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荔枝產業發展形勢及對策建議

2023-10-30 13:44劉曉珂李燈華劉佳佳黃紅星劉懷韜銀仲智
江西農業學報 2023年8期
關鍵詞:荔枝品種產量

劉曉珂,李燈華,劉佳佳,黃紅星,劉懷韜,銀仲智

(1.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華南都市農業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640;2.中國農業科學院 農業信息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服務技術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3.茂名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廣東 茂名 525000;4.廣東省農業對外經濟與農民合作促進中心,廣東 廣州 510500)

0 引言

荔枝(Litchi chinensisSonn.),無患子科荔枝屬植物[1]。荔枝原產于中國,有23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著名的嶺南佳果之一。云南是世界荔枝的起源中心,沿著西江傳播,在海南和云南獨立馴化為特早熟和晚熟品種[2-3]。目前,荔枝的種植范圍已擴展到了世界各地,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均有引種記錄。據統計,全球荔枝種植面積約80萬hm2,其中,中國、印度、越南3個國家的荔枝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世界荔枝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的92%、90%[4]。我國是全球荔枝第一主產國,2022年我國荔枝的種植面積達52.61 hm2,約占全球荔枝種植總面積的65%,產量為222.27萬t,產值達353.92億元[5]。

近年來,荔枝主產區政府部門高度重視荔枝產業發展,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果農種植積極性高漲,我國荔枝產業開始朝著高質量發展階段穩步邁進。目前,全國荔枝產業從業人員超過105萬,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真正實現了小產業、大效益。荔枝產業已成為部分農業地區的支柱產業之一,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盡管成績斐然,但是荔枝早晚熟品種相對缺乏、無法滿足產業結構調整需求、保鮮時間短、精深加工產品研發不足、現代資源要素與產業深度融合不夠等問題長期阻礙著荔枝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基于統計數據,梳理了我國荔枝產業的發展階段,總結了我國荔枝產業的發展現狀,深入探討了荔枝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促進我國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以期為我國荔枝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提供參考借鑒。

1 中國荔枝產業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荔枝產業發展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

(1)產業恢復階段(1950—1987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荔枝種植以珠江三角洲及其周邊地區的歷史產區為主。1950年全國荔枝種植面積僅0.67萬hm2,經過30余年的發展,1987年種植面積達到12.76萬hm2,產量達11.68萬t,單產為915.86 kg/hm2,品種以三月紅、黑葉、糯米滋、桂味、懷枝為主(圖1)。

圖1 1950—2022年我國荔枝種植面積及產量的變化趨勢

(2)快速擴張階段(1988—1998年):基于荔枝良好的生態適應性和商品性,在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扶持下,加上受到良好經濟效益的驅動,農民開始自發種植荔枝,開發馴化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荔枝名優品種。全國荔枝種植呈現快速擴張的趨勢,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荔枝產區。特色產區包括海南,廣東的珠三角、粵西、粵東地區,廣西的桂南、桂東南地區以及福建的閩南地區,區域主導品種有粵西、桂南、閩南的黑葉,粵西的白蠟和白糖罌,珠三角的桂味和糯米糍,粵東、桂東南的懷枝等。全國荔枝種植面積由1988年的15.66萬hm2擴張到了1998年的56.68萬hm2,年均增長率達14.12%,產量也由11.68萬t提高到了53.51萬t,平均單產達到1024.71 kg/hm2。

(3)產業轉型升級階段(1999—2022年):受生產結構調整、生產成本增長等因素的影響,荔枝種植面積擴張乏力。1999年以來,全國荔枝種植面積穩定在55萬hm2以上,2000年全國荔枝種植面積達到頂峰59.08萬hm2,后續呈現波動下降的態勢,但總體趨勢較為平穩。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農業科技快速發展,科研團隊圍繞荔枝種質資源建設、優良品種選育、高效栽培、病蟲害防治、宜機化改造、保鮮儲運等環節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夯實荔枝產業的科技支撐,我國荔枝產業開始進入由面積擴張轉向量質齊升的發展階段,荔枝產業逐漸走出低迷。此階段,全國荔枝產量大幅提升,從1999年的130.00萬t增長到2022年的222.27萬t,單產由2236.06 kg/hm2增長到了4224.86 kg/hm2,增加了1.90倍。2022年全國荔枝總產值達到353.92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05萬[5]。隨著電商行業的興起、線下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荔枝的市場價格和效益穩步提升。此階段涌現了仙進奉、冰荔、井崗紅糯、嶺豐糯、觀音綠、鳳山紅燈籠等一批優質荔枝品種,妃子笑為自南到北、自西到東種植區域最廣、栽培技術最成熟的荔枝品種。通過高接換種,荔枝品種結構持續優化,形成了海南特早熟、粵西早中熟、粵中和桂南中晚熟、閩南晚熟優勢區,以及長江上游特晚熟荔枝優勢區和云南高原荔枝立體生產優勢區[6]。

