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中醫藥文化

2023-10-27 08:57葛雯
今古文創 2023年37期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文化傳承唐詩

【摘要】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國古典文學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許多文學作品蘊含著豐富醫藥文化。本文從《詩經》《全唐詩》入手,探索典籍中蘊含的中醫藥文化,為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新的探索路徑。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中國古典文學;文化傳承;詩經;唐詩

【中圖分類號】I2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37-002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7.009

基金項目:寧波市醫藥文化研究基地課題項目(項目編號:NY202108);校級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XJJK22021009;XJJK22021010)。

我國的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與自然界疾病斗爭取得的寶貴經驗,并結合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共同演化而成的古代醫學智慧結晶。中醫藥在預防、治療、搶救及促進患者康復等不同階段都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中醫藥的獨特作用,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具體體現。細數近年來中醫藥在治療疾病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不僅代表著中國傳統文明的延續,更承載著祖國和人民的期望。然而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中醫經典典籍艱深晦澀、難以學懂弄通,這給具有中醫藥文化素養的高質量中醫藥人才培養及文化傳承帶來一定的挑戰。

咎加祿《醫藥文化概論》中指出:“文化者,社會之根,實踐之根;醫學者,社會之現象,實踐之形式,故而其根本者即為文化也”。由此可見,我國醫學文化與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若想要學懂弄通、深刻領會中醫醫理,必須具備較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我國古代的文人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更能掌握醫書要領,因而中國傳統醫學與中國古典文學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雜糅現象,許多廣為流傳的文學著作中包含大量的醫藥文化。本文從《詩經》《全唐詩》入手,探索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中醫藥文化,為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新的路徑。

一、《詩經》中的中醫藥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西周到春秋時期的歷史發展和現實狀況,內容豐富?!对娊洝分性S多篇章通過“賦”“比”“興”的手法記錄了多種動植物的名稱,且其中許多動植物為傳統中藥材。

《詩經·國風·周南》中第八篇《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敝饕ㄟ^“采”“有”“掇”“捋”“袺”“襭”6個動詞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們采摘新鮮的“芣苢”的勞作過程,這里的“芣苢”就是車前,車前全草和種子均可入藥。車前子味甘性寒,歸肝、腎、肺和小腸經,清熱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明目、祛痰;車前草味甘性寒,歸肝、腎、肺和小腸經,清熱利尿通淋、祛痰、涼血解毒?!渡褶r本草經》《名醫別錄》《救荒本草》等歷代典籍中未明確區分車前子和車前草藥材[1],統一以車前子或車前命名,至明代《食物本草》開始車前子和車前草有了明確劃分,2020年版《中國藥典》規定,車前科植物車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車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種子作車前子用,干燥全草作車前草用[2]。

《國風·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敝饕鑼懥四贻p的姑娘在一大片桑園中悠閑自在的采收桑葉,展現出一幅采桑人輕松愉快的勞動畫面。??浦参锷orus alba L全身是寶,其干燥葉、干燥根皮、干燥嫩枝及干燥果穗分別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桑葉、桑白皮、桑枝和桑椹。且由于桑葉、桑白皮、桑枝和桑椹分別來源于桑的不同部位,因此其功效也大不相同,桑葉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桑白皮味甘性寒,歸肺經,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桑枝味微苦性平,歸肝經,祛風濕,利關節;桑椹味甘、酸,性寒,歸心、肝、腎經,滋陰補血,生津潤燥。

此外,《國風·周南·漢廣》主要講一位青年樵夫對心愛的女子求而不得的故事,詩中在描寫樵夫伐木刈薪的勞動過程時,寫到“翹翹錯薪,言刈其楚”,這里的“楚”即牡荊,牡荊葉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秶L·召南·采蘩》是一首描述人們為了完成祭祀活動,匆忙往返于中池塘邊采摘白蒿的詩,本詩開篇“于以采蘩”中的“蘩”即是白蒿,主治風寒濕痹,黃疸,熱痢,疥癩惡瘡?!秶L·鄘風·載馳》是作者許穆夫人的母國被狄人占領以后,她心急如焚想回故國吊唁,卻在日夜兼程趕到曹邑后被夫君許穆公派人所阻,內心矛盾之下為吊唁祖國的危亡而作的一首詩,本詩第三篇詩人為緩解內心憂郁,登上高山采摘貝母——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蝱”即貝母,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收錄的貝母有浙貝母、川貝母、平貝母、伊貝母等,浙貝母味苦性寒寒,歸肺、心經,清熱化痰止咳,解毒散結消癰;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心經,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平貝母和伊貝母均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心經,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土貝母味苦性微寒,歸肺、脾經,解毒,散結,消腫;湖北貝母味味微苦性涼,歸肺、心經,清熱化痰,止咳,散結?!秶L·邶風·新臺》是一首諷刺衛宣公違背天倫,截娶兒媳的詩,詩中為了諷刺衛宣公寫到“燕婉之求,蘧篨不鮮……燕婉之求,蘧篨不殄……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戚施”即蟾蜍的別稱,藥典記載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蟾酥,具有解毒,止痛,開竅醒神的功效……

