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思政課教學邏輯建構

2023-10-31 05:27武婷燕林武周恬
知識窗·教師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思政課高校

武婷燕 林武 周恬

摘要:高校思政課教學關系到學生的思想脈搏。如何夯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是時代的聲音和呼喚。文章從增強課程親和力,確定以生為本的第一要義;增強課程吸引力,打造有溫度的思政課;注重學生獲得感,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三個維度,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高校;思政課;教學邏輯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當前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我國全面推進高等教育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學重心更加聚焦于“學生需求者本位”。然而,在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尚未得到落實。因此,如何從方法論的高度把準學生的思想脈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新時期高校思政課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和目標導向。

一、“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解釋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卡爾·羅杰斯于1952年最新提出,強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將學生當作教育工作的主要參與者,還要將學生置于教學環節的中心地位。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在理論層面,“以學生為中心”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在教學領域的應用和探索,為心理學原理在教育學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同時從唯物辯證法的層面有力印證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正確性,學生意識到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學習效果的好壞更多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而產生學習熱情。此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出,教育應遵循從“教”到“學”、從“傳統”到“學習”的全新范式,還為教學體系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撐,具有導向性和先進性。

在實踐層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僅能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對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思政課教學邏輯建構

踐行思政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高校要將課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在學生群體上,不但要關注宏觀層面的教育理念問題,而且要注重微觀領域的具體教學問題,確定以生為本的第一要義,打造有溫度的思政課,同時建立起反映學生需求的教學評價體系。

(一)增強課程親和力,確定以生為本的第一要義

思政課夯實以生為本的第一要義,是要把學生確定為課堂的主要參與者。學生不是消極被動的內容接受者,而是具備認知規律、知識儲備、思考能力,能夠發表見解的個體。因此,確定以學生為本的第一要義,高??梢詮娜齻€方面入手。

第一,在建設思政課時,高校要增強課程內容的吸引力,讓學生真正“信其道”。學生思想認識的疑惑往往來源于對事務的感知、認識和理解。所以,高校思政課要充分結合學生的思想認識,將思政課的政治性構筑于嚴謹、透徹而又科學的學理分析之上,將價值觀教育和引導蘊含于思政課的知識傳授中,彰顯思政課的理論魅力和真理魅力,從而有效引導學生朝著健康、正確的思想方向發展。

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教師要“因事而化”,既要遵循思政工作規律,又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依據新的情況、新的變化,創設出符合學生的教學情境;在教學內容上,既要對接國家大政方針的理論知識,又要及時回應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所遇到的困惑,引導學生辯證、客觀地認識外部世界,勇當時代責任人,具有歷史使命感,從而對思政課產生親近感。

第二,教師要提升形象,讓學生從內心真正“親其師”?!坝H其師,信其道”是中國古代教育專著《學記》中記載的古訓,體現了師生關系融洽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意義。由于思政課的意識形態性較強,所以教師應努力成為能真正為學生授業解惑的良師益友,這也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應發揮的基本功能。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接受思政教育既是個人發展的需求,又是完善自我的需求,教育過程要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教師要立“大先生”之志,做真正有信仰的人民教師,以自身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學識品格,擔負起鑄魂育人的神圣使命。對“歷史終結論”等與唯物史觀相悖離的政治話語,教師要通過高質量的學術研究回應學生的困惑。教師可以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進行剖析,從人的最本質特征、人類的歷史以及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視角揭示真相,通過“剝洋蔥”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到“歷史終結論”所依據的,只不過是一種混亂的“追求精神承認”的抽象人性史觀。

第三,教師要增強思政教育環境的感染力,讓學生努力做到“踐其行”。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性的物質活動,實踐不僅是認識的來源,還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目的以及檢驗標準。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自始至終貫徹實踐的觀點和綜合性活動型的課程理念,努力把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聯系起來,將價值引領融入社會生活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理論學習之外,教師可以根據各門課程的具體特點,有計劃地、有目標地定期組織學生到烈士墓、博物館、紀念館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地開展實踐教學,引領學生從新時代偉大變革的鮮活素材中,切實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通過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融合,幫助學生系好“人生的第一??圩印?。

