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共情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文素養培養模式

2023-10-26 02:07薛長瑩黎青靳穎唐若琳顏君張琪張俊娥
中國護理管理 2023年8期
關鍵詞:共情關懷人文

薛長瑩 黎青 靳穎 唐若琳 顏君 張琪 張俊娥

隨著社會發展和疾病譜的變化,現代醫學已經從生物-醫學模式逐漸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強調在“治病”過程中更須“治人”,注重患者的就醫體驗和獲得感,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1]。作為護理學的4個基本概念之一,“人”是實施護理活動的根本要素,護理的本質是“以人為本”的關懷照護,而護理人文的精神內核是關懷整體人的生命價值[2]。加強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現今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有利于深刻理解護理的關懷本質[3]。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于2010年新增設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旨在以臨床護理工作需求為導向培養應用型護理人才[4]。在培養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專碩)過程中更加強調臨床實踐的重要性,為未來高級護理實踐人才隊伍儲備力量。對專碩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有利于其日后在臨床工作中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因此,本文介紹中山大學護理學院以入學教育、在校理論學習和臨床實習3個階段為著力點開展的基于共情的專碩人文素養培養模式的開展情況,為提升我國專碩的培養質量提供有益思路與可借鑒的方法。

1 基于共情的專碩人文素養培養模式的具體內容和方法

我國自2011年將護理學列為一級學科后,護理教育的培養模式和培養重心在不斷改革中迅速發展[5]。2011年起,中山大學護理學院開始招收專碩。經過不斷發展,目前已形成了6個培養方向:造口護理、急危重癥護理、糖尿病護理、腫瘤護理、康復護理以及老年慢病護理。理論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其中專業課依據不同的培養方向獨立設置。臨床護理實習則是在其培養方向相關的??瓶剖疫M行輪科實訓,每名專碩配備一位臨床教師指導臨床實習和協助開展研究課題。

共情是一種了解他人內在感受和情緒的與生俱來的能力,可以在后天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加深,分為先天獲得的情緒共情和后天形成的認知共情[6]。研究顯示,共情是護理專業學生人文關懷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不僅可以直接影響人文關懷能力,還可以通過提高溝通能力和情商對其產生間接影響[7]。共情能力與醫學人文精神密切相關[8],有學者認為,共情是醫學人文精神的基準性情感要求,可將醫學的科學理性和人文精神相結合[9],有效促進對患者的人文關懷[10-11]。由此表明,在對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中融入共情的理念有助于使學生站在患者的角度識別其情緒波動和心理變化,評估患者的各項需求,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促進優質護理的發展,真正體現護理的人文關懷[12-13]。

1.1 入學教育

入學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起點,在此階段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有助于為日后的人文素養教育奠定基礎。共情的核心是通過代入想象和融入體驗深度理解他人的處境并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激發親社會行為[14],而這與榜樣教育通過榜樣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觸發情感認同和踐行動機有著密切的關聯[15]。因此,在專碩入學教育期間采用多種形式的榜樣教育活動喚起學生的共情意識和家國情懷,強化人文關懷意識和觀念,可為后續提升護理人文素養奠定基礎。具體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①優秀校友課堂:主管研究生教學工作的副院長在新生入學教育第一課(3學時)中講授中山大學護理學院的發展歷程和優秀校友的先進事跡;在研究生黨支部共建活動中邀請優秀的專碩畢業生返校與新生分享介紹他們的成長歷程和經驗體會,使學生產生共情共鳴。②與護理前輩面對面:通過學院每年一度的“走進護理”等系列品牌活動組織學生拜訪我校優秀的護理前輩,例如獲得中山大學“感動杏林”十大人物獎的護理教育前輩劉如瓊,并邀請第48屆南丁格爾獎章的獲得者成守珍等知名護理專家在新生導學活動(2學時)中講述其在護理工作中與患者相處的難忘經歷和對護理事業的執著追求,使學生在和護理前輩的交往中逐步樹立正確的護理人文觀和價值觀。③跨時空共情傳播:組織或推薦觀看護理人文影片《南丁格爾》《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入殮師》《美麗心靈》《護士小葵》《中國醫生》等優秀影視作品,通過換位思考和自我代入讓學生站在護士、患者和家屬等不同角度感受和產生情感共鳴,增強共情體驗,實現共情跨時空的感染和感召。

在新生入學階段的榜樣教育中通過現身說法和觀看影視作品等方式,建立起學生與榜樣的共情通道和心理聯結,喚起學生對人文素養的認同和感知需要,促使學生積極效仿并主動踐行人文關懷行為。