2 中國荔枝產業發展形勢分析

2.1 種植面積呈遞減趨勢,產量波動較大

據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統計,2018—2022年我國荔枝種植面積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2022年較2018年減少了4.64%,但種植面積總體穩定在50萬hm2以上(圖2)。

圖2 2018—2022年我國荔枝主產區種植面積的變化趨勢

我國荔枝產區主要分布在18.5°~29.5° N,種植集中在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福建、四川6個省份。由圖2可知,廣東省是我國荔枝種植第一大省,2022年廣東省的荔枝種植面積達26.47萬hm2,占全國荔枝種植面積的50.31%,較2018年增加了0.63個百分點。廣西區荔枝種植面積僅次于廣東省,2022年廣西區荔枝種植面積為20.10萬hm2,占全國荔枝種植面積的38.21%,較2018年增加了1.18個百分點。在全國荔枝種植總面積小幅下調的背景下,“兩廣”種植面積仍保持微幅增長,可見我國荔枝生產布局進一步向主產區集中。

產量方面,受“大小年”影響,2018—2022年全國荔枝產量波動幅度較大。由圖3可知,2018年是荔枝“特大年”,全國荔枝產區普遍增產,為歷史之最,產量達到302.81萬t。緊接著2019年出現了荔枝“小年”,全國荔枝產量為184.84萬t,同比下降了38.96%。荔枝產量大增大減,嚴重影響了農民增收,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進而制定了相關政策措施和行動計劃,謀劃科技支撐項目引導荔枝產業發展。如2020年廣東省出臺了《廣東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并針對荔枝“大小年”問題設立了省級鄉村振興專項荔枝產業攻關示范項目。在相關政策指導和產業科技支撐下,2020—2022年全國荔枝產量波動幅度有縮小的趨勢。2022年全國荔枝總產量為222.27萬t,同比下降了21.02%;其中,廣東省荔枝產量約為110萬t,減幅超過了30%;廣西區荔枝產量約為64萬t,減幅超過了20%;海南省荔枝產量微幅降低,和2021年基本持平;福建、云南、四川3省的荔枝產量漲幅較大,但產業規??傮w偏小,產量約占全國荔枝總產量的15%左右。

圖3 2018—2022年我國荔枝主產區產量的變化趨勢

2.2 品種結構持續優化,特色優勢品種產區逐步形成

我國荔枝種質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眾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荔枝品種超過200種,僅廣東省的荔枝品種就多達82種,福建省的荔枝品種有41種,茂名建設的國家荔枝種質資源圃更是匯聚了全球700余種荔枝種質資源。據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統計,2022年,荔枝產量超過1萬t的品種有17種,包括妃子笑、黑葉、懷枝、桂味、白糖罌、白蠟、雞嘴荔、糯米糍、雙肩玉荷包、靈山香荔、三月紅、大紅袍、進奉、貴妃紅、蘭竹、無核荔、欽州紅荔,而2018年產量超過1萬t的荔枝品種有14種。

