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政—產—學—研”協同的地理學人才培養路徑探究*

2023-11-02 09:39楊慶媛陳俊華王美君王亞輝
地理教育 2023年11期
關鍵詞:課程體系協同育人

楊慶媛,陳俊華,王 勇,王美君,王亞輝,樊 磊,印 文

(西南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重慶 400715)

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央在新時代的重大決策部署,人才振興是實現該戰略的基礎,是推動鄉村地區發展的關鍵因素。2022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專業人才和鄉土人才……抓點帶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展開”[1]。

地理學因其研究對象和學科特性,成為培養鄉村振興人才的重要學科。然而,當前高校地理學相關專業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對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需求認識不夠全面,存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鄉村振興需求不適應、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與鄉村振興需求不匹配、實踐教學能力培養與鄉村振興需求不吻合、協同育人機制虛化與鄉村振興需求不協調等問題。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如何充分利用政府、企業、高校與科研院所等眾多教學資源,發揮各個主體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實現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主體相協同,培養適應鄉村振興且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懂兩愛”式地理學人才隊伍,成為高校地理學相關專業迫切需要探索和實踐的問題。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政—產—學—研”協同培養地理學人才的學理認知

1.“政—產—學—研”協同育人的理論基礎

“三螺旋理論”為“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提供了理論支撐。三螺旋概念最早由生物學領域提出,被用來解釋DNA 的螺旋結構。20 世紀90 年代中期,美國學者亨利·埃茨科威茲(Henry Etzkowitz)和羅伊特·雷德斯多夫(Loet Leydesdorff)提出了“官—產—學”三螺旋理論。該理論解釋了在知識經濟時代,政府、企業和大學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關系,形成了三種力量交叉影響的三螺旋關系,推動了知識的傳播與應用[2](圖1)。三螺旋理論奠定了政—產—學—研合作的理論基礎,為實現大學—產業—政府合作的思想相通、實踐互通提供了學理支撐。

圖1 “政府—產業—高?!比菪Y構

2.“政—產—學—研”協同育人的含義及架構

“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是指通過由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組成的四方協同系統(圖2),將人才培養的模式創新、質量提升和鄉村振興戰略相對接,深化政—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凸顯政—產—學—研合作以“政”為先導和方向、以“產”為載體和支撐、以“學”為主體和核心、以“研”為突破和提升的核心思想。

圖2 “政—產—學—研”四方協同的架構

(1)政:政府管理部門

政府管理部門在人才培養中起著宏觀支持作用,通過國家需求和法規政策的導向作用,指引學科發展和科學研究,引領人才培養方向。首先,各級政府部門制定的各類法規和政策,發揮了合作育人體系中的監管指導作用;其次,各級政府部門發布各地區的鄉村振興規劃,確定了鄉村振興發展的戰略方向,提出了鄉村振興發展中需要解決的研究課題,為師生提供了教學內容,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能力。

(2)產:產業體系

產業體系是育人模式的創新源泉所在和實踐育人的依托。一方面,產業體系中的市場經濟主體(企業)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輸出作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另一方面,也為高校、研究機構提供研究平臺和人力資源實踐場所。包括各類實體企事業或社會團體,通常是生產一線單位,也涉及鄉村振興的規劃編制類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類企事業單位,這類企業可為師生提供教學實踐的場景和場所。為此,需要開展企事業單位訪談,了解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和條件,開展校企合作,如建立實習基地等,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溝通以及專業實踐能力。

(3)學:高等學校

作為教學單位,高等學校是開展育人活動的核心和主要場所。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聯系,高校人才培養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滿足社會的需求;而社會需求推動高校人才培養進程的同時,也提供社會專業人才來充實高校師資庫。為此,高等院校應根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地方政府鄉村振興目標任務需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開設鄉村振興相關課程,更新課程內容,完善學生的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同時,有機融入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實現人才培養的基本功能。

(4)研:科研機構

各類科研機構在人才培養中起著溝通和創新實踐的作用,為人才自我突破和能力提升提供路徑。借助科研機構的相關平臺,結合鄉村振興行業需求,開展相關核心技術攻關和科研服務,實現成果轉化,為產業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推動行業的整體發展。同時,又為人才培養提供科研平臺,學生通過加入科研團隊、參與研究課題、申請科研項目等參與科研實踐,提升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政—產—學—研”合作育人模式要求各育人主體依據自身資源和條件,充分發揮各自的育人作用,協同合作,共同培育高素質人才,有效彌補傳統育人模式的不足。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政—產—學—研”協同培養地理學人才的路徑

