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肉牛品種雜交后代生產性能比較研究

2023-10-29 09:50強文軍李曉燕朱建平張冬林
甘肅畜牧獸醫 2023年5期
關鍵詞:安西安格斯胴體

強文軍,李曉燕,張 杰,朱建平,張冬林

(1.涼州區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武威 733000;2.武威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院,甘肅 武威 733000;3.涼州區雙城鎮畜牧獸醫站,甘肅 武威 733000;4.甘肅頂樂農牧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武威 733000)

武威市作為甘肅省肉牛生產區之一,應用同一品系西門塔爾牛進行級進雜交,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且較穩定的高代西門塔爾牛群,但隨著級進雜交代數的提高,后代雜種優勢逐漸削弱。因此,西雜牛生產性能需進一步提高,以提高牛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一直以來,甘肅頂樂農牧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扶貧產業化龍頭企業,長期與北京雄特牧業公司、天津市阿根園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每年從國外引進安格斯、利木贊等優質肉牛對當地西雜牛進行雜交改良。通過引進優良肉牛遺傳資源開展經濟雜交,不僅可以豐富肉牛的品種結構,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肉牛的生產性能和肉品質量,使其表現出良好的雜種優勢。為了進一步探討安格斯牛、利木贊牛與西雜牛的雜交效果,本研究以西雜牛、安西雜牛F1代、利西雜牛F1代為對象,進行生長性能及屠宰性能測定試驗,旨在為提高肉牛養殖經濟效益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甘肅頂樂農牧有限責任公司開展試驗,利用人工授精技術雜交西門塔爾肉牛(高代雜種)獲得雜交一代安西雜牛、利西雜牛的犢牛。

1.2 試驗設計

試驗選取12月齡、平均體重330 kg、體況良好的西雜牛、安西雜牛、利西雜牛公牛(未閹割)各9頭,分為3組,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3頭牛,分為西雜牛組、安西雜牛組、利西雜牛組,進行集中育肥試驗,單欄栓系飼養,育肥試驗共計217 d,分為預飼期和正試期,其中預飼期1周,預飼期后進入正試期,正式試驗開始后,12~16月齡飼喂育肥前期日糧,16月齡至試驗結束飼喂育肥后期日糧。

試驗所用日糧由甘肅頂樂農牧有限責任公司加工,試驗所用預混料購自武威和豐飼料有限公司。按照目標日增重設計日糧配方和營養水平,試驗日糧分為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日糧組成為混合精料和玉米青貯飼料。精料配方見表1。

表1 試驗日糧精料配方

1.3 飼養管理

試驗牛舍在正式試驗開始前1周進行全面消毒,嚴格做好試驗牛的免疫、驅蟲、保健等工作。試驗期間搞好環境衛生,定期進行消毒,避免蚊蠅對牛的干擾和傳染病發生。日喂2次,分別于5:00和17:00進行飼喂,牛自由采食和飲水。試驗期間根據牛的生長及采食剩料情況及時調整日糧,每天觀察試驗牛健康狀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1.4 測定指標與方法

1.4.1 生長性能 預飼期最后2天于早飼前稱重,取其平均值作為初始體重。試驗結束后,于早晨空腹稱重作為結束體重,計算試驗期日增重。

日增重=(結束體重-初始體重)/210(1)

1.4.2 屠宰性能 飼喂試驗結束后,所有試驗牛禁食24 h、禁水8 h后,記錄其活重,頸靜脈放血屠宰,隨后測定屠宰性能。宰前活重:試驗牛禁食24 h、禁水8 h后稱得的屠宰前重量;胴體重:去除毛皮、頭、內臟(保留腎臟及其周圍脂肪)及前肢膝關節和后肢趾關節以下部分后,稱得的重量;屠宰率:宰后胴體重量和宰前活重的比率;凈肉重:將胴體剔除骨頭后余下的凈肉重量(包括腎臟及其周圍脂肪);凈肉率:胴體凈肉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胴體出肉率:凈肉重占胴體重的百分比。眼肌面積:倒數第一、第二胸椎之間背腰最長肌的橫斷面面積。

屠宰率=胴體重/宰前活重×100% (2)

凈肉率=凈肉重/宰前活重×100% (3)

胴體出肉率=凈肉重/胴體重×100% (4)

眼肌面積=高×寬×0.7 (5)

1.5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SPSS 20.0開展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并通過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 試驗結果