1.2 在校理論學習

共情包括情緒和認知兩種加工過程,其中認知共情指個體識別他人情感狀態并理解他人觀點,感同身受和推測觀點產生原因的能力,依賴腹內側前額葉皮層等與高級認知相關的腦區的成熟[16]。認知共情需要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形成,觀點采擇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17]。

在校理論學習階段對共情和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對人文素養的提升至關重要[18],專碩畢業后絕大多數會直接進入臨床護理崗位,在校系統理論學習階段則將成為他們提升護理人文素養的重要時機。具體的培養措施包括以下3個方面。①增設新課程《護理人文綜合》:圍繞專碩的培養目標,探索課程改革,同時深入挖掘現有專業課程中的人文元素,春風化雨般將人文理念融入專業學習中。盡管近些年護理院校已逐漸重視對護理人文課程的建設,但對于專碩,其理論學習的課時畢竟有限,因此,如何實現專業學習和人文教育的平衡和兼容則是需要突破的瓶頸[19]。新增設的《護理人文綜合》課程共1個學分、18個學時,主要包含共情護理模式及其應用、臨床護理與人文關懷等內容,激發學生內在的同理情感,突出培養專碩的共情能力和人文素養,切實提高其人文關懷知識及能力,最終引導學生將人文素養融入護理理念和自身特質中,形成持久成熟的人文關懷理念。②教學中融入人文元素:“教育者先受教育,傳道者先要明道”,利用導師培訓、新教師新課試講、研究生培養工作探討會等多種形式引導專碩授課教師轉變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根據不同課程的具體特點,在理論課教學的全過程融入人文元素,并明確寫入教案,務求每一節課的講授中都能潤物細無聲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教師不僅要加強專業知識儲備,還要提升人文素養,時刻注意平日的言行舉止,做好學生的引路人[20-21]。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為了更好地提升青年教師的授課水平并大力推進人文教育,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授課比賽,他們在第九屆和第十屆中山大學教師教學競賽取得一等獎1名和二等獎2名的佳績。③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富含人文關懷的教學模式和課程設計有助于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和內化[22]。教學模式方面,通過引入體驗式和情景式教學來增加課堂互動、激發學生自主性,如在《高級健康評估》課程中采用標準化病人和基于多個Simon高仿真模擬人的情景模擬教學,模擬不同臨床情境下的患者反應,增強臨床情境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加深學生的共情體驗。課程設計方面,將人文精神與護理理念緊密相連,通過對臨床真實病例進行模擬、再現和演繹,引導學生思考護理工作中涉及的倫理、法律、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現實問題,促使他們愛國敬業、敬畏生命,同時鼓勵學生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深入理解不同人群的思維方式、選擇與行為,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校理論學習階段將培養認知共情和人文關懷能力融入專業知識的教學中,有助于專碩在臨床工作中站在患者、家屬等不同人群的角度進行觀點采擇,理解對方的情感狀態和立場觀點,采用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方式解決工作和溝通中的問題。將患者理解為“整體的人”,而不是“疾病的載體”,需要認知共情和人文素養的提升。

1.3 臨床實習

作為共情的加工過程之一,情緒共情指個體通過觀察和感受他人的情緒,自發性地產生同步替代性情緒的能力,依賴于鏡像神經元系統和大腦皮層下區域[23],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自動化反應[17]。

在臨床實習階段,專碩可以接觸到真實的患者和臨床情景,情緒共情可以幫助學生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各種情緒感同身受,從而更自然地關愛患者,為其排憂解難,因此臨床實習是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階段,采取的具體措施如下。①遴選并培育優秀臨床教師:專碩的臨床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護理技術要領,更對學生人文關懷品質的發展有促進作用[21,24],可潛移默化地將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愛護尊重患者的理念融入臨床教學過程中。臨床教師的共情和人文關懷能力直接關系實習生的培養質量。因此,在遴選臨床教師時,將其人文素養水平放在重要考量范疇,同時對臨床教師的師德失范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取消其帶教資格。同時,為了更好地強化臨床教師帶教過程中的人文素養培育意識,主管研究生的副院長以及《護理人文綜合》的課程負責人在每年11月對臨床教師進行護理人文相關的培訓。②實習前增設共情訓練:有學者指出,共情學習依托情景的觸發,大腦會將自身經驗和外部情景相互對接后作出反應[25]。在專碩實習前培訓中增設共情訓練版塊,通過臨床情景模擬及角色扮演等形式再次強調學生在臨床實習中的共情意識,增加共情知識,體驗和感悟患者及其家屬的真實困境,鍛煉學生的共情反饋能力。③將人文關懷能力納入臨床實習評價體系:要求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努力應用共情能力,了解患者和家屬內心的感受和想法,了解患者各種情緒背后的故事和原因,提升其共情水平。同時,由臨床教師定期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進行溝通考核和觀察考核,將結果納入出科考核評分體系。