通讀《詩經》全篇可以發現,其各篇章沒有言明其記載的動植物的具體功效作用,但可讓讀者對車前草、貝母、甘草等80多種可以入藥的植物以及蛇、蟾蜍等90多種具有藥用價值的動物的名稱或者外觀形狀有個初步的認知。正如《論語·陽貨》中記載:“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p>

二、《全唐詩》中的醫藥文化

唐詩代表著我國詩歌創作的最高境界,詩歌的題材拓展和理論技巧都有了重大突破,出現了許多以中醫藥知識或與醫藥相關的人物、事件作為創作素材的詩。[3]《全唐詩》中與醫藥相關的詩不下數百首,許多著名的大詩人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皆通曉醫理,留下許多醫學相關的佳作。

(一)疾病相關

白居易身患眼疾,作《眼病二首》記錄自己患眼疾后的求醫過程,包含其眼疾癥狀的描述、病因的探究及治療手段的探索。這首詩前四句“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v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敝小懊苫\”“一重紗”“如看霧”和“亦見花”巧妙的描寫出詩人目前眼疾的癥狀——視物模糊?!吧f客塵來眼界,醫言風眩在肝家”描寫了詩人并不諱疾避醫,積極尋找治療眼疾的方法,其中“醫言風眩在肝家”十分符合中醫中肝開竅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風的理論?!皟深^治療何曾瘥,藥力微茫佛力賒,眼藏損傷來已久,病根牢固去應難?!闭f明盡管詩人積極治療,但由于眼病已久,病根難去,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無奈之下“醫師盡勸先停酒,道侶多教早罷官”,醫師和僧道分別開出停酒和辭官的治療方案,其中醫師勸停酒再次呼應了前文提到的中醫理論——肝開竅于目,飲酒傷肝,停酒可斷其源頭,防止眼部疾病惡化。最后四句“案上謾鋪龍樹論,盒中虛撚決明丸。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薄皼Q明丸”處方來源于《太平圣惠方》卷三,由決明子、天雄、柏子仁等藥材組成,主治神思昏沉,頭眩目暗;當決明丸無效時,詩人只得求助隨著佛法東進從古印度傳來的“金篦術”[4][5]。金篦術即金針撥障術,是古代治療白內障的一種手術。

(二)藥物相關

唐詩中記載藥物的詩可分為采藥詩、種藥詩、賞藥詩和藥名詩這四類。

采藥詩以王績的《采藥》最為經典,開篇“野情貪藥餌,郊居倦蓬蓽”中一個“貪”字寫出了采藥人對藥物的癡迷,以至于其為了方便采藥,在郊外住著蓬草荊條搭建的草房;第二句“青龍護道符,白犬游仙術”點名采藥人的身份可能是一位道士,在我國古代道士是由方士逐漸演變而來的,而許多道士和方士都是醫生,比如東漢名醫華佗就名列《后漢書·方術列傳下》;著有《肘后備急方》的葛洪不僅是東晉有名的醫藥學家,也是著名的道教理論家。接下來“腰鐮戊己月,負鍤庚辛日”則交代了采藥工具和采藥時間?!皶r時斷嶂遮,往往孤峰出”描寫了采藥的地點路線,“斷嶂”“孤峰”突出了采藥過程的艱難?!靶信鹣山?,坐檢神農帙”說明中藥種類繁多,形狀各異,采摘時需要有《神農本草經》等醫書指導;“龜蛇采二苓,赤白尋雙術”則是舉例如何在醫書的指導下采藥,配制真武湯需要用到豬苓或者茯苓,治療赤白痢則需要蒼術、白術兩味中藥?!暗貎龈y盡,叢枯苗易失”強調采藥要注意季節和氣候?!皬娜萑庾髅?,薯蕷膏成質。家豐松葉酒,器貯參花蜜”則記錄了自己此次采藥收獲了肉蓯蓉、山藥(薯蕷)、松葉和人參花這四味藥材。

錢起在《山居新種花藥,與道士同游賦詩》中記載“種蘭入山翠,引葛上花枝……新泉香杜若,片石引江蘺……但令黃精熟……”其中提及了蘭草、葛根、高良姜(據《本草綱目》記載:“杜若人無識者……山人亦呼為良姜……或又以大者為高良姜,細者為杜若?!保┖忘S精等藥材,岑參在《送陳子歸陸渾別業》中寫到“種藥畏春過,出關愁路賒”,強調藥物種植需要注意時節。