2.1 不同品種雜交后代的生長性能

如表2所示,試驗初始體重差異不顯著,試驗結束時,安西雜牛組的體重、試驗期增重、日增重均顯著高于西雜牛組(P<0.05),利西雜牛組的各項體重指標與西雜牛組、安西雜牛組差異不顯著(P>0.05)。

表2 不同品種雜交后代的生長性能

2.2 不同品種雜交后代的屠宰性能

如表3所示,安西雜牛宰前平均活重比西雜牛高36.03 kg,且差異顯著(P<0.05),利西雜牛與西雜牛、安西雜牛的宰前平均活重差異均不顯著(P>0.05);3個組之間的胴體重差異顯著(P<0.05),其中安西雜牛屠宰后胴體重最大,西雜牛最??;安西雜牛與利西雜牛的凈肉重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西雜牛(P<0.05);安西雜牛的屠宰率顯著高于西雜牛(P<0.05),利西雜牛與西雜牛、安西雜牛的屠宰率差異均不顯著(P>0.05);3個組之間的凈肉率、胴體出肉率差異均不顯著(P>0.05);安西雜牛眼肌面積顯著大于西雜牛(P<0.05),利西雜牛與西雜牛、安西雜牛的眼肌面積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3 不同品種雜交后代的屠宰性能

3 討論與結論

3.1 不同肉牛品種雜交后代的生長性能比較

肉牛的生長性能與養殖效益緊密相關[1],為了提高肉牛生長性能,本試驗在相同的飼養管理條件下,用肉用性能好的安格斯牛、利木贊牛對西雜牛進行了改良提升,通過經濟雜交的方式提高商品牛的生產水平,獲得更大的雜種優勢。結果表明,安西雜牛組的結束體重、試驗期增重、日增重最高,其次是利西雜牛組,西雜牛組最低,說明安西雜交后代的增重效果較好,這可能是因為遺傳基礎之間存在差異。我國對安格斯牛雜交利用方面的報道較多,其中以安格斯公牛與西門塔爾雜種母牛的雜交組合效果最好[2],張明[3]的研究表明安格斯與西雜牛的雜交效果較明顯,這與本試驗結果相一致。武斌[4]研究了利西雜牛、夏西雜牛和安西雜牛的雜交效果,發現安西雜牛的雜交效果最好,這也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西雜牛作為一種乳肉兼用牛,產肉性能較優質肉牛品種相對差一些,可能是因為其較高的產乳性能對產肉性能有一定影響[5],用安格斯、利木贊肉用品種對其進行雜交改良后,肉用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2 不同肉牛品種雜交后代的屠宰性能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安西雜牛的宰前活重、胴體重、凈肉重、屠宰率、凈肉率都比西雜牛和利西雜牛組高,表現出了較好的雜種優勢。胴體重是一個個體性狀[6],受遺傳、養殖管理模式及出欄時間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當肉牛的宰前活重超過600 kg時,其屠宰率能達到55%以上,胴體重也較大[7],這與本文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此外,安西雜牛的雜種優勢還體現在肉品品質上。張明[3]的研究結果表明,安西雜牛的肉骨比、大理石紋、背膘厚和胴體產肉率均高于西門塔爾牛。肉牛胴體背膘厚和胴體優質肉塊產肉率受品種影響較大,胴體重和高檔肉塊重與肉牛屠宰前體重有關[8]。安格斯牛胴體產肉性能較好,且牛肉嫩度和風味很好[9]。本試驗中,安西雜牛的眼肌面積最大,且顯著高于西雜牛,其次是利西雜牛,西雜牛的眼肌面積最小,說明安西雜牛生產高檔肉塊的潛力比西雜牛和利西雜牛大。旦增旺久等[10]用安格斯牛對西藏犏牛進行了雜交改良,羅青寶等[11]用安格斯牛對牦牛進行了雜交改良,結果均表明安格斯牛對西藏犏牛、牦牛的產肉性能有較好的改良作用,這也說明安格斯牛作為優良的專門化肉牛品種可作為經濟雜交的父本,能夠對產肉性能不佳的肉牛品種進行升級換代。因此,可以用安格斯來改良我國本地產肉性能不佳的肉牛品種。

猜你喜歡
安西安格斯胴體
淺談遞歸算法的教學策略
影響豬胴體瘦肉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酋長的答謝禮
安格斯和鴨子
內洛爾公牛的飼料轉化率及其與胴體品質、非胴體品質和肉品質的關系
要錢還是要命
藍塘豬與長白豬正反交F1代胴體性狀和肉品質的比較
回眸
24美元的“冷漠”罰單
味精與高脂日糧對生長豬胴體性狀與組成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