臨床實習使得專碩可以在真實場景中體會情緒共情和人文關懷,即使沒有語言溝通和相同經歷,情緒共情也可以讓學生與患者和家屬的各種情緒同頻共振,充分利用情緒共情,利于人文關懷品質的內化和人文素養的提升。但如果長期體驗消極情緒則會使助人者的情緒加工出現問題,沉浸于此,會無法減輕消極情緒對自己的負性影響,產生共情疲勞[26-27]。研究表明,情緒共情能力較高的個體對消極情緒較為敏感,共情疲勞可使其情緒反應變得遲鈍[28]。因此,臨床教師在進行人文教育的同時,也應當關注學生的共情疲勞情況,如有發生,需要及時進行評估并干預。近年來,研究者也漸漸開始關注積極共情(即對積極情緒的共情)的正向作用[29]。因此,在臨床實習中應引導培訓專碩對患者進行積極共情反饋。例如,在臨床實習中細心捕捉患者表現出來的樂觀自信、堅強感恩等積極情緒,及時給予患者鼓勵支持和正向反饋,并通過眼神示意、點頭等非語言溝通形式表達對患者的理解和關愛,幫助患者放大積極情緒,緩解其孤獨無助、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30]。

2 成效

在校的專碩學生和已經進入臨床工作的專碩畢業生對于我院的人文素養培養模式給予了較高的評價。有學生表示“我的榜樣就是成守珍主任,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間多次前往一線,她的奉獻精神一直激勵著我,這讓我對自己日后的護理工作多了一份崇敬之心,也有了努力的方向”“《護理人文綜合》這門課程給我觸動挺大的,老師在講共情的時候,播放了一部講述醫院各類人內心想法的影片,讓我對于共情有了新的理解,聽其所聽、看其所看、感其所感可能更加重要,要真正了解患者內心深處的需求”“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高級健康評估》課上的各種案例、情景和標準化病人,我們小組會一起討論如何應對患者的不同反應,課上大家不僅交流專業知識,還會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換位思考,受益挺多的”“進入臨床后發現,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與患者之間的互動更是一門學問,之前無論是在學校上課還是在醫院實習期間,老師們都有教給我們一些觀察和溝通的技巧,我也運用到了臨床中”“我的臨床帶教老師在我實習期間真的教會了我很多和患者相處的經驗,記得有一位病人因為家人不在身邊而配合度不高,老師一直在幫他緩解心情,現在我在臨床工作中也學習了老師的做法,發現病人很信任我,我和病人之間的關系挺融洽的,我也想讓他們在這里開心一些”。

專碩是未來高級護理實踐和臨床??谱o理人才的后備軍,近5年(2018年—2022年),中山大學護理學院已畢業專碩共95人,就業率達100%,超過85%的畢業生選擇并一直留在三級甲等醫院從事臨床護理工作,且多數已成為臨床一線的護理業務骨干,在臨床工作中踐行護理人文精神。專碩學生對基于共情的人文素養培養模式中的榜樣教育、理論課程設計和實習體驗均給予了好評,同時,對于導師和臨床教師的師德師風滿意度也達到100%。尤其是已經進入臨床工作的專碩畢業生受到該培養模式的啟發,在臨床中積極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實踐,得到了患者的配合和信任,護患關系變得更加融洽,提升了護患雙方的幸福感。

3 小結

本文介紹了中山大學護理學院基于共情在入學教育、在校理論學習、臨床實習3個階段采用多種人文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對專碩進行人文素養培養的模式,為改善專碩人文素養培養質量提供了有益思路與可借鑒的方法。人文素養水平的提升需要專業系統的人文教育和融洽、濃厚的人文氛圍,將共情融入人文素養培養模式是一項新的探索,實現了護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對改善臨床護理質量、構建和諧就醫環境和促進患者全方位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這與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自然地向學生滲透和融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的課程思政理念不謀而合。然而,人文教育的成效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顯現,將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長期有機結合需要不斷推進教學改革,探索豐富培養模式,內化人文關懷特質,努力培養德才兼備的高質量臨床護理人才。

猜你喜歡
共情關懷人文
發現高潛人才:共情與謙卑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縣域教師培訓管理中如何實現共情
幼兒共情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現代就是細枝末節的關懷
人文紹興
情傾贛鄱 殷殷關懷
人文社科
誰來教“醫學人文”課
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