遵循“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教育理念,以“政”為指引、以“產”為依托、以“學”為主體、以“研”為突破,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實踐模式、評價機制等多個維度(圖3),探索政—產—學—研“四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模式實施路徑,突破傳統學校圍墻內辦學的局限,實現“政策導向引領人,產業鏈上培養人,生產實踐鍛煉人,科學研究造化人”的目標,形成貼近農業、農村、農民發展需求的地理學人才培養新局面。

圖3 “政—產—學—研”協同育人路徑

1.制定“政—產—學—研”協同的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目標,加強頂層設計

(1)培養心懷家國天下,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鄉村振興人才

培養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的地理學人才,首先要培養人才“愛農村”“愛農民”的熱烈情感和家國天下的堅定理想信念。要對農村傾注感情、具有奉獻精神、肩負鄉村振興的責任和使命。樹立勤勞致富、為民奮斗的堅定理想信念,凝聚投身偉大事業、建設美麗家鄉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政治基礎、人文素養和科學思維;具備優秀的科學研究與創新能力;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培養通曉復合知識體系,掌握前瞻創新能力的鄉村振興人才

始終保持專業精神和創新精神是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的地理學人才的必備素養。地理學人才應能適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需要,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跨學科的綜合知識體系,掌握熟練的專業技能,具備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的綜合職業素質和能力,能夠在促進鄉村產業經濟壯大、推動鄉村綠色生態發展、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助力脫貧攻堅等各個領域中發揮骨干作用。以人力和智力支撐現代農村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技術支持,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強農技術體系。

(3)培養深諳精準施策,精通科學管理能力的鄉村振興人才

要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钡泥l村振興建設目標,需要培養兼具公共事業管理、企業管理、鄉村治理等諸多領域知識的高水平新型管理人才。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的地理學人才是能夠提高鄉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服務型人才,能夠帶領鄉村產業興旺、農民增收致富的鄉村產業引領型人才,能夠推動鄉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復合型管理人才。

2.構建“理論+實踐”課程思政育人雙翼,厚植“三農”情懷

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課程思政為人才培養之魂,構建“理論+實踐”課程思政育人雙翼,強化培養學生的“三農”情懷,提升學生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思想覺悟和行動自覺。

一方面,深挖專業理論課程中的課程思政育人元素,建立和完善課程思政資源庫。將地理學科特有的宇宙觀念、家國情懷、國土認知、國家認同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入理論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另一方面,深化“中國經驗”“鄉土精神”在學科發展中的體現,弘揚學科發展特色主旋律,以探索鄉建特色實踐為重點打造體系化、聚焦式的實踐人才培養方式,開設“走進美麗鄉村”“脫貧攻堅鞏固和鄉村振興”“生態學野外綜合實踐”等一批社會實踐課程,在實習實踐中鞏固家國情懷和鄉土責任。

3.設計契合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內容,夯實專業素養

第一,優化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構建按照“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框架,以“模塊化課程”為切入點,形成“1+3+1”課程體系(圖4)。樹立“強化通識教育,特化專業教育,融入創新教育”的基本指導思想,優化課程體系,構建以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學生學科素養提升為主要特色的課程體系。在通識教育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鄉村建設的辯證邏輯思維、數據分析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多語言運用能力;強化專業教育的特色,加強建設專業基礎性課程、打造專業標志性課程、創新專業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構建“創新創業精神與通識課程相互滲透—創新創業能力與專業課程相互融入—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實習和實踐相互嵌入”式的聚合三維模式[7],鼓勵教師帶動學生參與相關鄉村實踐活動及項目,不斷優化完善課程體系,探索“政—產—學—研”多元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好服務于鄉村振興國家戰略。

圖4 “1+3+1”課程體系構建

第二,改革教學方式。邀請政府、企業、行業、科研院所精英骨干共建教學團隊,共上專業課程,共編教材,將行業一線和學科發展前沿、最新要求引入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和資源與環境學科專業認證要求,堅持“政—產—學—研”協同育人理念,深入發掘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四方育人主體的課程資源,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第三,更新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根據鄉村振興戰略需求,增加鄉村環境保護、鄉村生態學、美麗鄉村等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教學內容;加強課程資源建設,收錄政府、企業和學科前沿發展的典型案例,推動優秀教材的再版和系列化改版;在課程考核中,推動非標準答案考核改革,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考核和評價。將專業技能培養工作貫穿于整個教學體系中,并以橫向綜合、縱向深化的方式將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建設內容與教學體系進行有機整合,聚焦鄉土特色,保證實踐型地理學人才培養滿足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需要。