由圖4可知,妃子笑、黑葉和白糖罌是2022年全國荔枝產量最大的3個品種。其中,妃子笑是我國種植區域最廣、栽培技術最成熟的荔枝品種。2022年,我國妃子笑荔枝的產量達61.10萬t,同比增產6.59%,較2018年增長了32.97%;廣東、廣西、海南的妃子笑荔枝產量最高,分別為31.73、15.05、11.75萬t,分別占全國妃子笑荔枝總產量的51.93%、24.63%、19.23%。黑葉荔枝核大、品質中等,鮮果售價較低,適合加工。近年來,隨著荔枝產業的結構調整,其種植面積呈遞減的趨勢。2022年全國黑葉荔枝產量約為45.82萬t,同比減產3.68%,較2018年減少了23.29%;廣東、廣西、福建的黑葉荔枝產量較高,分別為21.68萬、18.52萬、5.62萬t,分別占全國黑葉荔枝產量的47.32%、40.42%、12.27%。白糖罌品質優良、豐產性強且種植發展平穩。2022年我國白糖罌荔枝產量為10.90萬t,同比增產0.28%,較2018年增長了5.72%。廣東茂名的高州和電白是白糖罌荔枝的主產區,2022年廣東白糖罌荔枝產量為9.01萬t,占全國白糖罌荔枝產量的82.66%[8-9]。

圖4 2018、2022年我國荔枝品種結構對比

多年來,針對荔枝上市期集中、優質品種種植比例偏低的問題,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致力于通過高接換種技術實現品種優化布局和品種結構調整。全國各地因地制宜選育和引進優勢品種,調整品種結構,打造區域荔枝品牌,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優勢荔枝產區,如廣東茂名高州、廣東廣州增城、廣西合浦香山、福建漳州九湖、海南澄邁、四川瀘州合江、云南屏邊等。

2.3 鮮荔枝進口有所縮減,出口貿易相對穩定

從圖5可以看出,除2022年外,近5 a我國鮮荔枝一直存在貿易逆差。2019年為我國荔枝小年,鮮荔枝出口量降低,而進口量增加明顯。2022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港口實行嚴格的檢驗檢疫措施,鮮荔枝進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進出口貿易量均有所下降。

圖5 2018—2022年我國鮮荔枝進出口情況

2018—2022年我國鮮荔枝進口量總體呈下降趨勢。2022年我國鮮荔枝進口量為0.28萬t,同比降低了90.34%,較2018年減少了2.97萬t,減幅達91.38%;進口額為0.09億元,同比降低88.00%,較2018年降低了91.89%。2019年受我國荔枝“小年”影響,國內總荔枝產量較低。在國內龐大消費市場的驅動下,鮮荔枝進口量出現峰值,進口量達6.66萬t,同比增長了104.92%,進口額為2.05億元,同比漲幅達84.68%。2018—2022年我國鮮荔枝進口單價基本維持在3元/kg左右。

2018—2022年我國鮮荔枝出口量相對穩定。除2019年外,出口量基本穩定在1.50萬~2.00萬t。2022年我國鮮荔枝進口量為1.45萬t,同比減少了32.56%,較2018年降低了11.04%;出口額達2.93億元,同比減少了28.54%,較2018年提高了4.64%。2018—2022年我國鮮荔枝出口單價相對穩定,基本維持在20元/kg左右。

我國鮮荔枝主要貿易國家進出口情況見圖6和圖7。由圖6可知,我國鮮荔枝主要進口國是越南和泰國,每年從越南進口的鮮荔枝量占我國鮮荔枝總進口量的97%以上。2022年國內鮮荔枝進口量最大的省份是云南,進口量為1574.28 t,同比減少了94.53%,較2018年提高了85.37%。云南省進口的越南荔枝個大、皮薄、核小、價格低,經國內商販轉手銷往昆明、成都、長沙等城市。

圖6 2018—2022年我國鮮荔枝進口國及進口量

圖7 2018—2022年我國鮮荔枝出口國(地區)及出口量

2018—2022年我國鮮荔枝出口國多達29個。從圖7可以看出,2022年中國香港、美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是我國鮮荔枝前六大出口市場,分別占總出口量的41.22%、16.51%、10.08%、9.47%、7.87%、4.56%。其中廣東、福建2省荔枝出口量超過全國荔枝總出口量的75.72%,是國內鮮荔枝出口量最多的2個省份。廣東省的鮮荔枝出口量占全國總出口量的55.66%,出口荔枝品種主要有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等,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東南亞及海灣國家。近年來,廣東不斷創新銷售模式,利用跨境電商模式,持續加大荔枝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使荔枝的銷售價格較傳統貿易出口翻了兩番。福建省的荔枝出口量占全國總出口量的20.06%,居于我國荔枝主產區中第2位,主要銷往美國、澳大利亞等國。

