眾號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報道方式。在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中,標題需要簡潔、突出主旨,公眾號的標題可在此基礎上,適當進行創新。一些公眾號為了縮減篇幅,報道過于片面,碎片化的內容無法充分展示事件的全貌。對于一些熱點事件,發生初期報道較多,但是網絡熱度消退后,民生問題是否真正得到解決,很少再進行跟蹤報道。

3.互動性不足

年輕人通常將瀏覽公眾號作為獲取新聞的途徑之一,并且喜歡在閱讀之后進行留言討論,如果公眾號推送的文章觀看和討論量較少,會降低受眾關注并閱讀的興趣。長此以往,容易讓人們對民生新聞的認識不夠,并且被其他網絡信息所吸引。然而,網絡信息內容龐雜,真假難辨,一旦出現輿情會增加官方媒體報道的難度,不利于新聞業的健康發展。

二、民生新聞公眾號分析

1.政務新媒體中的民生新聞

不同于普通媒體公眾號中的新聞報道,政務新媒體中的民生新聞主要集中在權威發布、政策解讀、便民服務等方面,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指引。

以“首都之窗”公眾號為例,該賬號是北京市國家機關在互聯網上統一建立的網站群,每日推送各類最新政策以及民生信息。該公眾號的菜單欄分為“黨的二十大”“帶你辦事”和“帶你溝通”三個板塊。在“帶你辦事”中,受眾可以直接點擊進入政府的辦事大廳;在“帶你溝通”欄里,受眾可以填寫投訴,或者進入政策征集頁面,為城市發展獻計獻策。

觀察公眾號中每日發表的新聞可知,該渠道往往能夠第一時間發布受眾最關心的生活信息,例如:暑期旅游景區的預約方式、博物館展覽或各大演出的預告,每日天氣預報、大學畢業生求職手冊、重要民生項目介紹等,覆蓋了生活、工作、就醫等多種類別。新聞中將文字分點羅列,清晰明了,有些新聞還會配有圖片或者數據分析圖示,適合新媒體中碎片化閱讀的特點,也增加了可讀性。但是,在許多公眾號中文章標題較長,個別文章的標題甚至不能完全顯示,這會降低新聞的點擊率和閱讀量,反而使一些受眾忽略重要的新聞。

2.電視欄目公眾號中的民生新聞

傳統電視民生新聞節目《1818 黃金眼》在微博、頭條、B 站等頭部平臺走紅后,這檔原本只在浙江本土傳播的節目,成為受全國網友追捧的“爆款制造機”。節目搭建起獨特的敘事體系,成為傳統媒體民生節目的代表,在提升節目品質的同時,做到了讓年輕人愛看新聞,關注民生。節目具備了捕捉社會熱點和追蹤熱點的能力,讓新聞層層推進,情節跌宕起伏,同時,時刻堅守正確的導向,扎根基層,守住服務于民的初心。除了保障電視節目的收視率,還通過新媒體的互動吸引年輕一代的關注,建立與不同年齡層的良性互動。

伴隨互聯網成長的年輕一代對社會公共事件有很強的參與感,但是瑣碎的家長里短不是這一群體關注的重點所在,想要吸引他們的關注度,需要抓住其獵奇的心理。打開“1818 黃金眼”的微信公眾號,每一條新聞的標題都充滿了趣味和懸疑,例如:《4 千多的“臟臟鞋”穿兩天發黃鼓包》《姑娘正躺床上吐槽,樓上“打穿”了天花板》《幫有“資源”的“老鄉”沖業績,老鄉沒了消息》等。每一條新聞都貼近現實生活,能讓受眾產生強烈的代入感,點開新聞內容,同時配有視頻和文字。但是,該公眾號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個別的推送最后會附帶較長的廣告內容,與正文內容分割的界限不夠清晰,可能會在瀏覽過程中產生觀看的倦怠感。

三、數據新聞與民生新聞的結合

數據新聞是隨著數據時代的到來出現的一種新型報道形態,是基于數據的抓取、挖掘、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傳統的民生新聞報道主要以新聞敘述搭配事件現場的視頻或圖片,讓觀眾如親臨新聞現場。但是新聞的世界里不能沒有數據,數據是新聞話語中極為重要的理性內容,特別是在新聞敘事中扮演著從微觀命運抵達社會問題的認知橋梁角色。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結合微信公眾號的特點,數據新聞的可視化實踐,可以清晰展示出事件邏輯。

1.形式多樣,增加報道廣度

在“上海發布”公眾號中,有一篇推文介紹上海全方位推進生活服務業升級的相關經驗做法。里面用多個圖片搭配文字和具體數據,展示了怎樣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家政服務如何擴容、未來會探索多少技術賦能的應用等內容。把枯燥的數據轉變為一篇貼近民生又通俗易懂的新聞,這篇文章獲得了5.6萬的閱讀量。