4.構建“政引+產踐+學育+研促”實踐育人體系,筑牢共生基石

強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縱向和橫向的相互滲透和有機結合,將實踐環節貫穿于課程內容學習中,同時根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的實際需求,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構建“四位一體”的“政—產—學—研”實踐育人體系。

第一,政府機制引導?!罢a—學—研”育人模式凸顯了政府在整個合作育人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政府是組織、協調和創設外部環境的重要力量,政府作為組織者出面組織、協調、規范、激勵、引導,將產學研各方集合在一起,打造產學研合作的良好環境,共建產學研平臺,建設滿足教學、科研、企業三方需要的實踐育人環境。

第二,企業實習實踐。校企聯合指導學生實踐,實行“雙導師制”,學生在校外實習實踐期間,配備校內、校外雙導師,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與合作企業共同安排實習指導人員,結合地理學科各專業應用實踐性和人才培養要求,精心設計實習內容,共同編寫學生企業實習方案,科學安排相關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最終采取雙方共同考核方式,促進學生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有助于實踐能力的提升。

第三,高校理論研究。一方面,高校地理學科是“政—產—學—研”合作育人的實施主體和育人推進落腳點,在承擔基礎理論研究重任的同時,主體工作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的地理學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教師通過參與技術創新活動,與鄉村振興相關企業緊密合作,找到企業發展瓶頸,解決企業實際問題,了解企業需求所在,更有針對性地將實踐教學成果與社會需求相對應,加速轉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成果。

第四,科研創新提升??蒲性核幕A研究成果為“政—產—學—研”協同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鼓勵高校學生參與教師課題研究、科研項目、創新創業項目等,不斷拓展學生參與科研實踐的深度和廣度,科研機構擁有良好的科研設施與科研環境,承擔前瞻性、戰略性、基礎性、交叉性的研究工作,能夠為高校實踐教學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5.推動“五元主體協同”的評價機制改革,打造生態閉環

從學生、學院、主管部門、第三方以及用人單位五個主體出發,采取診斷性、形成性和終結性等多種評價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學習成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協同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價,積極探索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新體系,并根據考核評估結果分析專業的供需現狀和調整方向,為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提供決策參考,從而形成生態閉環。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政-產-學-研”協同培養地理學人才的效果

歷經數年的探索與實踐,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在“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學生服務于鄉村振興的情懷深厚、素養扎實、成果斐然,科研與實踐能力明顯提升。

1.學生助推鄉村振興的情懷深厚、素養扎實

依托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以及西部地區首家鄉村可持續發展新文科實驗室平臺,通過“政—產—學—研”協同育人,不斷深化學生對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意義的認識,強化學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錘煉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專業素養。近三年組織學生600 余人次深入中西部12 ?。ㄊ校╅_展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在5 萬余農戶調查中踐悟國情、堅定信念。在思政育人課程全覆蓋的基礎上,開設“走進美麗鄉村”等4門社會實踐類專業課程,融入家國情懷、國土認知等思政元素。

2.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成果斐然

我院學子充分發揮地理人“用眼觀世界,用心報家國,用足行天下,用手建功業”的專業特色,積極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斐然成果。3 名學生在校期間積極服務于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得到了《中國扶貧》《中青在線》、光明網和CGTN 等多家新聞媒體的報道。2022年7月,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國土規劃大賽中我院學生的作品“古韻綴西山,碧水桃花源——西山坪村空間優化治理總體規劃”榮獲一等獎和海報最佳人氣獎,3 位老師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2021 年12月,首屆重慶市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中我院學生榮獲特等獎1 項、一等獎1 項、二等獎3 項、三等獎1 項的耀人佳績。2019—2022 年,僅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學生就累計26 人次獲得國家級、省級成果獎勵6 項。

3.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科研實踐能力明顯提升

基于學校主體推動協同育人平臺,整合現有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業、中學等實踐教學基地,建成了一批?!?、?!ㄔ海?、?!?、?!f同育人基地,“學校+”協同育人實踐新平臺為學生科研實踐和成長發展蓄勢賦能。近三年以來,僅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學生獲批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7項,參與人數占比近50%,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科研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升?!?/p>

猜你喜歡
課程體系協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協同進化
論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