2.4 荔枝加工工藝逐步成熟,加工產品品類日益豐富

我國荔枝以鮮食為主,加工率僅為荔枝總產量的13%左右。荔枝初加工產品有荔枝干、荔枝罐頭、速凍荔枝等,精深加工產品有荔枝酒、荔枝醋、荔枝飲料、荔枝果漿、荔枝調味品等[10-11]。我國荔枝加工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的茂名、廣州、揭陽和惠州,廣西的北海、貴港,以及福建漳州等地。

荔枝干是我國荔枝加工的主要產品,年加工量占鮮果產量的8%~9%[10],各主產區均有加工。荔枝干的出口量較低,據海關數據統計,2022年我國荔枝干出口量為28.99 t,出口額為119.12萬元,超過50%的荔枝干銷往意大利。荔枝干的加工工藝較為簡單,加工技術設備比較成熟,但荔枝肉剝殼去核機械化程度較低,需要輔以人工去核作業,生產效率較低,已成為制約荔枝干加工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荔枝罐頭是我國荔枝加工的第二大產品,年加工量占鮮果總產量的2.5%左右[12]。2022年我國荔枝罐頭出口量達3.30萬t,出口額達3.27億元,是我國主要出口的水果罐頭產品之一。荔枝罐頭主要產地為福建省漳州市,據海關數據統計,2022年福建省荔枝罐頭出口量達3.04萬t,其荔枝罐頭出口量占全國總出口量的92.97%。荔枝罐頭的加工工藝比較成熟,果肉變色是目前困擾荔枝罐頭品質的主要問題。

荔枝酒加工可以顯著提高荔枝的附加值,是目前荔枝深加工最具優勢的產品。荔枝酒酒質溫和、酸甜可口,具有荔枝特有的果香,深受消費者喜愛。荔枝酒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荔枝的品種特性,但目前還沒有荔枝酒釀造專用的荔枝品種和酵母[13]。由于不同荔枝品種的可溶性固形物、酸度、揮發性物質等品質特性差異較大,因此,不同的荔枝品種需要采用不同的釀造工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荔枝酒的固有風味。

2.5 現代化要素不斷升級,農旅融合多元化發展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為荔枝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荔枝產業現代化特別是機械化水平明顯提升,經濟適用的中小型果園生產管理機械以及采后處理設施設備不斷推陳出新,荔枝生長養分遙感預測、病蟲害智能識別、采摘機械等技術裝備不斷突破與創新,為荔枝產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14-18]。產業應用方面,廣東省茂名市于2021年在全國建設了首個“五化”智慧果園,實現了荔枝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打造出集智能農機、精準作業、狀態監測、遠程控制、監控調度和可視化為一體的智慧種植生產體系。示范果園畝均產值過萬,荔枝銷售價格比周邊果園高出33%[19]。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開始向往美麗的田園風光,渴望呼吸新鮮空氣,釋放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在此背景下,田園采摘、鄉村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20]。以荔枝產業為基礎,發展果園采摘、特色民宿、餐飲、康養等多種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已成為荔枝產業鏈延伸發展的重要方向。如廣州增城仙村鎮依托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挖掘仙進奉荔枝品牌的文化底蘊,開發荔枝博覽館、文化廣場等文旅項目,走出了一條特色鄉村振興之路[21]。

3 我國荔枝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荔枝特早(晚)熟品種稀少,品種結構不能適應市場需求

雖然“十三五”時期,我國荔枝品種結構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不盡合理,制約了荔枝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一是荔枝新品種選育進程緩慢,特早熟和特晚熟優質荔枝品種稀少,遠不能滿足產業品種結構調整對優質良種的需求。實生選育是荔枝新品種選育的主要途徑,近幾年大力推廣的仙進奉、冰荔、莞香紅等品種都是通過實生選種方式選育而來。然而,實生選育具有被動性,如成熟期、顏色、大小等目標性狀無法人為決定,而且隨著荔枝資源的不斷挖掘,優良種質越來越少[22]。由于荔枝童期長,遺傳背景復雜,相關性狀的遺傳規律和分子調控機制尚不清楚,傳統人工雜交育種進程緩慢,目前也僅有巨美人1個品種通過了廣東省地方審定。二是品種集中度水平較高,結構單一,中熟品種占比過高,早熟、晚熟品種較少,導致產期集中。如2022年黑葉、妃子笑的產量占我國荔枝總產量的48.10%,廣西區僅黑葉和禾荔2個品種的栽培面積占比就達到了75%左右,廣東省妃子笑和黑葉2個品種的產量占比超過了46%。各地區品種同質化現象嚴重,成熟期差距微小,大部分荔枝品種集中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上市,在不足1個月內要銷售百萬噸荔枝,難度較大。三是高接換種技術推廣慢,影響了荔枝品種結構調整。高接換種技術存在砧穗組合親和力、嫁接成活率低等問題,樹勢恢復周期長,良種接穗繁育缺乏規范,遠不能滿足產業換種需求[22]。