(二)增強課程吸引力,打造有溫度的思政課

溫度,作為彰顯人文關懷的重要課題,既是新時代上好高校思政課的現實路徑,又是激發學生興趣點、發揮學生群體價值的關鍵因素。增加思政課溫度,闡釋、挖掘人文關懷所蘊含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使之成為聚焦、引領、啟迪和感染學生的重要課程,是當代思政課教學的應有之義。

在建設思政課時,高校要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上體現思政課的溫度。在《關于費爾巴哈提綱》一文中,馬克思明確指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學生是具體現實的個體,只有在獲得充分尊重的環境下,才能產生學習熱情,才能巧妙運用尊重的力量,在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中潛移默化地成長。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加大對理論知識中人文關懷價值的解讀,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討論,促使學生探索地、創新地“學”,讓學生終身受益。教師還要在課后保持釋放溫度的渠道,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多聆聽學生的聲音,將思政課講深、講活、講透,讓學生醍醐灌頂,別具匠心地促使理論體系向學生認知體系轉化,通過“潤物細無聲”的關愛觸及學生的思想和靈魂。

同時,高校思政工作要在不斷地創新中保持溫度,必須時刻聯系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精心創設學生熟悉的真實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教學情境,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與學生探究合作,采取擺事實、講道理等措施解決學生的困惑,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面對西方各種錯誤思潮及符號,教師要以典證理,通過講授“馬克思主義創立者故事”“中國道路探索故事”“中國理論發展故事”“中國制度優勢故事”的形式創新教學方式,圍繞教學目標,把深奧的學術語言形象化,從生動活潑的案例中抽象出科學的理論。

(三)注重學生獲得感,建設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在一定程度上,教學評價在教育過程中充當著“指南針”的作用。在講授思政課時,教師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獲得感和認同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注重學生的情感激發和價值確立。這就需要教師在實事求是的同時解放思想,優化固有的教學評價理念,重新審視現行的教學體系,嘗試新的改革和創新,從而增強思政課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第一,教師要遵循科學、客觀且可操作的評價原則??茖W性是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教師要遵循思政課教學邏輯,根據客觀事實進行研究和分析,做到指導理念、評價過程、評價指標的科學化,保證每個評價指標的確定有理有據。評價指標的確立也應遵循客觀性的原則,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調查研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訪談學生,并將所有訪談資料按原始狀態進行分析,由此提煉出概念和范疇,得到科學的評價指標,從而讓思政教學緊跟學生的體驗和反饋,踐行更加科學、更加重視學生發展的教學質量觀。此外,考核評價指標還應具有便于收集和分析的特點,既能保證全面體現思政課堂的教學要求,又能符合簡便高效的相應設置。

第二,教師要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講授思政課時,教師應完善評價標準,實現評價范式從“借給者本位”到“需求者本位”的轉換。由于思政課是學理性與實踐性高度統一的學科,因此評價原則不僅要包括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強化學生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己嗽u價的導向既要包括學生的“知”,又要對具體的“行”進行有效評價。在“知”的考核方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應局限于思政課的考試分數,更要對學生能否掌握和理解所學內容進行考查。在“行”的評價方面,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在具體的實踐層面,要關注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同時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完備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建構要認真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努力增強思政課程的親和力,精準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學生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值得注意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不等同于“以學生為主導”,不是降低教育標準,更不是遷就、迎合學生,而是平衡教師主體與學生主體的張力,通過豐富和發展全面、真實、可信、多元的“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構建出符合學生脈搏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

參考文獻:

[1]孫尚誠,楊潔高.主角確定、符號辨識、自性化:高校思政課“以學生為中心”的三個向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5).

[2]陳志超,陳瑞豐.對分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運用于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1).

[3]趙志業,趙延安.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三維探究[J].中國大學教學,2023(4).

[4]趙秀娟,張明志.詮釋“以學生為中心”的三重理論視角[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6).

[5]劉一博.以學生為中心講好一門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三思”與“三講”[J].思想教育研究,2023(6).

[6]楊維東,潘姿羽.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J].中國高等教育,2022(20).

基金項目:2021年江西中醫藥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21BSRW003;江西中醫藥大學校級科技創新團隊發展計劃資助,項目編號:CXTD22019。

(作者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

猜你喜歡
以學生為中心思政課高校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以學生為中心”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
辨析判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標準應是教學質量
“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下的大學圖書館建設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