詩圣杜甫曾為梔子作詩表達其對梔子的喜愛和贊賞?!皸d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遍_篇便向讀者表達自己的觀點——梔子是世間難得的一種植物?!坝谏砩杏谩闭f明梔子可做染料使用,如《漢官儀》記載:“染園出梔、茜,供染御服?!薄芭c道氣傷和”則說明除用作染料外,梔子還可以入藥達到理氣治病的功效,正如《神農本草經》所描述梔子“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

除了上述采藥詩、種藥詩、賞藥詩,唐詩中也有許多將藥物嵌入詩中,形成帶有一定文字趣味性的藥名詩[6],例如張籍的《答鄱陽客藥名詩》:“江皋歲暮相逢地,黃葉霜前半下枝。子夜吟詩向松桂,心中萬事喜君知?!蓖ㄟ^采用“句間離合”的手法,將一個藥名攤破成兩個單字放入相鄰兩句之間,巧妙的于詩中嵌入地黃、半夏、梔子、桂心(肉桂的一種)和使君子,整首詩充滿趣味性。此外,陸龜蒙在《藥名離合夏日即事三首》中也采用“句間離合”法嵌入滑石、甘草、景天、野葛、當歸等9種中藥。

綜上,《全唐詩》中蘊含了豐富的中醫藥史料,研讀《全唐詩》可以知曉中醫藥知識,這對于中醫藥文化的研究、傳承和發揚具有重大的意義。

三、小結

除詩歌外,我國古典小說中也蘊含了很多中醫藥相關的知識,比如《三國演義》中第78回“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中提到了曹操身患頭疾,華佗為其診治后認為曹操頭疾因患風而起,病根在腦,風涎不能出,不可治療。除此之外,還描述了孫策、周瑜、關羽等人受箭傷;劉表患有氣疾;曹操南下,將士水土不服身患痢疾等多種病癥[7]。小說《紅樓夢》中也描寫了114種疾病,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不同醫學科目,記載了人參、白術、紫蘇、桔梗等120多種藥物以及人參養榮丸、獨參湯、天王補心丹等44種方劑[8][9]。

這種古典文學承載中醫藥文化的現象形成了中國獨特的“醫文相融”的文化,歷史上許多文學家同時也是著名的醫學家。例如:魏晉史學家皇甫謐偏癱之后,通讀《素問》《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等醫學典籍,并結合自己的臨床病癥著成我國醫學史上第一部針灸學專著《針灸甲乙經》,被譽為“中醫針灸學之祖”[10]。試想如果皇甫謐不通文史,那么其病后通讀《素問》《靈樞》等醫學典籍都十分艱難,又何談結合自身病情創作《針灸甲乙經》?由此可見,“醫儒不分家”,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

此外,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不僅承載著中醫藥文化知識,并且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及人文內涵。學習中國古典文學不僅可以潛移默化的掌握一些中醫藥知識,起到養身保健的作用,而且能夠培養深厚的人文素養、道德品質及價值理念,更可以提高我們的精神文明,使我們具有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獲取提升人生感悟的文化信息的能力,讓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學習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從而促進中國古典文學和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增加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參考文獻

[1]萬美鈺,李勝男,許亮等.中藥車前的本草考證[J].中藥材,2020,43(02):496-500.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69-70.

[3]葉晉良,楊蕙宇.唐詩中的醫文交融現象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9,40(11):75-78.

[4]杜陽陽.淺論唐代民間醫療環境——以醫者為中心的考察[J].乾陵文化研究,2019,(00):172-180.

[5]李琳穎.金篦術:唐代中印文化交流的一個側面[J]. 乾陵文化研究,2010,(00):244-247.

[6]郭樹芹.唐代藥名詩擷趣[J].中醫藥文化,2008,(4):29-32.

[7]王瑩雪.《三國演義》疾病描寫的文學敘事[J].文學教育(上),2022,(09):83-85.

[8]孫瑋志.中國傳統醫學與古典文學[N].光明日報, 2018-08-13(013).

[9]李春霞.論《紅樓夢》中疾病描寫的作用[J].學術交流,2011,(05):170-173.

[10]孟慶玲.“針灸鼻祖”皇甫謐[N].河南日報,2021-01-15(014).

作者簡介:

葛雯,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藥及復方藥效物質基礎研究。

猜你喜歡
中醫藥文化文化傳承唐詩
唐詩寫柳之妙
春夜講唐詩記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唐詩賞讀
“兩微一端”下中醫藥文化傳播研究
關于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藥文化的思考
互聯網視角下中醫藥文化傳播網站的建設與思考
互聯網時代中醫藥文化傳播新思路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