3.2 荔枝冷鏈儲運保鮮技術難突破,難以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荔枝采后損失率高達20%。常溫條件下,荔枝保鮮期只有3~5 d,5 d后開始變色變味。雖然大部分果農已經意識到了荔枝采后預冷、冷鏈運輸的重要性,但由于荔枝主產區的冷庫、冷鏈物流車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冷鏈物流成本高,因此荔枝采后仍以傳統的冰塊保鮮方式為主。冰塊保鮮成本比冷庫保鮮低很多,但也會造成荔枝的保鮮期較短,無法滿足長距離遠程運輸的市場需要。雖然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科研團隊研發了多種荔枝保鮮方法,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現有的荔枝保鮮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至今世界各地尚未研發出普遍適用、成本低廉的荔枝長效保鮮技術方法。荔枝豐產期果農銷售壓力依然很大,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荔枝向國外市場的開拓。保鮮問題長期困擾著荔枝產業,也是提高產業附加值、增加果農收入的最大瓶頸[23]。

3.3 荔枝產品缺乏標準,品牌價值發揮不足

荔枝的品質和產量與種植區的氣候條件及果農管理水平有很大關系。我國荔枝經營主體仍以小農戶種植為主,多數果農以自產自銷、自給自足的狀態為主,管理水平差距大,標準不統一,產品品質參差不齊。近年來,各主產地政府通過多渠道整合資源,引導荔枝品牌培育和發展,并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新媒體和展會等多種手段,宣傳區域荔枝品牌,擴寬產銷渠道,打響了一批荔枝品牌,如海南火山荔枝、茂名荔枝、增城荔枝、香山雞嘴荔等,也帶來了顯著的品牌溢價。然而,在利益的驅動下,果農的投機行為隨之產生,部分經營主體以次充好,冒牌使用地理標志品牌或者區域品牌,政府監管困難,優質荔枝品牌逐漸淪為地方特產,導致了株連效應和公地悲劇。品牌被濫用,進一步導致品牌價值的降低,嚴重影響產業質效。

3.4 信息化技術與產業融合不夠,研發與應用仍有差距

目前,我國荔枝果園基礎設施仍以普通的滴灌、噴灌系統為主,集成應用農業物聯網、人工智能、5G通訊等先進技術的現代化果園數量極少。荔枝果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信息化、設施化、自動化等現代化技術應用程度低,仍然依靠傳統的人力生產管理模式,不僅無法精確控制各項生產,而且生產效率低下,管理不可控,產量難預測。同時,傳統的果園管理方式對人員需求較高,人力成本過高。此外,果園的標準化程度不高,果樹分布不整齊,過度密植,大型噴藥、采摘等設備難以進入果園作業。目前,適用于荔枝產業的多功能、低成本、易推廣、見實效的智慧管理技術和設備嚴重不足,市場研發與產業應用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此外,果農的科學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整體管理能力較低,對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接受能力不足,從而制約了智慧果園的建設發展。

4 促進我國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加快優質荔枝的新品種選育,強化荔枝高接換種的技術支持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國荔枝產業發展要順應改革潮流,必須緊抓機遇,加快熟期育種和品種優勢區域的推廣進程,優化荔枝的品種結構,促進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國荔枝育種的總體戰略目標是選育特早熟或特晚熟、豐產穩產、優質美觀、耐貯性好的鮮食、出口及加工品種,最大限度地拉長鮮果供應期,解決上市期集中的產業瓶頸問題。針對這一目標,應重點開展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持續開展種質資源的收集與保存。系統調查荔枝種質資源,以多樣性保護為目標,收集荔枝種質資源,建設和豐富荔枝種質資源圃。二是開展荔枝種質評價和分子育種,提高荔枝的育種創新能力。系統開展荔枝品種果實品質性狀的遺傳規律研究,搭建分子輔助育種平臺,挖掘荔枝重要品種的功能基因,篩選特異性分子標記,提高育種效率,縮短育種周期,創制優質、穩產豐產、不同熟期、適宜加工的荔枝種質。三是大力推廣荔枝高接換種技術。篩選一批適合接穗的低值荔枝品種,推廣一批砧穗親和性好、經濟效益高的組合,完善高接換種配套技術,加快荔枝品種結構優化的調整步伐[22,24]。