政策解讀類的新聞與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然而以前文字版的推送很多人會選擇直接略過,就算打開也會快速地略讀。精美生活的圖片搭配上清晰的數據信息,增強了可讀性,也擴大了一篇推文內容覆蓋的范圍。為了生動形象地向大家展示“15分鐘生活圈”的內涵和意義,許多公眾號文章選擇了各類圖表與地圖相結合的方式,做到以居民便捷的閱讀體驗為中心,同時鼓勵受眾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表達自己的需求。

2.轉變語態,增加互動

作為無錫日報報業集團打造的民生服務信息平臺,“民生無錫”每日發布各種民生資訊。該公眾號曾發布一篇名為《太湖水,進“城”了》的新聞,里面使用了折線圖標注當日不同時段的水位情況,相比于文字的描述,圖表變得直觀而清晰,讓受眾可以迅速了解水位的監測數據。

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碎片化閱讀成為主流,因此一篇公眾號推文的標題可能決定了文章的“生死”,因此想要在短時間內吸引注意力,需要改變傳統民生新聞的語態,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了解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需求,突出重點,邏輯清晰,數據準確,增強民生新聞的傳播效果。

3.警惕“數據鴻溝”

數據可以提高新聞的可讀性,改變傳統的敘事方式,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閱讀和關注。然而,圖表的復雜性使數據新聞具有一定的閱讀門檻,使用戶難以在短時間的碎片化閱讀中快速掌握和理解。

在對用戶群體的調查分析中,數據顯示老年人更偏向于關注社會熱點,年輕人更側重于個人的興趣和社交。因此,許多老年人雖然關注民生新聞,但是對于圖表的理解并不會很清晰。這就需要數據在新聞呈現時,注意內容與形式的結合,尊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閱讀習慣,使用數據時適當增加注釋進行解釋說明。

四、五大民生問題的寫作特征

民生新聞以普通人的視角和人文的敘事手法報道社會的方方面面,目前主要分為五大民生問題。

1.就業

在就業類的新聞中,報道招聘信息時,可以多突出崗位的數據,增加人們的觀看興趣,也可對不同種類的工作進行分門別類的報道。例如央視頻公眾號中,推出了雄安專場、全國高新區專場、職業技術技能人才專場等,可以讓受眾有針對性地作出選擇。

2.教育

教育類新聞受到學生與家長多年齡層面的人共同關注。在教育政策解讀上,可以適當使用數據新聞,將圖表配以文字進行注釋,借助全新的新聞敘事,更全面地講述新聞內容。同時,教育類新聞可適當增加關注學生心理的相關內容,消除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代溝,例如在“中國教育新聞網”公眾號中,涵蓋了從兒童的日常生活到大學生考研就業等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新聞。

3.分配

只有立足科學的分析方法,才能有效挖掘各種民生問題。分配是民生之源,從源頭上解決大家的問題,才能共享高品質的生活。對于國家發布的收入分配相關政策,可以結合短視頻進行數據分析,或邀請相關專家在評論區進行答疑解惑。

4.社保

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的公眾號中,有一個叫作“月·讀”的專題板塊。該專題板塊會對過去一個月中發布的所有人社大事進行整體解讀,例如提供就業創業的大方向參考,或者詳細介紹個人養老保險的實施辦法中,應該關心的都有哪些,將信息分門別類,照顧到大多數群體對此類新聞的需求。

5.穩定

穩定是民生的基本保障和堅強后盾,媒體更要承擔起宣傳引導的重要責任。例如,許多老年人被電信詐騙的套路坑害,公眾號可以增加相關防騙知識的推送,借助生動的漫畫形象提高反詐意識,適當增加視頻講述案例和反詐的辦法,同時提倡子女多陪伴老人。呈現問題不是民生新聞的目的,如何分析事件原因、避免負面事件再次發生,提高居民安全意識,才是其職責所在。

五、結語

“互聯網思維”作為一種思維模式,是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背景下,思考傳媒發展、節目創新與運營推廣等問題,它是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的改變,也是民生新聞變革的邏輯新起點。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受眾在瀏覽新聞時有了更多的選擇,當面對一篇報道時,從單一的觀看新聞變為期待多元化的討論,每個人都愿意從自己的角度和立場去解讀,希望參與到話題討論中。微信公眾號中的民生新聞更要充分發揮即時性和互動性,讓受眾體會到個性化的內容定制?!?/p>

猜你喜歡
民生公眾受眾
公眾號3月熱榜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用心感動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