4.2 加強荔枝保鮮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完善荔枝冷鏈物流體系

一是政府部門要加大投資,完善“最先一公里”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诶笾Ξa業發展現狀,布局建設一批田頭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建或改建一批村級荔枝收購站,支持村級荔枝收購站購置預冷設施裝備、冰袋生產設備、新建或改建冷庫等。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租賃、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形式開展市場化運營,提高從田間地頭向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移動冷庫等的集貨效率,縮短農產品采后進入冷鏈物流環節的時間,探索形成可持續化運營機制和模式。二是科研機構、研發機構要加強合作,強化荔枝保鮮技術與設備研發的應用與推廣。支持科研院所、冷鏈物流企業開展田間移動式真空預冷設施、荔枝新型保鮮集成技術、綠色保鮮劑及相關新技術的研發與示范應用,集成推廣適應不同營銷模式的配套保鮮技術,降低荔枝采后的損腐率。三是地方政府要引進專業化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圍繞荔枝產業市場流通需求,在主產區、主銷區搭建公共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在主產區建設荔枝交易物流中心,完善大型多功能冷庫等基礎設施,增強荔枝分選、加工、包裝、電商交易等服務功能。

4.3 加強品牌宣傳,提高品牌附加值

農產品優質化、標準化、品牌化往往是以較高的投入和成本作為支撐。如果通過推進標準化、品牌化促使荔枝實現優質化,但市場價格上不去,生產者和經營者推進標準化、品牌化就容易失去動力。因此,提升品牌價值才是品牌化的發展方向。要加強政府引導,做好荔枝品牌培育塑造、營銷服務和監管保護,發揮農業農村部門牽線搭橋的作用,幫助市場主體對接電商平臺,并通過電商平臺實現優質優價,擴大品牌的影響力。探索將品牌的所有權、管理權、收益權和使用權進行分離。所有權歸政府或者行業協會,政府授權相應的組織或單位對品牌進行運營管理和品牌傳播,提升品牌的價值。由品牌運營單位向區域內的企業、生產者授權,符合產品標準的主體可以使用區域品牌,同時繳納相應的費用,用于品牌維護和品牌傳播。充分發揮區域品牌的領頭羊作用,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區域品牌經營管理,探索建立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經營機制,真正形成一批叫得響、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的國內國際知名荔枝品牌。推動荔枝產業與休閑、旅游、文化、科普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以加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4.4 強化全產業鏈管理,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

鼓勵荔枝主產區開展標準化果園改造,涵蓋園區機耕路建設、施肥施藥配套設施建設、品種優化、綠色防控、果品商品化處理、品牌推廣、質量體系建立等。建設荔枝產業大數據平臺,覆蓋種植、加工、流通、銷售等全產業鏈信息,通過連接在建和擬建的現代產業園、智慧果園、數字農業示范園等項目的數據網絡,建設高水平的產業數據資源平臺。及時監測、收集、整理、分析產業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運行數據,及時掌握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動態,發現問題,研究解決方案。鼓勵和支持信息化技術企業開發先進、適用、易用的生產管理應用系統,提升果園管理信息化水平。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果園果樹修剪、碎枝、智能除草、開溝、采摘平臺、運輸、水肥藥一體化等新型裝備研制,為果園機械化作業、規?;a創造條件,加大果園高效輕簡省力生產模式的推廣力度。

猜你喜歡
荔枝品種產量
日啖荔枝三百顆,會上火嗎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今年前7個月北海道魚糜產量同比減少37%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品種選育彩版
千里采荔枝的鶴
2018上半年我國PVC產量數據
荔枝熟了
種什么品種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